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娘子,冒犯了!”苏老二蹲下,将杨春华背上,站起来用力往上耸了耸。
  “啊!”牵动伤腿,疼得杨春华痛呼,浑身不停战栗,太疼了。
  吓得苏老二不敢动,“对不住,对不住!”
  “无妨!”杨春华忍痛道,“是我娇气!”
  苏老二用藤蔓小心将杨春华绑缚在背上,然后攀着藤蔓小心往上爬。
  每一个动作都会扯动伤腿,痛得杨春华大汗淋漓,愣是咬紧唇一声不吭。
  “二弟,咋样?”苏步成气喘吁吁的,带着几个村民去而复返。
  “小妹,你咋样?”杨大郎、杨二郎拉住爬上来的苏老二,将两人拽上来。
  “别动!”苏老二喝住要上前接杨春华的众人,“王五娘子的左腿折了,不易再搬动。”
  “啊?”杨大郎举着的手顿住,“小妹!”
  “大兄!我没事儿!”杨春华嘴唇咬破,身上被汗水湿透。
  “快去找个木板,躺椅来抬!”苏老二能想到就这个。
  “唉,我这就去!”杨二郎赶紧往家跑。
  “二弟,辛苦你先背着!”苏步成也想不出更好办法。
  众人簇拥着往回走,杨大郎护在苏老二身边,生怕小妹掉下来。
  冬日天色黑的早,此时路上已看不清,只能摸黑赶路。
  苏老二背着人疾步往前走,又要顾及不伤到背上的人,没一会儿便满头大汗。
  好在这里离村里不过三四里地,两刻钟不到的脚程。
  半路便有人打着火把来接应。
  “春华,我的儿!”白发苍苍的高氏一把握住女儿的手。
  “阿娘!”一直强撑着的杨春华见到母亲,终于绷不住,眼泪扑簌簌的掉落。
  “我的儿,你跑那么远作甚?不要命了?”高氏从来没这么失态。
  皇族宗女的教养,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可这是自己苦命的女儿,得知消息时吓得差点儿瘫软在地,女儿怎地如此命苦?老天为何不能饶过她?
  “阿娘别难过!女儿得苏二郎君搭救!”杨春华安慰母亲。
  “大郎、二郎!你们打那儿经过,咋就没看到、听到!你两个憨憨!”高氏说着来气,拍了大儿、二儿两下。
  “阿娘,先救小妹要紧!”杨大郎不在意母亲的巴掌,又不疼。
  “瞧我!真是老糊涂了!”高氏擦擦眼泪,赶紧让开。
  众人将杨春华解开,放到木板上。
  王老汉夫妻也赶到,“儿媳,这是咋啦?”
  “阿耶、阿娘,无大碍,是儿媳不小心掉沟里!”杨春华冲公婆挤个笑脸。
  “那就好,那就好!”王老婆子欢喜道。
  高氏不满的瞪一眼亲家,冷哼一声,没搭理,跟着担架走了。
  两个老的没啥劳力,家里家外全靠女儿撑着,要不是为了这个家,女儿至于跑那么远掉沟里?
  王老婆子愣住,讪讪笑笑,轻叹一声低下头。
  “对不住!”王老汉歉疚的对杨老汉道。
  杨老汉什么都没说,只是重重拍了拍亲家肩头。
  “苏二郎君!多谢!”杨老汉冲苏老二恭恭敬敬行礼。
  “折煞某也!”苏老二忙侧身避开,“乡里乡亲的,应当的、应当的!”
  回到村里,高氏将杨春华抬回自家。
  不少人站在路边,同情的看着杨春华。
  “春华,咋不叫上我?一个人跑那么远!”郑娘子看到好姐妹如此惨状,又气又怜。
  “无大碍!”杨春华笑笑。
  抬进屋后就高氏、两个儿媳、郑娘子进去。
  “啊!”高氏刚碰到伤腿,杨春华疼得直哆嗦。
  “这、这可咋整!”高氏这下没招了。
  普通外伤她能看个一二,这伤在内里,连碰一下都这么疼,咋弄?
  高氏只恨自己读书少,早知今日 当初该多读医书,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第171章 骨碎补
  “阿姐!”苏樱在外面听到杨春华的惨叫,进来看看。
  “阿樱来了,快,来瞧瞧!”高氏像是找到主心骨,忙拉住苏樱的手。
  今日苏步成、苏老二迟迟不见归来,苏樱带着小桃、阿棠、兆彦、柄彦几个小尾巴到村口看看。
  听村民们说杨春华掉沟里,村长家院子外挤了不少人,窃窃私语。
  待见到父亲、二叔,才知杨春华伤到骨头,形势不容乐观。
  村里没有郎中,离镇上又远,若不及时救治,杨春华就算侥幸活下来,不是瘫痪也是瘸腿。
  “唉!这孩子真是命苦!”几位村老忍不住叹道。
  “嗨!”杨老汉愁容满面,眼看日子好起来,闺女偏偏摊上这事儿。
  王老汉老两口默默守一旁,什么也做不了。
  “阿婆别急,我先看看!”苏樱也懂不了太多。
  却见杨春华穿着冬服,裹在腿上好好的。
  “哪只腿?”苏樱问。
  “左腿!”杨春华嘴唇干裂,整个人痛得虚汗直冒。
  “婶子,先给阿姐打碗水来喝吧!”苏樱见杨春华口干的难受。
  “快去!快去!”高氏这才注意到,忙唤儿媳打水。
  一碗温水端来,杨春华一口气喝光,“还要!”
  喝了两碗水,人感觉好受许多,痛昏了,连渴都忘了。
  “阿姐伤在腿上,要查看伤势,只能剪掉裤腿,阿姐可舍得?”苏樱问。
  “都这时候了,还有甚舍不舍得?”杨春华苦笑。
  高氏拿来剪子,苏樱从裤脚往上剪,剪到膝盖处,露出小腿部分。
  小腿胫骨中部肿得厉害,轻轻一碰,疼得杨春华直抽抽。
  苏樱又往大腿上按压,没有疼痛感。
  “应该就这一处伤!”苏樱判断道。
  裤腿不用再往上剪,待上伤了,裤腿缝上还能穿。
  “这可咋整?阿樱,你可有啥好法子?”高氏无措道,看不见、摸不得,刀伤药又用不上。
  “阿婆,我也不懂医术!”苏樱为难道,简单的医护常识有,可这是骨头断了,不是病虫消杀。
  “你一定有办法的,你那么聪明,那么厉害!”高氏急得眼睛都红了。
  “我想想,我想想!”苏樱劝住高氏。
  腿骨断了该怎么办?用什么药?苏樱脑袋飞速思考。
  “有了!“苏樱想到一样东西
  “阿婆,如果能找到骨碎补,兴许阿姐的腿有救!”
  “骨碎补?那是何物?”高氏听着一阵欢喜,一阵愁的。
  听这名字,对骨头有利,专治骨头摔伤的,可是这么好的东西,岂是寻常人易得的?
  “呃,是一种草药,又叫猴姜、崖姜、岩连姜、爬岩姜等!长在山地林中树干或岩石上,有活血止痛功能。
  只要阿姐月事没来,便能内服外敷,这东西可促进骨头愈合。”苏樱道。
  这骨碎补有一个故事,传说唐玄宗荡秋千摔断腿,太医用各种药都治不好,夜夜疼痛难忍,
  不得已召民间游医来治。
  有个游医开的便是猴姜,内服外敷,很快腿骨好了。
  唐太宗觉得猴姜名字不雅,赐名骨碎补。
  “果真?”高氏激动道,“若真是崖姜,现在就让大郎他们去寻。”
  高氏没想到竟是山中寻常物,心中大喜。
  “大郎,二郎!”高氏冲屋外喊。
  “阿娘!何事?”杨大郎、杨二郎到门口。
  “去寻些崖姜来,阿樱的药方,你妹妹的腿有救了!”高氏欢喜道。
  “是,阿娘!”两个儿子亦是欢喜。
  床边两个儿媳面色不太好看,欲言又止。
  “阿娘!天已黑,切莫让兄长进山!”杨春华看到嫂嫂们的脸色,忙唤住高氏。
  山里有猛兽,又是天黑,任谁都不乐意进山。
  俩儿媳可不想为了救小姑子,孩子没了爹,自己成新寡。
  “我的儿,你真是要了娘的命!不采药看着你生生疼死?”高氏回头,看到两个儿媳的脸色,哪有不明白的?
  心疼女儿命苦,婆家没了依靠,娘家还要看两个嫂嫂脸色。
  “小妹,无妨,兄长定为你寻来崖姜!”只要能救小妹,哥俩上刀山下火海都行。
  “两位大叔,且等等!”苏樱追出去。
  “阿樱,何事?”哥俩打着火把,背着土弓箭,带着绳索等。
  裴三郎、裴四郎也回家去拿弓箭,准备一同上山。
  “让阿棠陪你们去!”苏樱凑近俩人低声道。
  哥俩看向小桃身边的阿棠,小丫头正跟虎子、阿木、阿桑在讨论啥,无忧无虑的。
  “咋把她给忘了?她能行吗?”哥俩见过小丫头的威力,可这会儿还是把她当成常人。
  “阿棠,来!”苏樱冲阿棠招招手。
  “何事,阿姐?”阿棠仰起小脸。
  “杨大叔、杨二叔要进山,你能陪他们一趟吗?”苏樱蹲下,轻声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