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孩子们跟着母亲离开,杨大郎媳妇担忧的看一眼兄长王三郎。
  “王则成,你摸着自己良心说,我家春华在你王家这些年,可有半点儿做的不好?”杨老汉看着王老汉可怜样,心中也不好受。
  设身处地,自己被人抽走最后一块活命浮板,不会比他好到哪里。
  他对王老汉两口子装傻充愣不满,也替女儿感到委屈。
  可他也知道有后人养老送终是迟暮之人最后的念想。
  “五郎啊!你怎么就走那么早,丢下爹娘可怎么活?”王老婆子悲啼。
  “呃,村长、王村老,有话好好说!切莫伤了两家和气。”苏步成尴尬的劝道。
  “哼!”王老汉甩了个冷脸子。
  苏步成愣住,这火气撒到自己头上来了?
  “你们苏家倒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王老汉言语尖酸。
  “王村老,这话何意?我们救王五娘子还错了?”苏步成的脸色也不太好看。
  这里谁也不比谁高贵,就没见过这么不讲理的人。
  自己儿媳摔了,旁人救了,不但不上门感谢,反倒阴阳怪气,搁谁谁生气!
  “呵!苏村老,难怪只做到长安县令,寒门小户就是寒门小户!”王老汉气笑。
  “你说他杨家好端端的,为何突然要五郎媳妇归家?”
  “这不是你们二老无力照顾,留在娘家…”苏步成顿住。
  这个理由站不住脚,两三月王五娘子伤养好就可回王家,何须娘家人向婆家提出归家?
  寡妇归家无外乎再嫁!
  王老汉突然冲自己发火,难不成跟自家有关?
  灵光一闪,苏步成猛地醒悟,杨春华跟二弟孤男寡女,年龄相当!莫非杨家要把杨春华许与二弟?
  苏步成不敢置信的看向杨老汉。
  “苏郎君觉得如何?”杨老汉眼神亲切,图穷现匕首。
  “哼!”王老汉冷哼,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呃!”苏步成沉吟,这便宜不好捡。
  “村长,王五娘子与我二弟均单身,于情于理于法皆无不可!可我等在这里争来争去,可有问过两位当事人,他们是否愿意?”
  二弟经历过一次失败婚姻,当年因为孝道不得不娶了小秦氏。
  苏步成不想二弟重蹈覆辙,得他喜欢、愿意。
  同样的,他也不想杨春华像个物件儿,被人随意安排去留。
  尊重当事人意愿,才是最优解,可偏偏两位当事人都没出面。
  “如此,还请苏郎君明日询问苏二郎君!”杨老汉很是赞同。
  这事儿太过猴急,会被人诟病。
  他家春华愿意,以及两家老太太已勾兑好,没必要放在台面上说。
  好似他杨家多么急切把女儿这个烫手山芋扔出去,更是把王老汉的脸面扔在地上踩了又踩。
  第179章 各自盘算
  “行了,老王头,你也别难过,又不是不管你!农忙时节,我家还如往常帮你家,好歹亲家一场。”杨老汉安慰王老汉。
  “叔父,家里还有我们!”王三郎看着这场景心里不是滋味。
  杨春华在王家过的什么日子,他清清楚楚,也深表同情。
  如今有机会再嫁,也替她高兴。
  可年迈的叔父、婶子又怎么办?但凡他们身边还有一个子嗣,也不会这么激烈的反应。
  唉,命运捉弄人!
  “你们这是串通好,一同欺负我这个无儿无女的!”王老汉起身,拉着老妻走了。
  “老天爷,你睁眼看看,这什么世道,呜呜…”王老婆子边走边哭。
  走一路,哭骂一路,要不了多会儿,全村都知晓。
  “三郎,多劝劝你叔父,我们不是不管他!”杨老汉对王三郎道。
  “嗯!”事已至此,只能这样。
  总不能来个家族大战,村里都是亲连着亲,帮谁?
  再说杨春华再嫁律法允许,人家在王家无儿无女无依靠,又尽心侍奉公婆多年,凭啥不让人家改嫁?
  这顿饭不欢而散,苏步成闷闷不乐回家。
  冬日黑的早,吃过饭窝在屋里。
  “三八二十四、三九、三九二十…”兆彦停下,想不起是多少。
  “哎呀,真笨,三九二十七!”小桃看着着急,一下子说出答案。
  “不许说!”兆彦很生气,“我自己想,谁要你说了?”
  “哼,背了好多天好记不住!”小桃拂了面子,也不高兴,撅着小嘴。
  几个小豆丁挤在老太太屋里,背乘法口诀表,背完就能听苏樱讲故事。
  时辰太早,这会儿睡不着,挤到一块儿玩耍。
  “好啦、好啦,别吵,兆彦继续!”苏樱好笑的止住弟弟妹妹的争吵。
  “阿耶!”小桃扭头,看到门外的苏步成。
  “你们继续!”苏步成笑笑,“阿娘,儿子找您有事。”
  窝在床上的老太太出来,“何事?”
  “今日早上杨家婶子来,可有说甚?”苏步成看着母亲。
  杨家不会冒冒失失把事情挑破,一定是得了准信。
  看来人家是有备而来,送谢礼是假,摸底才是真。
  “说甚?没说甚!”苏老太太很中意这门亲事,杨家没把王家处理妥当,得守口如瓶。
  “你答应杨家了?”苏步成见母亲笑意压不住,答案呼之欲出。
  “臭小子,什么都瞒不住你!”老太太笑呵呵道。
  “他俩有缘,老二于她有救命之恩,这孩子又孝道,村里人谁不夸赞?俩人年岁相当,正好凑一对儿!”
  “阿娘糊涂!”苏步成责怪道。
  “我糊涂?怎糊涂了?又不是给他找的寒门小户!娘这次可是瞅仔细了的,大郎,你这话娘不爱听。”老太太不高兴了。
  “阿娘,这事儿不曾问过二弟,怎就匆忙应下?
  二弟被秦九娘伤的不轻,再娶也该二弟同意再说,怎能擅自替二弟做主?”苏步成很无语。
  被大儿责怪,老太太心里不舒坦,“怎么,嫌你娘老了?觉得王五娘子不好,那你寻一个女娘来!”
  “阿娘说的什么话?”苏步成头大,发现跟老太太没道理可讲。
  “阿耶、祖母,你们别吵了!”两人的说话声有些大,苏樱不得不出来。
  “去问问二叔不就成了!不过我猜二叔应该是愿意的。”
  “你怎知晓?”苏步成奇怪。
  “那日我很晚回来,二叔特意等着问阿姐的腿伤如何。”
  苏樱听到俩人的话,想起前些天二叔的反常。
  “你这死丫头没大没小的,阿姐阿姐!是你该喊的?
  这要是在长安,这般喊贵人,轻的撵人,重的能要了你的命!”苏老太太教训道。
  “祖母醒醒,这是岭南,你我皆流犯!那些老黄历就别再翻了!三代以后才能出去。”
  苏樱给老太太泼冷水,还当自己在长安富贵窝呢?
  “你这死丫头!越发没规矩,大郎,你也不管管!已是议亲的年纪,再不管束管束,何人敢娶!”苏老太太不自觉端起老祖宗做派,颐指气使。
  新宅子不久就竣工,二儿再娶,日子兴盛是村里头一份,过往村民无不羡慕、夸赞,老太太又有些飘了。
  “没人娶更好,阿耶、阿娘养我一辈子!是不是,阿耶!”阿樱拉着父亲撒娇。
  “你这孩子!”苏步成慈爱的摸了摸长女脑袋,不痛不痒道,“又淘气!不许这么跟祖母说话。”
  “省的,阿耶!”苏樱笑嘻嘻道。
  “二叔的事儿你不用烦恼,二叔肯定乐意,阿姐与他很般配,俩人都有意。”
  “大郎,你就惯着她,越发不成样子!”老太太气得甩袖进屋,不想看父女俩上演父慈女孝。
  “哦,你从何得知?”苏步成笑问。
  “早上二叔那身棉服,不用心怎做的恰好合身?这身棉服第二日阿姐就开始缝制的,那会儿看到没想过是给二叔的。”
  “你这么说还真是!”苏步成恍然,郎情妾意,看来好事将近。
  “兄长!阿娘咋办?”在屋里看书的苏辰彦难过的看向兄长。
  苏时彦面色痛苦,负手立在窗前,静静听着屋外几人的对话。
  母亲有许多缺点,小气、爱耍小心眼,不如大伯娘、三婶明事理。
  可身为母亲,对他们几个孩子的关爱一点不少、一点儿不掺假。
  母亲和妹妹作死,被休弃、被除族,不当家做主的他们无力阻拦。
  只想着自己多读书,以后成家有能力了,去接济资助母亲,若过得不好,就接回来自己奉养。
  他们甚至幻想有一天父母破镜重圆,一家人还是一家人,这是他们憋着一股劲奋发的动力!
  可如今幻想打破,心中满是愤怒和不平。
  怨恨父亲变心,这么快就移情别恋,就要娶新人进门,母亲二十年来在苏家的付出成了笑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