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心兰想了想,悦悦晚一年上学,姥姥就要多辛苦一年,还是让她早点去上学吧。想着,还是决定给悦悦报了名。
开学报道的那天,心兰带悦悦去学校,进了教室才明白过来报名老师的话。小学招生要求的出生年月,从1984年3月到1985年3月,悦悦的生日是1985年3月初,刚刚过线,班里大多数同学都比悦悦大一岁到半岁。
对大人来说,半年一年的不是什么差距,但放到6岁的小孩子身上,就是身高、智力水平、理解程度的全方位碾压。加上悦悦长得瘦小,比其他同学都矮了大半头,排队排在第一个。
心兰心里暗叫糟糕,不料又听到别的家长讨论,谁的孩子会写拼音、谁的孩子会背乘法表、谁的孩子能背十几首唐诗。
心兰越听越焦虑,悦悦连幼儿园都没上过,更别提学前班了,除了爱画画,什么都没学过,跟其他孩子比,简直是个小文盲。
心兰带着忐忑的心情回到家,决定立刻教悦悦拼音,虽然明知道时间有限,过于勉为其难,但没办法,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心兰搬来一把小凳,让悦悦坐在茶几前,摊开一张纸,告诉悦悦:“妈妈要教你拼音了。”
心兰在纸上写了一个字母a,让悦悦念“啊”,悦悦跟着念,心兰让悦悦握笔,拿着她的小手写了一个“a”,再让她自己也照着写一个。悦悦当作画画,画了一个a,心兰看着还不错,又继续教。
学了不到5个拼音,悦悦把笔一扔,不愿意写了。心兰知道孩子没耐心了,连哄带劝:“悦悦,你再学一个,妈妈就给你一块大白兔奶糖。”
悦悦又跟着学了一个,但明显心不在焉,草草画完就从凳子上跑开了,一边嚷着:“我要吃糖,妈妈给我大白兔。”
心兰耐着性子,好言相劝把悦悦拉回凳子上,给了她一块大白兔奶糖。但悦悦吃了糖,却再不肯拿笔了,耍赖说:“写字没有画画好玩,我不写了。”
心兰有些急了,拿着笔塞进悦悦手里,悦悦一扬手,把笔扔在地上。心兰生气,拿起新买的铅笔盒想吓悦悦一下,不料悦悦正要从小凳子上起身,一仰头,鼻子撞在了铅笔盒上。
顿时,一股鲜血从悦悦鼻孔里冒了出来。
心兰吓坏了,心里的气还没消,又添了自责,她连忙把悦悦拉到自来水管前清洗,往悦悦的脑门上拍凉水,悦悦毫不收敛地哇哇大哭。
正在这时,南英从李婶家回来了,看到悦悦一边大哭一边流鼻血,心疼地从心兰手里夺过孩子,抱在怀里安抚。悦悦见姥姥回来,更加肆无忌惮,趴在姥姥肩头痛哭流涕。
南英气急败坏地数落心兰:“悦悦这么乖,你怎么能打她呢?”
心兰百口莫辩:“妈,我哪打她了啊?我在教她学拼音。”
“她马上要上学了,到学校里老师会教,你急这一两天的干什么?看把我们悦悦委屈的。”
“妈,今天我们去报名,别的孩子都学过拼音,悦悦一天幼儿园都没上过,上了学能跟的上吗?”
“怎么跟不上?我们悦悦聪明的很,说不定比别人学的都好呢。再说后天就开学了,你就算临时抱佛脚,也太临时了点儿。”
见姥姥向着自己,悦悦趁势又哭得大声了一些,南英急道:“不学了,不学了,姥姥说了算,谁教,我们悦悦也不学了!”
心兰叹气,收起了纸笔,悦悦趴在姥姥肩头偷笑。
不久后,小彭寄去参加比赛的照片获得了铁路局摄影大赛的三等奖,照片被放大贴在段里的板报上,职工们纷纷过来围观,称赞四个孩子活泼可爱,板报上写着照片参赛时的题目:“四个小伙伴”。
第22章 上学
1991年9月1号,悦悦扎着高高的双马尾,穿着一身簇新的衣服,脚蹬一双当时最流行的“背靠背”旅游鞋,背着印有米老鼠图案的大红色小书包,迈进了铁小的校门,成了一名小学生。
心兰和时坚把她送进教室,出来时听见走廊里大点儿的孩子唱着:“一年级的小豆包,一打一蹦高……”
心兰皱起眉头,时坚劝她:“别担心了,孩子总要长大的。”
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女老师向悦悦班级的教室走去,心兰惊讶地叫道:“楚老师?”
楚老师看到心兰,也是惊喜地问:“心兰,你也是送孩子来报到吗?你的孩子都上小学了啊?”
“是啊,我女儿叫时悦,今天刚分到一年级二班。”说完,心兰又介绍说:“楚老师,这是我爱人,时坚。时坚,这是我以前的语文老师,楚老师。”
时坚向楚老师问好,楚老师笑眯眯地点头应道:“真好,真般配。今年啊,学校返聘我回来当老师,教的就是2班的语文。”
“哎呀,那可太好了。”新兰高兴地说,转念又问:“但楚老师,您不是打算回上海吗?”
“本来是打算回去的,但现在上海在搞浦东开发,我们家思南被调去浦东做交通规划,工作忙的很,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就先等等吧。”
“您能留下太好了,有您在,我就放心了,时悦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您只管批评教育。”
“孩子还小,鼓励为主,不过你小时候学习就挺好,你的女儿,我想也差不了。行了,我进教室了,咱们改天再聊。”
从学校出来,心兰总算松了口气。时坚问:“这下不担心了?”心兰笑着说:“有自己的老师在,总归放心一些。楚老师教了我们母女两代,也是缘分。”
从踏进学校的第一天起,悦悦就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开始编织属于他们的“集体记忆”。
现在想起来,80和90后,可能是最后一代拥有集体记忆的人了。
无论身在大江南北何处,大家的童年大致相同。那时的学校走廊里,都挂着各种科学家的画像、文学家的画像,但其中一定还有一幅画像,是英雄少年赖宁。
并且每个学校似乎都有一个四十岁上下、戴着眼镜、一脸严肃的女教导主任。
操场上,都有水泥砌的乒乓球台,课间十分钟,女生们跳橡皮筋,男生们扔沙包,还有一些人打乒乓球、抽陀螺。
课间的小卖部里,总是挤满了小学生在买小浣熊干脆面,但不知道有谁能集齐108张水浒卡。大家吃的都是一样的麦丽素、酒心巧克力、娃娃头雪糕;打开铅笔盒,都是一样的英雄钢笔、香香豆、蓝精灵橡皮。
那一年,《机器猫》开始在央视播出,后来的“哆啦a梦”,当时还叫“阿蒙”,很快,又播出了《猫和老鼠》。全国小学生一放学,就要赶回家去看动画片,当然还有鞠萍姐姐,还有《大风车》里的金龟子和毛毛虫。
那一年,小虎队推出了专辑《爱》,mv里三人一边跳舞一边比着手语:“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株幸运草,串一个同心圆……”这首歌让小虎队成了悦悦的第一个偶像,当然,她最喜欢的还是其中的霹雳虎吴奇隆。
将近20年后,悦悦在2010年的春晚上再次听到他们唱首歌,不觉已热泪盈眶。她这才意识到,原来拥有集体记忆,是一件幸福得让人流泪的事。
有人走进校园,也有人走出校园。同样是这一年,心梅从河南老家回来,参加高考。
心竹离了婚也住回娘家,再加上悦悦,这回南英家里更挤了。经过家庭会议决定,儿子成竹搬去单位宿舍,家里老少三代,一屋子女人。
心梅学校通知开家长会,南英跟心兰说:“心兰啊,妈也没什么文化,开家长会老师说什么我也不懂,要不,你替妈去吧。”
心兰答应了,专门跟人调了班去开家长会。班主任讲了一些高考的注意事项、高考前需要做的准备。结束后,家长依次询问自家孩子的情况。轮到心兰,班主任问她:“这么年轻,你是心梅的什么人啊?”
心兰回答:“老师好,我是她大姐,陆心兰。”
班主任打量了一下心兰,突然想起来:“陆心兰!我以前教过你。”
心兰答:“对啊靳老师,您以前是我的数学老师。”
班主任点点头:“没想到陆心梅是你妹妹,我记得你当时数学很好的,不知什么原因,中途退了学,挺可惜的。”
心兰平静地说:“当时我爸去世了,我接了我爸的班。”
“哦。”班主任沉吟了一会儿,接着说:“心梅啊,跟你不一样,她偏科太严重,虽然语文学的不错,尤其作文写得好,但理科一门比一门差,尤其数学,连30分都考不到,今年高考,不乐观啊。”
回家后,心兰跟南英说了心梅的情况,南英也感慨:“心梅这孩子,确实不是学习的料,从小就没人家小芳学习好。倒是心兰你,当初要不是你爸去世,兴许能考上好大学……”
心兰忙打断南英的话头:“妈,你就别提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了,我现在工作挺好的,以后能把悦悦培养好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