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可是身为奚家人,却有个极具江湖特色的杀手类代号,但凡稍微想想都能清楚里面会有多少猫腻。
  可以说,这项任务已经不仅仅涉及江湖了,指不定还牵涉到世家官宦,甚至朝堂国事,聪明人哪个有胆子会敢接下它?
  怕是有胆接、没命做,有胆做成、没命去享受成果。
  可惜江湖草莽中聪明人并不算多,连通过那两个名号推测出任务危险程度的都没几个,全是被任务赏金迷红眼的。
  任务一完成可得五千两!
  这还是被枫叶堂抽取分成之后留给接手者的数目,雇主原本付给枫叶堂的只会更多。
  任务二完成可得三千两,留活口加五百两,死了减五百两,提供消息经查属实,根据重要程度给一至三百两不等。
  任务三耗时长,接手者可先得两百两预付金,护送完成再得八百两,另有林氏大礼相赠,并会报销所有食宿车马费用。
  荣珍听完枫叶堂对任务三酬劳的介绍,确定这是女主家给她花重金造势找保镖了,而不是她自己搞出来的。
  下这么大本钱,也就只有财力雄厚的大家族才能承担得起。
  她对任务一和任务三都没兴趣,也就对任务二中的提供消息有点意动。
  于是等记录者来登记时,她接下了任务二,被同桌的女侠友善地笑笑,表示她们也接下了这项任务,誓要对采花贼共诛之,邀她一起去做任务。
  荣珍有自己的打算,以另有他事为由婉拒。
  最主要的环节顺利过去,枫叶堂堂主先行离开,留下人手继续次等任务的发放。
  次等任务比较多,被枫叶堂列在两张大红纸上,用浓墨罗列其上,任由大家查看接取,接一个划掉一个。
  趁着大多数人还在议论那三个上等任务时,荣珍极快地从次等任务中挑出一个适合她的护送任务。
  护送一位红叶镇的富商搬家去桃林县,人手需求量大,顺利到达后每人可得五两银子。
  别看五两比起那三个动辄百两千两的任务要少得可怜,其实已经算是给得高了。
  毕竟红叶镇距离桃林县并不算远,路上也没什么穷凶极恶的山匪强盗,路况也还可以,只需护送好富商家人和财物安全到达,五两银子就能到手。
  寻常百姓家用五两银子可以舒服滋润地过上大半年,再抠搜点,过上一两年的也有。
  江湖人士习惯了刀口舔血、及时行乐,花钱一向大手大脚,五两也够他们吃肉喝酒过上一个月的快活日子了。
  所以自认没本事接下上等任务的人,都很喜欢接取类似这样的护送任务。
  荣珍眼疾手快地抢到一个名额,被要求先交五百文的报名费。
  好家伙,枫叶堂这是两头吃啊,真特喵的会赚。
  不知道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铜板,他们会不会喜欢,荣珍就是用这个钱付的账,嘻嘻。
  随着列表上的任务被划掉得越来越多,现场开始焦灼起来,一时间借钱的、打架的、对骂的,比比皆是,只要不是太过分,枫叶堂的看守人都不会多管。
  荣珍眼看大堂越来越乱,起身准备上楼,发现楼梯被很多没钱交报名费的人堵住了。
  他们要么是初出茅庐身无分文,要么是老弱病残难以为继,堵在楼梯口试图拦截楼上的房客借钱接任务。
  大小姐正在那儿发善心,荣珍可没这个散财的兴趣,转身拐去后院看毛驴。
  不成想后院也有人在,正是那位披着藏蓝大氅的玉面侠士。
  只见在前院烛光的映照下,他身姿盎然地立于马厩旁,身侧是匹十分令人眼熟的枣红马,身前是位拱手弯腰行礼的老者。
  枣红马被荣珍一眼认出,原来是他,路上的那位剑客!
  然而老者对他的称呼却是:“少爷。”
  第179章 黄栌林红叶镇
  少爷?
  本以为这位是江湖侠士,结果居然是豪门少爷。
  荣珍默默收回往前走的脚步,在对方的视线投注过来之前,悄然离开。
  人家主仆明显是有话要说,她还是别过去碍眼了,驴子等明早再看。
  她转身走了之后,身披藏蓝大氅的男子转头朝这边看一眼,而后回首摸着枣红马的鬓毛,垂眸对身前的老者说:“余伯,在外不要叫我少爷。”
  余伯面露为难:“可您就是少爷,不叫您少爷叫什么?”
  “叫我景书吧,你是看着我长大的,我一直拿你当真正的亲人。”自称景书的男子随口便给自己起了个名字。
  余伯听了欲言又止,温言相劝:“少…景书少爷,老爷希望您早日回去,之前那样对您都是小人作祟、家规如此,现在他已查明真相,只等您回去后各归各位了。”
  景书笑容浅淡,“这话你信吗?那人也是他的儿子,还被他精心培养这么多年,如今一朝颠覆……唉,算了,总归是要面对的,我便跟你回去一趟罢。”
  余伯垂首应喏,让人看不清表情。
  后院马厩的谈话内容除了两位当事人,不被任何人所知。
  荣珍避开回到前面客栈大堂时,混乱的现象还在继续,有枫叶堂的人看着,倒也闹不出什么大乱子。
  楼梯口也被空了出来,之前堵在那里的新人菜鸟老弱病残等现如今都围绕在那位大小姐的身旁,将她众星拱月一般簇拥在堂下的某张桌子上。
  荣珍还以为她爆出了自己大小姐的身份,谁知路过听了一耳朵才发现,人家根本用不着亮出底牌,只用钱财稍微砸砸,有的是人愿意为她鞍前马后。
  所以说不论到哪里,有钱的才是大爷。
  荣珍摸了摸身上藏着的金银财宝,再次肯定了之前捡漏的正确性。
  楼下热热闹闹的,大家今晚好像都不打算睡觉了。
  荣珍不行,前半夜睡的觉根本不够身体恢复的,现在趁他们都在楼下,她自己悄悄上去回到房间,蒙头继续养精蓄锐。
  翌日醒来,天光已然大亮。
  大雨在昨天半夜时便停了,今儿个的天色一看就知是个晴空万里的好天气,适合出行启程。
  昨晚接的那个护送任务有备注说明,若是今天天气晴好,他们会立即出发。
  荣珍想到这里,醒来后的迷蒙顿时散去,起身洗漱一番下楼吃饭。
  她仍是那副装扮,尝过甜头的帮工大婶见她下来,不用忙得分身乏术的店小二多吩咐,已经殷勤地为她端上今日的早饭。
  早饭大家吃的都一样,两碟小咸菜、一道粟米粥外加两个馒头。
  原主胃口小,荣珍也暂时吃不惯这里的饮食,只把粟米粥配着咸菜勉强塞下肚,剩下俩馒头和大半咸菜在那儿,被帮工大婶眼巴巴地远远盯着。
  荣珍招呼她过来,将馒头和咸菜推过去说:“你坐下给我讲讲咱们红叶镇的情况。”
  帮工大婶眼睛大亮,看了看无暇他顾的店老板和小二,嗳声应着一屁股坐下来,拿起馒头和咸菜边吃边说。
  红叶镇不大不小,由两条交叉的十字街组成,街上住着上百户人家,均以镇外漫山遍野的黄栌树为生。
  “这黄栌是个宝贝,是上天赐给咱们红叶镇的衣食父母!”帮工大婶对于它推崇备至。
  黄栌确实一身宝,树皮、树枝可以提取染料,染出的布匹颜色十分得达官显贵的青睐;树木能做建材、家具、把件,成品色泽鲜黄,没谁不喜爱;根茎叶还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
  除此之外,它还有很大的观赏价值,每到春季开花以及秋季变色之际,都能为红叶镇引来不少前来踏青或赏景的游人学子,给镇上和周边带来商机,增加百姓的创收。
  再加上黄栌的生命力很是顽强,不用人特意管理就能长得到处都是,又有这么多的好处优点,很难不得到大家的喜爱,每每谈起都很维护,极尽夸赞。
  有这么个宝贝在,红叶镇其实并不算贫穷。
  只是古代的生产力在那里,又有来自朝廷和江湖的双重剥削,真正能从这座宝山上淘金的也就那么几家有靠山有背景的大户,其余百姓托庇在他们之下,最多能够维持个温饱,就这还被别的地方的人羡慕眼红。
  因此提到这个时,帮工大婶脸上是十分骄傲的,连弯曲的脊背都挺直起来。
  至于镇上那几家大户,她非常具有危机意识地没有多提及,只说近日准备搬去县城的刘老爷家就是其中一户。
  刘家是做染料的,家业就在红叶镇上,原本不该随便举家搬去县城的,谁让他们得罪了一个路过的大侠呢,怕被人家回过头来找茬报复,正好桃林县的亲戚家有女儿当上县令的小妾,勉强有了能够托庇的靠山,索性举家迁去避难。
  荣珍顺着话头称赞:“那这刘老爷是位很果决的人呐。”
  古代人安土重迁,可不像现代人那样随随便便就能搬去别的地方生活。
  “那可不,刘老爷不光行事果决,为人也很是大气,您给他做护送绝对没选错,事少钱多待遇好!”帮工大婶竖起大拇指,抹把嘴将吃完的碗碟收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