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但那时候,大家都想尝一尝,这传说中美人鱼的味道。说是吃了它的肉,能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于是那些人毫不犹豫下了毒手。”
第21章 儒艮21
他们吃过儒艮的肉,身体的确是强健一些,但也没有达到长生不老的地步。
等吃完儒艮,他们发现儒艮的骨头特别大。
村里当时有一位老太爷,年轻的时候,是个雕刻师傅,学过一阵雕骨。
他告诉于家村族长,说这美人鱼的骨头,若是能雕刻成神像,藏于于家祠堂,说不得能保佑于氏子孙,平平安安,大富大贵。
那时候大家不知真假,但都觉得挺吉利,于是就委托那个老人家,将最大的一截鱼骨,雕刻成妈祖神像。
他们将雕像放在埋祠堂里,又在祠堂里供奉了一块红色的牌位,上面虽未写名字,但于氏老一辈的人心里都知道,他们供奉的是那头死掉的儒艮。
不知是巧合,还是这东西真显灵了。
自从开始供奉儒艮鱼骨神像,于家澳这个小地方,竟连年太平,风调雨顺。
只要出发前来烧香叩拜,一定满载而归,就算遇到台风天,也能平安归来。
久而久之,于氏一族就笃信,一定是这儒艮的妈祖骨雕保佑了他们。
然而这个消息不知何时走露出去,被其他村子里的人知道了。
他们便动了心思,想要来偷鱼骨神像。
那一次的事闹得还挺大,两个村子之间有不少人伤亡。
当时本地管事的部门就说,这是封建迷信,要清理掉。
于氏的人急忙转移鱼骨神像,并在他们来找东西时,大闹祠堂。
管事的人什么也没找到,又因为于氏一族闹的厉害,这才罢休了事。
然后过了一段时间,于家村重新修建祠堂,把那块鱼骨神像深深埋在祠堂底下。
为了保密,这件事只有老一辈的几个族老知道。
这些族老死前,又将这个秘密告诉下一任族长,逼迫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允许任何人再动祠堂。
久而久之,于氏对祠堂无比看重,都认为那是于氏一族动不得的风水根基。
若是动了,整个于氏族人都得遭殃。
“所以,祠堂真正的秘密是那块鱼骨雕像?”
童惜夕点头,“30年前死掉的,时间跟狐然所言完全对得上,那下面的鱼骨,一定是他母亲的。”
“那这件事情跟于高有什么关系,你非得打破罐子追究到底。”
童惜夕笑道:“记不记得我跟你说过,我那晚在祠堂的时候,见到于高,他正在挖祠堂?”
江湖点了点头。
“九太爷告诉我,说于高几乎是在祠堂长大的。他爷爷年岁大了以后,就守在祠堂里,是祠堂里的守夜人。小的时候,他时常跟他爷爷说,祠堂底下有人唱歌。
别人都不信,因为只有他听到了。
可是孩子坚持,说下面就是有人唱歌。别人当他神神叨叨有疯病,老一辈的人心里便有些打鼓,觉得这孩子,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在这种地方,老人们相信,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眼睛干净,能看见不一样的东西。
于是他们便想让这个孩子离开祠堂,少接触,说不得过两年,孩子长大了,就不会到处乱说了。
“这是担心小孩子的话,引来那些居心叵测的人?”
童惜夕认同这个说法:“又过了两年,于高的爷爷死了,他就没人管,在祠堂里饥一餐饱一顿的,过着百家接济的日子。这倒也罢了,偏偏于老二动了心思,为了分地,硬把这孩子过户到自己名下,装模作样的对他好了几日。土地一分到手,又开始刻薄他。听说,那孩子时常一个人躲到祠堂的案桌底下哭,贴着地面,说能听到妈妈的歌声。”
童惜夕顿了顿,眼里闪过怜悯:“我瞧着,于高可能是把儒艮,当做自己的母亲了。”
一个父母双亡,又失去爷爷依靠的孩子。被叔叔虐待无处可去,只能在祠堂里,趴在地面哭。
听着儒艮温柔甜美的歌声,给自己安慰。
江湖一想到那个画面,便觉得有些心酸。“那后来,后来.....”
童惜夕吃了一颗梨糖:“后来就像六婶说的那样,于老二因为一块肉,狠狠的打了于高,要把他赶出去。于高气不过,硬是咬掉于老二腿上的一块肉。那些人追出去,才发现这孩子身上竟长出了诡异的鱼肉。”
九太爷是见过那头儒艮的,他一眼就看出,这孩子的模样像极了儒艮。
他觉得十分邪门,让他们把孩子抓回来,打算暗暗处理掉。
结果没等他们动手,孩子被他们追到海边无路可逃,直接跳到海里去了。
这件事情被九太爷下了令,族里凡是那天晚上去追人的,谁都不准再谈及。
于老二偷偷使了钱,将这孩子的户籍注销,仿佛这世上从没有这个人一样。
江湖恍然明白了,“所以于高回来,除了报仇,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把祠堂底下的鱼骨挖出来。”
这叫什么?这叫沉香救母啊!
“那你接下来准备怎么办?”江湖问。
“线索有了,自然开始抓人。”童惜夕嗤笑:“明日夜里,你跟我一起去祠堂,我要把这小子逮住,好让九太爷给我结尾款啊!”
江湖狐疑看着她:“你怎么知道那家伙一定在祠堂?”
童惜夕哼笑:“因为我明天要放火烧了于家祠堂,他要是真那么在乎那具鱼骨,一定会来。”
江湖微微一张嘴,觉得自己当真是碰到了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疯女人:“放火,你知不知道这种行为是犯法的?”
童惜夕一想,“也对,那我不自己动手了,夜里去红薯屋,找个半成品帮我动动手。”
“童惜夕,你是在无耻里长大的吗?这种话你都说的出来?”
童惜夕的没底线,再一次刷新江湖的三观。
他不知道这个女人的底线在哪里!
明明今天白日,还好心的救了陌生的小婴儿,可转眼间,她又要干放火的勾当。
江湖觉得这个女人的两面性太强了,而且是两个极端,一个看似极善,一个又看似毫无底线。
童惜夕笑:“你以后就习惯了,在红薯屋,我已经是最有节操那个了。”
第22章 儒艮22
天又一次黑下来,江湖坐在车里,觉得自己实在不应该跟童惜夕一起疯。
也许他现在去阻止还来得及。
可真的要阻止她吗?
如果这是唯一一个抓到杀人凶手的方法呢?
江湖犹豫了,犹豫的间隙,火光四起,有人高喊着:“着火了,赶紧救火。”
然而火越烧越大,于氏族人也看到了浓烟与火光,焦急的往祠堂赶。
有人拨打救火电话,有人提上自家的水桶,想要去接水救火。
祠堂是于氏族人的信念,这几十年来,一直如此。
谁都没有怀疑过这份信念。
可祠堂的大门被锁死了,外面进不去,外墙又被他们修的很高,他们只得匆忙的寻找梯子,想要往里爬。
江湖没想到火势这么大,也没想到童惜夕真的肆无忌惮,如她所说,放了一场大火。
他急忙掏出电话,一边往祠堂的门口赶,一边想要联系童惜夕,这疯女人不会把自己也放在屋子里,一块烧死了吧?
那就成烧螃蟹了!
然而童惜夕没有接电话,门依旧打不开,有人着急的大喊:“谁在祠堂里?”
众人面面相觑,按说祠堂里一定会有一个守祠堂的人,若有事,会及时通知大家。
可守祠堂的人,悄无声息,这样大的火,门都不开,难道遭遇不测了?
有人着急的联系,想要寻找守夜人的号码,可电话打出去,无人接听。
江湖听着他们吵闹,心里对童惜夕担心的要死。
他看看周围,既然前门进不去,这地方会不会有后门?
终于有人找来了梯子,年轻人借着梯子往上爬。
才爬上去,那冲天的火光就让梯子上的人不敢往里进了。
“怎么了?”下面的人高喊着。
那人道:“火太大了,全是烟,什么也看不见。”
有时候把人害死的,未必是大火,而是这些黑黑的浓烟。
烟尘进入人的呼吸道,让人呼吸困难,最后窒息死在火场。
众人听到年轻人的话,只得让他先下来。
趁着他们下来的瞬间,江湖已经裹着沾了水的衣服,爬上梯子。
他翻墙进去以后,周围全是黑烟,几乎看不清路。
他着急的喊着:“童惜夕,你在不在里面。”
恍惚间,他似乎被人撞了一下,随后,有个身影与他擦肩而过。
江湖站起来,摸到手臂上的粘液,立刻意识到,自己刚才撞上的是于高。
他二话不说,朝着于高的方向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