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信国公府的人?”
  得了属下的禀报,他狐疑的,一边往外走,一边嘀咕,”我邱家,跟信国公府,多年无来往,怎会突然来个信国公府的人?“
  低调的县衙,并不大,不过是两进的院子罢了,邱百世大步走着,片刻便到了门外。
  当他出得门来,见竟是几个年轻人打头,更是疑惑了。
  “不知三位是?”
  彭淑、楚灵珊和彭硕,一眼看可看出是主子,其余人都站在身后。
  再次见到昔日忠臣,彭淑感慨万千。邱百世如今年过四十了,为官十七年,却还只是个县令,这与彭家有关。
  当年,彭淑的祖母还未过世时,邱家极其鼎盛。后来,为了给邱氏报仇,跟姜家拼光家底,便彻底败落了。
  若不是手握姜家一桩大把柄,堪堪保住了一丝血脉,不然怕是早已被灭门。
  不过,前世彭淑启用邱家,在邱家父子的努力下,再次重现了祖上的辉煌。
  “邱大人,进去说?”彭淑问道。
  如今在衙门口,她不好相认。
  且,就算相认,对方也不一定给面子。
  她记得前世初登邱家门时,直接被赶了出来,后来三顾茅庐,让他们看到了诚意,这才慢慢接纳。
  “三位请。”邱百世道。
  自从邱氏死后,邱家就搬出了京都,再没回去过。自然也不认识彭淑和彭硕两人。
  只不过,他看着彭淑的脸,仍旧有几分熟悉。
  一行人来到后衙,邱百世吩咐人上茶,他则请三人坐下,又打算喊自己的夫人和女儿过来作陪。
  只不过,在他吩咐人时,被彭淑打断了,“邱大人,我们过来,是想与你谈论去年的一桩案子。”
  “案子?”邱百世疑惑,他迅速在脑海里回忆了一遍,但凡是经过他手的案子,莫说是去年的,就是前年,大前年的,他都还记得。
  而这些案子中,皆与信国公府无关。
  “不知是什么案子?”他谨慎的问。
  “一个姓尤的婆子,状告继子女将她赶出家门。您判她二十大板。不知您可还记得?”彭淑也不绕弯子。
  “记得。”
  邱百世点点头,这件案子,他记忆深刻。
  他治下的池县,一共有八个镇子,三十六个村庄。这些村庄有大有小,其中溪云村便是比较小的村子。
  这溪云村小也就算了,还极其的贫瘠,想要大力发展,都束手无策。
  无能为力下,村子里的民众对他这个县官,便没什么好印象了。加之,溪云村住的村民,皆是同宗,很是团结,他想帮那尤婆子,都无从插手,最后只能假打二十大板,放她离开了。
  “我是那婆子的新主人,如今我过来为她讨公道,还请邱大人随我们同去取证。”彭淑无比恳切。
  毕竟,对方也可以拒绝,没有义务帮她们。
  “好啊。”邱百世毫不犹豫点了点头,“本官今日休沐,与你们走一遭,又何妨?”
  “多谢。”彭淑认真的屈膝醒了一礼。
  哪想那邱百世却不肯受礼,避开了,“楚姑娘,不必多礼。”
  几人没做自我介绍,直接提正事了,他还以为彭淑也是信国公府的。
  “邱大人误会了,这位才是楚姑娘。”彭淑笑道,“至于我与这位公子,姓彭。”
  “姓彭?”邱百世眉梢一挑,立刻便想起了顺国公府,当即脸色难堪起来。
  彭淑知晓他对彭家芥蒂很深,没有急着辩解,和解释。
  邱百世冷着脸,在两人身上的打量了几眼,不客气道:“二位是顺国公府的?”
  “邱大人,天下姓彭的人很多,不是人人都可以住在顺国公府。”彭淑见他激动,决定不承认。
  反正,她也不会当太后了。既不做太后,便也无需三顾茅庐,请他辅佐了。
  说不定,以后再见不到,何必给他找不痛快呢?
  “也是,那我们走吧。”他也不纠缠。
  他虽龟缩在小小的县城,做一方县令,可京中的事,也知道不少。
  前些日子,才传来顺国公府,和信国公府有矛盾的消息。既是有矛盾,两家的小辈,怎还能玩到一处?
  第341章 大戏上演
  既是取证,邱百世便也穿上便服,跟彭硕一辆马车,又回了钿水镇。
  一来一回,进镇的时候,夕阳的余晖,近乎落尽了。
  不过,他们来的也是时候。这个时间点,正是茶余饭后唠嗑的时间。
  “听说了吗?去年那尤婆子回来了。她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又富贵了。刚才,他去倪老四那,一口气,定了两座碑,说是要给她爹娘重新修坟。”
  “真的?倪老四那的碑卖得可贵,她买得起?”有人明显不信。
  “何止买得起?人家出手可阔绰着呢,除了那墓碑的银钱,还给了倪老四二两赏银。可把倪老四高兴坏了,当时就让她老娘去买了只老母鸡回家炖。”
  “真的假的?”起先不信的那人,现在有些犹豫了,想信不敢信的样子。
  “你这人,我还能骗你?倪老四她娘都高兴坏了,到处说了。还说那尤婆子,托她帮忙请会看日子的先生。”
  “翠红她娘,你消息落后了吧,不光是要看看日子的先生,还要找人帮忙动土,抬棺。”
  随着深入钿水镇,议论的人也多了起来。
  “抬棺?”翠红娘显然是没得到最新消息。
  “是啊,尤大姐刚定了两上等棺材,说是给她爹娘用的。”
  “尤家两老也是有福气,都死几十年了,还有人为他们修坟。可惜啊,死太早了。”
  “哎,大柱他娘,这么晚了,你急匆匆去哪?”
  正说着话,一妇人提着灯笼,急匆匆朝镇子外走去。
  “嗨,你别耽搁她时间,让她去。”
  大柱娘没回答,回答的是边上一老头。老头吃了晚饭,坐在门前纳凉,从他的神情看,显然是知道内情。
  “三叔公,这么晚了,她出镇子做什么?还提了灯笼。”翠红娘问。
  “大妮说,她一生无儿无女,她爹娘也只有她这么一个活着的后人,眼看便要断了香火,现在她有银子了,准备从尤姓人家中,挑一个孩子做子嗣,将来给她养老送终,承袭香火。”
  尤大妮,尤妈妈幼时的名字。
  “嚯,还有这好事?”翠红娘震惊了,“难怪大柱他娘跑恁快,原来是连夜回尤家村啊。”
  尤家村也是钿水镇管辖下的村庄,距离溪云村不远。只不过,尤家村要大得多,村民也富庶得多。
  然,不管尤家村多么的富庶,都与尤妈妈无关,她的亲人,早死光了。
  “这尤婆子,是打算过过继多大的?大的怕是养不熟吧,至于小的嘛……她还养得起?”有人发出质疑。
  “这就是你见识浅了,大妮刚在镇东边,买了处二进的院子,出手就是六十两纹银。还说,等安顿好,就去置办几亩水田呢。”
  “这事我也听说了。不说田地院子,就是她身上穿的,手腕戴的,哪一样不是值钱货?我看她,比全镇老太太过得都体面。这样的身家,我看着都眼热。不说了,我也回娘家把我侄子叫来碰碰运气。”
  “这么说来,我娘家三嫂的表舅,就姓尤,我也去通知一声。”
  两辆马车,在一片沸腾中,缓缓驶过大街,来到武安侯早已买好的小院。
  这座小院的隔壁,就是尤妈妈买下的那座。
  其实,两座小院,都是武安侯提前买下,并付了封口费的。
  “看来几位,准备得很充分啊。”
  进院后,邱百世笑道。
  “姑娘,邱大人,可上二楼。”徐靖提示了下。
  其实不用他提醒,众人也看到了二楼楼上有露台。
  “哇,能看清前方的街景耶。”
  楚灵珊第一个跑上露台,在上面左左右右看了个遍,“彭淑,你快上来,我看到尤妈妈了。她在冲这边行礼。”
  彭淑身子有些虚,上到露台,冲尤妈妈点了点头,便进屋休息了。
  也不知睡了多久,醒来时,正是夜半,天穹星罗棋布,屋外蛙声虫鸣。
  她一醒,守夜的安然立刻便听到动静了。
  “姑娘,可是饿了?厨房热着饭菜,奴婢去端过来?”
  “嗯。”彭淑也确实有些饿。
  许是药喝太多,胃受不了,一饿,便容易疼。是以,她不敢扛着,饿了就立刻吃。
  “嘎。”
  木门被打开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像是被无限放大,惹得在露台上看星星的楚灵珊,立刻便听到了。
  “彭淑,你醒啦?快来,今日的钿水镇,好热闹啊。”
  彭淑的屋子,就在二楼,距离露台很近,三两步便到。
  “光是一个时辰,我就看到四五拨人从镇子外赶来了。”楚灵珊眼睛亮晶晶的,满眼写着期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