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清水煮熟,切成坨打蘸水吃,肉质肥糯、鲜香,肥而不腻,贵客来时才舍得拿出来招待。
宋代开始猪肉慢慢成为主流肉食,元代又回到羊肉,明代再回到猪肉,之后一直以猪肉为主流肉食。
若规划得当,家家户户养个两三只,梧县的养猪数量很可观,售卖的话,百姓也多一份不错的收入。
听完苏樱的阐述,胡县丞很心动。
梧县穷得叮当响,唯有山到处都是,猪杂食,漫山遍野都是它能吃的。
按苏樱说的,葛叶也是极好的猪饲料,挖了葛根,那些葛叶与其烂在地里,还真不如拿来喂猪。
一头猪再不值钱,150斤至少也能卖一贯钱,对于百姓来说,是一笔巨资!
“女娘,这百姓养猪,只要有人买,自然有人愿意养,只是那劁猪的,上哪儿去寻?”胡县丞搓搓手,最后那句话有些不好启齿。
“大人,军营中煽马的不是现成的?真要是推广开,不止百姓多一笔收入,还能养活一批劁猪匠呢!”苏樱笑道。
“哎哟,瞧我,还真忘了这茬儿!”胡县丞拍拍脑袋,钻牛角尖了。
兽医、劁匠本是一家,特别是军营中养马的,经手的多了。
这一聊,话题扯得老远,就听苏樱跟卢照时、胡县丞侃侃而谈,苏步成默默听着,心中甚至遗憾,没能在长安县实施,有了这些,天灾来临时,百姓也能多几样保命的。
“想不到苏县令竟生了如此厉害的女娘!可惜是个女娘,要是个小郎君,要不了多久,苏家又能站起来!”回村的路上,卢照时感叹道。
“正好便宜了咱梧县!呵呵!”胡县丞笑呵呵道。
“你倒是乐呵!”卢照时笑笑。
杨老汉几位村老各怀心思,按照苏樱说的,村里每家养个两三头猪,还真可行。
各自默默盘算着多卖几次粉条攒足钱,待赶集买一两只来养上。
“咦,这蒟蒻咋还切成片晒上了?”
回到村长家,胡县丞发现簸箕里晒了不少蒟蒻片,这又是什么新吃法?
“蒟蒻切片晒干也能去掉毒性,磨成粉,既可做魔芋吃,又能做粉条,吃法多着呢!”杨老汉介绍道。
招呼大郎做魔芋,请刺史大人品尝。
如今荒沟村家家户户都会做好几道魔芋菜,晚饭时在杨家招待两位大人,红烧魔芋、粉条酸菜汤、以及几样时鲜蔬菜,像模像样摆了一桌。
“三思啊!这荒沟村不错!”卢照时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人人攒着一股劲儿。
“是啊,大人!要是每个村的村民都这样,咱梧县百姓何愁过不上好日子!”胡县丞心头火热。
不过十几天,荒沟村又大变,好多东西开始显现,说明是有用的、可行的。
现在他很期待再过一段时间,这里的路变成官道一样宽敞,进出方便。
“三思啊,我觉得你那里也别坐着不动。”卢照时提点道。
“大人,荒沟村的一切,下官都有复刻,让治下百姓都惠及。”胡县丞躬身道。
“我有看到,我的意思不是这个,而是说苏家那块地的试验、挖水塘养水田、建油坊、修石灰窑、修路,你县衙是不是也派几个人来学学?
各村来人现场学,更直观,到时都不用你动员,人家回去就能直接召集村民跟着干,这样可以加快进度嘛。”卢照时说的更透彻。
“大人真知灼见,下官浅薄!”胡县丞忙道。
果然,人家能做刺史,是有原因的,这高瞻远瞩,是自己没有的,胡县丞心服口服。
派人来荒沟村学,既是变相给荒沟村增加人手,同时也让那些百姓参与荒沟村的建设,直接跟苏家人接触,感受他们的新思想,学习新技术。
相当于县衙把学习、实习场地直接设在荒沟村,亲眼见证荒沟村的变迁,亲眼见到所学、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空无根据,都能在短时间内变现。
要是每个村都像荒沟村这样飞速发展,要不了三年,梧县绝对一跃成为梧州第一。
“还有那个苏樱说的养猪,待我回州府,弄些猪仔来。”
卢照时很想看看苏樱口中所说的养殖场是何等景象,更想尝尝红烧肉、梅菜扣肉、炸酥肉、炸丸子是何味道。
“多谢大人!”村老们欢喜道,“只是我等一时凑不齐这么多钱。”
“无妨!这批猪仔算州府借与梧县,梧县与荒沟村的合作,可延缓三个月结账,是对荒沟村的鼓励与扶持。
待猪出栏,县衙、州府议价收购,买卖自愿,如何?”
卢照时这一举措,意在激励荒沟村按苏樱的新方式养猪,若成功,可大力推行。
“多谢大人!”村老们激动坏了,三个月他们有足够的信心挣买猪仔的钱。
按照刺史大人的谋划,荒沟村将会增加不少人手,虽然好多东西不能成为他们村的保留项目,不过因此得到州府、县衙的大力扶持,也挺好的,相当于他们给梧州、梧县打个样。
随后又细细商议落实细节,卢照时甚至还把州府衙门的人也扒拉一些过来,复刻荒沟村、梧县,待开春可在整个梧州全面展开。
此时,考评升迁什么的,卢照时已经不在意,他更想亲自参与到这一场建设中,既能体验到全程参与的成就感,又能积累整套经验。
将来升迁到其他地方,自己能继续折腾出花样。
第126章 大有可为
“三思啊,干的不错!辛苦了,你是个好官!”卢照时拍了拍胡县丞肩头。
早上,杨老汉、苏步成等护送两位大人返程。
“大人谬赞,下官惶恐!”胡县丞激动道。
多少年来,第一次得刺史大人如此器重,胡县丞突然觉得鼻子酸酸的。
不是因为升迁有望,而是付出得到认可!而且刺史大人提点了他许多。
官场上有几个上司会这么推心置腹对下属?就是恩师也未必会全抛一片心意。
有了刺史大人的提点,胡县丞进步神速,好多以前没参透的,瞬间如醍醐灌顶。
“你呀,别急着激动,我还有话!”卢照时有些好笑的看着胡县丞。
年龄上胡县丞虚长卢照时几岁,但见识却不可同日而语。
卢照时出自世家大族,背靠大树好乘凉,消息来源多,上面的动态、意图领悟快。
胡县丞出自寒门,从吏员提拔上来,一直窝在穷乡僻壤,跌跌撞撞摸索着,见识、能力无法比肩卢照时。
“大人请讲!”胡县丞像学生一样虚怀若谷。
“你做的很好!但是漏了一个重要环节!你若是把这个做好了,你的见识、能力才算是真正提升!才算是真正合格的县令!”卢照时定定看着胡县丞。
胡县丞惊讶抬起头,大人这话是何意?县令?难不成大人在暗示自己做好了,转正做县令?
一旁苏步成眉头抬了一下,欣赏的看着卢照时。
卢照时见苏步成看向自己,也看了一眼苏步成,彼此竟明白对方眼中含义,都流露出欣赏的目光,想到一块儿了。
有种惺惺相惜的心意相通。
“这里不光是我们汉人,还有俚人,他们是原住民,人数占比比汉人多。
不能光想着带着汉人往前发展,也要带上俚人,我大唐版图内的,皆是我大唐子民!
若光是汉人富裕,俚人过不下去,到时来烧杀抢掠汉人村庄,治安不稳,前面的所有努力付出都白费!
别看俚人凶悍。其实他们也很简单,只要能过上好日子,吃饱饭,谁愿意闹腾?”
卢照时欣赏胡县丞的实干,一心为民,不自觉把他当做学生、朋友提点教诲。
这些也是昨晚卢照时悟出来的,之前抱怨自己在这蛮荒之地,九年不动弹,晋升、左迁无望,摆烂、划水混日子。
可亲眼看到荒沟村的村民积极向上、对未来前景的规划,让他重拾信心,认识到这里其实大有可为。
于是他想了很多,不单是建设发展,还有民族团结、民族融合。
所有的建设、所有的发展,都离不开人这个重要因素,需要人去实现。
这里地广人稀,人力资源稀缺。
若再忽略掉俚人,光靠汉人建设、改变岭南,力量太薄弱。
而且总是把俚人隔绝在外,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大,容易造成矛盾冲突。
千辛万苦才有一点儿发展,一场争斗能轻而易举毁掉。
“大人所言甚至,下官回去就落实!”胡县丞真诚道,“上次苏先生也给下官建议,下官一直有顾虑,俚人不好打交道。”
“不好打交道?慢慢来,不要操之过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所做一切是为他们好,让他们看到变化,想来他们是能理解的。”
卢照时理解胡县丞顾虑,因为自己也是这么划水的,只要俚人不闹,就万事大吉。
如今他们不但要带着汉人百姓发展,还要在与俚人的交往上破冰,进而进行深入交往,带动他们一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