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宋晚意举杯:“敬59分,也敬捞我的你们。”
五人同时碰杯,声音清脆。
窗外,补考榜单更新,宋晚意的名字后面,赫然写着:
“补考通过82分。”
风吹过榜单,像给这场集体救援盖了个“任务完成”的章。
——第三十四章完——
第35章高代小测
第三十五章 高代小测(宋晚意逆袭)
——59分的阴影还没散,新的战场已经排好桌椅。
1 3月12日 08:00 理教203
高代期中课堂小测,限时四十五分钟,题量八页。
宋晚意坐在第三排,面前摊着空白答题纸,像一张待签的生死状。
窗外玉兰刚冒芽,冷风把花瓣吹得打颤,和他此刻的指尖频率一致。
监考老师敲桌子:“别走神,开始。”
2 08:05 第一题:特征值
宋晚意深吸一口气,在草稿纸上画矩阵,笔尖沙沙。
脑子里却闪过补考那天的便利贴——
“先做到,再说。”
他换用红笔,把特征多项式展开,步骤干净得像刀切。
3 08:15 第二题:二次型标准化
他卡了半分钟,想起昨晚梁屿在宿舍白板写的口诀:
“配方先对角,正交再单位。”
宋晚意默念一遍,手上动作跟上,像在键盘上敲代码。
写到最后一步,他在页脚画了一个小台风眼,当签名。
4 08:25 第三题:证明题
“证明实对称矩阵可正交对角化。”
昨晚林遇把证明拆成三句话贴在他床头:
1.特征值必为实数
2.不同特征值对应特征向量正交
3.单位化即可
宋晚意照模板写,逻辑递进,像搭乐高,一块不差。
5 08:35 最后五分钟
他翻到最后一页,附加题:
“给定n维线性空间v上的线性变换t,证明ker(t)⊕im(t)=v。”
宋晚意顿了两秒,脑海里自动播放梁屿的比喻:
“核是风眼,像是静止;像是风暴本身。”
他写下“dimker(t)+dimim(t)=n”,再补一句“直和分解成立”,收笔。
6 08:45 交卷
监考老师收走卷子,宋晚意才发现手心全是汗。
前排同学小声嘀咕:“附加题好难。”
他垂下眼,没说话,把草稿纸折成方块,塞进兜里。
7 09:30 走廊公告栏
老师贴出成绩条,红纸黑字:
宋晚意——97分,班级第一。
旁边有人惊呼:“上次补考59,这次97?”
宋晚意站在人群外,耳尖发红。
梁屿从后面走来,把一杯热豆浆塞到他手里:“走,去天台吹风。”
8 09:45 天台
风很大,吹得豆浆冒白雾。
宋晚意把成绩条摊开,像展示一张刚签的合约。
梁屿靠在栏杆上:“怎么做到的?”
宋晚意笑:“把你便利贴贴在错题本第一页,每翻一次就背一遍。”
他从兜里掏出那张草稿纸,展开——
正面是高代证明,背面是五个小字:
“台风,不散。”
9 10:00 宿舍群炸锅
程放:【图片:成绩条97】
配文:宋神逆袭,59→97,我宣布今天奶茶他请!
林遇:【图片:代码跑出的97分预测模型】
配文:误差0,稳。
陈铭川:【表情包:宋晚意举97分试卷狂奔.gif】
配文:段子手已就位,今晚更新《高代逆袭记》。
宋晚意发了一个红包:奶茶钱已备好,先到先得。
三秒抢空,梁屿最后一个领到,留言:
“先做到,再说。”
10 尾声 11:00 图书馆门口
宋晚意把那张97分试卷折成纸飞机,对准图书馆大门,轻轻一掷。
纸飞机在风中滑翔,最后落在台阶上,机翼上隐约可见的小台风眼。
他转身离开,背影挺直。
风把纸飞机吹得翻了个身,像给这场逆袭盖了个章——
“逆袭完毕,下一场风暴见。”
——第三十五章完——
第36章程序设计
第三十六章 程序设计(梁屿debug)
——当代码变成迷宫,点灯的人永远是最后一个离开。
1 3月20日 20:05 青北实验楼302
机房空调嗡鸣,灯光冷白。梁屿面前的屏幕一片幽蓝,光标在最后一行不停闪烁,像一颗焦急的心。
程序第三次崩溃,报错信息简短却刺眼:
“运行超时,请检查算法效率。”
桌面上摊着草稿纸,写满矩阵运算和时间复杂度;旁边是一杯冰美式,冰块早已融化成淡褐色的水。
2 20:10 台风队集结
宋晚意把外套搭在椅背,手里端着刚买的四杯热豆浆:“今晚熬多久?”
程放搬来一箱能量棒,蹲在过道里拆包装:“到跑通为止。”
林遇把纸质流程图铺在桌面,用红笔圈出关键函数:“瓶颈在邻接矩阵的遍历深度。”
陈铭川举着手机手电筒,给梁屿补光:“别怕,天亮之前我们都当你的台灯。”
3 20:15 第一次排查
梁屿深吸一口气,重新梳理逻辑:
输入是一组高维稀疏矩阵,要在三秒内完成特征提取与聚类。
他先在草稿纸上画树状图,把每一步拆成节点,再逐节点核对。
宋晚意站在他身后,轻声提醒:“先减枝再递归,或许能减少一半运算量。”
梁屿点头,把“剪枝”两个字写在便利贴上,贴到屏幕边框。
4 20:40 第二次崩溃
修改后的程序再次运行,进度条走到97%时戛然而止。
屏幕跳出新的提示:“内存溢出”。
机房空气瞬间凝固。
程放把能量棒掰成两半,一半塞到梁屿手里:“补充血糖。”
林遇把纸质伪代码重新排序:“把二维数组压缩成一维,用位运算代替布尔判断。”
梁屿在草稿纸上飞快地重写数据结构,笔尖划破纸面。
5 21:10 关键思路
陈铭川突然拍了拍桌子:“如果把遍历改成双向扫描呢?”
一句话点亮了梁屿的思路。
他迅速在草稿纸上画两条箭头,从矩阵两端向中间推进,再标记交叉点。
宋晚意把耳机塞进梁屿耳朵,播放轻音乐,隔绝机房噪音。
梁屿闭上眼睛,脑中代码像电影快进,一行行掠过。
6 21:30 第三次编译
键盘声连成一片。
梁屿重写核心循环,把递归改为迭代,把二维数组改为链式存储。
每敲一次回车,屏幕上的字符就像潮水往后退。
编译进度条缓慢爬升:10%、30%、70%、100%——
绿色提示跳出:“buildsuccessful”。
7 21:45 压力测试
林遇把测试数据拖进程序,十万条随机矩阵瞬间加载。
计时器开始跳动:0.1秒、0.5秒、1.2秒……
数字停在2.8秒,全场安静。
紧接着,聚类结果在屏幕滚动,准确率96.7%。
梁屿吐出一口长气,像把憋了一晚上的石头吐进海里。
8 22:00关灯仪式
机房大灯熄灭,只留应急灯。
五人围成一圈,把最后一口热豆浆碰在一起。
梁屿的声音低却坚定:“跑通了。”
程放把空杯捏扁,像放烟花:“今晚的风暴,完美登陆。”
林遇把纸质流程图折成纸飞机,朝天花板轻轻一掷:“下次别再超时。”
飞机在灯光下转了两圈,稳稳落在梁屿键盘上。
922:15回宿舍
夜风带着春初的凉。
五人并排走出实验楼,影子被路灯拉得细长。
梁屿把电脑包背到前面,像抱着刚出生的程序。
宋晚意把草稿纸递给他:“留着,当传家宝。”
纸上最后一行字:
“先做到,再说——2025.3.20台风队留”
风把他们吹向宿舍楼,也吹向下一行代码。
而机房的灯,在身后一盏盏熄灭,像给这场深夜救援画上句号。
——第三十六章完——
第37章深夜打印店
第三十七章深夜打印店(断电救援)
——当打印机成为风暴眼,台风队的灯,永远亮在最后一刻。
13月25日23:00青北实验楼302
机房的灯一盏一盏熄灭,只剩下梁屿的电脑屏幕亮着。他面前的屏幕上,一篇论文正等待打印,但打印机却突然发出“嘀嘀”的报警声。
“又断电了。”梁屿无奈地叹了口气,这是今晚第三次遇到这种情况。
223:05深夜打印店
五人迅速收拾好东西,冲出实验楼,直奔校门口的24小时打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