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好!”小胖墩开心坏了。
  “陛下,糖是除粮食、盐,铁外最重要物资,利润巨大,朝廷可早做打算,制定相应税法。
  否则,肥的是商人、地主,朝廷错失一大笔利税!”苏樱提醒。
  “糖业真能达到那么大的量?”圣上本以为苏樱溜须拍马青雀,没想到还有这深意。
  目前整个梧州制糖,最肥的是梧县、梧州,中央朝廷抽取的不多。
  与盐铁税利相比,那点儿制糖量的利税不过九牛一毛。
  “若专为制糖而种,甘蔗种植是另一种方式,大量制糖,不但满足百姓日常所需,还可走丝绸之路或海航,赚取巨额财富。
  如此一块肥肉,包括茶叶,丝绸,俱是硬通货,朝廷怎能视而不见?
  陛下不是说国库空虚么,这几样利税一收,陛下还有何可愁的?”苏樱侃侃而谈。
  “善!”圣上大喜。
  “陛下,臣有个不情之请。”
  “说!”
  “待批量生产,建议给边关军士每人配给一定量的白糖,随身携带。
  作战时可补充能量,受伤时可消炎治伤,甚至,关键时刻,增加火器威力!”苏樱道。
  第473章 豪放
  圣上惊呆。
  侯君集激动地一把抓住苏樱手臂,“小苏大人!可当真!”
  “潞国公快撒手!”太子李承乾惊呼。
  “呃,侯将军,撒手、撒手!”苏樱痛得龇牙咧嘴,佯装镇定。
  “哦,对不住、对不住!小苏大人见谅!”侯君集松开手,尴尬抱拳道。
  “无妨!”苏樱揉着被侯君集捏痛的手臂。
  武将力气真大!估计手臂已青紫。
  “苏卿,白糖竟有如此作用?”圣上好久才回过神。
  见了小苏大人,才知自己手中竟有这么多大杀器!
  “回陛下,是!”
  “陛下,臣恳请尽快制作一批白糖。
  有此物,臣可带着士兵长驱直入,横扫西域,将三十六国一并纳入大唐版图。”侯君集单膝跪地叩请。
  “侯卿快快请起!”圣上扶起侯君集,“好好合计、合计!”
  别说侯君集,就连圣上自己都想驰骋疆场,杀它个痛快!
  踌躇满志对长子道;“高明,你的火器尽快研制出来!”
  “是,父皇!”太子躬身道。
  又对四子道:“青雀,你尽快学会制糖,把制糖设备研发出来,年底前务必批量制取白糖!”
  “是、阿耶!”青雀小脸上全是兴奋,他也领了差事,还是重要的差事。
  此时皇后算是听明白,敢情长子手里有更重要的差事。
  不禁对小苏大人刮目相看,七窍玲珑心,心里明镜似的。
  那就好!兄友弟恭,一主一辅,不生妄心。
  “咕…”有人肚子不合时宜的响起。
  众人看向苏樱,苏樱面色微红,忙请罪,“臣失仪!”
  圣上看向沙漏,酉时末,不知不觉竟过了两个半时辰!
  “摆膳!天色已晚,苏卿吃了再走!”
  “谢陛下!”苏樱谢恩。
  刚进城就被徐直拦截,一路步行,从朱雀大街穿皇城,进太极宫,再到两仪殿,足足走了半个时辰。
  又神吹两个半时辰,早就口干舌燥、饥饿难耐。
  人人都想当京官,可这步行进宫,饿着肚子聊政事,很痛苦。
  下次得随身带些吃的,路上可充饥,垫吧垫吧。
  “观音婢,不如一块儿在这里用膳!”圣上对皇后道。
  “陛下,此乃两仪殿,妾身…”皇后想要推拒。
  两仪殿是皇帝办公、议事所在,不是家庭聚餐场所。
  “阿娘!”孩子们齐声道,眼神带着恳求,还想跟小苏大人聊会儿。
  “谢陛下!”皇后改口。
  “阿娘!”“阿娘!”孩子们欢呼。
  内侍们鱼贯而入,提着食盒进来。
  殿内摆上案几,餐盘、碗筷。
  苏樱闻到酸菜鱼的味道,果然菜一道一道摆上。
  除了酸菜鱼,还有红烧肉、梅菜扣肉、椒盐排骨,以及一份凉拌三丝。
  每一样分量不多,盛具精美,菜品色香味俱全,比自己做的家常菜式高大上。
  “苏卿,这些皆岭南传过来的菜式,快尝尝,味道如何!”圣上说着,不忘给身边的皇后夹菜。
  苏樱夹起一块酸菜鱼,肉质鲜美、细嫩,不是惯常用的草鱼、鲢鱼,而是时下世人最爱的鲈鱼。
  “如何?”圣上见苏樱吃的津津有味,连吃两块。
  “回陛下,比岭南的草鱼好吃!肉质鲜嫩、无刺!”苏樱端起案几前的大碗米饭,就着鱼肉扒拉米饭。
  众人看着苏樱的豪放,纷纷停下筷子,看她吃饭。
  吃着吃着,苏樱觉得安静,抬头一看,众目睽睽。
  苏樱一脸莫名,“你们吃啊!”
  “吃!吃!”圣上招呼,手握成拳,微微轻咳一声,没好点破。
  “还是小苏大人豪爽!咱也不装了,就用饭钵吃!”侯君集也端起大碗。
  拌上酸菜鱼汤,大口大口吃着。
  苏樱这才听出味儿来,看看碗,再看看圣上、皇后、皇子公主的案桌。
  巴掌大的小碗盛饭,优雅吃着。
  苏樱觉得以圣上的豪放,应该是一口一碗的。
  因为那碗实在迷你,以至于苏樱把它当成调料碗。
  见苏樱看过来,皇后放下碗,冲苏樱笑笑,“小苏大人可够?不够的话,我这里还有多的。”
  “谢娘娘,这碗米饭够了!”苏樱道谢。
  见皇后放下筷子,不觉惊诧,“娘娘就吃这点儿?”
  皇后每日也有不少事务要打理,并非整日闲得慌的争风吃醋。
  这点儿饭量,扛得住高强度的工作量吗?
  皇后笑笑,“够了!”
  长乐、豫章公主俱是一小碗米饭后,便放下筷子。
  “你们吃这点儿,半夜不饿?”苏樱问。
  “管事嬷嬷说,三分寒七分饱!”豫章眼睛不舍地盯着桌上的红烧肉、酸菜鱼。
  “你们在长身体呀!不吃饱怎么行?”苏樱无语。
  那些养生老话,也得分人,对于长身体的孩子、干重活的农人、打仗的士兵,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至于吃的肥头大耳的富贵人来说,有必要克制。
  两位公主、皇后瘦的一把骨头,还生搬这套养生法,实在…
  “哇!酸菜鱼好吃!”小胖墩青雀有样学样,端着饭钵,拌上酸菜鱼汤,吃的那叫一个欢快。
  太子李承乾羡慕地看一眼,依然克制地放下碗,只吃了两小碗。
  “青雀,莫要吃撑了!”圣上担忧。
  “阿耶!儿臣没吃饱!”青雀不管不顾,埋头扒拉米饭。
  饭钵里的饭全部吃完,才放下筷子,舒服地喟叹一声,“还是饭钵吃饭豪爽!”
  晚膳后圣上和房相、侯君集商议军政要务,皇后带着雉奴回立政殿,两位公主回凤阳阁。
  青雀回自己的宫殿,太子李承乾回东宫,与苏樱同路。
  “小苏大人,别忘了!”出了两仪殿外长廊,青雀与苏樱分别,不忘叮嘱。
  “臣记得!”苏樱笑笑。
  太子李承乾看一眼苏樱,“白糖真能增加火器威力?”
  “当然!包括白叠子!这些暂不用在火蒺藜上,咱们还有另一大杀器!”苏樱知道他顾虑啥。
  看来兄弟之争早就有,并非皇后薨逝后才发生。
  “嗯!”李承乾很聪明。
  只要火器研究所不断有新火器出来,只要火器研究所一直攥在自己手中,心里就有底。
  “你能找到一张新鲜驴皮吗?”苏樱问。
  “你要那做甚?”李承乾不解,“制作神器?”
  “暂时保密!你能搞到吗?”苏樱卖关子。
  第474章 出乎他的意料
  “能!”李承乾见苏樱目光灼灼盯着自己,瞬间有些不好意思。
  “那好!等你消息!”
  “那个、小苏大人,你、不会是想熬阿胶吧?”李承乾问。
  “?”苏樱甚是意外,这位太子不简单啊,一张驴皮就猜到。
  不觉好奇,“算是吧!殿下是怎么猜到的?”
  “若是制革履,该是牛皮为上,特意用驴皮,除去阿胶,想不出其他。”李承乾不觉得难猜。
  说起东阿阿胶,苏樱恍然,为啥李承乾能猜到,因为他爹干了一件事儿。
  阿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注:现在的阳谷县阿城镇)。
  当时以牛皮为主要皮源,千年阿井水熬制的胶效果最好。
  阿城当时归东阿县管辖,东阿阿胶名字由此来。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驴引入中原。
  驴皮制胶效果比牛皮好,加之牛皮主要用于制作革甲、弓箭等军事用品,阿胶皮源逐渐从牛皮转向驴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