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心梅调侃道:“对啊大姐,亚玲姐不说我都忘了,你和时哥还是师徒恋呢。”亚玲帮腔说:“可不是吗?当初我也没想到,你俩能成一家。”心兰噗嗤一笑,说:“我自己也没想到。”
  忙完一天的工作,已经八点多了,心梅说:“大姐、亚玲姐,今天就到这儿吧,你们俩一人拿一个瓜回去吃。”心兰抱着个哈密瓜回到家,见桌上摆着菜和两碗米饭。时坚体贴地说:“妈和悦悦已经吃过了,我刚又把饭菜热了一遍,我陪你吃。”心兰坐下,带着歉意说:“我还说早点儿下班回来做饭呢,一忙就忘了。”时坚微笑着说:“都说了我做饭,你怎么还惦记着?你就好好忙创业吧。快尝尝我做的菜。”
  心兰夹起一块有棱有角的菜看了看,问道:“这是什么啊?”时坚说:“葫芦瓜啊。”心兰疑惑地问:“葫芦瓜不是都切片炒吗,你怎么切成块儿了?”时坚说:“你先别问,你先尝尝。”心兰尝了一口,忍不住点了点头:“嗯,味道不错。”
  时坚得意地说:“怎么样?不错吧,这是我发明的新炒法,乱刀葫芦瓜,吃起来清脆爽口,是不是比醋溜瓜片好吃?”心兰忍不住笑,说:“没想到你还会发明新菜,当调度真是耽误你的厨艺了。”
  被这么一夸,时坚更得意了,夸口道:“以后我天天都做新菜式,保证一个月不重样。”心兰笑,心想:男人就算到了四十多岁,还是像小孩一样喜欢被夸奖。
  心兰切好哈密瓜,叫南英、时坚来吃,悦悦在房里学习,心兰敲门进去,给她送去两块。悦悦咬了一口,惊讶地说:“这也太甜了吧!”心兰微笑地看着她,脸上舒展着平和的慈爱。悦悦问:“妈妈,你去工作,感觉怎么样?”心兰想了想说:“感觉……整个人都变轻了。”
  第56章 巴旦木
  哈密瓜的销量喜人,让心梅的公司小赚了一笔,心梅给心兰、亚玲一人包了一个大红包。心梅边数钱边得意地说:“照咱们公司现在这个收入规模,得请个专门的财务了啊。”
  心兰正在整理账单,一抬头说:“找财务?那不是有现成的吗?”心梅问:“谁啊?”亚玲笑着走过来说:“还有谁?你秀琴姐呗。”心梅一听,一拍脑门说:“对啊,我怎么忘了,秀琴姐就是会计,我今天晚上就找她商量去。”
  心梅提着两个哈密瓜去秀琴家,秀琴正在陪着夕夕搭积木。心梅开门见山地说:“秀琴姐,我想请你来我们公司当财务。”秀琴一听,先是调侃心梅:“哎呦大老板,这是挣着大钱了?”心梅笑说:“什么大钱啊,这才刚起步,不过以后还真说不准。”
  秀琴心里合计了合计说:“你公司刚业开没多久,财务量应该还不多,我周末去兼个职没什么问题,但我家夕夕就没人照顾了。”心梅眼睛一亮,说道:“夕夕就带到公司去,我们这么多人呢,一起帮你照顾着。”秀琴点了点头说:“嗯,这也是个办法。”心梅开心地说:“秀琴姐,那就这么说定了,工资你说了算。”
  临走前,心梅又说:“秀琴姐,你来我公司上班,别的福利不敢说,但我保证每次都开车接送你和夕夕”。秀琴知道她是为自己的行动不便考虑,爽快地笑笑说:“行,我这面子挺大啊,让老板接送。”
  别的公司周末休息,心梅的公司周末才是最热闹的时候,四个女人加上一个3岁的小女孩儿,整个办公室里叽叽喳喳的,时不时爆发出欢乐的笑声。这天,心梅兴奋地向大家宣布:“咱们公司要组织第二次旅游啦!”
  话音刚落,心兰揭穿她说:“旅游?又是去收瓜还是收葡萄啊?”亚玲也跟着笑,说:“心梅有本事,旅着游就把生意做了。”心梅自我解嘲地说:“边挣钱边旅游,咱们这工作多好。”
  心兰问:“这次是去哪儿啊?”心梅说:“这次去的远,去喀什收巴旦木!”
  9月底10月初,正是巴旦木收获的时候,巴旦木这个名字来自维语,以前只有在新疆叫“巴旦木”,在其他地方都叫“美国大杏仁”,直到2012年12月7日,才正式将中国市场的“美国大杏仁”更名为巴旦木。“美国大杏仁”这个名字会让人误以为这种坚果来自美国,实际上中国市场上的巴旦木,最大的产地就是新疆喀什。
  哈密在新疆的最东边,喀什在新疆的最西边,即使在同一个省内,这两个城市也相隔1774.55公里,两个城市间没有直达的火车,要去吐鲁番乘坐南疆铁路,终点就是喀什。
  2000年,中国铁路第三次大提速,将客车等级由原来的七个改为“特快、快速、普客”三个,全国铁路客车均速达到了每小时60.3公里,即使这样,吐鲁番到喀什的火车也要坐一天一夜,将近30个小时。
  心梅要去买车票了,秀琴突然叫住她,半开玩笑半试探地问:“心梅,不嫌姐拖累的话,我也想跟你们一起去。”心梅兴奋地说:“太好了秀琴姐,有你这个会计在,生意谈得更明白。”
  天山山脉将新疆分成南疆和北疆,无论在自然风貌、人文风情上,南北疆都有很大的差异。哈密汉族人的比例接近70%,但喀什汉族人的比例只有5%,因此外地人到了喀什,会有一种来到异域的恍惚感。
  四人在喀什古城里逛了一天,小巷纵横交错,绿意葱茏,两侧的建筑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形状独具一格的门窗和艳丽的雕花,无不洋溢着浓郁的异域风情。秦亚玲边走边感慨道:“新疆可真大啊,同是一个省,这南疆和咱们东疆区别也这么大。”秀琴说:“那可不是吗?都说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咱们在新疆生活了大半辈子,这次才算真的到新疆了。”
  晚饭时间,心梅带各位姐姐们去吃喀什美食,新疆各地都有馕坑肉,但最有名的就是喀什,新疆还有“北吃抓饭,南吃拉面”的说法,喀什的拉面也别具一格。心梅点了一大桌子菜,有馕坑肉、缸子肉、烤鸽子、烤鱼……又给每人点了一碗喀什拉面。
  拉面端上桌,心兰看着面里浓郁的汤水说:“这拉面跟咱们平时吃的确实不一样,咱们的拉面都是清汤的,喀什拉面的汤底这么浓。”心梅尝了一口说:“嗯,这味道,劳道得很!”
  吃完晚饭,四人悠闲地散步,亚玲看看表,惊讶的说:“呦,都晚上10点了,天还这么亮?”心梅笑说:“喀什到晚上11点天才天黑呢。”秦亚玲又感慨了一遍:“新疆可真大啊。”
  在喀什玩了两天,心梅租了辆车,拉着一行人直奔此行的真正目的地——莎车县。莎车种巴旦木的历史由来已久,以前主要是作为维族尔族传统医药的原料,到了1998年,莎车被评为中国名、特、优巴旦姆经济林商品基地,才被外界熟知。
  心梅这次是有备而来,提前请姚庆琛帮忙联系了莎车县的县领导,一行人直奔县委办公楼。心梅停车,见一群孩子正在县政府门前的广场上踢足球。心兰说:“喀什的孩子们真爱踢足球,这两天都看见过好几回了。”
  正说着,一个三十来岁的男青年迎面走来,热情地对心梅说:“你们好,是姚庆琛介绍来的吧,陆心梅?”心梅赶忙应道:“您好您好,我是陆心梅,您就是吴县长吧?但听您的口音,您不是新疆人?”
  吴县长哈哈笑着说:“我是广东人,跟姚庆琛一样,都是援疆干部,他是第一批来的,我比他晚一年。”心梅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那真要感谢您来新疆。”吴县长热情地说:“走吧,带你们去巴旦木林子里看看。”
  吴县长带一行人参观,一边向他们介绍当地巴旦木的种植情况,吴县长说:“莎车的巴旦木有甜味、苦味、纸皮、硬壳、双果……十几个品种,南疆的日照时间长,特别适合巴旦木的生长。”
  心梅点点头,看着树上的累累果实,问道:“那一棵树能产多少公斤巴旦木呢?”吴县长说:“说实话,现在莎车巴旦木的产量偏低,一棵树也就能产3公斤多,现在有挺多人都想买莎车的巴旦木,但产量还有些跟不上。”
  心梅问:“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提高产量呢?”吴县长说:“那就需要改良树种,但我们莎车县是个贫困县,县里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搞研究啊。”“哦。”心梅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晚上回到县里的招待所,心梅想来想去,还是给姚庆琛打了个电话。心梅在电话里问:“姚庆琛,我记得你以前就是搞新疆农作物研究的,你觉得如果找专家来研究,莎车的巴旦木产量还有没有可能提升?”
  姚庆琛回答说:“巴旦木的产地主要是美国加州、印度、伊朗,再有就是咱们新疆了,如果以美国的单株产量数据来看,新疆的树种还有很大产量提升的空间。”
  心梅想了想说:“我想出钱赞助研究,你能帮忙找专家吗?”姚庆琛一听,惊喜道:“你这个想法好啊,如果能募集到社会资金投入研究,对莎车县也是大好事啊。”
  第二天,心梅向吴县长提议,自己愿意用这次销售巴旦木的所有资金,支持莎车县的农业研究,而姚庆琛则可以帮助聘请农作物方面的专家。吴县长听到这个提议,当即激动地握住心梅的手说:“太感谢了,你这第一笔启动资金对我们太重要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