第214章

  已经产生了五百多块钱的话费。
  这还得了,这不是要了曾局的命吗!
  得亏国内第一个168声讯台还有五个月才成立,不然,最高一分钟会产生一块八毛钱的话费,聊满半小时不是梦。
  看到账单的曾局可能会血压飙升,超越时代的实行从严、从快、从重。
  大哥大回来了、金首饰回来了、金利来皮带回来了,小偷们甚至都没来得及把现金花完,他们努力吃了两顿好的,甚至都没想着要去金古饭店吃,一共花了两百多块。
  那些小偷被打的有多惨,已经在道上传开了。
  但道上的人并不知道打人的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只知道一辆大卡车装着一群超级能打的猛男像风一样冲进宾馆,门口还有俩警察给站岗,有犯事被捉过的人认出那俩警察是市局的。
  后来整件事被缺胳膊少腿的传开,大家都知道肥狼孝敬给余小姐的大哥大被不长眼的小偷顺走了,余小姐的贴身亲兵把小偷打了个臭死,市局的人在门口看热闹。
  “余小姐的东西都敢动,活该。”
  笃信命理、玄学的狄靖远看着失而复得的物品,看了看王雪娇,又看了看轩辕狗剩,陷入沉思,最后他吐出一句:“程明风,他运气真不好。”
  作者有话说:
  宾馆失窃事件,我在现场三回,三次都是我同事,一次苏州洲际【靠苹果的icloud功能找回】、一次镇江京口【全靠同屋的妹子半夜两点还在玩,贼没敢进房间而成为全楼幸存】、一次西宁某商务酒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酒店房间不安全,保险箱都不安全,我上次忘了密码,找客房经理,他给我打开了。
  寻呼台门市部被盗事件,也是真事。
  第85章
  “哇,你也太认真了吧。”道具师看见被王雪娇“退货”的化学书,开始头疼。
  王雪娇说那些化学书都是初二的化学书,什么制毒工厂的参考书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还差不多。
  “你哪怕自己包个书皮呢,上面写着化学两个字呢”
  道具师:“毒贩包书皮是不是有点太讲究了。”
  “还有,毒贩为什么要在这么大的黑板上写化学式啊?配平都配错了照这能配出来个啥啊?实在不行,黑板上就写点张家买三斤,李家买两斤,后面这个ch3还抄成oh了,c变o我就当它是吃多了,3上哪儿去了,趴床底下了吗?”
  王雪娇只是单纯的对配平和书写疏漏表示不满,至于化学式本身是不是那么回事她哪知道。
  但是在别人的眼中,她的嫌弃,就代表她是内行。
  父母辅导作业的暴躁时期,基本上在小学,再高也就到初中,再往上大多数父母就看不懂了。
  谁会对看不懂的东西暴躁呢!
  谁对制毒的化学方程式这么懂啊?
  道具师赶紧把黑板上写错的地方改正过来,又去找符合王雪娇要求的书。
  王雪娇去吃牛肉汤的时候抱怨这事,老板哈哈一笑:“那书没用了嘛?不如送给我烧炉子?”
  “那也太可惜了,不知道附近有没有学校需要的,不过道具买的是汉教版,不是全国版,进度不一样。”
  一个人影晃过来,是端着烧饼过来的伙计小满,他刚刚还探身往炉子里面贴烧饼,为了保护衣服,他精赤着上身,还粘着不少秸秆烧剩下的灰。
  “能不能给我?”他犹犹豫豫地问道。
  王雪娇笑道:“你?要看化学书啊?”
  小满点点头:“嗯,我妹妹喜欢。”
  “你妹妹这么有志气!她多大啊?”王雪娇对自学理科的人一向非常景仰。
  “十二岁。”
  王雪娇点点头:“哦,识字的话,自学应该问题不大,那就凑合看看吧。”
  老板的脸色却不怎么好,他皱着眉头:“她要是有空,就过来店里帮帮忙,学学手艺,学什么化学!能当饭吃吗?”
  “那还是能当饭吃的。”王雪娇自己说得时候有点心虚,她知道“生化环材”号称四大天坑专业,但是想不起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的,还是一开始就这样以及也不知道有没有转机的机会。
  不过,她有一个朋友,是在一家涂料公司搞逆向研究的,赚得还可以,另一个朋友则是去研发化妆品,赚得也不错,都是女的,所以,要是学好了,应该问题不大?
  王雪娇连牛肉汤都没吃完,放下碗:“帮我放到炉子旁边热着,我去给你拿!”
  说着,就风风火火地跑了。
  老板在后面喊:“哎,急什么啊,吃完了再拿。”
  王雪娇已经连影子都看不见了。
  老板瞪了一眼小满,小满讪讪地抓了抓头:“我也没想到她这么着急。”
  过了一会儿王雪娇又跑回来,道具师为了省事,买的是全套初中化学,下面还有几本教辅书用来凑数。
  “都给你。”王雪娇把装着书的塑料袋递给小满,里面还放着几支笔和几个本子。
  小满欢喜非常,小心地用自己的外套把塑料袋裹起来,放在里间。
  “要是有看不懂的地方也别找我,我基本上还给老师了,只会坑害下一代,哈哈哈。”王雪娇对自己的认知十分清晰。
  “嗯。”小满眼睛里闪着光。
  王雪娇看着沉着脸的老板,劝道:“哎,他们多读点书也是好事,我跟你讲个笑话啊,有一家兰州拉面店的老板,找了一个文盲伙计,他们揉面要用蓬灰,让面更筋道,结果文盲伙计只记得这两个字,去买的时候,一打岔,他就忘了,买成了硼酸,你说要命不要命。”
  “哼,知识越多越反动。”老板冷不丁地吐出一句几十年前的流行语。
  王雪娇不由一愣,都过去十几年了,八十年代初“出国热”的时候,全国人民就已经推翻了这种思想,郑月珍所在的电子厂有好几个大学生,被公派出国的,然后一去不复返,留在国外工作生活了,厂里人提起他们,没有一个觉得他们是背叛,全都觉得他们好有本事,真能耐。
  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才会这么苦大仇深的。
  说不定是家里人因为这个出过事,王雪娇不再问,埋头吃烧饼。
  《大漠三千里》的进度真的赶上来了,大的外景搭完,开始布置内部的陈设,在剧组门口几大车壁画、挂毯、佛像、香炉、大鼎之类的东西。
  王雪娇仗着自己人头熟,站在剧组门口,像监工一样看人搬东西。
  搬运工粗手粗脚,也没有什么特别防护措施,这些东西应该都是假货。
  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biu~变成真货。
  王雪娇盯着一尊佛像瞧了半天,张平站在她身边:“怎么看了这么久,是有什么问题吗?”
  “没什么,这佛像看着很熟悉。”
  “哈哈,佛像嘛,不都那样。”张平哈哈一笑,又去看别人搬东西了。
  佛像怎么可能都一样,中国不同时期的佛教造像都不一样,何况,这个佛像怎么看都不是中国佛像,甚至也不是最早佛教传中国时的犍陀罗风格,而是柬埔寨高棉王朝的风格。
  那佛像低眼垂目,嘴角的笑容透着一种神秘的气质,它是印在吴哥窟三日门票上的经典巴戎寺里的四面佛,号称“高棉的微笑”。
  王雪娇绝对不会弄错!她去柬埔寨旅游的时候,没想到柬埔寨那么死热,在看到那高踞头顶的佛像在笑的时候,她已经笑不出来了,对着佛像说:“别光笑啊,来场雨,降降温啊!”
  然后,就下雨了,道路泥泞难行,本来能往上爬的石阶变得光滑非常,为了安全,开tutu车的小哥都艰难地用中文说“不要上,掉下来”
  宁令哥死后两百年,巴戎寺才开工,不管商人为了赚钱有多努力,西夏王宫里,也绝对不可能出现巴戎寺的东西。
  不过这年头剧里的各种布景道具,也确实不怎么讲究,战国有炒菜,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ta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唐朝的农家挂辣椒是常规操作。
  跟自家剧组的道具师讲究倒也罢了,跑到别人家剧组指指点点算怎么回事。
  反正看这大小,就知道绝对不可能是真货。
  其他摆设的成份也很杂,王雪娇看到了贵霜王朝风格的金币,波斯帝国拜火教的礼器,以及写着如同牛百叶形状的巴思巴文的金板板。
  “西夏还真是强大。”王雪娇意有所指。
  张平好像完全没听出她的意思,笑道:“那当然,成吉思汗都打到多瑙河了,也没拿下西夏,西夏确实很强大。”
  除了道具不着调之外,王雪娇一时半会儿也挑不出它有什么问题,她看了一会儿,便回到自家剧组。
  现在剧组正在整顿,何敬辰那脆弱的心脏实在是受不了再出一次这种意外了。
  道具枪在递到演员手上之后,道具师都必须再检查一遍,确认枪还是那把枪。
  所有剧情需要持枪的演员,都得先拍清晰的照片,检查身份证。
  虽然一代身份证太容易做假了,有的地方发出的一代证甚至是用手写的,查证件也就是起到一个安慰剂的作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