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也没投多少,苏家底子薄。”苏樱低调道。
钱帛投的确实不多,但制糖技术、航海线路图很值钱,更值钱的是开发流求这一思路。
在别人眼中的荒岛,经苏樱这么一点拨,不但战略位置重要,那里土地肥沃,适合种植甘蔗、水稻,蕴藏着大量财富。
陈家当家人主动提出合作,苏樱本不想参与,奈何陈家当家人坚持。
苏樱应下,主要是想着流求到北部诸岛屿,那里位置也很关键,可以先开发布局。
若将来有机会,这里不失为一条水路。
苏伯彦几兄弟默默听着,这些都是平时接触不到的层面和高度。
苏仲彦还带着孩子们游学过,从未想过海航的深层意义,仅看到海航的商业价值。
妹妹跟太子、几位皇子的畅聊,他意识到自己的见识有多局限!
苏家儿郎深刻体会到接触的人脉决定着你的认知!
“两位公主有没有兴趣参与?”苏樱见豫章公主扯了扯身边的长乐公主。
“我们、就不参与了吧!”长乐纠结一瞬道。
“公主不想去海边看看吗?海天一色,是长安城看不到的壮阔,人不能一辈子窝在一个地方。”苏樱鼓动道。
这位公主很有才华,身体随了长孙皇后,甚至元寿还没长孙皇后长。
“我们也能走那么远?”长乐公主心动。
“你是公主,为何不能去?大唐律法有规定?”苏樱问。
“并无!”长乐摇头,“女子婚后便要侍奉公婆、养育子女……”
“那是以后的事,现在公主还是天家公主,不是谁的妻。
何须早早背负责任?恣意为自己活着,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好吗?”
苏樱理解不了,不过十一岁的女孩,被教导、驯化得没了自己的思想和自我。
时刻准备着为夫家燃烧自己!苏樱相信绝对不是长孙皇后这么教的。
不知是不是照顾起居的贴身嬷嬷们,公主年龄小,被她们洗脑、驯化。
“长乐,想那些作甚?小苏大人说的有理,趁着没嫁人,痛痛快快做自己想做的事。”李承乾也鼓励道。
“就是,长乐你就算嫁人了,想做啥就做啥!不用看别人脸色,你是大唐嫡公主,谁能越过你去?”李泰也给妹妹打气。
“那,好吧!”长乐也参一股。
“阿姐,我们合在一起入股!”豫章开心道,“等房二公子出海,我们去送行,正好看大海!”
“对!我们一起去泉州送行!”李泰也赞同。
“好!我兄长在登州,咱们从登州坐船到泉州,顺便坐一坐战船!”杜荷出主意道。
“太好了!就这么说定了!”李泰激动道。
平时见面就掐的双方,异常和谐。
唯有太子李承乾默默不语,因为他走不了。
“你怎么啦,高明?”杜荷问。
“你们都去看大海,坐大船……”李承乾神情失落。
“其实,弘文馆也可以组织游学!让皇子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而不是琴棋书画和空洞、不切实际的治国策略。”苏樱提议道。
“对啊,咱们除了琴棋书画和经史下笔如有神,策问总是答得肤浅,不就是没见过长安以外的世界么?
高明,你是太子,更应该了解出去多走走,多看看!”李泰破天荒第一次真诚道。
李元昌诧异的看一眼李泰,风啥时候变了?
“青雀说的有理!回去向父皇提请!”李承乾笑道。
“小苏大人,你说的中级数学可有写好?”李承乾问。
“尚未!”苏樱有些无奈,你们天天来,我想写也得有时间呀!
“那你尽快,弘文馆早日印刷,工学院开课用!”李承乾叮嘱道。
“孤去工部看研究所规划图纸出来否。”
“我的规划还没弄好,得回去赶工!”李泰亦告辞。
“我得回去跟我阿耶商议航海的事儿。”房遗爱亦起身。
“我回去筹钱!”杜荷道。
一群人风一阵来,又风一阵又呼啦啦走了,热闹拥挤的会客厅一下变得空旷。
“阿樱,你真投了海航?”胡二郎还在回想那张地图。
“投了点儿,莫非胡二郎君也有此意?”苏樱见胡二郎眼中闪着亮光。
“你们都去,胡家不去,不是亏了么?”胡二郎玩笑道。
“小大人,老爷唤你去书房议事!”阿发在门外道。
“知道了!”苏樱打住话,往书房去。
第513章 牝鸡司晨
书房里,苏步成、苏老二、苏老三皆在。
三兄弟面露喜色,二叔踌躇满志。
“阿耶!”苏樱心下明白所为何事,冲苏老二行礼,“恭喜二叔!”
“该二叔谢谢你!”苏老二扶起苏樱,眼中有些湿润。
默默无闻做了近十年小管事,流放岭南反倒迎来机会,多亏这聪慧侄女。
“是二叔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挣出来的,与侄女何干?”苏樱笑道。
大家都心知肚明,没有点破。
正式官文下达之前,一切皆有可能,事以密成,早早嚷嚷出去,很容易引来麻烦。
已得罪卢家、王家,难保他们在朝中的族人不下绊子,还是尽量低调的好。
“阿樱,你说说,为啥突然考察黄河,目的为何?”苏步成道。
“选择考察胜州一带河流,是为了挖渠,在凌汛期引黄,缓解凌汛溢出,损毁农田。
同时,分流的水引入沙漠化草地蓄水,培植水草,慢慢恢复草地。
另外,遇到枯水期,又将水引出,灌溉农田。”苏樱简略道。
三兄弟面面相觑,这是什么逆天想法?
“阿樱,能行吗?”苏步成闻所未闻。
“能行!”苏樱详细讲解细节原理。
“待网络蓄水成功,那一片荒地会很快水草丰美,三叔,你们司农寺可在那里种植作物、果蔬,或养殖鱼虾。”
“阿樱,大费周章弄那片地,不单是单纯的引黄治沙吧?是为了安置归降的突厥人?”苏步成想了想道。
“是!”苏樱沉吟后回道。
“突厥人安置始终举棋不定,引黄治沙可让大量突厥人有事做,不吃白饭。
同时也慢慢学习、适应我朝农耕。”苏樱说着冠冕堂皇的话。
“哧!阿樱这嘴!”苏老三忍不住笑了。
谁还看不明白内里玄机?糊弄糊弄百姓罢了。
“这么说是安置黄河北岸?”苏步成道。
“是!至少南岸我们牢牢据守。”苏樱点头。
“可那样他们一旦休养生息,恢复过来,随时能跑回大漠!”苏步成担忧道。
“真要逃回大漠,南岸也拦不住!但南岸在我们手中,京都防线多一道保险。”苏樱回道。
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除非化整为零全部分散到各地。
但圣上不想,那样显得太小气,容纳不下突厥归降人。
“父亲、二叔咱们不去讨论突厥人安置的事儿,就算没有突厥,也需要引黄治沙,恢复以前的肥美!”苏樱果断道。
“二叔,你从未治过水,多向都水监的管事请教,也向当地船工多了解水文。
南岸在‘几‘字弯两头选引水口,北岸在中间选引水口。
最迟夏初就要开工,时间仓促,你可将工程分三期进行。
第一期引水渠延伸至沙漠草地几里地,构建出初步网络,形成循环网络,保证地下水充盈,地面能蓄水就算成功。
第二期在一期基础上往深处延伸网络,第三期再延伸,如此,只需三五年便能建成。
每一期花费不多,还能总结经验,优化后面工程。”
苏步成三兄弟看着侃侃而谈的苏樱,条理清晰,原本混乱的脑子一下清晰明了。
难怪圣上会突然下旨,这要是都还做不好,真不配做工部侍郎了。
“二叔,引黄治沙涉及突厥人,涉及胜州军政,涉及工部、户部,二叔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方方面面俱到,容不得半点疏漏和错处,千万谨慎行事!
工程不可偷工减料,不可贪墨工程款项!这个比不得凿通大庾岭,民间意愿高涨。
引黄治沙工程更浩大,资金巨大,牵涉面广,必定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挖坑埋人的损招不少,千万警惕!”苏樱叮嘱道。
这一席话,如一盆冷水,浇灭苏老二火热的心,差点儿得意忘形。
苏家出了两个四品官,一个从五品,一个七品署令,着实令人眼红。
三兄弟还不知苏樱升为六品弘文馆直学士的事儿,不然更得惊掉下巴。
几位兄长还在往科考路上挤,长女已经进弘文馆当直学士,要不了多久,就能升学士,与十八学士比肩!
在书房拉拉杂杂聊到下午,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何事?”苏步成这才注意到阿发在外面张望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