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方允脸上挂着无可挑剔的微笑,礼节性一握,礼貌收回:
“张司长好,劳您费心挂念。爷爷身体尚可,每日里还能在院子里打两趟拳。您的心意,我一定带到。”
她巧妙地避开了“请安”的具体承诺,只传递问候。
张明宇笑容更深,仿佛得了天大的面子,连连点头:
“那就好,那就好!老将军龙马精神,是我们这些后辈的福气啊!”
他顺势从侍者托盘中取过两杯香槟,殷勤地将其中一杯递给方允:
“来来来,方律师,喝点东西润润喉。今晚这宴会规格高,人也多,您陪着秦总应酬,辛苦了。”
方允优雅接过,水晶杯在她指尖泛着微光:
“谢谢张司长。谈不上辛苦,都是为了项目顺利推进。说起来……”
她稍作停顿,如同闲话家常:
“‘新丝路’项目牵动各方,工期节点卡得紧,国内外协调环环相扣,年前年后都是关键期。秦总和我这边,压力也是不小啊。”
秦岚适时地叹了口气,半真半假地接话:
“是啊,张司长,您是不知道,这国际协调会议都排到年根底下了,那边可都是按分钟算钱的。咱们这边要是卡住了,后续连锁反应,想想都头大。”
张明宇脸上的笑容纹丝不动。
他抿了一口香槟,语气带着一种过来人的“体己”和“理解”:
“哎呀,秦总,方律师,你们的心情我完全理解!这么大的项目,牵一发动全身,谁不想顺顺当当的?但是啊。”
他话锋一转,语重心长:
“老将军教导我们,越是大事,越要稳扎稳打,对不对?咱们b委,特别是基础产业司,肩上担子重啊!每一个环节,那都是要对组织负责任的。
所以这审批流程,必须慎之又慎,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推敲,确保万无一失。”
方允唇角笑意不变,仿佛十分认同地点点头:
“张司长说得极是。责任重于泰山,谨慎是应该的。”
她话锋轻轻一转,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请教”姿态:
“所以啊,我们团队是丝毫不敢懈怠。张司长要求的补充材料,我们都是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加班加点,反复论证,确保合规性和权威性,第一时间就补充提交了。
就是想着,能配合好司里的工作,争取在年前这个关键节点上,把流程顺利推下去,不给整个项目的工期拖后腿。”
张明宇眼底精光一闪,笑容似乎更“真诚”了几分,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仿佛推心置腹:
“方律师的敬业和专业,我是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您和团队的工作,绝对是顶级的!不过啊……”
他拖长了调子,露出一副极其为难的表情:
“您也知道,年关将近,司里各种总结、汇报、检查,千头万绪。专家评审那边,也要协调时间,要确保评审质量,不能走过场。这年前要把这么复杂的项目审批流程彻底走完……”
他叹了口气,显得压力山大:
“难啊!除非……”
话锋陡然一收,他眼神意有所指地飘向方允,带着强烈的暗示:
“除非能证明节前审批的极端紧迫性和不可替代性,让更上面……嗯,方律师您是明白人,懂我的意思?
如果能有一些来自更高层面的、明确的关注或者‘指示’,给我们下面具体办事的人一个强有力的依据,那我们豁出去加班加点,特事特办,排除万难也要把它在年前给批下去。”
这番话,表面上是诉苦和寻求支持,实则绵里藏针!
故意将责任和“违规”的风险巧妙地推给方允。
如果出事,就是“依据”的问题;如果办不成,就是“依据”不足。
方允脸上的笑容依旧得体,但眼神深处已是一片清明冷冽。
她没有立刻反驳,而是轻轻晃了晃手中的香槟杯,语气平静,甚至带着一丝理解:
“张司长的难处,我能体会。程序合规,责任明晰,确实至关重要。”
随即微微一顿,目光清澈地看向张明宇:
“不过,项目的战略地位和工期是组织会议纪明确规定的,这本身就是最高层面的紧迫性和不可替代性证明。
还需要什么额外的‘证明’?我倒是有些困惑了,还请张司长指点一二?”
她语气冷静,带着质问,四两拨千斤。
张明宇笑容不变,官腔十足:
“哎呀,方律师您看您说的。规定是规定,落到具体的执行环节,尤其是跨年关这种特殊时间节点,如何高效、稳妥地落实规定,就需要更具体的操作指引和……嗯,推动力了嘛!我们基层讲究个程序留痕、依据充分。”
他端起酒杯,做出要和方允碰杯的姿势,语重心长:
“咱们稳扎稳打,把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经得起检验,这才是长久之道。”
方允后槽牙都咬紧了,在心底暗骂对方老狐狸!
眼看局面陷入僵持,陈宴辞心中焦急,忍不住上前一步:
“张司长,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项目的国际影响和潜在损失是实实在在的。如果需要额外的‘效率’保证,我们律所甚至相关企业,都可以在合法合规范围内,提供一些……资源支持?”
他试图用商业思维解围,暗示利益交换。
张明宇脸色一沉,瞬间换上道貌岸然的表情:
“你这话什么意思?我们d员干部,讲的是原则,是纪律!一切按规矩办事!什么资源支持?这种话可不能乱说!方律师,您说是不是?方老将军一生清廉,最重规矩!”
他义正言辞,将“方家清誉”高高举起,砸向方允,既是撇清自己,也是施压。
方允和陈宴辞一时语塞。
张明宇的话滴水不漏,站在“规矩”和“原则”的制高点,还将方家架起来。
强硬反驳,显得不顾大局,甚至可能坐实“不顾原则”的罪名;接受拖延,项目危矣。
秦岚在一旁干着急,插不上话。
张明宇见状,脸上重新堆起“为难”的笑容:
“哎呀,你们的心情我理解。这样吧,我回去再催催进度,争取……节后尽快上会!
你们也再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从更高层面……嗯,沟通协调一下,推动推动?都是为了工作,大家目标一致嘛!”
就在秦岚脸色铁青,陈宴辞满心愤懑又无力之际。
方允脸上那抹波澜不惊的微笑,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加深了几分。
她平静地迎上张明宇那双藏着算计的眼睛,声音清越:
“张司长提点的‘更高层面’沟通协调,我记下了。”
她微微停顿,仿佛在认真思考,随即缓缓问道:
“只是……不知张司长具体意指项目领导小组的哪位分管领导?是负责战略协调的王副主任,还是主管协议的刘委员?或者……是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周秘书长?”
她每说出一个名字,都精准对应着“新丝路”项目决策链上的关键实权人物。
“我们团队正好在准备一份专项汇报材料,原本就计划向领导小组做一次正式汇报。
如果张司长认为,向这几位领导中的任何一位进行专项汇报,能够为司里加速审批提供您所说的‘推动力’和‘依据’……”
方允唇角那抹淡雅的微笑不变,语气平和却字字清晰:
“那么,烦请张司长明示具体汇报对象和侧重点。我立刻安排团队,按照您的要求,将材料准备周全,第一时间通过正式渠道呈送相关领导审阅。
这样,司里后续推进审批流程,想必也能更加名正言顺、有据可循了?”
此言一出,周围仿佛瞬间安静了几分。
被反将一军,张明宇脸上的笑容彻底僵住。
他万万没想到,方允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如此干净利落地破了他的局。
不仅没有被他牵着鼻子走,反而将他架在了火上烤!
点明领导小组领导?他敢吗?那无异于授人以柄!
他额角似乎有细微的汗珠渗出,刚才那副“体谅为难”的面具几乎要挂不住。
硬是干笑了两声,声音有些发紧:
“方律师,这个……汇报的事情,倒也不必如此兴师动众,我就是那么一说,提供个思路嘛,主要还是看司里评审进度……”
他语无伦次,试图把话往回圆。
秦岚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随即眼底爆发出强烈的惊喜和佩服。
不愧是世家浸润出的风骨。
面对张明宇这种官场油子的太极推手,竟能如此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
方允依旧保持着微笑,仿佛没看到张明宇的狼狈,轻轻颔首:
“原来如此。张司长只是提供思路,那我明白了。专项汇报我们会按计划准备。司里的评审进度,就……全赖张司长费心督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