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底下不少看上去有些年龄的牧民纷纷点头,“腊月雪堵门,牛羊饿断魂啊!”
  姚新泉也叹气,去年自家牧场因为存粮比较多,所以她冬天全是圈养的,从下雪之后就没有再放出去。
  但有的人家没办法做到,有的是圈养条件不好,有的是饲料准备的不够多。
  这种情况下,当积雪在十厘米以下的时候,牛羊通常可以刨雪觅食,而且本地的品种大多数都相对比较耐寒,所以倒也能接受,毕竟也能缓解牧民的饲养压力,但是雪大了那就不行了。
  第142章
  “冬天的时候各地的相关部门都会提前预测冬天的情况,提醒大家提前储备饲料,我是建议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准备的越多越好。当然了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说我说了句废话,但事实上就是这样,谁也不能保证天气预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吧?”
  赵强头疼,你咋还反复鞭尸啊?
  姚新泉心里也觉得好笑,搞不好这位同志并没有觉得自己在讽刺什么,只是实话实说呢!
  “除此之外畜棚的保暖措施也得做好,该加固的也都得加固牢了,另外小羊羔或者牛犊子在温度确实低的情况下诸位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考虑是否要单独安置,条件要好一点。”
  “下雪后也得赶紧清理屋顶的积雪,各位家里的畜棚修建的未必足够结实,积雪一压,冬天要是砸下来,那可就塔西浪1了!”
  那种天气要是再受点伤,别想了,杀了吃肉吧!
  “如果确实储存的草不够了,那牧民就得想办法看是清理一下地面积雪,让牲畜去啃食草根之类的,总得自救的!”
  其实这些话也是老生常谈,这又不是什么新出来的办法或者创意,但有时候哪怕你天天在人耳边念叨,人家也未必听得进去啊!
  但他其实还挺想得开,尽人事听天命吧,人家自己都不在意的事情,他们交代再多有什么用?
  接下来又讲了关于遇到旱灾、极端天气以及狼灾之后该如何处理,等讲到洪灾和暴雨时张同事叹了口气,“咱们北疆真的很少遇到这种情况。”
  “咱们这边的气候还是以干旱少雨为主”,姚新泉点头,确实,这边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相对来说稀少,而且主要是以降雪的形式实现的。
  再加上因为地形原因,被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等环绕,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微弱水汽在长途输送后难以形成强降水,因此一般情况下确实很难有暴雨或者洪水。
  但也有特殊地区,北疆某个河谷地区就比较特殊,这边的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湿润气流沿河谷深入,遇到天山抬升后,形成地形雨,因此这边的地区降水明显多于北疆其他区域。
  别的地区一年降水量在150毫米到300毫米,但是这边能达到400到600毫米,也相对更容易造成山洪。
  这次的情况就是这样。
  也因为他们这边的特殊性,别的地方未必会遇到,但有些知识知道总比不知道好,提前了解了总比万一真遇到之后抓瞎要好。
  “一旦遇到强降雨甚至是山洪,大家首先保保证的是自身的生命安全”,张同志强调,表情很是严肃,“别的什么都有可能重来,生命不会的。”
  “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心慌,尽量将牲畜转移到地势高的地方去,避免被淹死或者因为长期接触雨水而生病。也要尽早把电给切断”,现在除了深山老林里,不少村落都已经供电了,真偏远地区今天也来不了。
  “一定要避免触电!”
  “喂养牲畜时不管是用水还是食物都要注意,饲料一定要注意不能喂食霉变的,水的话也不要直接饮用洪水,就算自来水断了,没别的水源,必须得用洪水,那也得进行处理。”
  “过滤,就算没有纱布,用棉布衣服之类的也可以,再静
  置一段时间,有漂白粉的话,每升水加两滴左右,还得要煮沸”,他强调,“别觉得牲畜就无所谓,必须得煮沸,这是对我们来说最安全也是最简单的消毒杀菌方式。”
  开玩笑呢,洪水里面可能有粪便、垃圾、农药、动物腐烂的尸体等等,直接饮用那不是找死吗?
  “总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怎么对你们自己就怎么对它们。”
  张同志喝了口茶也没休息接着进入第三个话题,“洪水褪去或者暴雨停了之后需要做的事情同样也很重要。”
  “首先就是关于尸体处理的问题,不算是你自家的还是上游漂下来的还是什么别的,只要遇到动物尸体,别放任不理,也别想着上去闻闻臭没臭,没臭就弄回家吃!”
  众人都笑了起来,“你少吃那口肉死不了,但你要是吃了那口肉反而会死!”
  “对这些尸体,要么就深埋,然后撒上石灰粉消毒,要么就是焚烧,但是注意别引起山火。”
  “水退之后的畜棚清扫干净后还得消毒……”
  他讲了许多,姚新泉细细听着,边听边做笔记,有些自己没做到位的地方回去再补一补。
  像是补种口蹄疫疫苗她就没想到,上面好像也没有安排,这个回去之后跟艾力大夫问问看是防疫站那边来打还是兽医站他们自费,反正都行。
  这不是她没事儿找事,毕竟洪水是有可能带着一些病毒过来的,这谁都说不好,再加上前两天温度那么低,又应激,小动物们免疫力都变差了,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补种一下。
  但是细毛羊还有湖羊就算了,都在妊娠期里。
  母牛正常接种,在脖子上注射就行,小牛犊的话出生到现在时间还太短了,反正母乳里也有抗体,等再大一点再打吧!
  她心里盘算着计划,本子不知不觉记了好几页,等张老师讲解完毕站起身朝大家鞠躬的时候,姚新泉带头站起身鼓掌。
  这位张同志讲的都是干货,也不来那种虚头巴脑的,她还蛮喜欢的。
  上午的会议结束在12点30左右,姚新泉看了下表,又跑去问了下赵媛媛最近的医院从这儿去要多久。
  赵媛媛嚼着口香糖想了想,“这边虽然算不上市中心,但也是市区了,这边医院多,你走路直接去最近的第一医院,十来分钟就到了,应该是1点半下班,搞不好来得及,不能下午再去吗?”
  姚新泉摇了摇头,她也不清楚为啥会这样想,但是她确实有不太好的预感,下午那个会议开完不一定有时间干别的事情了。
  赵媛媛耸了耸肩,“行吧,我自行车借你,中午我跟我爸一起走就成”,说着把车钥匙递给她,“就停在门口,我刷了粉色的漆,一眼就能认出来!”
  姚新泉接过钥匙道了谢,确定好路线后小跑出去骑着车开始狂奔。
  医院确实不太远,她到的时候也就12点50左右,人也不多,挂号没多久就排到她了。
  姚新泉飞快做了视力、听力等简单的体检后在1点30之前拿着单子出来了。
  看着手中的单子姚新泉笑了笑,折起来放好后她随便找了家饺子店吃了午饭,然后又去了新华书店转了一圈买了几本自己之前没看过的畜牧业相关书籍,收拾好东西感觉时间差不多了这才回到协会等着参加下午的会议。
  也是体谅牧民们来市里一趟不容易,所以协会专门协调了时间,把事情安排在了同一天,这样就不用大家来回奔波了。
  姚新泉把买好的一袋桃子递给赵媛媛,赵媛媛乐了,“就借你下自行车,你这么客气干嘛?”
  姚新泉没说啥摆了摆手进了会议室,下午的课程是关于良种推广的,姚新泉反正怎么琢磨怎么觉得不对劲,但她也不排除有自己孤陋寡闻的可能性。
  姚新泉准备好笔记本和笔坐在位置上静静看着赵强介绍,说这人是n省农科院出身,过来是推广农科院新培育出来的羊。
  “咱们协会只是马进宝同志的一个平台,至于后续诸位是否要订购这个由各位和马进宝同志协商,协会这边不强制,好了,废话我也不多说了,欢迎马同志讲话!”
  姚新泉听到这话都愣了,协会办这个活动不就等于是给人家背书吗?可你这突然又反口是怎么回事?
  马进宝身着一身洗的发白的藏蓝色的中山装,带着黑框眼镜,端着写着“农业学大寨”,边缘都被磨掉了瓷的杯子,有一种不合时宜的古板,姚新泉对他第一印象不好,总觉得这人看起来假模假样的。
  像早晨的张同志,能看得出来他也就是普通家庭,所以身上也没什么值钱的装扮。他身穿一件打理得干净又板正的白色短袖衬衣,黑裤子,黑布鞋,一身都不贵,但是干净得体,衬衣也能应付的了今天这种半正式的场合。
  但再看这位马进宝同志,你可以说他节俭,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没问题。但是这是什么天儿啊?中午可有三十度,穿着长袖中山装?不说别的,不热吗?
  这人给姚新泉的第一感觉就是,他希望你觉得他是一个节俭、朴素的研究人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