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统计完一家,一家就可以领粥。
  然后除了部分汉子去工地劳作,其余的都留下来听课,学习如何垦荒种地,以及安置等。
  几位郎中来免费义诊,熬了大锅汤,感觉头晕、恶心、胸闷的人都可以来喝,去除瘴气。
  这一套行动下来,县城街上顿时没了沿街乞讨的难民妇孺,又恢复了往日秩序。
  “走,去县衙看看冲之,讨杯茶喝!”路过桐县县城时,胡县令对苏樱道。
  马车来到县衙,林冲之刚办完公,正要回去吃午饭,听闻老友来,忙迎出来。
  此时的桐县县衙不再是以前的衰败、腐朽模样。
  衙役、曹吏换了大部分,林冲之招来故旧,把县衙摊子支棱起来。
  前些日子苏时彦、苏辰彦、苏权彦带着一批孩子来帮忙下乡收税粮,真的帮了大忙。
  孩子们回梧县后,三位先生留下,帮着培训各曹吏员珠算,并留下来任职。
  苏时彦学律学,留法曹,苏辰彦学书学,留功曹,苏权彦学算学,留户曹,都是吏员,可谓是得了重用。
  “大人怎么有空过来?”林冲之对胡县令还是往常的称呼。
  “要去一趟州府,顺道看看你!给你瞧一瞧好东西!”胡县令拉着老友的手进了县衙。
  “几位兄长好!”苏樱跟三位堂兄打招。
  “阿樱!”三位兄长还礼,个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在这里可还习惯?”苏樱问。
  “甚好、甚好!”兄长们欢喜道,“谢谢你,阿樱!”
  在这里不久,学到了好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接人待物、为人处世,人情练达,这些可不是书本上有的,三位少年也在迅速蜕变,适应新的身份。
  “阿樱,谢谢你!以前是我们狭隘了!”苏时彦、苏辰彦真诚道歉。
  因为母亲小秦氏、妹妹苏荷的事儿,对大房有些看法。
  但这次下乡,看到不少这样的妇人和家庭,站在旁观的角度审视,突然明悟,自己有多愚孝可笑。
  就跟那些愚孝儿子一样,为了老母为难妻子、孩子,搅得一个家鸡犬不宁。
  就像一面镜子照着当初的自己,两兄弟真正反思自己,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奉养母亲,绝不做这种愚孝人。
  “呃,客气客气,都是一家人,两位兄长无需这般生分!”苏樱笑笑。
  心中暗想,有朝一日,两位堂兄得知母亲、妹妹的惨死,会不会怨恨上自己和二叔?
  兄妹几人说说笑笑,氛围和谐。
  来到会客厅,胡县令将木箱打开,给林冲之看彩丝织品。
  苏家三兄弟也凑过来看,震惊地看向堂妹,“阿樱…”
  明明前些日子就在家,竟然一点儿不知晓!这个堂妹嘴也太严了!
  “那会儿不知能不能成,就没声张!呵呵!”苏樱尬笑。
  “大人,这是成了?!下一季,我们桐县也可以养了?”林冲之激动道。
  桐县太需要一个产业刺激一下,本就贫困的下下县,被前任梅县令给嚯嚯的不成样。
  挨着梧县,制粉条、榨茶油、养蜂蜜这些都未普及,百姓私下里学了,拿去售卖,却被衙役们豪取抢夺了去。
  过年那会儿若田产售卖无人阻止,只怕这会儿的桐县已经激起民变。
  林冲之接手这么一个贫穷到快散架的破县,使出浑身解数,才将其稳住。
  见到彩丝蚕时,欢喜极了,真是老天开眼,终于有东西能救桐县了!
  “呃、冲之,可能、要缓一缓!”胡县令为难道。
  “缓一缓,为何?”林冲之的笑容僵住。
  胡县令看向苏樱,他不方便解释,还是让苏樱来吧。
  “呃,林大人,是这样,这彩丝蚕一事事关重大,我们还没想好如何运作。
  你这边能否找到稳妥的地方和人手?这东西比不得土地带不走,这是技术,一旦有人起了歪心思,技术就泄露。
  损失的不但是你们,还有我们梧县!所以我们还在考虑运作模式。”
  苏樱硬着头皮解释,没有提福忠一事。
  “苏女娘!你还有其他法子吗?桐县百姓真的苦!你问问你这三位兄长。下乡收粮是什么景象。”林冲之恳请道。
  粮食产量低,交完税粮,百姓所剩无几,幸亏粉条法流传开,百姓靠着那几样野生食物,才能勉强维持生存,不然…
  第281章 稚子抱金过市
  “呃…”这话把苏樱为难住。
  “苏女娘!林某代桐县百姓恳请您,教桐县百姓一个法子,桐县需要一个营生缓气。”
  林冲之见苏樱纠结的表情,知道她有法子。
  “林大人,我这里有个法子,不过需要你调集大量黄豆!”苏樱狠了狠心道。
  本来大豆榨油及相关豆类产品等,是荒沟村下一步的财路,可是林县丞这么恳求,苏樱狠不下心拒绝。
  人家不是为自己发财,而是为一个县的百姓谋求出路。
  荒沟村后面还有绿豆粉丝,就是大豆榨油后的豆类制品也多的是,那就分一部分给桐县吧!
  “黄豆?”这下林冲之又要面对一个新问题。
  整个县衙穷嗖嗖的,就像当初的梧县。
  林县丞可没有一个有钱的夫人在背后支撑,无钱购买,也不好购买,桐县的所有粮铺里没多少。
  “呃,福东家、胡二郎君的商队就在后面,我们有采购大量黄豆,不若你与他们商谈,看能否赊购一批,尽快启动起来?”苏樱提议。
  一穷二白的破县,要啥没啥,也是为难这位县丞大人。
  “多谢女娘,多谢女娘!”林冲之喜出望外。
  跟福东家没交情,但跟胡二郎君熟啊,怎么也能赊购一些。
  “苏女娘,用大豆作甚?”林冲之问。
  “榨油、做豆制品、酱油,豆渣还可充饥!”苏樱言简意赅。
  “啊?太好了!”林冲之欢喜道。
  那会儿的读书人知道黄豆能做豆腐,能做酱油,知道榨油的不多,更何况同时几样叠加,完全是榨干大豆所有价值,一点儿不浪费!
  实在没想到大豆价值这么高,简直就是为桐县量身定做的!
  “阿樱,大豆能一次做这么多东西?”胡县令听了很动心。
  “是,先榨油,豆饼可用来熬豆浆做豆腐等豆制品,还可制酱油,最后剩下的豆渣用来充饥,于百姓来说最经济实惠。”
  “哦!”胡县令甚是惋惜。
  难怪苏樱要福东家他们大量收购大豆,想来是自己用的,如今给了桐县这法子,梧县就少了一样特产。
  不过想到能帮老友一把,还是很高兴,毕竟彩丝一事,水了人家一把。
  “那、何时能教?我提前安排上人手!”林冲之眼神殷切,恨不能苏樱现在开工。
  “稍等,林大人先将一应用具备上,待我与胡大人见过刺史大人,回来便教你们。”
  “成!”林冲之开心应下,让人去安排,然后准备款待两人。
  “不了,冲之,我与阿樱还要赶往州府,上千的灾民涌入,得尽快安置妥当!
  就不耽误了,早日去、早日回,你不是着急吗!”胡县令起身告辞。
  “如此,便不耽误大人!”林冲之这里也无甚好东西招待。
  灾民那日从他境内过,幸亏去的是梧县,要是桐县,那简直得乱套,完全是雪上加霜。
  两位老友并肩出了衙门,林冲之再次躬身道谢,“多谢大人、多谢苏女娘!”
  “大人客气!”苏樱还礼。
  “大人,若想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可鼓励百姓在边角地多种些萝卜、芸薹。
  将莱菔子、芸薹籽收集,亦是榨油之物,以后桐县可以油制品取胜。”
  “莱菔子、芸薹籽榨油?”林冲之再次刷新认知。
  “是!芸薹籽可选籽实多的菜种,以籽实为主,不以吃菜为主。”苏樱强调。
  芸薹籽就是现代社会的油菜籽,原本是芸薹菜结的籽实。
  有人发现它能榨油,就将芸薹菜刻意培养,渐渐分成两个品种。
  一个是吃的蔬菜-菜薹,一个是只榨油的油菜。
  油菜籽榨油唐代已有出现,兴盛于宋代,加上宋代铁锅的普及,连带食用油的大量需求,后来油菜籽逐渐成为主流食用油原料。
  “好、好!这就安排、这就安排!”林冲之开心极了,
  这里最不缺的就是边角地,全县都种上,明年原料不少,能省去不少成本。
  莱菔子、芸薹籽、茶油籽、芝麻收获时间各不同,加上黄豆,一年四季都有油源源不断出品。
  有了这个做支撑,百姓能挣不少活钱,日子就能好起来。
  再加上两季稻、甘蔗加持,明年的桐县绝对能缓过气来。
  三位堂兄听了惭愧,读那么多圣贤书,却比不上堂妹的杂书实用,样样都是实实在在改变现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