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是啊,胡饼吃了这么多年,又是过年,不如做些新吃食换个口味。”苏樱分享生意经。
“阿樱!”牛二媳妇轻轻扯了扯苏樱。
哪有随便把挣钱法子到处送人的?那都是钱!
“无妨!”苏樱冲牛二媳妇笑笑,人家帮了忙,这份情不能不感念。
“什么新吃食?”老汉问。
“米糕!”苏樱笑吟吟道,“暄软蓬松、酸甜香软、老少咸宜的糕点。”
“真的?”老汉心动,“女娘可方便说说?老儿回去试一试。”
“米泡上两三个时辰,泡到用手一捏米粒软烂,磨成浆,适量水、糖或蜂蜜拌匀发酵,上屉蒸两刻钟即熟。”
苏樱把大致做法告之,“你可少量试做,拿捏好份量、火候,若时间充裕,可用菜汁将中间染一层红色,色泽美观。”
米糕算不得多难,是来自现代的苏樱童年吃过的美食。
平时不常见,逢年过节才吃得到。
“唉、唉!我这就回去试制。”胡饼老汉说着便开始收摊,“来,女娘,这几个胡饼拿去吃!”
“哎呀,老伯,你自己留着!我们不饿!”苏樱婉拒,“下午人多,胡饼一会儿就能卖掉。”
“拿着吧,礼尚往来,我这会儿没啥可谢的,几个胡饼当不得什么。”胡饼摊老汉热情道。
两个摊位都收了,空出一大块位置,立马有人挑着箩筐摆上。
临别时与胡饼老汉约好明日还在一起摆摊。
“二叔、三叔,我去县衙看一下。”苏樱没有回家。
“去吧!”苏老儿、苏老三将一应用具装上牛车,与牛二媳妇钻小巷回去。
苏樱来到福禄巷,敲了敲角门。
门很快打开,门房赖阿大一看苏樱,笑脸僵住。
过年来拜年的客人多,主子都在家,赖阿大打起精神,不敢懈怠。
“女娘何事?”赖阿大觉得这女娘眼熟,看穿着却贫寒,猜着是那个衙役或仆从的远亲。
“我找胡大人!烦请大叔通传一声。”苏樱不意外门房的忘性大。
进出胡家的人多了去,门房向来势利眼,狗眼看人,哪会记住一个不起眼的小丫头?
赖阿大不动声色打量着苏樱,不说话。
苏樱恍然,抓一把钱递上。
赖阿大接过,“找大人何事?”
“我找阿耶。”苏樱有些无力。
阎王好送,小鬼难缠,这种门房最难缠,还不能得罪,不然根本进不去。
跟主人告状,主人面子下不去,而且主人有时需要这种门房挡掉不想见的人。
“你阿耶是谁?”赖阿大更加迷惑。
这女娘越瞅越眼熟,到底是谁?找爹找到大人这里?
“之前可有人送吃食给胡大人?”苏樱换个问法。
“送吃食?”赖阿大猛地顿住,“你是、你跟着祝掌柜来过!”
赖阿大总算想起来,忙躬身道,“快请进、快请进!”
早上苏步成送吃食,他也拿捏过,东西收了人不让进,
待送进内宅,没一会儿胡大人亲自跑来,问送吃食的人呢。
追出去好远才把苏步成追到,恭恭敬敬请回府上。
胡县令忙着和苏步成谈事,顾不上修理赖阿大。
看着胡县令对送吃食的人如此尊敬,赖阿大爷只觉得苏步成眼熟。
上次在送出府时有苏步成,门房真没记住。
苏樱这一提示,所有的记忆串联,赖阿大知道眼前人至少是胡二郎君的贵客。
不敢再怠慢,请进门亲自带路到前院会客厅。
“大人,有位女娘求见。”赖阿大听到会客厅里胡县令的说话声。
“哎哟,阿樱来了,快快请进!呵呵!”胡县令抬起头,“一高兴忘了时辰!”
苏樱进来,父亲和胡县令主次座挨着,中间案几上摆了不少公文。
“卖完了?”苏步成起身活动发麻的腰身、腿脚。
“是,见你迟迟不归,过来看看。”苏樱冲胡县令行礼,“大人新年好!”
“新年好、新年好!快坐!拉着你阿耶聊公事,竟忘了时辰,不好意思!”胡县令满面笑容。
别看过年,治下发生了事一样该上报上报,不急的正月十五后开印处理,紧急的该处理还得处理。
胡县令雄心勃勃,想再接再厉出政绩,师爷走了,这会儿苏步成在,拉着一起商议商议。
苏步成提了一个最紧迫的,县城的人太多,衙役不能只巡街,最好把人群分流。
只有一条主街道,两头的人乱糟糟往里挤,都堵上了,容易发生踩踏事件。
建议行人靠右行走,这样街上自然分成左右两个单向直行,不容易堵住。
衙役在路中间划一道白线,来回巡逻维持秩序。
这些都是长安每年过年时的基本操作。
胡县令立刻让人安排下去,谁也不想大过年的发生意外。
往年的梧县穷,过年也没多少人,无需操心这些。
今非昔比,兴盛了,责任也大了。
随后俩人又对年后召集各村各寨学习开山筑路做了具体部署,主要是烧山石涉及安全,地点得是人少的偏僻处演练。
再就是春耕开播、桑蚕养殖等,两季稻、甘蔗,是梧县今年的重头戏。
一年之计在于春,年后的事情一大堆。
苏步成计划着提前结束卖油条,赶回去把剩余的路修了,不然春耕时路还剩一截,不知要何时才有空续上,不如一鼓作气修完。
与胡县令越聊越畅快,忘了知会摆摊的几人。
“大人心系百姓,是百姓之福!”苏樱赞道。
“阿樱,明日咱们便回去,可好?”苏步成问。
“好!”苏樱没问原因,猜着父亲是为了抢修村路。
“咦,阿樱,你为何不问原由?”胡县令笑,这父女俩很神奇,做事很默契。
“年后事儿多,村里那条路得赶紧修通!”苏樱笑笑,这个不难猜啊。
第199章 背锅的份儿
“是啊,各村各寨的水田都养好,就等着播种,指着两季稻实现粮食翻番!”胡县令踌躇满志。
想到全县粮食翻番,胡县令热血沸腾,将来县志上他胡三思会是浓墨重彩一笔,不说名垂青史,至少也留了个影。
这可比再生稻的产量高多了,粮食翻番,他胡三思是梧县、梧州、岭南道、乃至大唐第一人!想想就牛逼!
“等等!我想起来了!”苏樱突然道。
早上那几人奇怪的话与胡县令的话串到一起,苏樱顿时明白那些人为何怪异。
“胡大人,最近是不是有不少田地交易?”苏樱问。
“阿樱如何得知?”胡县令惊讶。
年前最后一日,突然冒出几宗田地交易,都是赶在衙门封印前交割。
那会儿杂事儿多,下面人审核手续无误,到他这里盖印。
他当时还觉得奇怪,怎么一下几宗田地交易?
岭南地广人稀,荒地多的是,垦荒后到官府备案,办理地契即可。
但同时几宗田地交易破天荒了,谁那么想不开到这里买地?
“大人!能不能想办法阻止交易?”苏樱一拍案几,急切道。
苏步成也起身,面色凝重。
“怎么啦?这里面有何问题?”胡县令心中不安。
“问题大了!”苏樱深吸一口气,“有人来摘桃了!”
“什么?”胡县令惊愕,“无人问津的穷县,还没出成果就被人惦记上了?”
苏樱把上午的事儿讲述,胡县令简直不敢置信,实在没想到有人动作这么迅捷。
“胡大人说保守了,这些人嗅觉灵敏,未雨绸缪!”苏樱自嘲道。
这些世家大族,消息可真灵通,两季稻还没播种,就来抢地,坐等几个月后的粮食收成,真是好算盘!
也不惧怕岭南偏远、瘴气漫布,千里迢迢来抢地。
苏樱心中气闷,本意是让百姓吃饱饭,可不是为世家大族建粮仓,让硕鼠窃取果实。
世家大族一旦收拢土地,或高价收买,或强权占有,大量良田收归后,地方税粮骤减。
即使让世家大族按人头收取租米,又能收多少?那可是千万顷良田!
有的甚至再运作运作,变成封地,连租米都没得收!
待两季稻产量真的出来,只怕更多的门阀世家、权贵涌来,疯抢土地。
朝廷什么都捞不着,农人土地流失,沦为雇农,给他们种地。
“哎呀!大意了!”胡县令懊恼的拍着大腿,心疼坏了。
对于土地,寒门和豪门是对立的。
胡县令与苏家都是寒门,底层官吏,税粮是他们的政绩考评之一,自然和百姓、朝廷站一边。
而豪门、权贵多出自大族,巴心不得大量兼并土地,把所有良田握在手中。
这也是为何世家大族屹立千百年不倒,手中有粮,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