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茆清和阮棻怡选修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这门课,期末考核形式是一篇四人小组合作论文。当老师宣布分组名单时,她们几乎是毫不犹豫地与同宿舍的夏珉、李安颖聚到了一起。天然的亲近感和宿舍朝夕相处的默契,让这个组合顺理成章。
  “宿舍楼简直成了菜市场,隔壁打游戏,楼上练吉他,根本没法集中精神。”夏珉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抱怨道,她刚被一阵毫无节奏感的架子鼓练习声折磨得够呛。
  李安颖推了推眼镜,目光从厚重的文学理论书上抬起,平静地附和:“确实太吵了。”
  茆清看着身边同样眉头微蹙的阮棻怡,一个念头闪过。她深吸一口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谨慎开口:“要不……周末去我家写吧?”她顿了顿,补充道,“我小姨和姨夫那周末要去邻市走亲戚,家里没人,应该会很安静。”说完,她下意识地看向阮棻怡,眼神里藏着询问和一丝微弱的期待。那个“家”对她而言,更多是冰冷的责任和义务的象征,但此刻,为了能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也为了能和棻怡多待一会儿,她愿意暂时借用这个空间。
  “好啊好啊!”夏珉立刻高举双手欢呼,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茆清你太好了!终于能逃离这人间炼狱了!安静万岁!”
  李安颖也点了点头,简洁地回应:“我没问题。”
  阮棻怡对上茆清的目光,轻轻握了一下她放在桌下的手,指尖传递着无声的安抚和肯定:“嗯,挺好的。”
  周末清晨,阳光带着冬日特有的清冷质感。四人约在校门口集合。阮棻怡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帆布袋,袋口散发出诱人的黄油和可可的甜香。
  “喏,”她把一个单独用漂亮纸袋装好的曲奇塞到茆清手里,声音带着暖意,“知道你昨晚肯定又熬夜了,草莓味的,你最喜欢的。还有热可可,写累了补充能量。”纸袋上印着可爱的草莓图案,里面是烤得金黄、镶嵌着大颗冻干草莓粒的曲奇,散发着甜蜜的气息。
  茆清接过袋子,指尖触碰到阮棻怡温热的掌心,心里那片因小姨而起的阴霾,似乎被这小小的温暖驱散了一角。“谢谢。”她低声说,嘴角弯起一个浅浅的弧度。
  茆清的家位于一个有些年头的居民小区。楼体灰扑扑的,墙皮在风雨侵蚀下有些斑驳,楼道里弥漫着旧木头和尘埃混合的气息。打开那扇熟悉的、略显沉重的防盗门,一个简洁到近乎空旷的三室一厅呈现在眼前。装修是十多年前流行的风格,家具也显得有些陈旧。看得出小姨临行前特意打扫过,地板光洁,桌面一尘不染,但沙发上随意堆放的几件未叠的衣物,茶几上忘了收走的半杯水,还是暴露了主人离开时的匆忙和日常生活的凌乱痕迹。空气中,残留着一丝淡淡的消毒水味,混合着一种属于小姨的、略带压迫感的气息。
  “你们随便坐,别客气。”茆清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她指了指沙发和餐桌,“我去给你们倒点水。”她快步走向厨房,仿佛逃离这让她并不自在的空间。
  阮棻怡跟在她身后,在厨房门口轻轻拉住了她的手腕。她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令人安心的力量:“别紧张,清清。就当是在我们的小家一样。”她环顾了一下这个陌生的厨房,“需要帮忙吗?”
  茆清摇摇头,深吸一口气:“没事,倒水而已。”阮棻怡的存在,像一颗定心丸,让她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
  四人最终在相对宽敞的客厅里安顿下来。宽大的玻璃茶几被清空,成了临时的书桌。书本、打印的资料、笔记本电脑、各色水笔散落其上。夏珉盘腿坐在地毯上,背靠着沙发,笔记本电脑搁在腿上;李安颖选了靠窗的单人沙发,光线充足;茆清和阮棻怡则并肩坐在长沙发上,肩头若有似无地挨着。
  讨论很快开始。夏珉思维跳跃,点子一个接一个往外蹦:“哎!我觉得可以写鲁迅笔下的‘看客’心理在当代网络暴力中的延续和变异!多犀利啊!”
  “或者聚焦张爱玲小说里的都市女性困境与现代‘剩女’焦虑的对照?”她眼睛发亮,显然被自己的灵感激动到了。
  阮棻怡则像一位冷静的舵手,在夏珉的灵感风暴中稳稳掌舵。她一边听着,一边快速在笔记本上勾勒着思维导图,条理清晰地分析可行性:“夏珉的点子都很有现实意义。第一个切入点和鲁迅研究结合紧密,但需要大量社会学案例支撑;第二个情感张力强,容易引发共鸣,但要注意避免陈词滥调。我个人倾向于第二个方向,可以重点分析《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和当下社交媒体中呈现的女性婚恋焦虑……”
  茆清负责记录大家讨论的要点,偶尔补充一些文本细节或个人感悟。她的字迹清秀工整,笔尖在纸上发出沙沙的轻响。李安颖始终是那个沉默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她话极少,只是专注地听着,偶尔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飞快地写下几个关键词或简短评语,厚厚的眼镜片反射着窗外的光线,让人看不清她眼底的真实情绪。
  时间在笔尖和键盘的敲击声中悄然流逝。临近中午,讨论告一段落,初步框架已然成形。
  “辛苦大家了,我去做点简单的午饭。”茆清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
  “我来帮你。”阮棻怡自然地跟着起身,两人一前一后走进厨房。
  厨房里很快响起了洗菜的水流声、切菜的笃笃声和热油下锅的滋啦声。茆清系上围裙,动作麻利地处理着食材。阮棻怡默契地在一旁打下手,递调料、洗盘子、适时地递上需要的工具。她们之间几乎没有言语交流,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对方便能心领神会。茆清翻炒着锅里的番茄炒蛋,阮棻怡则在一旁将土豆切成均匀的细丝。午后的阳光透过厨房窗户洒进来,照亮了空气中漂浮的细微油星和两人忙碌而和谐的身影。这自然而然的配合,流畅得仿佛已经共同生活了无数个日夜,带着一种无需言说的亲密和家常的温馨。
  简单的三菜一汤很快上桌:色泽诱人的番茄炒蛋、清爽脆嫩的青椒土豆丝、一盘绿油油的蒜蓉空心菜,还有一锅热气腾腾的紫菜蛋花汤。家常的香味瞬间弥漫了整个客厅。
  “哇!好香啊!”夏珉第一个扑到餐桌旁,眼睛放光,“茆清你太贤惠了!这手艺,甩我们宿舍楼下食堂十八条街!我宣布,以后小组作业都来你家蹭饭!”她夹了一大筷子番茄炒蛋塞进嘴里,满足地眯起了眼。
  阮棻怡笑着给茆清盛了一碗汤,又很自然地把茆清碗里不小心混进去的青椒丝,用筷子仔细地挑拣出来,放进自己碗里——她知道茆清从小就不喜欢青椒那股生涩的味道。
  “谢谢。”茆清小声说,心头微暖,也夹了一筷子阮棻怡爱吃的番茄炒蛋放到她碗里。
  李安颖安静地坐在对面,小口地吃着米饭。她的目光像无形的探针,在茆清和阮棻怡之间无声地逡巡。她看到了茆清给阮棻怡夹菜时指尖的温柔,看到了阮棻怡替茆清挑青椒时眼神里的专注,看到了她们之间那些无需言语的、流淌着默契与亲昵的微小互动。她的眼神平静无波,只是咀嚼的速度似乎更慢了些,像是在无声地分析和记录着什么。
  下午的讨论更加深入,围绕着选定的“张爱玲笔下的都市女性困境与现代镜像”主题,细化着章节结构和论据支撑。气氛比上午更加专注和热烈,夏珉和阮棻怡就某个具体文本细节展开了深入讨论,茆清飞快地记录着碰撞出的火花。李安颖依旧安静,但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明显增多了。
  就在讨论进行到最关键的论证部分时,一阵刺耳的手机铃声骤然响起,打破了书卷气的宁静。
  是茆清的手机。屏幕上跳动的“小姨”二字,像一道冰冷的符咒。
  茆清的心跳瞬间失序,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她下意识地看向阮棻怡,对方眼中也闪过一丝凝重。她强作镇定,拿起手机,对大家抱歉地笑了笑:“不好意思,我接个电话。”然后快步走向通往阳台的玻璃门。
  关上阳台门,隔绝了客厅里的声音,冬日的冷风立刻灌了进来,吹得她打了个寒噤。她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才接通电话,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喂,小姨?”
  “清清啊,”出乎意料,电话那头小姨的声音听起来异常温和,甚至带着点平日里罕见的笑意,“家里没什么事吧?都挺好的?”
  这反常的温和让茆清心头警铃大作,她更加谨慎地回答:“没事啊,挺好的。小姨,你们不是去邻市走亲戚了吗?路上顺利吗?”
  “嗯,刚到地方没多久。”小姨的语气听起来很轻松,像是随口闲聊,“对了,你那些同学……都在家里吧?招呼得怎么样?别怠慢了人家,该拿水果饮料什么的都拿出来,别失了礼数。”
  “知道了小姨,都招呼着呢。”茆清心中的疑惑更深了。小姨什么时候变得如此通情达理、关心她的社交了?这温和的表象下,总让她感觉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