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下乡前我搬空全家 第11节

  兵团知青们中流行一句顺口溜。
  部队当兵光荣花,工厂工人幸福花,农村插队向阳花,兵团知青苦菜花。
  在兵团虽然物质条件好些,一个月还有31块钱,但管理严格,劳动强度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
  想想她以前遇到的那位女知青,因为过度劳累害了一身的病不说,一张脸也被折磨得比实际年龄老二十岁。
  胡文文打了一个激灵。
  不行,她必须得尽快去找秦寒舒!
  有空间她就什么都不怕了!
  只是兵团的管理比她想象的更严格。
  她跟连长申请外出根本不批。
  听说就连出农场去趟公社,都得至少三个人一起,一起出一起回,要是有一个人没在规定的时间回来,其余两人都得问责。
  胡文文极度失望地走出连长办公室。
  当天晚上,她饭都没心情吃——哪怕肚子一直在发出饿的信号。
  第二天天还没亮,起床哨声就响了。
  她见所有人都迅速的穿戴洗漱好,跑着出去集合了,前后没花了十分钟。
  集合后,班长开始分配任务,分发工具。
  农场要挖沟引水,胡文文分到了一把锄头,可以说是被队伍裹挟着去到工地现场的。
  此时,一轮红日从东方破云而出,金光遍洒大地。
  今天又是一个艳阳天。
  所有人都在酷暑下干得热火朝天。
  只有胡文文,说是备受折磨丝毫不为过。
  要不是班长一直盯着她,她早就躺在地下了。
  养尊处优了三十多年的胡文文,不止身体难受,心理上更难受。
  现在才1970年,想到这样的日子还得过七年,她就两眼发黑。
  第14章 你要雪花膏还是杏仁蜜?
  三伏天实在是热得不象话。
  生产大队的农民都不会在最热的时间段出去干活,基本都是在早上早点出门,中午回来休息,等到下午四五点了又再出工 干到天黑。
  新来的几个知青们就更是只上个早工和上午工。
  不过上午的太阳也很毒,晒得大家都脱皮了。
  马朝阳蹲在窑洞门口照镜子,摸着自己的脸哀嚎,“破了相了都——”
  正拿着扫把扫院坝的张抗美听见,不可置信的扭头去看他,“你一男同志那么在乎脸干什么?想当小白脸啊??”看了看马朝阳手里的镜子,更觉得毁三观,“你居然还带了镜子!”
  随身行李就只能带那么多,知青们都是非必需品不带。
  连很多女同志都把镜子舍弃不带呢。
  马朝阳瞥了眼张抗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看到自己那张被晒得脱皮的脸不心疼?”
  “不心疼!”张抗美下巴一扬,“这是劳动人民的光荣印记!”
  马朝阳:“......”
  别说,张抗美这如钢铁般坚毅的wu产阶级世界观,还真趁得他思想觉悟很挺低的。
  马朝阳决定,以后还是离张抗美远点,多多跟其他同志交流吧。
  当即,马朝阳就找秦寒舒去了。
  他觉得,这么多知青中,只有秦寒舒跟他花钱箍一孔窑洞自己住,那他们应该是一类人——吃不了苦。
  先不说这个结论正不正确吧,但自箍窑的事后,马朝阳的确是觉得秦寒舒比其他人亲切些,有什么事也愿意找她帮忙。
  在厨房找到秦寒舒,马朝阳直接表明来意,“寒舒,把你的雪花膏借给我抹一下呗。”
  正在学习烧火的秦寒舒:“......”
  正在教秦寒舒烧火的张瑶:“......”
  马朝阳解释:“我脸晒得发疼,抹点雪花膏润润。”
  然后又对秦寒舒道:“你借我抹一下,回头进城我给你买罐新的。”
  此时,赵茹道:“给你用我的吧,也不用你还。”
  说着,赵茹就想回窑洞拿去,却被马朝阳拦住。
  他笑嘻嘻道:“不用麻烦你,我用寒舒的就成。”
  其实马朝阳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觉得跟秦寒舒熟些,是真不想麻烦赵茹。
  赵茹却尴尬住,觉得自己热脸贴了冷屁股。她装作没事似的笑笑,扭身却委屈地咬了咬嘴唇。
  秦寒舒从灶眼前起身,道:“我去拿给你。”
  马朝阳咧嘴一笑,“多谢!”
  夏天空气湿润,秦寒舒的脸上是什么都不抹的,她准备的雪花膏和杏仁蜜是冬天用的。
  “你要雪花膏还是杏仁蜜?”
  马朝阳想了想,道:“杏仁蜜吧,那味儿好闻些。”
  秦寒舒说行李太多要找找,让马朝阳先回去,她一会给他送去。
  马朝阳又是一通道谢。
  接着,秦寒舒便插上窑洞的门,进了空间。
  这几天跟其他人同吃同睡,她一次用空间的机会都没有。
  进了空间后,她直接用泉水洗了把脸,再摘了几颗李子吃。
  空间原有的果树就只有桃子、李子、杏子、樱桃,她将先前吃西瓜时藏在窑洞角落的一颗西瓜籽找出来,撒在了空间里。
  然后,秦寒舒才拿着一瓶杏仁蜜出了空间,前后大约七八分钟的时间。
  “这瓶你都拿去用吧。”秦寒舒将杏仁蜜递给马朝阳。
  马朝阳接过,再次强调,“等去县城的时候我买瓶还给你。”
  秦寒舒道:“说到去县城,我觉得我们得赶在秋收前去一趟,等新窑洞箍好了,肯定要添置很多东西。”
  “没错,你说得有道理!”马朝阳咧嘴一笑,“咱俩又想一块去了!”
  “嗤。”一声冷笑响起,林之恒从马朝阳后面冒了出来,“她要不说,你确定你能想得起来?”
  接着,林之恒又淡淡道:“借过。”
  堵在门口说话的秦寒舒和马朝阳,连忙往旁边让了让。
  等到马朝阳想反驳林之恒刚刚的话时,对方又已经走远了。
  马朝阳不甘地嘟囔道:“我也想到了的,只是还没发现自己想到而已......”
  秦寒舒无语了下,然后继续刚刚的话题。
  “我今天问了下箍窑的师傅,说是后天就要抹灰了。”
  抹完灰,窑洞基本就完工了。
  马朝阳道:“那咱们就明天或者后天去县里?”
  秦寒舒想了想,道:“后天去吧,明天去跟支书请假。”
  马朝阳点头,“行!”
  也是巧了,还没等他们去请假呢,第二天下工,周长安就来跟几个新知青说,放他们一天假去逛县城。
  周长安:“.......背井离乡来到那么远个地方,总得置办些东西,把家安得象样......明天我让二蛋开拖拉机送你们去。”
  知青们惊喜交加。
  等周长安走了,大家都忍不住夸道:“周支书人真好,方方面面都为我们考虑到了。”
  秦寒舒问张瑶:“你去吗?”
  队上基本不管知青的活动,想进城就能进。
  但张瑶摇摇头,“又没钱,啥都不能买,去做啥子吗......”
  秦寒舒点点头。
  然后,她跑去新窑洞看了看。
  新窑洞距离队部不远,也就两分钟的脚程。
  一共箍了八孔窑洞,其中两孔属于秦寒舒和马朝阳。剩下的六孔是集体宿舍,按人数来分,一孔窑大概住2-3人。
  窑洞的面积都一样,差不多有三十个平方。
  面积看着是不小,不过人的一切日常都是在这孔窑洞里进行的,包括做饭。
  因为窑洞里必须烧炕,否则冬天没法住,为了节省柴火,就没有另外箍一孔厨窑,在每个窑洞里都砌了一口灶,烧炕的时候就能顺带把饭做了。
  秦寒舒的窑已经给她分配好了,一排八孔过去,最东头的那孔就是她的。马朝阳的则在最西头。
  洞门的旁边是窗,窗下就是炕,灶挨着炕,内部是连通的,外面接的有通风口。
  秦寒舒早就发现,她和马朝阳的窑洞看着跟其他的大小一样,实际上后面多了一个洞。
  那个洞不大,但温度比地窖的还低,算个绝佳的储物空间。
  秦寒舒想,或许这是见他们出了钱,附带赠送的吧。
  窑洞这会看着还灰扑扑的,到处是土,秦寒舒大概估算了一下要添置什么,便出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