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不是她偏心,而是希望孩子们兄友弟恭,不因为皇位再现玄武门之变。
  长孙皇后坚定维护长子,尽心尽力呵护、培养长子,希望将来权力顺利交接,孩子们各个善终。
  “阿娘!我渴了!”青雀抱住母亲撒娇,肉乎乎的身躯仿佛大号九皇子。
  “这孩子!”长孙笑着端给儿子一碗温水。
  四皇子就着母亲的手,咕咚咕咚喝完,“啊,真解渴!”
  “下次别跑了,天热了,你惧热还跑这般快!高明呢?”长孙皇后给儿子擦汗。
  “高明在后头!猜着母亲这里有好吃,赶紧跑回来!呵呵!”四皇子眼睛亮晶晶的,为自己的猜测得以验证而雀跃。
  路上见到从立政殿出来的内侍,一听说是有东西送来,小胖子直觉有好吃的,丢下兄长撒丫子跑。
  “阿娘!”太子李承乾快步进来,面色微红。
  弟弟跑了,他也想跑,可他是太子,不能喜形于色,只能压抑住好奇,一路疾行,进得立政殿,也有些气喘吁吁。
  “高明来了!”长孙皇后起身,拉过长子坐下。
  “阿娘!”小胖子有些吃味,挨着母亲挤一个座椅。
  贺兰蓉蓉看着好笑,四皇子总爱争宠,生怕父母看不到他。
  长乐拉着豫章坐下,抱起雉奴。
  “阿娘,可是内侍送来好东西?”李承乾伸长脖子张望,一进屋就闻到香甜味儿。
  “是好东西!你们都尝尝吧!”长孙皇后让贺兰蓉蓉装了一碟子。
  “这是甚?怎地看着这般晶莹?”李承乾咬了一口,满口浸润清甜,再看手里的长条,想不出何物这么剔透。
  “阿娘!好吃!”四皇子开心的眯起眼,这是自己爱吃的。
  长乐和豫章优雅地小口吃着,不像兄长那么豪放。
  “糖糖!”九皇子拉住阿姐手上的糖往嘴里塞。
  “不行,雉奴,阿姐掰下喂你!”长乐将手中的糖拿开些,用手掰一点儿喂阿弟。
  “还没看信!”长孙皇后再次拿起信拆开,慢慢看起来。
  开始还笑吟吟的,看到后面不说话,面色变得严肃。
  “哦,这叫冬瓜糖!原来是冬瓜与红糖制成!”挤在母亲身边的小胖子跟着看,啧啧有声。
  李承乾看一眼弟弟,也想看,但努力保持稳重的模样。
  “咦,阿娘,何为天然彩丝蚕?是何等神物?”小胖子突然惊呼。
  李承乾闻言,再也忍不住,伸长脖子看过来,越看越惊疑,“天下竟有如此神物?”
  “蓉蓉,将箱子打开!”看完信的长孙皇后急切道。
  “是,娘娘!”贺兰蓉蓉听到太子和四皇子的惊呼,已猜到箱子里一定是非凡之物。
  揭开盖着火漆封印的封条,用皇后给的钥匙打开。
  箱子里的东西映入眼帘,三匹锦缎,一匹鲜红、一匹靛蓝、一匹渐变色,闪着华贵的光泽。
  “天!”几人围着木箱,发出惊呼,被渐变色的锦缎震惊。
  渐变色从淡黄到深黄、淡红到鲜红再到深红,从淡蓝到天蓝再到深蓝、靛蓝,从淡紫到深紫。
  角度不同、看到的色彩不同、颜色深浅不同,天啊,太神奇了!
  皇室之人见过的绫罗绸缎数不胜数,花团锦簇的各种锦见多了,第一次见到底色泛出不同颜色的锦缎。
  长孙皇后稳住心神,伸手轻抚,那触感与往日丝绸都不同,柔软中带着弹性、韧性。
  “阿娘,看!”小胖子手快,打开木匣子,拿起彩茧。
  “哇!真好看!”长乐和豫章被吸引。
  女孩都喜欢色彩艳丽的东西,只见过白茧、淡黄茧、淡绿茧,还没见过鲜红、靛蓝、紫色、鲜黄以及深浅不一的各色彩茧。
  孩子们拿起来稀罕的不行,长乐难得开口央求,“阿娘,这是何处的?是不是这茧子下了蛋,我们也能养出彩茧?”
  “这个不行!茧子熏蒸过,孵不出蛾子!”长孙皇后笑。
  “啊?真可惜!”长乐惋惜道。
  “甚可惜?”天可汗大步进来,鼻子嗅嗅,“又是甚好东西?”
  目光扫视,看到碟子里剩的一根冬瓜糖,拿起就吃。
  “嗯,这是甚?”天可汗吃完一口,没品出味儿来。
  “阿耶,冬瓜糖!”小胖子大声道,带着显摆。
  “冬瓜糖?冬瓜制成?”天可汗看着手里剩下的,晶莹透亮,好奇道,“冬瓜怎变成这般晶莹的?”
  第288章 荒沟村苏家何许人也
  “阿耶,你猜!”四皇子李泰仰着肉嘟嘟的小胖脸。
  “哦?莫非青雀晓得?”天可汗顺着儿子的话问,逗孩子开心。
  “我晓得!冬瓜切成条,先用石灰水浸泡…”李泰眉飞色舞的讲着。
  信中将冬瓜糖制作详细描述,聪明的四皇子一看便明白、
  “为何要用石灰水浸泡?”天可汗不解。
  “石灰水浸泡后冬瓜变硬,不然会煮烂,就做不成这般硬朗的冬瓜条。”李泰侃侃而谈。
  “青雀真聪明!”天可汗表扬道。
  “呵呵,信里写的!儿子刚看的!”李泰羞赧道。
  每次父母的表扬都让他开心不已,他就喜欢父母关注自己的目光,不想被忽略。
  “长乐在惋惜甚?”天可汗又问长女。
  “阿耶,你看!好看吗?”长乐举起手中的彩茧。
  “哦,尚衣局染的?”天可汗随手接过,“这般大,今年的蚕茧怎这般好?”
  “不是,阿耶,是岭南道的!你看这里!”长乐拉着父亲看箱子里。
  天可汗笑呵呵看过去,随口道,“嗯,好看!”
  “这是…”在看到渐变色时惊住,“观音婢,福忠从何得来的?”
  “二郎,你先看密奏!”长孙皇后并非意料中的惊喜,似有心事。
  天可汗疑惑地接过密奏,坐下慢慢看起来。
  “首倡者荒沟村苏步成之女苏樱?”天可汗喃喃念着,觉着这名字很耳熟,茫然地看向皇后。
  “二郎,后面还有!”长孙皇后不动声色。
  天可汗继续往下看,后面有荒沟村修的砂浆路,比官道还好走,路面坚硬干净,没有坑坑洼洼,不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路基里有桐油浸泡过的竹条做筋骨,铺上黏土、石灰、砂子按比例混合搅拌而成的砂浆。
  “呵呵,这些岭南人挺有脑子的,抹墙的砂浆如此用!”天可汗笑出声。
  再看到后面水泥,“坚不可摧,建筑城墙、军事要塞!”
  “何人?竟如此奇才?”天可汗觉得哪里不对,“难道又是梧县?”
  又倒回去看,荒沟村!哦,那些粉条就是从荒沟村传出来的,还有不久前司农寺卿送回的麦种!
  用了腐土肥地,头年亩产竟高达二百五十多斤!
  每亩产的各装一只箱子,都写着亩产量,和地块。
  没有腐土种植的麦子,明显没有肥地的麦子颗粒大、饱满。
  随着麦子回来的,还有几册厚厚的种植记录。
  从腐土筛选开始的日记,以及浸种、播种等,每日地里的作物变化,劳作时长、天时、温度等记录详实。
  还画了奇特表格,对比内容一目了然。
  想不到那么偏远的地方还有如此懂种地的人!天可汗起了惜才之心,想要招进司农寺。
  却不想司农寺卿已下手,直接将人带在身边,在岭南道各地巡回教授新式种地法。
  那人叫什么来着?苏、苏步云?对,苏步云!
  他们是一家?看来这苏家了不得,藏着能人异士。
  在看到荒沟村孩子组织所谓的游学,随着福忠的商队出去看世面。
  “哈哈哈,人才!何人想出来的,此法甚妙!甚妙!”天可汗哈哈大笑。
  “六学的学子亦当如此!不然出来的学子总是空谈,策论落不到实处!”
  “阿耶,儿子想去游学!”李泰拉着父亲衣袍,扭着胖胖身躯撒娇,“儿子想去看大海,坐大船,看运河!”
  “阿耶,豫章也想去!”豫章哪里听得,早就向往大海。
  “阿耶!还有长乐!”长乐亦开口。
  “阿耶,孩儿也想去!”一向稳重的李承乾也开口请求,眼里有神往的光彩。
  “去!去!”九皇子呵呵傻乐,跟着起哄。
  “呵呵,雉奴小,可走不了!”天可汗亲昵地刮了刮小儿子鼻子。
  “勤工俭学!多大的孩子,能做啥?勤工俭学,居然把福忠给糊弄住了!带着一帮孩童上路!”
  “勤工俭学这个主意不错,先不说能力大小,让孩子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儿挺好的,学以致用!这帮孩擅长打算盘,帮着福忠算账,也不算糊弄。”长孙皇后道。
  “阿娘,我算盘打得好,我也去!”长乐听了信心百倍。
  他们长这么大,最远去过的地方是每年夏日随母亲去避暑的九成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