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妇人们围着,看苏樱开锅。
新打的铁锅带有一些杂质,开锅主要是清除铁锅杂质,解决粘锅问题。
苏樱先将铁锅烧热,用热水将铁锅洗净擦干,然后将油脂烧热,均匀涂抹在锅内每一个地方,直到锅面油光透亮,开锅完成。
“好啦?”妇人们看着稀奇,以为很神秘,却不想这么简单。
富贵时不曾下过厨,待流放后下厨,却是用不起铁锅的穷光蛋,故而没谁知道新铁锅使用前还有这么一招。
妇人们好崇拜苏樱,啥都懂!
“好啦!这样铁锅里的杂质没了,锅面光滑有油膜,不会粘锅,才好用。”苏樱知道她们想知道为啥。
再次把铁锅洗干净,倒入清水煮粉,大铁锅敞口,水宽又深,比罐子操作方便多了,一锅煮的份量也多。
“这东西贵有贵的道理!瞧瞧,用起来轻省多了!”妇人们叽叽喳喳道。
“待把滤网用上,更轻省呢!”苏樱笑笑。
“这滤网啥时候弄好?”妇人们看着布满细眼的滤网,充满好奇。
“得问王三叔、郑四叔他们!还得做个桶,底部把这滤网装上。
然后架在铁锅上面!到时只需把面团揉好倒进桶里,盖上盖子重物一压,粉条就直接掉锅里煮。”
“哎呀,这可真是省事儿不少!”妇人们听了咋舌,速度快,人还轻省。
“我去找我家兄长!”郑娘子等不及,拿着滤网便走。
“等一下,阿姐!”苏樱叫着郑娘子,“我还有话要跟郑四叔交待!”
“瞧我,这一高兴就乱了章程!”郑娘子一拍脑袋笑道,“只想赶紧弄出来,忘了还有细节!可不是帮倒忙了!”
村里几个木匠忙得飞起,去树林中砍了一棵两三人合抱的大树,正吭哧吭哧做榨油机。
另外几个壮汉凿了几块大青石回来,打石碾子、榨油机的坠物等。
苏樱和郑娘子走进院子,木屑、石屑到处飞,每个人身上都灰蓬蓬的,发髻上蒙了一层灰。
“阿樱,何事?”见到苏樱,不待她开口,众人先问。
“王三叔、这是粉条用的滤网,你们做个桶,把滤网装上,再做一个木架,架在大铁锅上漏粉条。”苏樱比划道。
这个滤桶上中下一个尺寸,上面带盖子;木架的脚张开的尺寸刚好大过过铁锅外沿,架子不能太高,不然盛料不方便。
事情安排完,苏樱提着自己的小铁锅回家。
卢照时、胡县丞、村老们正围在苏家地里,上看下看。
苏老三侃侃而谈,每天都有观察、记录,不用刻意回想,烂熟于心中。
每天第一件事儿,便是到地里查看,每天都有惊喜,比照看自己孩子还上心。
卢照时抬眼望去,有腐土做底肥的这一片地,不论是麦苗、豆苗长势都良好。
明显比周边同期的苗出芽率高,茁壮、脆嫩。
“这腐土因为没石灰,还少了一个消杀环节,不然效果应该会更好!”苏老三说着遗憾,心里那份骄傲止都止不住。
地边扦插的桑树也成活,开始发嫩芽。
“来、来!女娘,你且过来!”卢照时见苏樱提着铁锅走来,忙叫住。
“大人!”苏樱欲行礼。
“行了,别整那些虚的,来说说,为何大豆与麦种轮种?”卢照时止住苏樱行礼。
“是,大人!”苏樱把豆类种植改善土地疏松,且豆类根部能生出其他庄稼所需养分的原理大致说了。
“原来如此!”卢照时激动的抚掌,“有腐土做底肥,再加上轮种技术,改善土地,又增加产量!这样的梧州,还很能差到哪里去?”
“是的,大人!”苏樱回道,“只要措施得当,贫瘠土地可以很快养成肥沃的熟地!到时梧州将是岭南最富裕的地方!”
“你别急着走,带我等去看看你养的蜂可成了!”卢照时看完一样还想看另一样。
“是,大人!”苏樱只得遵命,“蜜蜂会蜇人,需要做些防护措施。”
临时说起,没准备面纱护罩。
找出一些旧衣物,包裹住裸露部位,戴上斗笠,去树林里找蜂箱放置点。
杨老汉在前面带路,一行人着装怪异、跌跌撞撞在藤蔓、荆棘中艰难穿行。
第123章 何方妖孽
“嗡嗡嗡!”树林中不时飞过忙碌的蜜蜂,朝着一个方向飞去。
“哟,难不成真的引蜂成了?”杨老汉看着三五只飞过的蜜蜂,面露喜色。
这树林以前可没有这么多蜜蜂出现,只能说明附近有蜂巢。
都不用杨老汉带路,大家寻着蜜蜂飞的方向去。
“嗡嗡嗡!”一只放在大树边的蜂箱,密密麻麻爬满蜜蜂,不时有进出的,听嗡嗡声就能猜到里面有一大蜂群。
“成了!”众人压低声音,欢喜道,生怕声音大了惊走蜜蜂。
“你们在这里等着,保护好大人,别过来,我去看看!”苏樱叮嘱道。
众人也想去看看,但都压住心中好奇,巴巴看着苏樱走过去。
苏樱慢慢靠近蜂箱,蜜蜂察觉到有外物进入领地,嗡嗡嗡叫得更大声,有些盘旋在苏樱头上。
苏樱小心抽出一块隔板,里面的蜜蜂嗡地一下飞出来。
隔板上已经有一层蜂蜜,不太黏稠,毕竟时间太短。
苏樱冲众人方向举起手中隔板,让大家看到成果。
然后将隔板插回原位,慢慢走回来。
“真成了,呵呵!”村老们呵呵傻乐着。
不可能的事儿一件件变成现实,那种激动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每个人都仿佛踩在云朵上,那么不真实,晕晕乎乎的。
卢照时、胡县丞满意点点头,这些方法在辖区其他地方复刻,就能形成一定规模,形成当地特产。
为了验证,大家把其他几个地方都走了一遍,不出意外,都引蜂成功。
从树林出来时,有不少村民眼巴巴望着他们,“怎么样?”
“成了、成了!”杨老汉欢喜道,“让王三郎他们赶紧再做些,咱们多放置几个地方!”
“诶,好的!”有村民赶紧跑了,去通知忙得要死的木匠们。
大家到苏步成家喝水。
卢照时见几间破屋,院子一角种了不少蔬菜,一头牛拴在角落,安安静静吃草,还有一辆崭新的牛车。
几个簸箕里晒着奇怪的籽,晒的很干。
“这是何物?”卢照时好奇。
“茶油籽,榨茶油的。”苏樱介绍道,“将茶油籽炒熟,磨细,再上屉蒸熟,装入油箍里就可压榨出油。”
“哦!这么简单?”卢照时以为这么精品的食用油加工一定工序繁杂。
“榨油主要工序就这些,区别在于细微处的分寸、火候把握。
以及成品油的沉淀、保存。”苏樱回道,“这个等生产后,需要大家慢慢琢磨。”
“这油茶果山上多不多?”卢照时问胡县丞,他是第一次直观感受油茶果。
“回大人,这果树山上有,但分布比较散,每年秋季果实成熟。”胡县丞也是回去查阅了不少资料,找人了解过。
“这茶油好,可行的话,可以考虑种植一些嘛!”卢照时多了些想法。
天生地养,不如人工种植,这样茶油果的量就大了,产油量也跟着起来,多好。
“大人高见!”苏樱没想到这位刺史大人很有经济头脑,想到人工种植。
现代社会里,茶油也只是近来二十几年才开始大力倡导人工种植,发展油茶经济,
之前一直处于一种野生状态。
看来古人真的很聪明,只要有一点点启发,他们也会想到很多现代的经济模式。
“哪里哪里!”卢照时谦虚道,“不过是觉得油茶树分散,不如人工种植,既好采摘,还可提高茶油产量。”
“油茶树能种植成片最好不过,以后可持续、稳定加工茶油。
只是油茶树生长周期长,移栽3-5年才能开花挂果,6-8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持续20-40年。
油茶籽每百斤出油20-30斤,若真弄成油茶果园,至少三十年可产生利润。”苏樱给刺史大人算经济账。
这个项目耗时长,前期主要是投入时间、人工成本,几年后才出成果。
卢照时一听,既心动又有些遗憾。
那时自己都不知道在哪里任职,要是才上任那会儿该多好,此时已经看到成果。
“可以鼓励百姓自己种植,这油茶树除了种子发芽,亦可扦插、嫁接,生长周期短于种子发芽2-3年。
官府只需将种植方法传授下去,再给予一些鼓励政策,百姓房前屋后种一些,人一多这量也不小。”
苏樱蛮希望把油茶树种植发展起来,百姓可以有一份持续稳定的经济收入。
“嗯,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卢照时点头。
鼓励百姓自己种植,多少会有人去做,官府不用投入专门的人力成本,顺势而为,不算怠政,甚至还能算一份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