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苏萋萋、徐正闻言,目光平静。
林备诧异,徐相和皇后娘娘在谈什么?但现在看,至少不是需要避开皇上的话题?
徐正甚至没有放下手里的糕点,又细细尝了一口,压了一口茶,才吃出一点萋萋说的风味。
“怎么样?”苏萋萋问。
徐正擦擦手,给的评价不高:“尚可。”
苏萋萋心里切他一眼:“就你嘴叼。”宫里的手艺都打发不了一句‘满意’。
徐正放下手帕:“也不见得。”比如早年她涂的胭脂,闹着让他品出个配方来,品不出来还要闹,他就吃过不少花都算不上的草汁。
周启进来。
苏萋萋、徐正慢慢起身:“皇上。”
周启笑着:“徐爱卿也在。”越过他,自然而然地坐到萋萋身边:“都坐。”
徐正脸色顿时沉了一分,周启没死,真是遗憾,今天的茶也涩了三分。
“在聊什么?”周启拿起萋萋面前的糕点,吃了一口,早上没怎么吃,有些饿了,糕点尚可。
徐正不说话。
苏萋萋开口:“能说什么,问问太子的近况。”
周启想到齐家,脸色也沉了一分。
不过,好在辑尘在,这些个被外家激得认不清东南西北的儿子才不显得那么可笑:“徐相费心了。”
周启突然想到宫变时救驾有功的他的长子,也顺便问一句:“这次不歪的位置该动动了,你这个父亲不要总那么严厉。”
徐正干脆将剩下的糕点一次吃完,又喝了口茶,才慢慢开口:“皇上让殿下看着动就是。”
周启无奈:“你呀,对儿子要求太高了,朕看不歪就不错,你别总仗着你娘子好脾气,为所欲为。”不过那么一个庶女能嫁给徐正,祖上烧了高香:“孩子大了,放开一些。”
“是。”徐正起身:“微臣想起还有事,不打扰娘娘了,微臣先行告退。”
“去吧。”周启发现徐正这人不喜欢谈妻与子,怕人争了去不成,就他那个妻,也只有他看着好罢了。
苏萋萋见状给钱嬷嬷使个眼色,让钱嬷嬷送人出去。
钱嬷嬷躬身退了出去。
周启开口:“徐相没什么可说的,就是他那个妻,这么多年了依旧上不得台面,听说前不久还闹出了笑话。”
苏萋萋不接话。
“徐正看上她什么了?”周启现在闲,有功夫看别人家长长短短。
只是他至今无法理解风光霁月的徐正,最后怎么娶了一位无论身份、样貌都配不上他的女子:“你听说徐夫人前段时间的事了吗?”
苏萋萋一个妇道人家,皇上都听说的事,她怎么可能没有听说。
周启不等萋萋回答,已开始嘲讽:“为了一套头面,明嘲暗讽,简直丢徐相的人。”
苏萋萋更不说话了,因为头面是她拿的,根本不是钟夫人头上那一套。
她听说后,当下让钱嬷嬷将那套蓝宝石头面拆了,打了一套新的。
绝对不可能送回去。
她不单不让人送回去,她回头还要将徐正的宝石头面全部搬空。
对方想给她‘儿媳妇’留,她苏萋萋同样觉得徐正的东西,也该属于她苏萋萋的‘儿媳妇’和未来孙女。
既然大家都惦记——
端看谁的手段高了!
至于皇家的珠宝?自然也是她未来的孙子孙女的!她是大周的皇后。
周启总结一句:“好在,生了个懂事的儿子。”
苏萋萋重新拿起一块糕点,想到一件事。
徐夫人?未必像三不说的那样,与他们相爷没有感情?否则不会记徐正的东西记得那么清楚。
也是,那样的一个人天天在身边,又是名正言顺的‘夫’,怎可能全然不动心。
“想什么呢?”周启问。
苏萋萋直接开口:“想头面。”
周启无奈:“行,朕给你打套称心的头面。”
……
钱嬷嬷追上徐相,趁人不注意将一个打好的扇穗放相爷手里:“皇后娘娘给相爷的。”
徐正握住。
钱嬷嬷便知道相爷懂了:“奴婢就不送相爷了,相爷慢走。”
第394章 魏的百山所见
徐正看着手心里的扇穗,笑了。
不知道又在闹哪样?要图谋他什么了?
随她高兴就好。
徐正又看了一眼手里的扇穗,无奈地收了起来,向外走去:“心思从不用在正途上。”
……
林之念回程的速度很快。
真正百山郡郡主的车驾依旧在奉命北上。等海寇传来消息她才会让车驾回程。
林之念必须趁这段时间完成所有事。
如果陆辑尘要对齐家速战速决的话,留给她的时间不多。
林之念没有阻止魏迟渊进城:“你可有去处,我可能没有时间……”
“你去忙,我也有地方要去。”
林之念看了他一眼:“好,你自便。”带着赵意走了。
诸言看着赵意的身影走远,才骑着马,小心地来到家主身后,这里……
就是百山郡?刚刚他们从城外过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道高耸的城墙,绵延入山,威仪天成,进城的队伍有条不紊,速度极快。
还有走过城墙时,空气中泛着淡淡的铁锈味。
虽然只有一眼,但这道城墙不是土石夯成,而是铁水浇铸一般。
他特意看了一眼,接缝处更是天衣无缝,整座城墙深压进山里,在烈日下泛着冷幽幽的寒意。
魏迟渊扯动手里的缰绳,青骢马调转方向。
他自然也看到了背后那片城墙,更看到进来后一望无际的田地,田间伫立的水车,以及阡陌间劳作的人们,主要干道与乡间小路纵横交错,千条万缕。
以及只消片刻,从他身侧走过的众多商队和担着东西的小贩。
尤其这里的大道,分出三个行道,有专供他这样骑马走的,有商队行的,也有挑担进城的人乘坐的‘公车’,还有供人步行的小路,互不干涉,各行其道。
路,宽如城门,却不显得清冷,走满了进城、出城的人。
道路两旁供人歇脚的茶舍、水摊,也不时出现。
“走,进城。”
“是。”
……
内城门洞开的刹那。
魏迟渊听到了嘈杂的从各种各样的人、各行各业的鼓点里传来的声音。
诸言更是愣在当场,太阳穴突突地跳。
阳光从五丈高的楼房上倾泻而下,飞檐层叠,琉璃瓦上流转着七重光晕。
这样的楼房,成片成堆,瞬间挤压他的视野,只看到眼前的喧闹繁华。
诸言不自觉地靠近家主。
魏迟渊站在人来人往的城门旁,巨大的建筑,如庞然大物从四面八方涌来,将在其内的人衬得渺小又繁忙。
朱漆栏杆后,更高的楼阁拔地而起,宽阔道路上的人影,衣着干净整齐,忙忙碌碌。
“不要在这里挡着,快走快走,要看楼,站墙根底下看去,后面的人忙着赶路呢!”
“前面的快点,快点!”
有好心的卖早食的大爷将人拉到一旁,笑着开口:“两位第一次来百山城?第一次来是这样,来多了就不稀奇了,你看这些人早就看腻了。”
诸言发现向来能言善道的他,突然不会笑了。
大爷也没拉着他们买早食:“你们是找人?还是寻商机的?旁边有卖地图的,不知道去哪里的话,可以买一份地图看看。”
诸言发现,说话的大爷身上没有一块补丁,放眼望去,除了进城的人,这里的人身上似乎都没有补丁。
而且,很多人都骑着两个轮的车子。
小摊贩们将三个轮的车子骑得飞快,好像不是摊贩,而是运货的长工。
诸言谨慎的没有轻易接话,看向家主。
魏迟渊神色还算如常:“是那边那间吗?”
“是,是。”
“谢谢老伯。”
“不用,不用。”
街市上,蒸腾着人来人往的热潮,空气中混杂着各地商队运来的香料、茶叶的辛辣,各种各样的气味在鼻腔炸开。
穿短打的脚夫将轮子蹬得飞快;批发布匹的店铺门口写着抛售的消息。
令人惊讶的是,每个经过的人似乎都看懂了,正在挑肥拣瘦。
识字?
而且这是一条商街,他们只是站在街口,正好看到有大量的人涌进来。
越来越多的商店门口竖起了牌子,路过的人看一眼,就会选择进去不进去。
魏迟渊停在一家卖文房四宝的店前。
按说这样的店铺,该门可罗雀。
可是这家店内,人依旧不少,有几个客人成堆成堆地在装笔、纸、用具。
魏迟渊看到了那人说的‘地图’,很小的一张,可单这样的地图也分好几个种类,游玩、商用、学科,侧重点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