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冷却后的粉条捞起,理好晾在竹竿上。
胡二郎全程都打下手学习,看着竹竿上的粉条,颇有成就感。
褐色的是蕨根粉条,暗白色的是葛根粉条。
“女娘,这要是量大些,你们得多少人?”胡二郎担忧这速度慢,产量低。
“等你的大铁锅到了,就不用这方法加工!面团不用揉这么干,装进带滤网的桶里,架在大铁锅上面,用力一压,从滤网漏出粉条,直接掉锅里煮,一桶煮一锅,比擀成面皮快得多。”
苏樱甩着酸软的胳膊道。
“哦,咋把它给忘了!”胡二郎觉得好笑,“估计后面还要增加几口大铁锅!”
“我们村能增加几口大锅,端看郎君的本事!”苏樱玩笑道。
“女娘说笑了!要说本事,当属女娘!”
胡二郎跟苏樱接触越多,越发觉得自己见识浅薄,心中对苏樱更加钦佩。
“要是你能走出梧县该多好!”胡二郎叹道,“比我有成算,若是你出面,一定比我更快售卖开。”
可惜苏家是刚到不久的流犯,只能在梧县内活动。
“郎君这是对自己没信心?”苏樱撕着酸枣皮,笑吟吟道。
胡二郎在现代社会里不过高中生的年纪,不但博览群书,还要打理家族生意,有一定的远见,是个不错的书生。
要是能到长安、江南游历一番,开阔眼界,将来科考入仕,想必也是位有作为的好官。
“不是,是觉得女娘比我更厉害!”胡二郎自信道。
别的地方不敢说,梧县一带胡二郎还是自信的。
这里读书人少,有见识的更少。
自己算是矬子里拔将军,州府内搏一搏,书生中还是能排得上名号。
“郎君,你上面是不是还有一位兄长?”苏樱想起好像从未听他父子俩提及胡大郎。
“是,兄长在州府官学读书。”胡二郎道,“女娘怎地问起这个?”
“你为何不去州府读书?”苏樱好奇。
“读过几年,家中生意无人打理,兄长不喜庶务,我便回来,空闲时在家看书。”胡二郎回道。
“无人打理?”苏樱觉得奇怪。
“是啊!我阿娘管了十几年,生意做一样亏一样,甩手不干了,我和兄长总得有人接。”胡二郎自己说着都觉得好笑。
胡家不是奸诈狡猾之人,生意挣不了多少,大头还拿去贴补县衙。
谁打理谁心烦,胡夫人每次都被丈夫气得要死,却又无可奈何。
干脆眼不见心不烦,谁爱管谁管,自己就当没有这些生意,不用每天呕心沥血。
最后这费力不讨好的打理生意落到胡二郎头上。
“你不后悔?”苏樱问。
“后悔啥?州府官学就那样,不如家里看书自在。”胡二郎无所谓。
没有名师,请的先生思想陈旧、迂腐,胡二郎感觉在官学学不到啥东西。
并不排斥回来打理生意,只是这梧县穷嗖嗖的,是真的刮不出油水来。
胡家人太老实,照这个发展趋势,再熬个一两年,杂货铺也该关门大吉。
不过现在嘛,有了转机。
只要江东犁、粉条售卖开,后续的蜂蜜、油茶,各种食用油陆续跟进,胡家的生意只会越做越大。
半盆酸枣,几个人一起动手,很快清理出来。
用勺子一阵大力搅拌,酸枣仁脱离出来。
将酸枣仁全部捡出,用葛根粉调了半碗汁煮熟,与栗子粉、蜂蜜一起拌入酸枣泥中拌匀。
然后在簸箕里铺上纱布,将酸枣泥倒入摊开成薄薄一层,盖上纱布晾晒。
第97章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是葛粉条?”胡县丞挑起半透明的粉条端详。
“是,大人尝尝味道咋样?”苏樱道。
胡县丞放入口中,软软糯糯,满口肉汁香。
今日红烧了另一只野兔,葛粉条炖里面,吸足了肉香和佐料的香味儿。
“嗯,好吃!”胡县丞不住点头。
又夹起一根黑褐色的凉拌粉条,“这应该是蕨根粉条!”
“是!”苏樱点头。
蕨根粉条做的凉拌,加入葱姜蒜、辣蓼草、盐、酱油,香辣味儿十足。
要是有醋和花椒就更完美,酸辣味儿蕨根粉,巨开胃。
胡县丞细细品尝,蕨根粉不像葛根粉软烂,有些q弹,是另一种口感。
“粉条可做菜,凉拌、红烧、炖汤皆可,亦可做面条吃。”苏樱介绍道。
“嗯,不错不错!来,你们快尝尝!”胡县丞见大家都看着他,忙招呼众人动筷。
村老们举起筷子,朝着粉条痛下杀手。
“好!好!好!”尝了几口,村老们不住说好,手中的筷子却再落不下去,人人眼眶湿润。
“好吃就多吃点儿!”胡县丞看向众人,“光说不动筷?我可不会客气哦!”
“吃!吃!吃!”杨老汉抹了一把脸,冲村老们喊道。
终于出成果了,能够想见不久的将来,再也不用忍饥挨饿,可以放心大胆的填饱肚子。
粉条做的不多,大家见到粉条的庐山真面目,心中有了底。
席间,苏樱又将怎么做成粉条详细讲述一遍。
“你们可听明白了?”胡县丞问师爷、户曹吏。
俩人点点头,“大人,听明白了,不过回去还得试做一下。”
“无妨,给你们打包了一些,你们先试手,剩下的授课用。”苏樱拿出两大包,每包足足十多斤。
“多谢!”胡县丞也不客套,很欣赏苏樱的细致周到。
饭后,村民们把缸子里的渣水倒掉,并缸,重新倒入清水搅浑淀粉,每个人喜气洋洋的。
两根竹竿上晾晒的粉条那么真实,那是他们的劳动成果,卖钱的好东西!
看着不起眼、不值钱的根茎,真能做出吃食,还是常人吃不起的。
胡县丞几人告辞。
“阿耶,我等粉条干了一并带走,你且先回,让老莫选一把江东犁备着,我有大用!”胡二郎将苏樱送的蜂蜜交给父亲。。
胡县丞随口应着接过蜂蜜,没多想。
苏步成若有所悟看一眼胡二郎,没吱声。
这里僻静偏远,苏步成和杨老汉一路送到官道。
“苏先生啊,我都不敢想象,梧县百姓会有不挨饿的一天。
你说要是粉条大卖,做成梧县特产,百姓们家家富裕,到时梧县会不会像州府那般客商云集,繁华热闹?”
胡县丞此刻踌躇满志。
“若是做的好,会比州府更好!”苏步成很淡定。
在胡县丞眼中州府繁华热闹,但看过长安繁华的苏步成却觉得州府冷清,甚至有些凋敝。
“果真?”胡县丞不过嘴嗨,随口那么一说,却不想苏步成比他更能想。
“当然!大人若是把握住机会,不但梧县变富裕,大人还能飞黄腾达,官运亨通!”苏步成语出惊人。
胡县丞定定看着苏步成,“苏先生莫要拿胡某玩笑,胡某自知没甚本事。
县丞做了两朝,梧县一如既往的贫穷。
此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大人宅心仁厚,难得的好官,只是苦于没有适当的契机!如今机会就在眼前,大人可要抓住,莫要错失!”苏步成话中有话。
“苏先生教我!”胡县丞冲苏步成深深一揖,“既能造福梧县百姓,又能助胡某左迁!胡某不胜感激!”
飞黄腾达不敢想,迁任富庶之地做县令,此生足矣。
“大人,江东犁不但您需要,想来州府大人也需要!”苏步成话点到为止。
“啊!”胡县丞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多谢苏先生提点!”
“不敢!”苏步成谦虚道,“令郎让您准备的江东犁,想来就是为这个。”
“二郎?”胡县丞一拍脑袋,想起胡二郎的话。
唉,苏先生都看出来了,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
见胡县丞有心请教,苏步成把压在心头的想法说了出来,“大人,其实还有一件事你可尝试。”
“何事?”胡县丞态度谦卑。
“与俚人交好!”苏步成缓缓道。
“与俚人交好?”胡县丞声音有些大,这个太出乎他意料。
俚人不好打交道,能不招惹就不招惹,苏步成让他跟俚人打交道,这不是捅马蜂窝吗?
官差去了,三句话不到,两边就能干起来!
“对!跟俚人交好,大人可从这次的教学做粉条入手,让他们也派人来学。
以后的茶油、养蜂等,每一项新技能,都让他们来学。
相信他们学会了,多了生存本领,会慢慢放下对汉人的戒备,慢慢与汉人交往。”
苏步成娓娓道来。
胡县丞听完,静静思考,考虑这事儿的可行性。
苏步成没有再多言,如何取舍让胡县丞自己去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