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鬼朋友?
  肯定不是内部人员,不然他们哪还需要潜藏进去。直接就能掌握大批线索了。
  “对了,我上课时简单画了一副示意图,”陈立冬又拿过手机,点开保存的一张设计图,放大,再递给两人,“是我昨天晚上逛的时候,发现的摄像头位置,全部标注出来了。室内摄像头就不太清楚了。”
  其他两人:“……”
  陈庞感觉自己脑子有点缺氧,他神智不清醒地接过手机,发现他有印象的几个摄像头位置,陈立冬都有标注。这说明他真的没有瞎说。
  关键是陈立冬十一点左右就上床睡觉了。
  陈庞真觉得这个小年轻有个什么鬼朋友。
  周斯礼倒是接受良好。
  或者说早就隐隐有些猜测,但一直都没在意——毕竟再怎么样,他认识陈立冬也有多年,记忆里他一直没变,依旧正义又善良,那就够了。
  --
  三人汇总信息后,周斯礼和陈庞前往向日葵孤儿院附近踩踩点,陈立冬则继续去上课。
  有什么事情群聊里沟通。
  去孤儿院的路上,陈庞还小声跟周斯礼吐槽:“之前你们都丧气说什么可能要交代在帝都,遗言都像模像样地写好了。但我现在觉得我们不会死。”
  周斯礼开着车,歪头倾听:“为什么?”
  陈庞煞有其事:“我觉得老天可能不会让陈立冬死,他看着就像是故事主角。”
  周斯礼冷静吐槽:“他不死,不代表我们不死。”
  陈庞:“……呸。”
  第63章
  陈立冬乖乖上完课, 晚上便听到来自周斯礼的好消息,说他们在向日葵孤儿院附近探查,发现了一些端倪。
  陈立冬点开群里视频,这明显是隔着一段距离录制的。
  时至下午四点, 一辆车身张贴着陶星点点logo和字样的小型货车正驶进孤儿院。镜头放大了很多倍, 能隐隐看清这似乎是三十来个大型的纸箱子,隐约有“儿童桌椅”字样。
  两个工人正搬运着这些纸箱, 至于搬去哪里就看不见了。
  陈立冬看着这些视频里包裹完好的纸箱若有所思……儿童桌椅吗?其实看这纸箱大小, 如果能装一套桌椅, 应该也可以装下装蜷缩着的小孩。
  而且还能不被摄像头探查到。
  陈立冬将自己的想法发到群里,又搜索了一些向日葵孤儿院的资料, 然后宣布:“我决定了, 我去当义工。”
  作为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陈立冬对义工非常熟悉。
  之前在青苹果孤儿院时, 每到周六日或节假日,就能遇见好多过来做义工的大哥哥大姐姐或叔叔阿姨。
  他的物理天赋其实就是一位义工姐姐发现的。
  他到现在还记得那个姐姐的名字,叫时金钰。当时陈立冬才刚读小学六年级,时姐已经是成熟稳重的研二生,闲暇之余她会过来教他们一些趣味数理题目。每次都是陈立冬最快做出来,且可以举一反三。
  他当时还记得时姐惊喜地抓住他的胳膊, 笑得特别开心。
  时姐说:“立冬, 你是个天才你知道吗?你一定要好好读书!说不定以后能成为大物理学家!”
  后来小学毕业他升入江城一中初中部, 不知道是时姐跟院长聊了些什么, 在刚报道的时候, 院长还特意去了一趟学校,领着他跟老师说:“这个孩子的数理天赋很好,但性格有点腼腆, 还希望老师多关注关注他。”
  或许是他的数理天赋确实还不错,又或者是身边的人足够友善,很快,幸运的他在初一就得到了陌生人的资助,每个月的生活费都准时打入他的卡里,让他不需要再担心会不会有一天读不起书辍学。
  他一直很感谢她们。
  从回忆中抽离,陈立冬目光落在那金灿灿的向日葵标识上。
  对于他们这些孤儿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健健康康地长大,平安顺遂地生活下去。如果没有学历,但能有一门手艺,足够养活自己也行。
  但偏偏……有人已经得到的足够多了,却还是要对他们这些弱势群体下手,摧毁他们的未来。
  该死,实在该死。
  --
  向日葵孤儿院是有对外招义工的,毕竟这家孤儿院规模庞大,院内固定职工不多,不招募义工和志愿者倒很惹人怀疑。
  义工需要审核资质。
  陈立冬在该官网上填写了资料,重点突出自己孤儿院的经历和a大的身份,没两天,就有人给他打电话了解情况。
  周四下午第一节课上完,陈立冬便背着包挤地铁前往向日葵孤儿院。院长是个看起来很温和很平凡的男人,戴着金丝眼镜,脸上总挂着笑。
  今天过来的义工有好几人,他们显然过来了好几次,能跟院长比较熟稔地打招呼。
  只有他一个新人。
  院长便叫了位生活老师带他先熟悉一下孤儿院的环境。其实整体上跟青苹果孤儿院大差不差,都是划分有生活区、教育区、行政办公室、医疗康复区等几大块。其中生活区包括有食堂、住宿、洗衣房之类的;教育区则是教室、活动室以及小型阅览室或图书馆。
  陈立冬故作好奇地四处张望,跟生活老师说:“我之前在江城青苹果孤儿院生活,这边和那里很像,都很亲切。”
  生活老师倒不知道这回事,诧异地看了他一眼,笑眯眯祝福:“听说你是a大的?真好啊,希望咱们院里的孩子也都能读个好学校。”
  陈立冬笑着点头:“会的。”
  简单参观完后,这天下午生活老师便让陈立冬去了“星星班”跟孩子们聊聊,主要目的是激发他们对于大学的向往,丰富一下他们的生活。
  这个孤儿院一共有6个班,根据孩子的年龄、身体状况、学习能力等,分成了“月亮”“星星”“太阳”“红花”“绿草”“露珠”等6个班。
  陈立冬所去的星星班,孩子们普遍年龄都不大,只有七八岁的样子。他特意看了下班级共29名孩子,每个人的脸上或警惕,或敌意,或麻木,或漠视。
  都不像是小孩才有的表情和目光。
  他环视一圈,没有看见肖媛媛。
  不知道是她不在这个班,还是被藏匿起来在养伤。
  整个教室并非只有陈立冬一个人,还有一位生活老师陪伴着,这位老师上台聊了几句,让大家鼓掌。陈立冬注意到生活老师看去时,几乎所有孩子都下意识地麻木地开始鼓掌。
  生活老师说:“他们还小,有些才被抛弃不久,所以对外人都很抵触。但我们的任务也就是让这些孩子能够阳光开朗一点。”
  陈立冬嗯了一声。
  他没有拿粉笔之类的教具,也没有站在讲台上,而是随意地坐在讲台台阶边,大长腿蜷缩着。
  “立冬你这是……”生活老师诧异,想拉他起来。
  “嘘。”陈立冬竖起食指,“交朋友嘛,大家态度就都随意一点。”
  他拍拍手,声音不大不小:“我和你们一样,也是在孤儿院长大的,今年我刚成年……”
  没有人听,陈立冬也不在意。
  他说青苹果孤儿院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地处南方没有苹果树,孩子们对书本上的青苹果特别感兴趣,后来有慈善企业家给他们孤儿院捐赠了一批苹果,可惜是红苹果。
  他蓦的从背包里掏出一个青苹果,形容为“汁水特别多,酸甜可口”,然后问哪个小朋友想吃?
  有个小姑娘坐在前面看他,颤颤巍巍地伸手。
  陈立冬将青苹果递到小姑娘手里,又坐下跟他们聊天。
  聊之前孤儿院也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最开始他不怎么会写字的时候,会坐在大树底下跟大树聊;后面会写字了就会写日记。
  他讪讪摊手:“但是日记会被同伴看,被生活老师看,被院长看……所以后面我就不写日记了。”
  有个小姑娘默默听着,伸手紧张地抓了抓自己的裙角。
  她的桌洞里,就藏着她刚写的日记。
  不知不觉。有好几个孩子半蹲在地上和他对视。
  围绕在陈立冬身边的人越来越多。
  生活老师目光复杂地站在门口看着,又看了眼教室前后的摄像头,抿嘴。
  “读书之后接触了很多人,我夜里也会哭,因为会有很多烦心事。”
  “比如为什么别人有爸爸妈妈而我没有?”
  “开始操心未来可怎么办呀,好像没有钱,年龄又比较小打不了工。”
  “但后来我又发现,社会上好心人挺多的。有很多正义的、无私奉献的人。他们会资助我们上学,会买一些学习用品、衣服鞋子给我们。”陈立冬竖起食指,认真地看着他们,“但他们都不会要求我们付出,不会索要报酬。”
  “不要……吗?”有个小小的声音问,“不需要吗?”
  “果冻!”生活老师厉声叫了小朋友的名字。
  名为果冻的小女孩扁嘴,趴在桌子上不说话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