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孩子们全都眼巴巴看着苏樱碗里的糖,特别是周家、宋家孩子,又黄又瘦的。
  “无妨,阿姐,今日的活儿重,吃点儿好的犒劳犒劳大家!”苏樱将糖入豆浆里。
  奶白色的豆浆很快变成褐色,飘出红糖的清甜味儿。
  “来,尝尝!”苏樱把碗底的一小块糖渣喂给袁氏怀中的春宝。
  周家妇人姓袁,怀中的孩子春宝一岁半。
  孩子从未吃过红糖,第一次吃到,眼睛睁的溜圆。
  “慢一点儿喝,小心烫到!”苏樱给孩子们打豆浆,不忘叮嘱。
  孩子们一份豆浆,一个大馒头,围着饭桌坐下,慢慢吃。
  周家、宋家交了些口粮,也在粉条厂吃饭。
  别看就一个大白馒头、一碗甜豆浆,这是今年吃的最好的一顿。
  这里居然还吃上糖!这是穷人?袁氏觉得自己看不懂荒沟村。
  明明是一群流犯组成的村庄,布衣短褐的穷人,可好些富贵人家都不一定有的东西,这里却稀松平常!
  “来,你们两人每天要劳作,多分一个馒头!”苏樱单独分给周五郎、周六郎一人一个馒头。
  “够了,苏先生!”两个少年忙拒绝。
  “拿着,你们是师傅,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咱们的酱油还要靠你们掌舵呢!”苏樱不容分说塞给两兄弟。
  “谢谢苏先生!”两兄弟眼眶红红的,“我们一定酿出最好的酱油!”
  “孩子们吃好了吗?”苏樱问。
  “吃好了!”孩子们齐声道。
  “嗯,今日我们有两个主要任务!”苏樱看着孩子们,“第一个是摘桑叶喂蚕,第二个是半晌去地里赶花。”
  “赶花?”孩子们懵逼的看着苏樱,包括村老们。
  “这两日水稻抽穗扬花,我们用绳子给水稻赶花,两人一组,一人一头,站田两边。
  将长绳横拉,顺着田埂移动,长绳荡起层层稻浪,促进水稻授粉,结的籽实率高,且颗粒饱满。”苏樱解释道。
  “好!”孩子们不太懂,但听到结的粮食多,知道是好事。
  村老们面面相觑,以前的地白种了?
  “阿樱啊,为啥得是半晌午?其他时辰不行吗?”杨老汉问。
  “嗯,这个时段是赶花授粉最好时间!”苏樱回道。
  汉子们也想去,可油坊里的大豆油、豆饼制酱油离不开人,全是体力活。
  于是老弱妇孺们赶紧回家摘桑叶喂蚕,巳时五刻带着长绳来到地里汇合。
  两人一组,从村头开始,拉着长绳給一块又一块的水稻赶花,空气中全是稻香。
  孩子们拉着长绳在地头嘻嘻哈哈奔跑,好玩又能干活。
  一个多时辰,所有稻穗都赶了一遍。
  “阿樱啊,这样就好啦?”村老们看着泛着淡黄色小花的稻穗,心中满是自豪。
  “还要赶两三次,这两日辛苦一下,到时收获满满!”苏樱玩笑道。
  “这算啥辛苦!”村老们笑,“比起耕地、锄地、栽秧、打谷,这是最轻松的活儿!”
  “阿姐!”蝶秀过来,似乎有什么话要说。
  “何事?”苏樱问。
  “那个、那个…”蝶秀很是为难,不远处几个同寨子的女孩巴巴望着蝶秀,面色焦急。
  “你们想回去赶花?”苏樱猜道。
  “呵呵…”蝶秀讪笑,“寨子那边的水稻也在扬花,我们回去告诉阿公就回来。”
  谁不想家里的粮食多产出?
  “不用!我一会儿骑马去,你们走路得走多久!”苏樱笑笑。
  赶花是看到水稻抽穗时想起的,还得给胡县令、州府、三叔那边去信,下一季能赶上,真不是故意忘掉的。
  回去后写了几封信,骑马先去黑风乡,交给张三,委托他交给胡县令。
  张三接到几封信,也不等客人了,一挥鞭子,赶着牛车去县衙送信。
  苏樱这才骑马往金风寨去。
  半道上看到村民们正在夯土,两头都能看到对方了,还有一两里路就合拢,一路上全是竹条搭的筋骨。
  “阿樱,你咋来了?”杨大郎问。
  “我去金风寨找阿公!”阿樱笑道。
  “找阿德头领?喏,就在前面!”杨大郎指了指。
  阿德在俚人那头,阿黑出去游学,阿德亲自上阵,带着几位村老在工地上忙活。
  “阿公!”苏樱走过去。
  “阿樱,何事!”阿德头领比之前黑了瘦了,也更精神了。
  “这两日水稻扬花,你赶紧安排人用长绳赶花,结的粮食多,颗粒饱满。”苏樱比划道。
  “?”阿德望着苏樱,有这么种地的?
  “记住,这几日半晌午赶花,每日一遍,赶个三四日即可!”苏樱笑笑,没解释。
  “唉,好、好!”阿德说完,转身回寨子。
  “阿樱,水稻抽穗还要赶花?”杨大郎听着稀奇。
  “是啊,就这几日,得抓紧!”苏樱看着长长的路全空着,还没填充,“水泥还没出来?”
  “还没去看!不知情况咋样了!”杨大郎擦了擦额头的汗。
  天气越来越热,再有一月,第一季水稻收割,不知那会儿路修不修得好?
  “我去青石山看看!”苏樱掉转马头。
  水泥研制出来,还需要源源不断的铁矿渣,不知卢大人有没有搞定?
  道路修好了就是方便,苏樱策马奔驰在村道上,很快从岔路转到青石山。
  远远就见青石山浓烟滚滚,风中有股灰尘味儿。
  一群灰扑扑的蒙面人蹲地上,脑袋凑一起,围着一块水泥样本检验。
  “成啦!成啦!”苏樱看到浑身灰尘的一人激动地跳起来,手舞足蹈,听声音应该是二叔。
  “二叔!”苏樱唤道。
  “阿樱!快,水泥成啦!成啦!快来看!”苏老二挥着手,有些语无伦次,身上的灰尘扑簌簌的落。
  地上一块浇筑的水泥用铁锤砸了好些坑,里面竹条做筋骨。
  这一次的成品砸了几十下,才开始变成大碎块,中间有竹条连着。
  不似前面的一砸就粉碎,只剩一张竹条网。
  第298章 前无古人的举措
  “咋样,阿樱?”大家盯着苏樱,急切道。
  “嗯,差不多算成了!恭喜二叔!恭喜几位叔伯!你们成功了!”苏樱冲在场的人躬身道贺。
  “成了、成了!”得到确认,苏老二拉着杨二郎、王三郎一帮人又蹦又跳,他们终于干成一样大事!
  杨二郎、王三郎几人一把扯掉防护罩,露出里面灰扑扑的脸。
  热泪盈眶 ,泪水在脸上蜿蜒崎岖,配上又哭又笑的表情,特别滑稽,又令人感动。
  纨绔一辈子,流放这犄角旮旯二十年,以为从此沉没,没想到还能有此成就!怎不激动?
  雁过留影,人过留名。
  人活一世,不算白活,千百年后,提到水泥,都会提及他们的名字。
  高兴过后,苏樱再给二叔加把火,“二叔,这种配比的水泥硬度、粘性,修路、建造房屋没问题。
  若修建城墙、军事要塞、桥梁,还需要调整配方,现在用的这几样只是基础原料,还可以根据构筑物要求调整配方。”
  “还能添加原料?”苏老二刷新认知,以为只在这几样原料找出最佳配比。
  “当然,粘合剂里不是还有糯米吗?没什么不可用!”苏樱笑。
  “金风寨的路差不多合拢,就等水泥,怎么样,可以批量生产吗?铁矿渣够不够?不够我去找卢大人!”
  “够!前两日送来十几车,明日还会到一批。”苏老二点头。
  “批量生产的话,人手不够,需要从那边抽调人手。”
  “那我再去一趟,让杨大叔那边调些人手过来,赶在水稻收割前完工!”苏樱说完调转马头。
  想到什么,扭头对大家道,“二叔,杨二叔、王三叔,你们都做好准备,修完金风寨,你们将被派出去。
  还要用水泥修通县衙、州府乃至岭南道内所有官道,与各州府合作,你们是管事、技术指导。”
  “当真?”众人惊喜道。
  “当真,已与卢大人、福东家谈好,先在州府内修建,后续会与岭南道谈,只要他们看到水泥路的好,没谁会拒绝这样的官道!”
  苏樱笑道,一挥鞭,马儿撒欢狂奔,再次向金风寨奔去。
  杨大郎得知水泥研制出来,需要人手,与俚人那头商议后,决定两家各抽调十五人,增援水泥烧制。
  “杨大叔!”苏樱叫住杨大郎。
  “何事,苏樱?”杨大郎问。
  “下个月一季稻收割,这路修完,考不考虑组建工程队?”苏樱问。
  “工程队?作甚?莫非其他地方也想修水泥路?”杨大郎猜道。
  “想修水泥路的多了,不单梧县内,州府内的所有官道都要改成水泥路。
  咱们拉一支工程队,分成若干支小队,到各县主持修路,这生意几方合作,有咱村、各县衙、州府、福东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