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现场有记者有摄像不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只要有一个粉丝回家后把这个事发到网上,这个孩子很快就会被开盒人肉出来,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秦序用了一种更暴击,但更甜蜜的方式回应他,既反击报复了那个孩子的无理取闹,也不让人猜得着那个孩子原来到底说了什么。
  其他人至多以为他说的可能是:啊,好希望能去参加哥哥的幸福婚礼啊,如果能参加,我死而无憾了。
  被秦四公子以为是他和郁桥的cp粉。
  谁还会去网暴他呢?除非是毒唯,但大部分理智粉肯定会支持和维护他的。
  金秋十月,街道两旁枫叶灿灿,秦序穿着洁白的衬衫,沐浴在温暖明媚的阳光里,清风俊雅得如原野上掠过的风。
  郁桥心情大好,心想朕的爱妃能有如此美色,都是朕应得的。
  他嘴角翘起,有些害羞地转头看向窗外的摩天海报。
  海报上宣传着一个叫「一厘米登月」的公益活动,活动发起方在海报的右下角,叫「桥」。
  秦序一抬眸就看见郁桥趴在车窗上发呆,细碎的阳光洒在他身上,向游在金波里,头发软得可爱,后脑勺也圆润得可爱。
  真是一个好看到能让人一秒钟忘记所有烦恼的男孩子。
  秦序靠过去,健硕的胸膛贴着郁桥的后背,问他:“小朋友,在看什么?”
  郁桥觉得“小朋友”这个称呼怪怪的,虽然是个亲昵的爱称,但……
  “朕已经八百多岁了。”
  “……”
  甜蜜时刻中止。
  郁桥自己都对自己无语了,觉得自己
  有些扫兴,所以抿了抿唇,很自觉地在秦序的脸上亲了一下,然后指了指往后退的海报。
  “它,结束了。”
  “嗯,筹了多少钱?”
  “今年夏秋两季,各个地方的天气都不太好,只筹到了一千多万。”
  秦序的手扶住郁桥的细腰:“一个民间组织能筹到一千多万的善款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郁桥沮丧:“话是这么说,可原定计划是至少筹到两千五百万。而且,这一千多万其实对于后续的药物实验还是捉襟见肘。”
  秦序盯着他线条流畅的侧颜,眯了眯锐利的眸子:“嗯?”
  郁桥:“……”
  郁桥一眼洞穿他想说什么。“我知道你不差钱,但这个东西它不赚钱的,反而会烧很多钱,不值当。”
  烧钱还是其次的,烧钱未必能研发成功才是最致命的。
  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他不能总仗着秦序爱他,就让秦序总是烧掉不计其数的钱去养一个有很大概率根本不会有回馈的产业。
  当然,这个回馈仅仅指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看。
  在今天之前,秦序已经为着这件事无偿贡献了数笔惊天巨款。
  秦序却道:“如果不值当,你为什么要坚持投资医疗机构去研发它呢?”
  郁桥单指抠了抠头皮,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老实说,这事儿本来和他无关,但,却是原主的心愿。
  他想帮原主实现那个愿望,也算是告慰原主的在天之灵。
  第182章
  轿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正驶往一个很重大的活动。
  秦序的手机响了。
  一接通,免提都未开,郁桥就听到了梁潮的声音。
  “哥,你接到你老婆了没?电影节快开始了。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参展,你们可千万别迟到啊。”
  秦序和郁桥对视了一眼,郁桥懒洋洋地回答说:“放心吧,我们会准时到场给你应援的,梁大导演!”
  一句“梁大导演”把梁潮给叫爽了,他高兴得找不着北:“嘿嘿嘿嘿……好好好,我等你们。”
  秦序挂了电话后,郁桥忍不住感慨:“小看你家梁少爷了,平日里看上去不务正业,没想到私底下一直锲而不舍地搞导演事业。”
  郁桥至今还记得他和梁潮结识正是源于梁潮拍摄纪录片。
  他误闯进梁潮的镜头里,把小演员烟烟误认成了无家可归的小乞丐,梁潮灰溜溜来领人,他和三柱却怕他是人贩子,一起把人带去了派出所,最后经过一番很复杂的证明和解释才解除误会。
  很抓马。
  认识以后,梁潮不止一次地和郁桥说过他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导演,这几年也一直断断续续的在导东西,但一直未见成品。
  比如郁桥认识他时他所拍摄的那个纪录片,好像主题是什么……“穷人更善良,还是富人更善良”。
  很有意思的话题。
  可惜一直没见下文,也不知道是没拍完,还是拍完了但是没过审。
  不过经历了两年后的今天,梁大导演终于产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作品,依旧是个纪录片,得到了行业专业评审的认可,获得了参加青年电影节的资格。
  这在新人导演里已经是个非常棒的成绩了。
  “爱妃,你看过那是部什么纪录片吗?”
  秦序摇头。
  “我也没看,等下我们就看他那部吧。”
  “嗯。”
  到了电影节活动现场,天已经黑了,红毯星光熠熠。
  不过郁桥这回不是受邀嘉宾,只是自己来当观众的,所以并没有走红毯,而是戴着口罩和帽子,拉着同样装扮的秦序,悄咪咪地进了内场。
  秦序戴口罩帽子的时候不太情愿:“陛下,我不是明星。”
  言外之意,他秦大总裁没有隐藏身份的必要。
  谁知小皇帝一句话把他哄好了:“可你是明星家属。”
  秦序嘴角微翘,心情愉悦。
  郁桥翻了个白眼。
  到了内场落座后,工作人员给他们发今天的参展作品简介小册子。
  郁桥接过小册子后,直往后翻,找到梁潮的作品:《月亮之下》
  看到简介后,他瞳孔骤缩。
  秦序察觉出他的异样,捏了捏他软软的耳垂。
  这时,旁边一对夫妻的对话落进他们的耳朵里。
  丈夫问:“《月亮之下》……月亮病是什么病?”
  妻子应该是位教师:“是种比较罕见的基因疾病,我班上就有得这种病的小朋友。”
  “严重吗?”
  “分情况吧,主要是得这种病的人大部分是小朋友,发病起来会很难受,浑身长那种弯月形状的粉色小疙瘩,所以患者很容易遭受其他人的歧视,久而久之,小朋友们的身心发育就会受影响,甚至缩短寿命。”
  丈夫不以为意道:“有病就治呗。”
  “你说的轻巧。”妻子就很生气,“你不看新闻吗?就前段时间还有个热搜,「十年内月亮病病发率不降反增」,为什么反增?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家或者机构研究出这种病的特效药。”
  丈夫默了默,说:“逻辑不对吧?”
  “怎么就不对了?”
  “特效药一直没研究,那只会导致这种病的病发率不会降低,病发率反增,是有别的刺激原因吧?”
  “额。”妻子咳嗽了一声,“详细的我也没太关注,反正这病挺难治的,等下我们就看这部吧。”
  “导演叫梁……潮,看来是个很有爱心的青年导演,支持一个。”
  “必须支持。”
  ……
  郁桥抿了抿唇,对秦序说:“很多艺术家总是用无病呻吟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社会的关心。”
  “嗯哼?”
  郁桥合起小册子,拍了拍手心:“不过你家梁少爷不一样,朕替小朋友们感谢他。”
  *
  原主得到过月亮病。
  这是一种基因作用的皮肤病,一般发病于儿童时期,之所以叫月亮病,是因为发病时全身各处会长一种弯月形状的红疙瘩。
  当然,它有更加专业繁复的学名。
  郁桥本人是没得过这种病的,所以不知道患这种病时是什么感觉,但他通过原主的记忆,依稀能感受到几分原主在孩童时期发病时的痛苦。
  郁桥撸起袖子,看到右手手臂上还留有一个弯月形状的印记,颜色淡淡的,看上去没什么奇怪的,甚至还挺可爱,实际上,它就是患病后留下的痕迹。
  原主算幸运的,身上只留下了少数几个痕迹,而且颜色不深,然而有些人哪怕疾病治愈了,长大后身上依然会留下大面积的印记,很影响形象,导致他们一辈子都会活在自卑的阴影中。
  原主是个很善良的人,在原著中,他就和主角攻莫鸣深表达过想要救助月亮病儿童的愿望,不过作者没细写这一块儿的内容。
  事实上,原主的愿望并不止于口头上,他做了演员,有了知名度,赚了钱后,就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公益,后来还成立了专门的基金会。
  郁良应该是没有仔细研究过原著,他在篡改剧本,给自己树立爽文人设的时候,有专门写过这么一个梗:
  「郁良身为豪门小少爷,天生善良,长大后成立了自己的慈善基金会,矢志不渝地做着慈善事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