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方律师的方案,从组织层面看,确实有据可循。但是呢……”
  他拖长了调子:
  “我们临昌情况特殊啊。柳溪村这片集体林地,历史上是几个大姓宗族共有的,内部有约定俗成的分配方式,按户头分是几十年的老规矩了,村民认这个。
  如果强行按人头分,恐怕会激化矛盾,影响稳定大局。
  我们地方上,处理问题要讲究实际效果,要‘接地气’嘛。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个……过渡性的、符合地方实际的方案?”
  他提出的“地方实际方案”,补偿标准低于国标,分配方式明显偏袒村中大户,彻底背离公平原则。
  方允引据法条,严正驳斥其“特殊论”于法无据。
  孙科长不正面交锋,只反复祭出“稳定压倒一切”、“体谅地方困难”的大旗,要求团队“灵活处理”、“尊重传统”。
  环评复核同样受阻。
  新任的、被周景行评价为“理论水平高但基层经验欠缺”的张副局长。
  对方允团队提交的实地勘测复核报告,提出了极其“学术化”的质疑:
  “方律师,你们这个边界划定,精度要求是多少?误差范围符合哪个标准……”
  专业术语砌成高墙,将实质问题无限期延后。
  在正式的推诿刁难之外,方允作为年轻女性团队负责人,更遭遇了无形的“软钉子”。
  多部门协调会上,当她清晰阐述法理与政策依据时,某些本地资深领导会带着长辈式的“包容”笑容打断:
  “方律师啊,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你在京城学的那些,到了我们临昌这地界,有些水土不服啊。”
  接着,他们便用夹杂俚语和晦涩地方政策的语言,滔滔不绝地渲染“地方实情”的“复杂性”。
  故意将清晰的法律议题模糊化、复杂化,将讨论拖入无休止的细节泥潭。
  最终不了了之,或导向他们想要的“妥协”方向。
  那看似和蔼的眼神深处,藏着对“京城来的小姑娘”不易察觉的俯视与轻慢。
  因为,除了周家父子,没人知道方允的身份背景。
  ……
  第84章 有你在真好
  关于特种建材供应补充协议的谈判,与宏远建设法务总监钱某的交锋,同样无疾而终。
  谈判桌上,对方试图通过精密的条款设计,在合同层面将巨大的法律与财务风险,不动声色地转嫁给项目方,最终由组织买单。
  方允审阅完那叠厚厚的、布满陷阱的修改稿后,怒意几乎冲破理智,险些当场掀桌,被陈宴辞及时按住。
  当晚,周景行的电话如约而至。
  “方律师,听说今天和我们法务那边谈得不太顺利?”
  听筒里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与一丝“无奈”。
  “钱总监的补充协议条款,风险分配极不合理。”方允言简意赅,怒意难以掩饰。
  “唉……”
  周景行在电话那头重重叹了口气,声音压低,显得推心置腹:
  “钱总监是集团元老,资历深,作风强硬。他提的那些条款,我私下也认为过于保守,甚至…有转嫁风险之嫌,实在不符宏远支持组织项目的大局观。”
  他话锋一转,语气诚恳:
  “方律师,请相信我个人的立场,绝对是坚定支持依法依规、公平合作!但大公司内部,山头林立,杂音繁多。
  尤其涉及风险承担,法务部代表‘规避风险’立场,压力巨大。我需要时间去斡旋、说服。请给我一点时间,好吗?”
  他依旧娴熟地扮演着“开明改革者”受困于“内部阻力”的角色,将所有的施压与刁难,轻巧地推卸给“下面的人”与“公司流程”。
  方允握着手机,听着周景行那熟悉无比的、带着“无奈”和“诚恳”的说辞。
  看着窗外临昌璀璨却冰冷的夜景,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比窗外的倒春寒更加刺骨。
  京城。
  赵廷文办公室,门扉紧闭。
  他放下手中文件,深邃眼眸中寒光凛冽。
  片刻,抬手按下内线:
  “李湛,准备一份材料。以我个人的名义,向老首长汇报新丝路项目整体进展。
  重点提及临昌段作为关键节点,其法治环境、政策执行一致性风险防控。点到为止,表达我的‘关注’即可。”
  “是!即刻处理!”李湛心领神会。
  老首长在临川省里门生故旧众多,影响力犹存,这份“点到为止”的关注,会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s级正直的领导层激起涟漪,形成无形的压力。
  放下电话,赵廷文的目光投向窗外。规则武器,是时候亮剑了。
  数日后,高层重要会议。
  审议相关议程时,赵廷文沉稳发言,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传遍会场。
  他目光环视,语气凝重恳切。
  发言内容里并未点名临昌,但“关键节点地区”的指向性不言而喻。
  这份由w员长提出的、蕴含高度分量的建议,迅速获得响应,相关工作提上日程。
  临昌,即将迎来组织高层面的“阳光”聚焦。
  夜深,临昌。
  方允结束一天心力交瘁的谈判回到酒店,身心俱疲。
  快速冲了个热水澡,几乎想立刻将自己砸进被褥。
  手机震动,赵廷文的视频请求如期而至。
  方允几乎是扑过去接通。
  屏幕上是他熟悉沉稳的面容,背景是家中书房温暖的灯火。
  捕捉到她疲惫憔悴、脸色苍白的瞬间,赵廷文眸底清晰掠过无法掩饰的心疼。
  “允儿,”他的声音低沉温柔,瞬间击碎了方允强撑的铠甲,“脸色怎么这么差?没睡好?”
  这简单的一句关怀,如同打开了闸门。连日积压的委屈、愤怒与压力汹涌而出。
  她鼻尖一酸,声音带上了哽咽,像个在外受尽委屈终于见到家长的孩子:
  “…嗯。所有工作都在程序上卡死,他们搬出各种‘地方细则’。宏远的法务更过分,合同里塞满了陷阱,想把所有风险都甩给项目组……”
  她语速很快,带着压抑的烦躁。
  赵廷文静静聆听,目光专注而包容。
  待她倾诉完,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带着洞悉本质的清醒:
  “你做得很好。记住,你现在面对的,本质上不是法律问题,也不是专业问题,而是赤裸裸的利益之争。
  有人想利用地方的优势和对规则的‘灵活理解’,从组织项目这块大蛋糕上,切走不该属于他们的那一块,甚至想把刀叉递给别人,让别人替他们承担风险。”
  他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千里,直视临昌漩涡。
  “他们反复强调‘地方实际’,大谈‘临昌特殊性’……这些都是烟雾弹,意在搅浑水,诱你在繁文缛节与所谓的‘地方智慧’中迷失方向。”
  他的话语如利剑,劈开迷雾,令方允混乱的思绪瞬间澄明。
  “那……我该怎么办?”方允的声音带着迷茫和寻求依靠的脆弱。
  “以不变应万变。”赵廷文语气斩钉截铁。
  “你的武器,就是法律本身,规则本身,就是无可辩驳的证据链。
  任他千般变化,你只需牢牢守住依法依规的底线。
  程序上,一步不让;材料上,力求完美;沟通记录,务必详实。把每一步都走实,走稳!”
  他略顿,语气转为严肃,带着不容置疑的保护:
  “还有,允儿,听我说。那个周景行……”
  提及此名,声音骤冷:
  “此人城府极深,心思难测。与他接触,务必保持最高警惕。只谈公事,保持距离,切勿交心,更不要接受任何规则之外的‘便利’!你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记住了吗?”
  这严厉的叮嘱,像一道坚固的屏障,让方允感到无比安心。
  她用力点头:“嗯!我记住了!只谈公事,保持距离!”
  见她乖巧应承,赵廷文冷峻神色稍缓,眼底泛起温柔涟漪:
  “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背后,有团队,有律所,还有我。天塌不下来,按你的节奏,做你该做的事。”
  “好了,早点休息,什么都别想了,把被子盖严实。我看着你睡。”
  他的声音低沉缱绻,爱怜满溢。
  方允被他的话语包裹,心中阴霾仿佛散去大半。
  她乖乖躺下,对着屏幕里的男人,绽出一个倦意浓浓却无比安心的笑容:
  “有你在,真好。”
  ……
  第85章 图穷匕见
  周景行精心编织的“开明合作者”与“受困改革派”面具,在方允油盐不进的绝对原则性面前,终于寸寸龟裂。
  他尝试更私密的拉拢:
  一件包装精美、价值不菲的“临昌古窑复烧艺术瓷瓶”,被方允以“组织纪律严明”为由,原封不动退回,包装丝带都未解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