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师月江自问不属于无能之辈,但是有时候还是不免觉得头痛。
两人商量过后便觉得没必要这样委屈自己,干脆就去找家长。
师星野早就等着他们来找自己了,于是便把提前准备好的人给他派了过来,就是赵群学。
按师星野的说法,将来如果他想自己经营这家厂子的话,那到时候他把人调到北京去,也不会委屈了他。
如果他不想每日被这些琐碎的事情束缚住全部的心力,那就可以让赵群学去操心,他只要会当老板就好。
师月江都没迟疑就告诉他了自己的选择,他只想当甩手掌柜。
还是那句话,他要是真喜欢做生意,那当初为什么不跟在他哥身边做生意?非跑到祖国的边疆来做才有意思?
还是过好他们自己的生活最重要。
他没太大的理想,至少到目前为止,他就想跟自己喜欢的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忙碌、充实却又幸福的小日子。
第159章
师月江跟赵群学介绍厂子目前的情况,包括奶源以及未来的销售渠道之类的,赵群学一听之后有些沉默,虽然小老板和小老板娘人不错,但是这可真是个草台班子啊!
但转念又一想,这不正是证明自己的时刻吗?
他把自己之前工作的经验以及自己对于奶制品行业的看法都说了出来,又结合他们目前的情况给出了一些建议。
姚新泉在一旁听着,时不时点头表示赞同,她虽然懂养殖,但是对于做生意这块儿还真不算太了解,有这样一个懂行的人在,他们也能少走许多弯路。
师月江对于赵群学的态度也很满意,之前他哥就跟他说过,这个人有能力,但是一直没能得到施展的机会,所以才愿意屈居在他们这个小厂子里。
他之前那份工作虽然是副厂长,但是上面有厂长束缚着他的手脚,下面有各路亲戚阻碍着他的决策,总之他的能力最多被发挥出来了一半。
如今看来,果然不假。
三人商量了一番后决定,既然机器已经到了,那该调试调试,各方面都没有问题就尽快先做出一批成品出来。
既然想打入高端市场,那无论是口味配方还是营养成分都得足够好。除此之外还得看看有没有什么自家产品最拿得出手的地方做宣传打开一条口子。
至于师月江他们说的什么只供给他大哥和大哥的朋友,赵群学完全没把这话当真一回事儿。这都开厂了,眼光自然是要放长远一点,与其求着人家订购你的东西,不如真把产品做出来,让人家抢着订购你的产品。
计划敲定之后,三人便分头行动。
姚新泉继续忙着牧场的事情,师月江则带着赵群学熟悉厂子的环境,找人来调试机器,招工人,同时还得督建那边的正式厂房,同时还得再联系奶源,还得去检测,看看是不是所有人家的牛奶都跟姚新泉家的质量一样,如果质量有区别那就再说。
商定好后师月江本来说让他去小床上睡个午觉,但赵群学已经整装待发了,师月江无奈只能跟着下山。
他之前给对方租了房子,也打扫干净了,还得带对方去安置好。
姚新泉中午则是睡了个午觉,等拖拉机来的时候她也才刚醒一会儿。
家里的青贮窖是专门挑了地方的,特意选在了地势高、排水好的位置盖得,砌的砖窖。
为了防潮窖底铺了塑料布,墙壁也全都夯实了。
窖口设置了一个缓坡,可以方便拖拉机上下。
拖拉机拉了一车厢的碎苜蓿进去倒下,众人拿着耙子摊平,大概厚度在30厘米左右就成,然后撒上一层玉米粉再撒上一层糖水帮助发酵。
师傅再开着拖拉机进去压实,来回几趟确认压实了再出来装苜蓿。
青贮的核心就是厌氧发酵,发酵的主力就是乳酸菌,而乳酸菌只有在厌氧或者无氧的情况下才能相对快速地发酵,压实苜蓿是为了把里面的氧气排出。
压实后继续铺苜蓿、撒玉米粉和糖水,来回几趟将苜蓿全都放进去后赶忙密封发酵,然后再把上面封严实,这就算好了,等大概四五十天之后就算是发酵好了,到时候取用完赶紧关上门,防止二次发酵。
“我们还是第一回干这个,你这是为了养羊是吧?”
姚新泉笑着点头,“这叫青贮,在咱们本地还没推广开来,但是科学家都说这东西好,营养保留的更完整,而且牛羊也爱吃,我先喂喂看。”
司机笑着点头,“回头你要弄得好我家也照着试试”,他家里家底可不厚,不敢随意尝试,但是跟风还是能做的。
姚新泉一点也不介意,“成啊,大家反正都是摸索着来嘛!”
给人结账把人送走后姚新泉先消了毒然后去给小家伙们换药,又给小崽子们喂了奶,给圈养的家伙们补充了些青草,再一看这就八点多了。
师月江还没回来,她也实在是懒得做饭,打算晚上就洗两根黄瓜吃一下拉倒。
那边师月江也忙了一下午,本地会调试机器的人着实不多,没办法只能去找了原来那家奶制品厂的技术员。
对方倒也乐意来赚外快,在来这边的路上本以为肯定只有几个小破机器,走个过场也就完了。但到了之后人愣住了,虽说都是国产机器,但也都是好东西啊!
储奶罐、过滤器、奶泵这些,只要基本功能过得去一般都没
什么大问题。
但像是杀菌、浓缩、干燥这些,那不同机械设备的效果可完全不一样!
像是杀菌,他们厂用的还是最早的巴氏杀菌罐,更适合小规模的生产,但是这边的杀菌用的是管式杀菌器,这种机器温度控制比较精准,适合大规模作业。
“这是上海化工机械厂产的吧?”他有点激动地轻轻抚摸着机器,他早都提了有些设备要更新要更新,但人家上面的人就当耳旁风,他也只能破罐子破摔,但看到好机子怎么能不激动?
虽说这也有些使用痕迹,估计是个二手的,但是就这么一看就知道基本功能没问题,而且当时维护的也还不错,跟新的区别不大。
“还有这个喷雾干燥塔”,他砸吧了下嘴巴,“好像是上海前卫机械厂生产的吧,这算是中小型喷雾干燥塔,适合日产5-10吨奶粉的厂,采用离心式或压力式雾化,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但耗能较高”,想了想还是没忍住吐槽,“但怎么也比我们厂的好!”
当然了,比他们厂更烂也难。
“不过我看你们这机子都旧了,之后更新换代的时候我建议你们考虑黑龙江乳品机械总厂的机子,他们厂主要供的还是咱们北方的客户,机子也更能适应北方的气候。”
“还有这杭州轻工机械设计研究所的浓缩设备”,他啧啧了两声,爱不释手地摸着这台机子,“看这机子的使用痕迹应该不超过两年,这跟新的有什么区别?”
“好东西啊好东西!你们现在是要调试安装是吗?”他看向两人,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也不废话,上手便动了起来。
“我觉得可以把人要过来”,赵群学低声道,师月江自然是知道他什么意思的。
有些人行不行不是一眼能看出来的,但是大多数时候多说两句专业的东西就知道这人肚子里有没有货了!
这人明明厂里没有那些机械,可他一眼就能认得出来,连厂家都说的分毫不差。
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私下一直在学习在进步啊!
赵群学点头,本地有多少人才他不知道,但是只要是有,还被他遇到了,那自然是不能放过的。
师月江笑了笑,“回头我找人问问,咱们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只要人愿意来,待遇都好说。”
两人说话的功夫,技术员已经把机器检查了一遍,确认没什么大问题,便开始着手调试。
随着机器的运转,不算大的厂房内逐渐热闹了起来。
师月江和赵群学站在一旁,看着技术员熟练的操作,心里都暗暗点头。
有这样一个懂行的人在,他们也能省心不少。当初他还琢磨着要是实在找不到人,看看要不从内地调人来呢!当然了,愿意来的人肯定少,所以也不容易。
调试完成后,师月江又带着赵群学熟悉了一下其他设备的操作,确保他能够独自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忙完这一切,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师月江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到晚饭点了,便提议先去吃饭。
赵群学没有异议,两人便一起离开了厂房。
因为赵群学住在山下,师月江就没再带他上山了,白天把东西都给他买齐了,他自己也会做饭,一个大男人也没什么好不放心的,他转身便回了牧场。
姚新泉正忙着给幼崽们喂奶,看到师月江回来,笑着问,“怎么样?今天机器调试得还顺利吗?”
师月江点了点头,“挺顺利的,那个技术员挺专业的,很快就搞定了。对了,他说咱们有些设备旧了,还建议更新换代的时候考虑黑龙江乳品机械总厂的机子,说是更适合北方的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