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王延年额头上开始冒细汗,这老卢去哪儿了?还不回来!
  “哎呀!不知二位特使远道而来,有失远迎,怠慢了怠慢了!”卢照时进来,脸上洋溢着热情笑容。
  “见过刺史大人!”两位特使起身,躬身道。
  “二位特使大人,快请坐快请坐!”卢照时亲切道,“喝茶、喝茶!”
  “不了,我等奉圣旨来,苏步成何在?即刻宣来,有旨要宣!”特使没有绕弯子,很急切。
  “这…”卢照时沉吟,盯着特使的脸色,“不知二位特使…”
  “怎么,刺史大人不知此人在何处?”特使神色怪异。
  来到梧州宣旨,自然得找州府接洽,不然上哪儿找人宣旨?
  “这个…”卢照时纠结,看不出是好事还是坏事,人就在门口,要不要交出去?
  “犯官苏步成在此!”苏步成不想刺史为难,坦然现身。
  “你就是原长安县令苏步成?”特使打量着眼前人。
  肤色微黑,略显沧桑的面容下依然带着几分儒雅,腰身挺直,不卑不亢,颇有气度。
  “正是!”苏步成回道。
  “苏步成听旨!”特使起身,面容肃穆。
  苏步成撩袍跪下,卢照时、王延年亦跪下听旨。
  “原长安县令苏步成,冒犯蝗神…,念其已悔过自新,于腐土肥田法有功,特免去罪身,着即刻进京面圣!钦此!”
  特使抑扬顿挫念完。
  “谢主隆恩!”苏步成叩谢,心中激动不已。
  “苏大人,请起!”特使念完,面露和善。
  “谢特使!”苏步成等起身。
  “恭喜苏大人!”特使将圣旨交与苏步成,“圣上命苏大人即刻启程回京!”
  “特使大人,可否容某回家一趟?”苏步成挂念家中老小,想回去辞别一番。
  “呃,苏大人 ,事情紧急!”特使面露为难。
  “特使大人,可知圣上召某何事?”苏步成很惊诧,自己不过籍籍无名小县令,怎劳圣上如此牵挂?
  “咳咳,苏大人,关中大旱!”特使凑近,低声道。
  他们是宣旨特使,也是中书省里的顺风耳,消息灵通得很。
  此时略微透露一点儿,不过是示个好!圣上急召之人,定是大用!
  此时不结交,更待何时?
  第303章 天下哪有这等好事
  “关中大旱?”苏步成心中一动,顿时领悟,“多谢特使大人提点!”
  关中一大旱,便起蝗灾,大旱谁也奈何不了,自己因灭蝗惹祸上身,因蝗灾回去,只怕是要自己去灭蝗!
  此时已六月,赶回去不知是否来得及,确实紧迫,不容耽搁。
  疾书一封家书交给卢照时,收拾行囊,随特使返京。
  “大人,还请着人知会某家中老小一声,大庾岭凿道修建一事事关重大,只怕上面会扣压,大人多上疏几次!莫要轻易放弃!”
  临别,苏步成说着肺腑之言。
  自己几次上疏京兆府灭蝗,均石沉大海,大庾岭凿路与灭蝗一样,匪夷所思,太逆天,上司扣压很正常。
  大庾岭凿路不急一时半会,只能按流程多次上书,不能跳过上司,那样吃相太难看。
  至于后面一直行不通,另寻它径,别人也无话可说。
  大庾岭一旦凿出平坦大道,那份功劳独一无二,无人可取代!
  “省的!闻达保重!”卢照时与苏步成并肩而行。
  替苏步成高兴,如此有作为之人不该埋没。
  看着好友得圣上看重,心中不嫉妒那是假的!何时自己也能入天子眼?
  只怕天子连梧州刺史何许人都不知。
  “两位特使,一点儿梧州特产,带着路上吃!”王延年给两位特使一人一包。
  虽未开口,但特使将冬瓜糖、豆干吃的干净,王延年便知人家喜欢。
  州府里留存的全打包送了,既想让京城了解梧州,也替好友打点。
  “王大人客气!”两位特使面色和蔼,知道包袱里是啥。
  东西不算多贵重,但胜在得心。
  “回去吧!两位大人!”苏步成冲卢照时、王延年拱手道别,策马向着京城奔去。
  “保重!一路平安!”卢照时挥着手大声道。
  定定看着三匹马远去的背影,久久没说话,不知不觉间,眼眶湿润。
  梧州十年了,何时自己也能有特使急召回京的殊荣?
  “走吧,老卢!”沉默好一阵,王延年拍了拍好友肩头。
  曾经破烂不堪的梧州,如今焕发着勃勃生机,不枉在梧州熬了这些年!
  “真好!真好!闻达起来了!苏家不再是流犯!走,喝酒去!”卢照时甩了甩头,甩掉那些伤春悲秋。
  梧州大有可为,还有发展空间,自己怎能就这么扔下?不成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了么?
  要走,也得把这里治理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再说了,还有大庾岭没凿呢!走了,就没了名垂青史的机会!现在不是走的时候!
  回去后卢照时安排各曹分头行动,带着秧马到各县督导农时。
  自己与王延年带着秧马、前往梧县荒沟村,看看水泥路。
  也与苏樱、苏老二商谈农忙后梧县、桐县修路事宜,以及就如何凿通大庾岭进行深入交流。
  过了黑风乡,路上不少村民,三三两两的往金风寨去。
  一队牛车装满木桶,堵在前面,人声鼎沸。
  卢照时下了马车,步行进去。
  灰白色路面,比荒沟村的砂浆路细腻多了,道路两边的模板尚未取完。
  牛车前行一二里地便停下,村民们挑着木桶往里走。
  前面一截路还未干,只能从路两边过。
  路边有工地,有人往巨桶里掺水拌料,几个壮汉围着巨桶,推着木杠转动,搅拌混凝土。
  几组同步进行,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竹荆条中,用工具抹平。
  汉人、俚人干的热火朝天,灰尘满面,个个笑容满面。
  “大人!”杨大郎看到绯色官袍的卢照时,忙拍掉身上灰尘上前招呼。
  “嗯,这便是水泥?”卢照时看到村民挑着的木桶打开盖子全是灰色粉末。
  “正是!”杨大郎欢喜道。
  “此物真好,比我们村的砂浆路牢实、耐用!”语气中颇有些惋惜。
  “一日能铺多远?”卢照时满意点点头。
  “这里比较拥堵,竹荆条挡了道,不好施展开,一日只能铺一里多。
  以后再建,前面铺平、夯土、搭竹筋条,后面铺水泥跟上,一日内路能修多远,水泥就能铺多远!”杨大郎自豪道。
  工地上人很多,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闻讯赶来看热闹。
  有俚人妇人、老人,也有汉人,挤在山坡上看得津津有味,看一天都看得,也不嫌灰尘大。
  太神奇了,还能有这等神奇之物,干了后的路面他们刚踩过。
  开始小心翼翼,生怕踩坏了。
  待看到牛车拉着水泥走得好好的,才放心大胆的走。
  这种路的感觉硬硬的,不似踩在泥土里柔软,雨天不会泥泞湿滑。
  “大人,何时我们村也修这样的路?”山坡上有大胆的村民问。
  “这是人家金风寨与荒沟村两村互助修的路,你们要想有这样的路,也得自己动手!”卢照时笑道。
  “大人,我等愿意出力修路,可是这等材料何处寻?无钱买啊!”有人道。
  穷人只有一把子力气,出力行,花钱的东西买不起。
  “烧石开路你们各村应该都学过,修不成这等水泥路,至少能将路拓宽、铺平整夯实呀!这些你们做了吗?”卢照时问。
  村民们一片沉默。
  山路不好走,蜿蜒崎岖几十里,进出一趟很不便。
  跟荒沟村一样,村子人口不多,壮劳力就几十个,山路拓宽修平整耗费要多少劳力?多少时日?
  地里要忙,还要抽时间修路,哪忙得过来?
  “看看!连基本的拓宽、弄平整你们都不肯,还建水泥路!怎么?等着天上掉馅饼不成?”卢照时摇头笑。
  “又想路好走,又舍不得出钱出力,天下哪有这等好事?
  人家荒沟村、金风寨从去年九月下旬便开始忙碌,中间没歇息过,你帮我修完,我帮你修!互帮互助。
  你们看看,在场的人,哪一个不是晒的黝黑?一身脏污?人家农忙时不一样回去忙收割、栽秧、打谷?”
  “我们能修他们的水泥路吗?”有村民问。
  “先去把路拓宽、平整了再说!”卢照时挥手。
  梧县、桐县规划的是所有官道修水泥路,村道只能靠村民们自发修筑。
  山路不好弄,能将路拓宽、平整铺到官道口都很了不起。
  真有这样的路,届时不介意帮补些水泥硬化路面。
  第304章 真的有人可以重回长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