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121节

  黑板厂和粉笔厂是最简单的,如今都已经生产出了一批样品,弘书亲自去抽查产品合格率。
  结果还算满意。
  “做的不错,继续保持。”弘书夸了一句,看向黑板厂厂长,想了一下才道,“…你是那个苏色对吧,觉罗氏。”
  新人一下子来的太多,他还不够熟悉。
  “是。”苏色严肃着脸,话不多。
  “跟内务府对接过了没有,按照目前的生产效率,多久能够供应完朝廷那边的需要?”
  黑板和粉笔目前完全不准备对外销售,所有的产量都会交给朝廷,由朝廷配发给各个地方的官学。
  苏色汇报了预算的大概时间。
  “太久了。”弘书皱眉,“这样,先以目前的规模生产一季,等生产线的工人们都熟练了,再继续扩大规模,至少要将供应时间缩短一半。”
  他转身对着粉笔厂厂长说道:“你这边也是一样,甚至你的任务还要更重些,和黑板相比,粉笔是个消耗品,别弄到最后,偏远地方还没普及,厂子的产量连周边都不能持续供应。”
  粉笔厂厂长吴正清苦了脸:“六阿哥,不是奴才推诿,实在是奴才没想到这粉笔的消耗能那么快,以如今的规模,便是再扩大几倍,也是跟不上的,咱们的官学太多了,天下一千多个县,每个县至少都有一个县学,更别说州府了。”
  他没说的是,听说皇上还有继续扩大官学规模的打算,这要是真的,那就是把他掰成八瓣也完不成任务啊。
  弘书能理解吴正清的难处,他也明白,只凭一己之力想要完成全国供应是不可能的:“我明白你的意思,放心,你先按照最大的能力来,剩下的我会想办法。”
  最好还是能把这事交出去,不过不能交给那些只在乎利益的商人,得想个法子,看怎么能让百姓凭这个沾点实惠。
  看完黑板厂和粉笔厂,弘书又跋涉到水泥厂和红砖厂,这两个因为原材料和生产环境的原因,离京城比较远,离矿山比较近。
  红砖厂还好,借了内务府原有的瓷窑为基础重新翻盖,如今已经竣工,也进行了几次试烧调整,再过几日就能正式开炉了。
  水泥厂是最麻烦的,虽然研制的时候很简单,但一旦涉及到大规模流水线生产,难度就高了许多,主要是这时候没有工业基础,每一个步骤所需要的东西都需要现弄,所以花费的时间就多了许多。
  如今厂房倒是建起来了,但生产线还没搞完。
  弘书叹气:“本来还以为今年医院能落成,照现在的情况看,怕是悬了。”
  催着雷金玉把建筑图纸和烫样早早搞定的常保此时有点后悔,不该那么着急催雷金玉的,现在材料到不了位,医院迟迟不能动工,他这个负责人没事情做,倒显得他偷懒一样。
  不行,主子手下的人越来越多了,自己可不能闲着,不进则退啊常保,快,去找主子再要个差事。
  “你想去水泥厂帮忙?”弘书诧异,“怎么突然想去那儿?是对建房子不感兴趣,想搞实业吗?”
  眼看主子误会他不想盖医院,常保连忙摆手:“不不不,奴才不是这个意思,就是目前医院不能动工,奴才想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水泥厂帮帮忙,学习学习,万一以后医院建完了,您也让奴才去办厂呢。”
  竟然是个主动要求加班的,弘书顿时对常保刮目相看,好啊,这样的卷王属下好啊,多来几个,他何愁大清工业不兴。
  “好,自己知道主动学习上进,非常好。”弘书高兴地夸了夸,只把常保夸得眉飞色舞,暗道自己这步棋走对了。
  “不过水泥厂就算了,那儿的人手够,就是需要时间。”属下想要工作的积极性不能打击,弘书沉吟了一会儿,想起一事,“这样吧,刚好最近朝廷在说重修一条直隶到江南的大道之事,皇阿玛准备派工部侍郎他们沿路去踏勘,确定新道的走向。我跟皇阿玛说一声,你也跟着去看一看,等医院准备动工了你再回来。”
  “不出意外的话,这条道应该是会用水泥修的,到时候你修完医院,也算有了一点经验,我可以跟皇阿玛保举,令你进工部,去参与这条道路的修建。”
  第117章
  主子要保举他入工部任职!吃下一口大饼的常保兴高采烈地回家收拾行李,连蹦带跳地跟着踏勘队伍出门,一路上将他的未来上司——带队的工部侍郎照顾的无微不至,搞得工部侍郎法保还有点尴尬,后来都有点躲着常保走的意思。
  这些事弘书当然不知道,常保虽然一路上都在给他写信,但也不会写自己是怎么巴结未来上司的,主要还是揣摩着弘书的喜好汇报一下沿路的风土人情。
  将几个厂的事情安排好,弘书稍微喘了口气,就投入到即将在报纸上展开的论辩专题之事、以及未来医院员工的‘招聘’上去。
  “好,那你就先回家处理好家中之事,医院这边估计今年底或明年初能落成,你赶在那个时间回来就好。若是家里人愿意,其实也可以一起接过来,医院旁边到时候也会建官舍,像您这样入职的大夫每位都能有一套房子,是医院免费送的,不用担心没地方住,至于生活方面,到时候也会有安排,不会叫你们为难的。”弘书亲自把着一位刚谈好入职医院的大夫的臂膀,将人送出门,然后接过朱意远递上的一个小包袱,“这是咱们医院给各位准备的回乡车马费,每位都有,拿着,你们走时可能不能亲自去送,见谅。”
  四十多岁的大夫感动的一塌糊涂,虽然六阿哥年纪小,但身份高贵,就算只看抗生素和医学报这些东西,也是一个人品高贵、学识渊博的值得尊敬的人。这样一个人如此郑重的对待他,如何能不叫他铭感五内。
  “六阿哥放心,小民一定快去快回,早早回来为您效力,绝不在外耽误时间!”大夫说的铿锵有力,一副士为知己者死的样子。
  弘书又劝了一番身体为重不用赶时间的话才将人送走,扭扭脖子:“人见得差不多了吧?”
  朱意远回道:“是,此次入京的外地大夫,除却叶桂以及几位名医外,其他的您都见过了。”
  弘书点点头,轻松了些:“战果不错,如果叶桂他们也能留下,就完美了。”
  这些日子他将从外地入京的大夫一一见过,每一个一见面都先聊对方这些日子在实验组的表现,然后表达自己的重视,最后用不错的福利待遇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招揽对方进入即将组建的医院。
  这样一套组合拳下来,大多数人当场就答应下来,毕竟能选择应皇榜入京的本来就是有一定的想法,否则不会千里迢迢跑来。当然,也有少数人因为各种原因,虽然心动最后遗憾拒绝,这种的弘书也不会区别对待,照样送上盘缠,主打一个长线。
  “都是硬骨头啊,该从谁开始呢?”弘书兀自嘟囔道,“如果能先把叶桂说服就好了,有他在,其他人留下的倾向应该会更大些。”
  朱意远在旁道:“奴才觉得主子不必忧心,叶大夫如今已经将青霉素对烂喉痧的作用研究的差不多了,却仍旧没有提离开的话题,想来心中也是有想法的。毕竟您要建医院的事人尽皆知,这些日子又连续召见这些民间大夫,叶大夫应该早就听到风声了,说不定如今就等着您去找他呢。”
  “不错,分析的有道理。”弘书给了贴身秘书一个赞赏的眼神,“行,去请叶大夫过来吧,这次要是能顺利拿下,给你记一功。”
  给朱意远记功当然不是这么简单的原因,叶桂入京以来,因为要日日为乌拉那拉氏看诊,基本是住在毓庆宫的。弘书忙,空闲时间并不多,虽然重视叶桂,但很多时候并不能抽出时间来关照并培养感情,而代替他完成培养感情任务的就是朱意远,只看叶桂从来没有在弘书面前皱过眉,就知道朱意远的工作做的很不错,叶桂最后若是能答应,里面肯定不会少了朱意远的原因。
  朱意远乐呵呵的走了,聪明人不会急着将功劳兑现,他很明白,他的前程还在后头,如今,只要确保自己在主子心中的地位和印象就好。
  “六阿哥。”叶桂如约而至,行礼的姿态比从前才相识时多了一份亲近。
  弘书琢磨出这一点后心下大定:“叶大夫别多礼,快请坐。”
  叶桂也不假客气,自在坐下,就等弘书张口。
  弘书沉吟,在委婉和直白中犹豫了一下,决定选择开门见山:“叶大夫想来应该也听说了,我打算在京城建一所综合性医院,前几日见了许多人邀请他们留在医院,大多数人都答应了。不过他们的能力虽然不错,却也只能做一科科室的坐堂大夫或者主任,哦,主任就是科室的主要管理者,取肩负之意。”
  任通壬,有挑担、荷、肩负之意。
  叶桂这段时间也知道了六阿哥偶尔有造生词的爱好,对此接受的很顺利,自然的点点头。
  弘书觑着他的神色,说出目的:“而医院院长一职,非能者无法胜任,因此我想请叶大夫您留下来,担任这所未来医院的院长。”
  叶桂微微颔首表示自己了解,沉吟了一下,问道:“臣有几个问题,想问一问六阿哥。”
  叶桂如今身上挂着从五品的詹事府司经冼马之职,自称臣并无问题。
  弘书自是不会拒绝:“你说。”
  “您为何要办这么一所医院?”
  “为了集中人才研究医学问题,为了发展普及医学,为了令天下小民都能看得起病。”
  叶桂微微摇头:“只凭一家医院,恐怕做不了这些。”
  “自然不会只有一家医院。”面对抢手人才,弘书不介意透露自己的规划,“事实上,医院只是对外的一个最表层的形象,在医院内部,我规划了研究所、医学院、医学报社等部门。研究所负责研究疑难杂症和从前没有发现过的病症,以及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大清之外那广袤土地上的新药材;医学院,将发挥类似书院的作用,为天下培养更多的大夫;医学报社,顾名思义,我会将医学报交给这个部门,以后医学报什么时候发刊、上面刊登什么内容,这些都会由医学报社来负责,当然,这是前期的安排,后期我计划将其升级,负责医学书籍的编纂、修订、刊发;……”
  弘书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对医院的规划,包括以后医院要出的第一本的书他都想(抄)好了:“…我们可以出一本可以令百姓自学的基础书籍,就叫《赤脚大夫手册》,讲解最基础的一些病症和通用的治疗方子…”
  叶桂听得很认真,时不时就赞同的点头,等弘书说完的时候,他看弘书的眼神已经明显表现出松动,但他仍旧没有开口同意,而是问道:“最后一个问题,六阿哥您,如何保证医院未来不会沦为和太医院一样,只为权贵服务。”
  这个问题很辛辣,弘书忍不住直了直背,认真道:“我不敢说医院未来绝对不会为任何权贵服务,但我敢说,医院未来绝不会变成第二个太医院,‘只为’权贵服务。医院的目的,永远只会是为了天下子民服务!”
  “至于如何保证。”弘书顿了顿,严肃而小声地道,“就凭我的名字在正大光明之后。”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力的保证,虽然还可以追问弘书怎么保证自己以后不会改变初心,但叶桂觉得这一问并没有什么必要,人怎么可能一辈子不变,以后的变化又怎么会受现在的控制,深知人心善变的他觉得有此刻的承诺和初心就够了。
  “好,臣愿……”
  叶桂的话被突兀的声音打断。
  “主子!徐公子求见,说有十分要紧之事要立刻见您!”传话的宫人不是不懂规矩的,既然敢这样闯进来传话,说明徐以烜当真表现的非常急切。
  “快请进来!”弘书说完,转头向叶桂致歉,“抱歉,叶大夫,徐兄平常不是一个莽撞的性子,今日应该是当真有急事。”
  叶桂自是不在意:“无妨,臣与六阿哥您的事也谈的差不多了,臣愿意出任医院院长一职,日后还请六阿哥多多关照。”
  尘埃落定,弘书心中自是开心的:“您客气,有什么需要您直接说,我要是不在,您找朱意远也是一样的。”
  叶桂点点头,准备先离开。
  徐以烜却已经一头闯了进来,劈头就说:“六阿哥,我父亲从贵州送来两个人,说是其中一位乃是当地不出世的神医,曾经有过治好女子乳癌之症的经历!”
  “什么?!”弘书猛地起身,差点撞到身前桌子。
  叶桂离开的脚步也立刻收回,死死盯着徐以烜。
  “人在哪里?快请进宫来!”
  第118章
  弘书没想到自己见到的神医是这个样子的。
  “这位就是韦神医?”弘书的声音中透露出不可置信,艰难地委婉问道,“他……没事吧?要不让叶大夫先给他看看?”
  此时他心里已经开始打起鼓,怀疑徐本是不是被人给骗了,这要是神医,怎么会把自己折腾的只剩一口气的样子?
  叶桂听说有神医,再也没想着离开,犹如跟屁虫一样跟在弘书身边,此时听了弘书的话,当仁不让地上前开始把脉。
  郎兴昌跪在地上,听出了贵人的怀疑,虽然他此时腿软的厉害,心跳如鼓,但他这条命是韦老救的,因此硬生生生出些许勇气,道:“回贵人,韦老他真的是神医!小民曾经身中数刀,只剩一口气,就是韦老把小民救回来的。韦老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他家里人在一场……一场灾祸中都没了,只剩下个重孙子,偏偏这个重孙子得了一种古怪的病,韦老从未见过和听说过,这病发病特别快,不过短短七八日时间就生命垂危,韦老用尽所学也没能救回重孙子,从此心存死志,若不是小民强行给他灌食,韦老恐怕早就没了。这次来京,虽然韦老有了些求生意志,不过到底亏虚的厉害,加上舟车劳顿才、才这般情状。”
  他一番话说完,叶桂也把脉结束:“这位韦老的身体确实没有什么病灶,只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气血、阴阳两虚,亏损过多,伤了底子。”
  弘书虽然着急额娘的病,但也不至于逼一个生病的老人家撑着最后一口气去诊治,因此便道:“那就先让韦老养好身子吧,叶大夫,麻烦你了。”
  “不麻烦,不麻烦。”叶桂捋着胡须,相当乐意接下这差事,心里已经在畅想之后与韦老交流医术的愉快画面了。
  弘书点点头,看向郎兴昌:“你叫?”
  “郎兴昌,小民叫郎兴昌。”郎兴昌连忙答道。
  “行,郎兴昌,你起来,这里先让韦老休息,你跟我出来。”弘书从郎兴昌刚才的话里听出了点东西,想要详细问问。
  “是,是。”郎兴昌扶着膝盖起身,竟还软的踉跄了一下。
  屋内几人都当没瞧见,不给眼神。
  要离开之时,床上的韦老忽然出现动静:“药…药…神药…”
  弘书脚步一顿,转身又听了一会儿,却除了神药两个字就没别的了,他看向郎兴昌:“韦老说的神药是?”
  郎兴昌犹豫了下,道:“应该是那个叫什么抗生素的吧?小民不懂医术,这些词儿也记不大清,就是报纸上说的那个治好了怡亲王世子和七阿哥的神药。韦老的重孙子得的病和七阿哥差不多,韦老听说有这样的神药,当时就激动地让小民带他来找。”
  郎兴昌说谎了,他虽然看着是老实巴交的百姓,年轻时却也着实有过一段堪称荡气回肠的经历,否则也不会身中数刀要韦老来救,所以他也是懂得一些说话的艺术的。和他艺术加工过的不同,事实上当初他根本不确定韦老重孙子得的病就是七阿哥那个,只是听症状觉得像,便打着激韦老的主意说是一样的,没想到韦老听了后跟回光返照一样,立时就要他去找。这他上哪儿找去,索性他本就有鼓动韦老去揭皇榜的打算,因此一合计,就带着韦老找上徐本了。
  “韦老的重孙子得的是烂喉痧?”弘书再次惊讶,所以韦老是因为青霉素才决定揭皇榜入京的?这也太巧了吧!怎么跟剧本似的。
  叶桂也想到这一点,不过他没觉得是什么剧本,笑道:“一饮一啄自有定数,若不是六阿哥您坚持将青霉素的治疗作用公布出去,今日也不会有韦老出现。”
  按照郎兴昌刚才所说,说不定这位不出世的韦神医就默默无闻地死在哪个角落了,世间无人闻其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