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这是给自己私人备的礼,到了长安,贡品面呈圣上,自己这份用来打点人脉。
  十年外派梧州,朝中无人,时逢年节,不能空手拜见上司,人情世故哪里都要!
  小小一罐,金贵无比,除了宫中,市面上根本买不到。
  送礼拿得出手,收礼的更有面子!
  这些日子,夫人遣人到广州港寻觅奇珍异宝,花费不少,都比不上这小小一罐糖来得贵重。
  夫人一片心意,他感激不尽,陪着自己无怨无悔,在岭南苦熬十年,
  卢照时从没想到,因为苏家,自己也能入了圣上的眼。
  以前觉得人到中年万事休,如今觉得自己年富力强,正是大有作为之时。
  “鹤龄,我即将启程去长安,家里就拜托你多照看!”卢照时对王延年道。
  “恭喜大人,守得云开见月明!”王延年替老友高兴,“放心去!家里我们替你守着!”
  卢照时收拾行囊,带上苏伯彦、胡大朗、一应贡品往长安进发,特意从大庾岭路过。
  “快!水泥搅拌好了没?那边等着要!快!”大庾岭道路上,全是忙碌的民夫。
  长长的道路分成几段,最前面的垫平路面,紧随其后的是填土、夯土、上模板、扎竹筋条、灌水泥、抹平。
  像一条巨龙,人人都在忙碌、忙而不乱,脸上洋溢着笑容。
  甚至还能看到不少穿官袍的官员混杂其间,那是负责各路段的负责人。
  一身灰尘,却精神抖擞、干劲儿十足。
  有路过的客商驻足观看,极力称颂苏大人能干!没有苏大人就没有今天的大庾岭。
  “老伯,错了!”苏伯彦打断。
  “这位郎君,老夫哪里错了?大伙儿说说,是不是?要不是苏大人,咱们不知还要苦行多少代?”
  年约五旬的客商大声道,是真心称颂苏大人!
  “对!苏大人能官厉吏!我等大庾岭百姓之福!”周边百姓纷纷赞道。
  “老伯,是圣上英明!朝廷励精图治!
  不然苏大人再厉害,没有圣上许可、朝廷支持,大力拨款,他也修不了大庾岭!
  是不是这个理儿?”苏伯彦徐徐引导。
  “郎君说的是,老夫肤浅了!”老客商瞬间意会,拱手遥对长安,“圣上英明,朝廷励精图治!愿我大唐永世繁盛!”
  卢照时含笑看着苏伯彦,长江后浪推前浪,苏家人才辈出!这反应够敏捷!
  一味夸大苏员外郎的功绩,只字不提圣上、朝廷,置圣上、朝廷于何地?只怕路未修完,祸事先到。
  “卢大人、伯彦?”苏老二看到熟悉的身影。
  “二叔!”苏伯彦转身,一个头发、胡须、浑身上下皆灰尘的二叔,龇着大白牙傻笑。
  “你们咋来了?”苏老二将人带到驿站。
  “卢大人回京面圣,我与胡大郎君随行,回长安复学。”苏伯彦回道,“二婶目前一切安好!”
  “恭喜苏大人,大庾岭修通指日可待!”卢照时冲苏老二拱手道。
  工地热火朝天的场景,卢照时看得浑身火热,斗志昂扬!
  “同喜、同喜!修建大庾岭得以实现,大人功不可没!”苏老二谦逊道。
  两次倡议,都有卢照时,将来刻碑,必定要加上,给朝廷的请功簿上也会带上。
  “征调了多少民夫?”卢照时咂一口茶关切道,面圣时也能帮着美言几句。
  “周边三个乡镇的民夫都参加,有三四千人!本来只征调一半,可村民们想早日通路,农忙后全来了。
  甚至两边码头的船夫也来了不少,船商们不时送些吃喝,鼓励众人!”苏老二说着满是自豪。
  “照这速度,开年回来,新道能修通了吧?”卢照时问。
  “差不多!原本我还以为要耗时两年,想不到百姓期盼已久,热情高涨!”
  一番磨砺,苏老二沉稳、睿智,已是老练的官场中人,举手投足颇有气度。
  “苏大人,你是如何想到重新开辟一条道路的?按理原路上拓宽,不是更省时省力么?”
  胡大朗第一次到大庾岭,被壮观的劳动场面震撼,还没见识到原路的艰险、难行,心中不免疑惑。
  “胡大郎君问的好!”苏老二赞道,“没走过大庾岭的人都会这么问,只要走过,便知晓答案。”
  胡大朗盯着苏老二,等候下文,结果苏老二没了,闷头喝茶。
  好一会儿,胡大朗才反应过来,答案在路上!
  喝茶小坐一会儿,苏伯彦留下一罐冰糖、一袋核桃芝麻粉,几人赶路。
  “二叔,时彦、辰彦已接了秦外祖,与游学的孩子们一同抵达长安,不再回岭南。
  明年阿樱带祖母、二婶她们返回长安。”
  “嗯!时彦已来信告知!”苏老二情绪有些低落。
  两个儿子不管不顾跑回荥阳,捅了篓子却没胆量承担,还是小儿子智取诉状,骗走老岳母,一场闹剧才收场。
  事后连写信的勇气都没有,要不是时彦来信,她还不知两个儿子如此能耐!
  “二叔莫要难过,人经历风雨方能成长,经此一事,时彦、辰彦定然醒悟,以后必不会再糊涂。”苏伯彦宽慰。
  苏老二看着侄子,是啊,经历风雨方能成长!
  流放岭南,兄长、三弟家的孩子迅速成长,勇敢面对困境、齐心协力,穷且益坚。
  唯有自家的,一个糊涂、两个糊涂、三个四个还是糊涂,万幸最小的儿子没糊涂。
  不然二房是真的一个不剩,全不中用!
  胡大朗紧紧贴着崖壁,不敢往外看,妈呀,这路太难走了。
  自己空手尚且走得如此艰难,那些常年人扛马驮是如何过的?每年两头的物资全从这条小道交换。
  难怪苏大人在南岭另外开辟道路,这路是真没法拓宽。
  施工难度大,且施工就得阻断通行,两边水路生意将断掉,多少人的生计维系于此!
  难怪船商们纷纷舍财捐赠,大力支持。
  老路不断,他们的财源就不断,开通的新路四车道,更是让他们的生意壮大!
  苏大人当真是功德无量!
  第359章 跟官府斗
  “大伙儿不急,不急,先排队,我们一个一个过秤!一手钱一手货!”阿波对着卖甘蔗的村民道。
  今年县城有糖厂,甘蔗收购跟梧县一个价,榕县百姓十日前就看到官府张贴的告示。
  算起来赚了,省了雇牛车的费用,以及来回路上的开销。
  阿波是金凤寨派到榕县开糖厂的管事,共有十八九个汉子。
  开张第一天,就有这么多村民来卖甘蔗,生怕自己的卖晚了,纷纷往前挤。
  汉子们满头大汗,两人用木杠子提着大秤杆,一人拨弄秤砣过秤。
  搬运的、记账的、兑钱的,全都忙得晕头转向,很快院坝里甘蔗堆积如小山。
  作坊里的汉子清洗甘蔗,然后用石碾子碾压榨汁。
  “走开!走开!这里聚众作甚?”突然闯进来一帮凶神恶煞的衙役,将卖甘蔗的村民驱散。
  村民们惶惶不安,不是官府指定的吗?怎这帮衙役不让售卖?
  “各位官爷!”阿波上前招呼,陪着笑脸,“不知几位官爷来,所为何事?”
  “你们是哪里人?”衙役们板着脸,公事公办的模样。
  “各位官爷,我等乃梧县金风寨村民,到榕县开糖厂!”阿波说着给班头衙役兜里塞钱。
  前些日子特意去县衙办手续,颜县令还鼓励他们,说他们为榕县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儿!
  今日这些个衙役气势汹汹,是甚意思?
  “梧县金风寨的?怎么跑到榕县开糖厂?谁准许的?”
  班头推开阿波塞钱的手,绕着阿波打量,这几个小钱可没看在眼里。
  阿波抬起头,惊讶地看着班头,“刺史大人特许,我等已在县衙已备案,颜县令亦准许,不知几位官爷…”
  “特许?谁规定糖厂只许你金风寨一家经营?这里是榕县,不是梧县,容不得尔等欺行霸市!
  来呀,将此等刁民撵出去!居然赶来抢榕县的金疙瘩!吃了熊心豹子胆!”
  班头一吆喝,衙役上前,抓着汉子们往外推搡,两边顿时扭作一团。
  趁着衙役们与汉子们纠缠,又冲进来一帮衙役,班头带着进到柜台,看到成筐成筐的铜钱,两眼通红!
  这辈子都没见过如此多的钱!这金风寨的俚人竟这般豪横,令人眼红的要出血。
  “快,搬走!”班头叉着腰豪气道,仿佛这是他家的钱。
  这些钱抬回去,县令大人得大头,他们下面的得小头。
  “作甚?我等奉公守法,奉刺史大人之命到此开糖厂,尔等如此放肆!光天化日之下打家劫舍!
  执法犯法!还有没有王法!”阿波掀开班头怒喝。
  “放肆!榕县岂容尔等刁民撒野!”班头被推倒在地,大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