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我没有寄给你吗?我分明寄了的。”
  “我每天吃好睡好哪里不乖了,你别让人去搜罗那些乱七八糟的小道消息,我好得很……嗯,等我回来,我带芃芃玩两天,让他别生我的气了……”
  崔璘站在门口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也许等了两分钟,也许更久。
  还是李庭舟挂断电话自己发现崔璘的到来:“回来了?”
  他朝崔璘招了招手:“你跟我来,这里还有个后门,我发现这个地方不错,不过怕高的人来这里应该会觉得眩晕。”
  说着,他们绕过后院,去到更开阔的一个平台。
  往远处眺望时,会感觉自己踩在云端之上。
  这里的氛围的确很好,崔璘牵着李庭舟的手,倏然之间就平静了下来,他们站在树下接吻,还能听到风吹树叶的声响,不再刺眼的阳光自叶片缝隙中倾泻下来,在脸上落下调皮的光斑,如果时间能停止在这一刻倒也没有遗憾。
  只可惜,里面的人在催吃蛋糕了。
  崔璘平复呼吸,又凑过去啄吻了几下:“生日快乐。”
  李庭舟回抱他:“嗯,谢谢。”
  有些事情急不来,崔璘自打接受了“庭舟不暴露生日是为了防止婚配”这个设定后,他自顾自的就把逻辑理顺了:就像段心湄女士宁可大过年把儿子赶出家门,要他“想通”、“想明白”,也不接受自己养大的儿子不爱女人,不愿意传宗接代延续门楣荣耀,庭舟在家里恐怕也有类似的苦衷……
  如此一想,崔璘不仅不生气,反而更心疼。
  抵达北疆的第一晚,就在大家一边低调庆祝蒙蒙生日,一边暗暗琢磨“不愧是有点实力有点背景,生辰八字这种事情的确看得比较紧”中度过了。
  虽然想法不同,但也莫名其妙的达成了殊途同归。
  *
  边境线没有那么好走。
  这一次要打卡的哨站很远很偏,海拔更是不低。
  如果往返全部靠蒙蒙和崔璘的话,那其他人未免也显得太没用了,于是欧让和费静晓站了出来:“我们四个分组轮换吧。”
  其他人不是没有驾照,但不敢在边界线公路开。
  出发之前,大家仔细检查物资。
  费静晓当着镜头面给李庭舟这边塞了一包烟:“拿着。”
  她出道没两年就被狗仔拍过两会聚餐抽烟,实在没什么好遮掩的。同理李庭舟和崔璘,这两人还分一支烟来着。开车路上如果一边关注路况一边在意镜头的话,那精神得有多疲惫?烟是必备的,还得是高焦。
  确定设备信号通畅后,一行人就分两辆车出发了。
  崔璘和李庭舟带着蔚年和裴芯芝。
  四个人主要靠蔚年和崔璘活跃气氛。
  因为李庭舟在开车。
  当他忙起来的时候,崔璘的话就格外多,他几乎主导了这段时间的聊天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春节他们四个人也去自驾过,那时的天气远不如现在夏季,精挑细选还是选到了暴风雪的天气。
  蔚年很给面子,她也不知道听没听出崔璘语气里的炫耀。
  无论此人在说什么,蔚年都能找到问题延续这个话题:
  “哇,那你们几个体质机能都不错啊!都说文体不分家,你们当初要是也走专业路子,那真是不敢想象……”
  裴芯芝却问:“那应该挺刺激的吧?”
  此话一出,崔璘反而有些惊讶地看了一眼她。
  这一眼,把裴芯芝看毛了:“怎、怎么了吗?”
  “看不出来啊?”崔璘又看了后视镜,两人在镜面里相视一笑,默契到仅仅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想要表达什么,“裴芯芝,原来你是这种性格。”
  渐渐的,蔚年有点坐不住了,她开始分零食。
  “你吃吗芯芝?”
  “你吃吗崔璘?”
  “你吃吗蒙蒙?”
  李庭舟一点也没觉得累,反而时不时想笑。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一路其实是有点寂寞的,除了两辆全副武装的嘉宾车,三辆装满物资的节目组跟车,经常几十里看不到第六辆车,视野里只有蓝的很特别的天空,不断后移的灰黑色高山,和看似越来越近、其实还是很远的雪山。
  抵达哨站后,没有人不为那一面红旗动容。
  将物资搬下车,大家换上衣服,跟着执勤巡视。
  女生在体能上天生比较吃亏,她们跟的差不多了就回去了,李庭舟和崔璘和队伍走了很久很久,因为队伍队形有严格要求,大家都很专注、也很沉默。
  直到回到哨站,才有空和这些差不多几岁的哨兵聊天。
  “常规轮换期是两年。”
  但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心留着这里。
  所以两年反而少见,五年或是更长时间的才是常态……
  哨站条件有限,也容不下节目组这么多人,大家来时欢声笑语,走的时候各有各的心事。欧让有点头晕,回去后半程就换了李庭舟到她们那边与费静晓轮换。
  这位静晓姐,点着一支烟,争着一双猫眼毫无睡意。
  后座的张瑜澄绑着安全带、卡着颈枕,睡得像一条东倒西歪的毛毛虫。
  因为两个人都在抽烟提神,车窗一边开着半扇,车内的摄像头和收音设备都关掉了,因此费静晓才有兴致和这位有“乐圈魅魔”之称的蒙蒙聊两句。
  “开几个小时的车,哪怕不说话也要和他连麦吗?”
  李庭舟无一丝被戳破的窘态,淡淡嗯了一声。
  费静晓反而侧过头认真看他:“真看不出来啊!”
  她以为崔璘“十年金身”是必遭反噬的极端营销手段,她以为蒙蒙“乐圈浪子”是乐迷们粉饰太平、破罐破摔的自我消化,结果这两人玩起了实实在在的纯爱。
  花坛扑蝶,树荫接吻。
  每一个相视而笑,每一次欲言又止,眼神、动作之中都是说不尽的默契,哪怕是早起时的吵架也黏黏糊糊……
  耳机那头传来崔璘的声音:“谁在和你说话?”
  李庭舟手里的烟燃到尽头,他只抽了几口,剩下的全部供奉给了边境的风。最后才过肺一次,他才回答崔璘:“没事,和静晓姐聊天呢。”
  崔璘哦了一声:“让她说就行了,你别分心。”
  费静晓尽管没听到他们具体聊了什么,但综合这段时间对二人的了解,她大致也能猜到,无非就是崔璘说什么“别理她,你专心开车”之类的。
  谈了恋爱的人,自带一种“我只在乎你”的气场。
  “哎~”
  第112章
  北疆占据了疆省行程的一半时间。
  后半程的印记打卡难度也随之攀升。
  因为任务需求,嘉宾们不得不适应分组作战,七个人哪怕打乱搭配也逐渐养成了一些默契。
  这个i人含量过高的团队终于真正意义上的混熟了。
  真是可喜可贺!
  再加上大家的年龄差远不如上一季那么分明,最大的欧让、费静晓分别才35、32岁,正是拼事业的黄金期;最小的张瑜澄22岁刚毕业,但也拍了几年戏。这里没有需要特殊照顾的新人,能力再欠缺,起码态度都是十分到位的。除了姐姐称姐、哥哥称哥,其他人的都是直呼名字或昵称。
  唯独一个人例外:蒙蒙。
  无论大小,谁叫他都是亲昵的一声“蒙蒙”。
  懂礼貌的蒙蒙也称呼众人:让姐、静晓姐、芯芝姐,差一岁的蔚年叫大名,小几岁的张瑜澄则缩减为“小澄”,以示团队老小的特殊之处。
  在这之后,蒙蒙会直呼崔璘的名字。
  心情好的时候喊他“崔璘~”,有事找就“崔璘在干嘛?”,当两个人肉眼可见产生分歧,需要私聊解决时,蒙蒙往往会压低声音,目光淡淡一扫:“崔璘。”
  自蒙蒙生日之后,嘉宾们有了些心照不宣的共识。
  遇事不决看先崔璘,崔璘不决再看蒙蒙。
  崔璘发作起来不愿意配合的时候,别管导演怎么说,也别管崔璘是真的生气罢录了、还是在等某个人去哄他,最效率的解决办法就是直接去问蒙蒙。导演苦口婆心劝半小时,不如蒙蒙一个不带温度、近似冰刀的眼神。
  当然了,大多数时候,红色印记七个人是很和谐的。
  结束疆省的全部行程已经是5天之后。
  这是《行在路上》红色印记篇开始录制之后最长、最难的一段路,内容很多,来自官方的任务不少,嘉宾们的路线行程更是开创了不少国内的先河!能坚持这一趟走下来,未来十年内都很有炫耀资本。
  至于正片,预计会占两到三期的篇幅……
  通告告一段落,李庭舟第一时间飞往t市。
  熟悉的霜宫体育场,熟悉的初次亮相场地。
  如今这里隐隐有发展成心折第三主场的意思。
  一落地,仿佛进入了一座心折的“痛城”!到处都是冰蓝色的应援旗帜不说,音乐节夜排场随处可见乐迷摆摊交换周边。最最离谱的,要数同一时期另一个场馆举行的动漫节,展会上不仅有人出心折cos,那位假蒙蒙模仿真蒙蒙的唱腔还仿得像模像样,直接把漫展现场搞成livehouse。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