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刚处理完几份文件。”
赵廷文的目光在她略显苍白的小脸上流连,眉心微蹙:“临昌那边怎么样?还习惯?”
“还好,就是……”她下意识缩了缩脖子,小声抱怨。
“真的比京城冷多了,湿冷,感觉骨头缝里都透着寒气。你塞的羽绒服和羊绒衫派上大用场了,白天裹得像熊,晚上还得靠被子救命。”
看她缩成一团抱怨的样子,赵廷文眼底漫开心疼:
“空调温度调高点,睡前热水多泡泡脚,驱寒。”
“知道啦。”方允嘟囔,嘴角却悄然弯起。
隔着屏幕,赵廷文的目光细细描摹着她疲惫却生动的眉眼。
窗外京城的灯火在他身后晕成模糊光斑,书房里只余两人清浅的呼吸声在电波中交织。
方允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正欲开口,却听他低沉的声音再次响起,比之前更缓,更沉:
“允儿……”
“嗯?”方允下意识应声。
屏幕那端,赵廷文凝视着她,喉结几不可察地滚动了一下。
他素来冷静自持,情绪深藏,鲜少外露。
然而此刻,看着屏幕里那个在异地裹着被子、显得脆弱又真实的女孩,一种名为思念的情绪,汹涌地冲破了他惯有的沉稳壁垒。
沉默一瞬,他再开口,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认真:
“冷不冷?”
“嗯……冷。”
“工作累不累?”
“累,但能撑住。”
“那……”
他顿了顿,仿佛在确认某个至关重要的决定,深沉的眼眸紧紧锁住她:
“想不想我?”
方允微怔,随即眉眼弯成月牙儿:
“特别想!”
清亮脆甜的三个字,让赵廷文心口那处因她离开而空落的地方,瞬间被更柔软也更炽热的情绪填满。
他不再迂回,不再用“家里怎么样”、“习不习惯”这类安全词来掩饰。
薄唇微启,低腔碾过暗哑:
“我也想你。”
方允立刻笑弯了眼,对着屏幕噘嘴:“来,亲一个。”
屏幕那头的男人低笑出声,配合地将脸凑近镜头。
千里之隔,两人隔着屏幕互诉思念。
看着她噘嘴的模样,赵廷文眼底深处那丝紧绷悄然化开,取而代之的是近乎满足的温柔。
他不再说话,只是看着她,仿佛要将她此刻的模样刻进心里。
“好了,早点休息。”他柔声开口,“被子盖好,别着凉。”
“记住啦,你叮嘱好多遍了。”方允笑着打趣。
“不要嫌我烦。”年龄的差距,让老干部开始变得格外敏感。
方允笑眼弯弯,又噘着嘴凑近镜头:“我永远不会嫌你烦,老公,晚安。”
“老公”二字出口,赵廷文心底如同注入蜜糖,喜悦无声攀上眉梢。
“晚安。”他低喃,指腹无意识摩挲着屏幕。
视频挂断,屏幕暗了下去。
方允放下手机,裹紧被子一秒沉入梦乡。
而京城家里,赵廷文放下手机,靠向宽大的椅背。
书房一片静谧,他抬手,指尖轻轻拂过屏幕,仿佛能感受到另一端她滚烫的温度和灿若朝阳的笑靥。
薄唇边,一抹极淡的弧度,缓缓漾开。
……
第81章 繁琐的“热心”
工作推进到第三天上午,方允和团队对接湿地保护区边界复核时,卡了壳。
按规定,一份关键的历史规划图纸需从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档案室调取,还得分管副局长签字确认才能复印外带。
可偏巧,这位副局长“正好”去省里开会,要三天后才回。
档案室管理员则铁面无私:没签字,谁也动不了档案。
“方律,这分明是卡我们!”助理小雨憋着气,“保护区边界复核时间多紧,等三天啥都耽误了——他们就是故意的!”
方允蹙眉,这手续本身合规,可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拖延,意图再明显不过。
她正考虑是否通过更高层级协调或发正式函件催促时,手机响了,来电是周景行。
“喂,周总?”
“方律师,没打扰你吧?”周景行的声音透着温和,“听说你们在规自局那边遇上点麻烦?要调档案?”
方允心中微凛,消息传得真快。
她不动声色:“是,有点手续上的问题,副局长出差,签不了字。”
“这事儿不难。”周景行语气轻松。
“我跟规自局王局是老熟人,刚给他打了电话。新丝路项目是大事,特事特办。他让档案室的小张接电话,电话里授权就行,先复印了用着,回头他补签。”
方允将信将疑地把手机递给管理员小张。
小张接起电话,没说两句,脸上的僵硬霎时化开,连声应着“是是,王局,明白!”
挂了电话,转身就麻利地找图纸、复印、盖章,前后不过十分钟。
“方律师,都办好了。您看看还需要什么?”小张递过复印件时,态度已是恭敬。
“麻烦你了。”方允接过文件,心情复杂。
周景行的能量和“热心”,效率高得惊人。
电话那头,周景行似是猜到她的心思,适时开口:
“小事一桩,能帮上忙就好。你们在临昌推进工作不容易,遇到这种非核心但繁琐的程序问题,尽管跟我说。
我在临昌这么多年,人头还算熟,帮忙协调沟通一下,省得你们把精力浪费在这些枝节上。专心处理那些核心的法律难题才是正事。”
这番话滴水不漏,全是为项目和团队省时间的立场,透着贴心。
方允对于周景行的这两次“雪中送炭”,感激是有的。
毕竟,他实实在在地帮她解决了棘手的麻烦,无论是平息冲突还是打通关节,都展现了强大的地方影响力和“合作诚意”。
然而,听完方允转述,陈宴辞镜片后的目光异常冷峻。
“柳溪村的阻挠,爆发得精准,周景行出现得更精准,像掐着秒表。”
他声线平淡,却字字如冰锥:
“规自局那位副局长,偏偏在我们最需要这份图纸的时候出差?周景行一个电话,就能让铁板一块的档案管理员立刻放行?方允,你不觉得,这‘热心’来得太及时、太顺畅,甚至……像排演过吗?”
他顿了顿,声音沉入更低处:
“他在向我们,尤其是向你,展示他在临昌无所不能的影响力。这是示好,也是……一种无形的威慑和提醒。”
方允心头一震。
陈宴辞的分析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她因便利而产生的些微信任,大脑瞬间清明。
柳溪村民态度骤变、档案管理员接电话时的诚惶诚恐……细节串联,一股被精密操控的寒意爬上脊背。
周景行这个人,远比他展现出来的温文尔雅的形象,要复杂深沉得多,且目的不明。
他的每一次“偶遇”和“帮忙”,都像在精心编织一张无形的网。
方允感到,自己正一步步踏入一个由他掌控节奏的棋局之中。
看似雪中送炭,实则步步为营。
临昌的水,深且浊,远超预期。
陈宴辞看着方允紧蹙的眉心,再次开口,声线温沉:
“他既爱演戏,我们便借力打力。强龙不压地头蛇,尤其临昌,宏远是绕不开的合作方,周景行更是关键节点。撕破脸皮、正面冲突是下策,只会打草惊蛇,徒增项目阻力。”
方允眸光冷彻,望向虚空:
“你说得对,维持现状,陪他演下去。”
当日下午,周景行以“探讨青石古镇社区营造经验”为由约见方允。
方允告知陈宴辞后,只身赴约。
只是,去的路上,她总觉身后有谁躲在暗处跟着,这感觉像极了跟赵廷文出门时——被隐匿在人群里的便衣悄悄护着的那种。
环境清雅的茶室内,茶香袅袅,古琴低徊。
周景行动作娴熟地烫杯、洗茶、冲泡,姿态从容,俨然醉心茶道的儒商。
“方律师,尝尝这泡老枞水仙,山场气息很足,回甘也特别。”
他将澄澈茶汤推至方允面前,笑容温煦,话题自然切入青石古镇:
“古镇二期规划,我们尤重社区参与与原住民权益保障,这点与柳溪村工作,异曲同工。”
方允端起茶杯,轻嗅茶香,点头应和:
“确实,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民生是核心。柳溪村那边,补偿细则的沟通还在胶着。”
“哦?还在卡着?”
周景行微微蹙眉,关切恰到好处:
“对接的是市g土局孙科?”
“是,孙科长强调‘地方实际’和‘稳定’。”方允语气平稳,并未过多抱怨,只是陈述事实。
周景行抿茶,若有所思:
“孙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