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熟悉的高端生鲜超市也变了模样,原先的木质货架换成了透明亚克力材质,各色食材在冷光灯下泛着新鲜的光泽。夏扶光戴着黑色口罩,认认真真挑选食材。
  结账的时候,他发现还单独开了自助结账区,并且能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但他开了车来,便自己把手推车推到停车场,车轮咕噜噜的,听在心里有种莫名的安心。
  夏扶光将买来的东西都装进车后排,目光不经意扫过副驾驶位。
  那上面是昨天余晖垫的冰丝垫,主驾驶、副驾驶都垫了,是《猫猫岛》周边,图案还挺可爱,但和整个车子内饰都不搭,垫子坐在屁股底下没什么冰丝的感觉。
  夏扶光忍不住笑了——不搭又怎么了,既然余晖喜欢,便留着。
  熟悉的路稍微有点变化,原本狭窄的双车道拓宽成了四车道,路边新栽的树苗还绑着支撑架。
  夏扶光握着方向盘驶过转角,难免想起年前,他特地来横城,却落荒而逃的那次。
  当时是……因为余晖用《陌上郎》里男一男二的感情稍微试探了他一下,又拿出当时几乎所有的积蓄给他买了领带夹。
  那个领带夹在灯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像极了余晖望向他时眼里跳动的炽热。
  夏扶光被这份直白的心意吓到了。
  一开始,夏扶光从未打算和余晖发展任何爱情关系。
  智者不入爱河。
  可如果对象是自己呢?
  他后来才察觉,其实从他在试镜时看到余晖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跑不掉了。
  有人说,一见钟情除去见色起意的部分,剩下的,是情感的共鸣,是对自己所缺少的那一部分的渴望,是互补。
  而他和余晖,本就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夏扶光成熟、冷淡,像冬日里静默的雪山,习惯将情绪藏进冰层深处;余晖幼稚、热情,似盛夏里热烈的骄阳,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们本就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
  他们相遇时,一个教会另一个如何放肆去爱,一个教会对方怎样沉稳生活,那些棱角与锋芒,磨合得严丝合缝。
  这样的他们,如何能够不被彼此吸引?
  两人会相爱,不是什么可怜同情。
  他想,那是命中注定。
  ———
  玫大人的“逼宫”行动如火如荼。
  余晖接过她递来的文件袋,沉甸甸的分量让他挑了挑眉。
  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五六本装订好的剧本,每一本都用彩色标签纸做了分类标记。最上面那本的封面上还贴着一张便利贴,陈玫娟秀的字迹写着“双男主,情感张力十足”。
  余晖不敢带回去看,怕被发现,便自己趁着休息时间一点点翻。
  和之前那个毛头小子不同,现在的余晖跟着夏扶光学了不少东西,最先学的,就是看剧本。
  他的眼光当然没有夏扶光那么老辣,可比起以前,进步了不少。
  陈玫拿来的剧本都是好剧本,只是总觉得缺点儿东西,而这点儿东西让余晖不满意:夏扶光如果真要重返拍戏,缺点儿东西的剧本不值得。
  他的手指无意识“哒哒哒”敲着剧本封面,想了想,还是直白告诉陈玫:“如果是这样的剧本,他不会接的。”
  他很想和夏扶光一起拍戏,但前提是对方也愿意,而不是为了他去勉强,所以就算去劝、去“逼宫”,余晖也希望,至少剧本是夏扶光能看得上的。
  陈玫倒是很有些吃惊,刚刚那句话说出来,她在余晖身上看到了夏扶光的影子。
  他俩这恋爱谈的,越来越像了……而且,互相对彼此的了解程度也让人咋舌。
  陈玫是从剧本的投资、班底去看,本子本身的内容她是不太懂的,那些夏扶光拿了奖的文艺片剧本,有的她看着很无聊、有的太高深,哪里有拾光买的那些网文ip好看?但偏生那些剧本拍了电影能拿奖,网文ip改编更适合电视剧。
  所以此时她虚心求教:“那……我该往哪个方向去找呢?”
  是啊,什么样的方向呢?
  余晖自己也很迷茫。
  如果说夏扶光挑选剧本的老辣程度是100分,那他现在大概也就78分,还做不到把控全局似的指点方向,只能根据具体剧本去评分。
  他纠结了一下,内心对于和夏扶光一起拍戏的渴望终究占了上风,开口道:“容我打探一番!”
  第137章 笔者的爱人
  玫大人在密谋逼宫的时候,夏扶光正在拆看自己写的那本番茄种植的书,牛皮纸被裁纸刀划开的瞬间,新书特有的油墨香混着淡淡草木味窜出来,让他有点愣神。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在精装书的烫金标题《番茄种植答疑》上跳跃。
  他只是想退休躺平,所以显得懒散而已,其实执行力非常强,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总能完成得又快又好。从萌生写书的念头到此时把成品捧在手心,并没有花费太久。
  书的内容早就已经写好,手插画都画好,和余晖一起种下的那一批番茄也已经结果并成熟,他也把余晖拍好的照片插了进去,还给拍摄者属了个名,“y”,致谢里写明“感谢笔者的爱人y协助拍摄”。
  笔名“4970”更是他的小浪漫。在快穿世界里,这数字跟着他闯南走北,写过爆款小说,发过学术文献。可那些作品都像戴着镣铐跳舞,为了完成任务,他能把古代策论写得花团锦簇,能把科幻小说编得天花乱坠,唯独这本番茄种植书,是他为自己而写。
  用笔名倒贴钱印了一万本,连出版社编辑都以为他脑子进水了。作者简介栏更是寒酸得可怜,别的农学专家都是“某某大学教授”“某某研究所研究员”,他那儿就一句“拥有多年番茄种植经验”,也没配自己露脸照,只用上了一张余晖用他送的相机拍的番茄丰收的照片,只看简介,怎么看都像个误入农学界的外行。
  但他觉得,写都写了,实体书拿在手里感觉总归是踏实的。
  里面不少内容他都是免费分享在番茄种植论坛的,书出版之后,他想着反正也不靠这个赚钱,书放在一些出版社合作的渠道书店里都卖不出去......索性就在常混的论坛发了个帖子付邮送书,送出去几百本后,反响居然相当不错,在番茄种植这个小众的爱好圈引发了不少关注。
  但剩下的几千本,这些番茄爱好者都没抢到,因为被扒出里面插的照片和当初余晖曾经在wb里晒过的番茄苗背景、拍摄风格都很接近,这倒是后话了。
  如今,他摸着自己用心写的书,情绪有点波动。
  在以前的快穿世界,4970也做过作家,出版过不少热门小说,就算不是作家,当教授,也总要出版自己的文献的,所以摸到自己的出版物其实对他来说并不新鲜。
  但他以前不管出版什么,都是为了做任务,一开始,他没什么文化,写的磕磕绊绊,但毕竟经历的多,他知道的故事也多,多写多练,连古代的策论他都能写溜了,其他的自然也不难。
  可还是那句话,不管写什么,都只是为了任务,唯独这本《番茄种植答疑》,是他自己想写。
  为了帮助他人吗?好像也不是,他要真有那耐心和闲心,不如先开个演技培训班。
  夏扶光只是觉得,除了余晖之外,单纯的记录和分享知识,好像也开始能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因为是自己掏钱出版的,所以那本书用的是很好的纸,拿在手里很厚实,翻到致谢那一页,夏扶光的手拂过“爱人y”的字眼,难得升起点迫不及待的情绪。
  想余晖早点回来,和他一起分享作品出版的喜悦——哪怕是倒贴钱让人帮忙出版的。
  但拍戏的日子自然不像在学校读书那样规律,《荣华录》有不少夜间戏份,所以余晖的作息也变得不规律起来,而且因为拍摄时间不固定,有时候不顺利,原定的行程可能会被拖上几个小时。
  原本今天定下来是拍到下午四点结束,可因为其他演员表现不佳,拖拖拉拉磨蹭到六点多,天都黑了没法拍室外的日景戏,导演还不肯放人走,硬是拉着余晖加了两场夜景戏,到十点多才放人回去,卸个妆到家都十一点了。
  今天,余晖六点就出门做妆造,折腾了一天。
  虽然累了点,但他年轻,又习惯了在剧组里泡着,倒是不觉得有什么。
  只是到家的时候,他见到夏扶光在客厅里沙发上半躺着,睡眼朦胧的,看起来是在等着自己,一听到动静就被吵醒了。
  余晖心疼地嗷嗷叫。
  “哥,我现在拍戏时间没个准,你不用等我的,”他泪眼汪汪,非要把人抱着回卧室,不肯撒手,“要是知道你这么等我,还不如我一个人来呢。”
  夏扶光确实到点犯困,可余晖回来他便精神了回去,结果现在,被抱着回房间还是有点羞耻,干脆装作真困了,脸都埋进如今变得宽阔的少年的胸膛。
  他身上有发胶的味道,是常待剧组、尤其是古装剧组的人会有的,曾经夏扶光身上也会沾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