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211节

  这次古州动兵,伊都立就负责其中一路粮草押运,结果他不止贪污,还直接将押送的米粮卖给别人,在被发现后,又将米粮倒入河中毁尸灭迹。
  也是幸亏弘书去贵州去的及时,处理手段得当,没有大动干戈,这才让少了这一路粮草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否则当岳钟琪正在山里艰苦奋战时,这边冯茂杀降民乱扩大,那边粮草短缺跟不上趟,岳钟琪就算岳飞附身怕也难以控制局面。
  这一点就够弘书不饶他了,更何况他还是导致胤禛病发的导火索之一。
  刚好,他也该拿个人来立立威,为以后铺路。
  身份够、理由够,就他了。
  胤禛发病之前,对于伊都立之事下的旨意就是让三司会审、从重拟罪。
  此时弘书稍微给刑部尚书宪德露了点意思,刑部立刻加快了速度,没几天就上了折子:……宜将伊都立军前正法。
  一般来说,刑部判案子都会判重一些,留下一些回弹的空间给上头施恩。就像伊都立,若是正常,此时胤禛就会批复,着改为秋后处斩。这个秋后处斩就跟死缓一样,之后伊都立再找人求求情,大概就能将这个秋后处斩免了,之后蹲几年大牢,再使使劲儿,直接就能出来继续过潇洒生活了。
  宪德以为太子也会这样操作。
  结果……宪德使劲儿眨了眨自己的眼睛,甚至叫来他的专属笔贴式:“你来看看,我好像眼花了,太子这是写的斩立决?”
  笔贴式凑近一看,嘶了一声,怯怯的点头:“下官看着写的也是斩立决。”
  “这、这。”宪德不由起身,在原地转起了圈,“你快去,将两位侍郎都请来。”
  原本刑部还该有一位汉尚书,不过前任刑部汉尚书张照才下了狱,胤禛还没来得及安排就倒下了,此时仍空缺着。
  两位侍郎来了,一看批奏,一样的倒吸一口凉气。
  宪德问:“两位,你们说说,这该如何是好?”真要把伊都立就这么推出去斩喽?
  那自然是不行的,不说伊尔根觉罗氏家的势力,就说太子还没登基就表现的手段这般酷烈,那以后还能有他们的好日子过?他们虽然不会犯事,但在严苛的皇帝手下和宽和的皇帝手下干活是两种体验,当今已经够严苛了,太子要青出于蓝他们真是没法活了。
  两位侍郎面面相觑,出主意:“给伊都立的家里透露消息,让他们想想办法吧。”
  “不如给怡亲王也露露风,让怡亲王劝劝太子。”
  宪德觉得这两个主意都不错,便让两位侍郎看着办。
  不说伊都立的福晋和兄弟听闻消息后立刻行动起来,只说允祥接到风声,先去找了福晋。
  兆佳氏正在逗弘暾的女儿,抱着大孙女笑的合不拢嘴,看到允祥过来,也不起身,只抱着大孙女道:“看看是谁来了,是我们其其格的玛法来了呀,快问问玛法,有没有给我们其其格带礼物回来呀。”
  其其格还不到两岁,小脸蛋胖嘟嘟的,笑出几颗小米牙,两只手冲允祥挥呀挥:“玛法,玛法!”
  若是往常,这么可爱的孙女允祥定时要从福晋手上抢过来亲香亲香的,不过今日他只是拉着大孙女的手笑了笑,就让奶娘先将孩子抱了出去。
  兆佳氏晓的这是有事了,问道:“怎么了?”
  允祥叹了口气:“太子要将伊都立斩立决,你姐姐恐怕马上就要上门了。”
  兆佳氏脸色变了变,先哼了一声才道:“太子是认真的,还是?”
  允祥沉吟了下,又摇摇头:“我也说不好,太子不像是莽撞之人,但……他恐怕把皇上病倒这事记在了伊都立头上。”
  兆佳氏并不知道胤禛得了什么病,但只看允祥这段时间的表现,也猜到恐怕病的不轻。
  若太子认定是伊都立气病了皇上,那恐怕……兆佳氏拧眉:“你怎么想?”
  允祥这次倒是没怎么犹豫:“我自然是要求情的。”他看了一眼兆佳氏,“你呢?”
  兆佳氏明白他的未尽之意,冷哼一声:“我如今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还管的了别人。”若是她的女儿还在,就算是为了女儿,她也得搭把手,但她的女儿已经不在了。
  允祥知了她的意,便离开去准备求情的腹稿。
  兆佳氏则是转身就请了太医,病倒了。
  有人给伊都立求情弘书是能想到的,他甚至想到了这个人数可能不会少,但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
  允祥在看到这么多附和他,给伊都立求情的人后,都有些后悔,他求情只是做样子给外人看,毕竟两家还是亲戚,他不求情显得不近人情。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了给侄子搭梯子,他不知道侄子究竟是怎样想的,所以梯子也搭的模棱两可,往哪边倒都行。
  但看到这么多人,允祥立刻决定,他得给侄子当这个杀鸡儆猴的鸡。
  站出来,给烈火再加一瓢油:“太子,伊都立名门之后,其父伊桑阿劳苦功高,伊都立便是有罪,也罪不至死,还请太子三思!”
  齐刷刷的人站出来,异口同声:“请殿下三思!”
  这整齐的气势,逼宫怕是也不过如此了。
  弘书面对如此声势却丝毫不打算退却,冷笑道:“三思?思什么?思他伊都立包庇下属,还是思他伊都立盗贼粮饷,又或者,思他将皇阿玛气病在床?怡亲王,你来说说,孤该思什么?嗯?”
  允祥不语。
  弘书却不放过他:“当然,伊桑阿确实劳苦功高,但孤还想问问怡亲王,皇玛法当初是没给他伊桑阿生前名,还是没给他身后名?一人劳苦功高就可保子孙后代千秋万代,不论犯什么罪都能一笔勾销?”
  弘书笑了:“那孤现在应该去把孔家供起来,是不是?”
  允祥苦涩:“殿下说笑了。”
  “说笑!”弘书一巴掌拍在桌子上,站起身,微微前倾身子,压迫感十足,“谁跟你说笑!怡亲王,孤倒要问问你,你今日为伊都立求情,真是是一心为公?还是以权谋私,为你的好亲戚脱罪!”
  “又或者。”弘书扫视一圈所有站出来的人,“你是想告诉孤,你这个怡亲王,有多么的得人心?多么一呼百应!”
  允祥心里一咯噔,曾经面对皇阿玛的阴影再度袭来,再顾不得许多,啪的跪下:“太子明鉴!臣绝无结党营私之心!”
  结党营私!在场的人都是一激灵,这可不是什么小事,从先帝到当今,每当这个词出现的时候,都是一次天翻地覆。虽然太子如今还只是太子,但皇上还没死呢!他们毫不怀疑,皇上为了给太子铺路,会做出什么事来。
  就算是怡亲王,恐怕也讨不了好。
  一下子,站出来给伊都立求情的人都慌了,他们可不想当怡亲王的“党”,沾上这个,怡亲王还可能留一条命,他们却是绝无活路的。
  “太子殿下明鉴,臣等绝无此心啊!”
  他们只是收了点伊都立给的好处费而已!
  请太子,辨忠奸!
  “绝无此心?有没有这个心,不是你们一张嘴说了算的!”弘书哼道,“徐本!”
  徐本一个机灵:“臣在!”
  “孤命你,接手刑部,彻查此事!顺带也查查,孤明明只给了刑部批奏,未曾明旨下发,消息究竟是如何走漏的!”
  宪德呼吸一窒,连忙跪下认罪,不敢辩解丝毫:“臣有罪。”
  弘书却压根不理他,继续点名:“鄂尔泰、慎郡王,你二人协助徐本。郎图,你听徐大人指挥。”
  郎图如今已经是护军参领,掌管了一部分的御前侍卫,肉眼可见在为以后成为护军统领铺路。
  他都出动,太子真要动真格的?
  徐本一时压力颇大,但他自认自家是太子心腹,不能给太子拖后腿,此时还是答应的铿锵有力:“是!”
  允禧更不用说了,不过他想着回头还是得劝劝小六,十三哥明显是被亲戚坑了,应该是没有这个心的。
  鄂尔泰才经历过风波,此时还在低调期,他想的也简单,不管怎么样皇上还在呢,即便太子过火了也不要紧,皇上会阻止的。
  剩下的人更是大气不敢喘,生怕一口气没喘对就波及到自己身上。
  于是在郎图带队的看护下,允祥等人当场被送到了刑部衙门开始审问,刑部衙门地方不够,隔壁的都察院和大理寺便被借了地方。
  在结党营私这个大罪名的恐吓下,收钱求情这点事根本不算什么,因此一众人很快老实交代了。
  那边都快交代完了,这边徐本和允祥还在大眼瞪小眼。
  “徐大人,要不你再问几句呢?”允祥无奈道,在缓过那股劲儿后,他就知道刚才是自己应激了,弘书不是真觉得他结党营私,要拿下他,而是要用他这个屋顶来开一扇窗。
  别说,侄儿这个拆屋理论还真有点意思。
  徐本路上也反应过来了,毕竟郎图对允祥的态度可没什么变化,他摆摆手:“下官还是不白费口舌了,等那边口供一录完,下官就去向太子汇报。”
  至于消息是怎么走漏的,这更不用他问,刑部尚书麻溜的就交代了。
  ——是两位侍郎干的。
  他顶多是一个失察之罪。
  徐本也没深究,他知道太子也不是要深究这事,只是找点刑部尚书的过错,到时候好有借口换人,现在这样就够了。
  不到一天时间,“怡亲王结党营私案”就落下帷幕。
  原来不是怡亲王的力量,而是银子的力量。
  弘书将口供扔到地上,冷哼:“孤的私库都比不上他家,彻查,孤倒要看看,这些银子都是怎么来的!”
  伊都立府上被围了,这次,再没有人敢来求情。
  毕竟怡亲王还被冷落着呢,明明受了委屈,往常早就该赏赐一大堆安慰的皇上甚至连话都没给一句。
  什么,你说皇上不知道?别闹,不说三阿哥五阿哥如常侍疾早去晚归,那紫禁城的侍卫统领可还是皇上的心腹呢。
  何况你没听说过粘杆处吗?
  神秘的部门就要配上神秘的蛐蛐声。
  怡亲王府,允祥难得在大白天惬意地与老妻在一处闲话。
  “刚好,天气冷了,你这腿又该难受了,借此机会也能休息休息,这么多年也没机会好好养养,人啊,还是得服老,你也不年轻了……”兆佳氏唠叨着。
  允祥含笑听着,完全没有外人猜测的被冷落后的落寞。毕竟他前脚进门,后脚韦高谊就偷偷来府上给他复诊了。
  “你说的对,弘暾也该担起来了,他人呢?”允祥问道。
  “太子不是让他弄那个讲西洋的书?听说出了点问题,这几天一直在印刷厂那里盯着呢。”兆佳氏回道。
  允祥点点头:“惠民书局是好的,不过目前还是太小打小闹了,只做这个也不行,得往外走走。”
  “我不懂这个,你与弘暾商量便是。”兆佳氏一般不管他们外头的事。
  弘书也在想对弘暾的安排,他突然对十三叔发难,并不是真的觉得十三叔怎么样,主要还是为了两点:第一个就是用拆屋效应,来处置伊都立,十三叔在雍正朝地位卓著,还主动递上了梯子,他没有不踩的道理;第二点嘛,他也是考虑到十三叔年纪大了,身体也一直不好,看看阿玛的样子,就担心十三叔哪天也站不起来了,不如借机让人休息休息,养养身子。
  惠民书局…如今还是要和科举挂钩,这次乡试有地方舞弊,不然就让弘暾去接手处理,顺便重新组织一回考试,之后就进礼部吧,想办法把科举这块分出来,单让他管,为以后科举改革做准备…
  想着想着就开始发散了。
  刑部这次尚书和侍郎都一起换了,换谁好呢,甘汝来?李卫?徐士林?……
  尹继善也可以调回京了,得选好接手的人,工厂才起步,不容有失……
  伊都立收拾了,还有李禧和高起,高起倒是可以做施恩的对象……
  弘书脑子想着,手上也没停,批着一些不重要的请安折子,突然一封折子让他停下了笔。
  拿起来仔细看了看,弘书哼笑:“老狐狸,倒是能忍。”
  距离弘昼弘时入宫侍疾都快一个月了,马齐这老头儿才把快要在怀里捂化的乞休折子递上来。
  弘书可不惯着他,直接大笔一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