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罗斯福其实相当惊讶她居然认为奥本海默团队可以在5年之内就研制出超级武器,他本人实际是计划跟德国打上10年的长期战争,实在是德军的战斗力太可怕了!
苏德战争如火如荼,苏军反攻莫斯科,填上的是数以10万计算的士兵,美国压根不敢付出如此巨大的消耗。
当然,苏德互相消耗是他和丘吉尔都喜闻乐见的事情,所以他计划10年为期的消耗战,这样等待苏德两国打个两败俱伤,岂不美哉!
美国对于能将一些低附加值的轻工业生产转移出去倒也很欢迎,这也是减轻国内生产压力,可以将尽可能多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军工生产上。民生产品的价格美国政府不做限制,交由市场自由定价。
凯瑟琳认为罗斯福现在还没有想到让其他国家成为美国的加工厂,商人们也只想多赚点钱,不会考虑到太多。俄罗斯可以用20年时间从容发展,先从代工厂做起,在美国反应过来之前便摆脱代工厂的地位。
还是要发展自己的高精尖产业,比如日本瑞士都是靠精工产品;中国早先靠海量低端日用品,改开后苟了30年,终于厚积薄发摇身一变成为提供高科技产品的大拿,发展起了全产业链。
日本瑞士德国中国靠的什么?说白了还是靠高素质的工程师和工人,也就是教育。
*
“我计划将发动机的研发团队转去罗马岛,你觉得如何?”
霍华德休斯倒也不惊讶,“贵国的法律能给我税收减免吗?”
“两年免税三年减半。你也要去罗马岛,至少一年要待上三个月。”
“不会限制我出入境吧?”
“不会。”凯瑟琳失笑,“你想哪儿去了?你来去随意。”
霍华德沉思片刻,“公司整个搬迁其实不难,但可能有些人不愿意搬去如此遥远的国家。”
“不愿意只是钱给的不够多。”
你说的好有道理,竟然无法反驳。
“你可以去挑选园区的地段,你挑在哪里,我们就把公路修到哪里。罗马岛腹地很空旷,你挑选好地段后,我们会在研发公司附近建造工厂。”
霍华德点头:这个意思是她要将新式发动机的研发与制造作为国家的重点开发项目,研发是私人公司,但制造会是国家企业。他也有意向将自己的一些公司转去俄国,他计划将自己名下的公司全都整合在一起,成为一家集团公司,如果留在美国,他无法这么做,是因为美国有“反托拉斯法”。
“反托拉斯法”是一系列相关法律的统称,为了避免某家企业造成行业垄断,例子便是之前的波音飞机制造公司,硬是被政府强行拆成4家公司。这个背后的意思是谁也别想做得太大,以至于可以影响国家。
把大公司拆成若干公司,这样赚钱的人会更多,还可以分别形成竞争关系,利好国家与政府;垄断企业的弊端还在于它注定会竭力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而分成形成竞争关系的若干公司后,薪资这一块就不能统一了,利好普通工人阶层。政府普遍认为普通群众手里必须有钱,有钱才能进行消费,自由经济市场才会是一个健康运转的市场。
俄国目前不会有“反托拉斯法”,是因为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成为垄断企业,时间太短、发展不够。但将来一定会有的,他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等到俄国要开始分割大公司,他就主动配合,再将自己的公司分割开。
霍华德初步同意了转移研发公司的意向,他还兴致勃勃的说:“我准备再成立一家公司研制直升机,你见过直升机吗?”
21世纪见过算吗?
“见过。”
“我认为直升机将成为一种更先进更方便的飞行工具,它是原地直升,不需要跑道,在城市起降会特别方便。”
你是一点没往军用方向考虑呀。
“在军事领域也很好用,有很多地区没有条件降落飞机,直升机就很好用了。民用的用途会更广泛,比如你要去什么国家公园度假,只需要一块停机坪就能乘坐直升机过去,比开车至少节约一半的时间。”
霍华德惊异又欣慰,赞许的点头,“你说的对极了!”
“还可以用于医疗救护。”
“对对!”霍华德激动的站了起来,“用途确实非常广泛!医院、消防、紧急救援。客户会非常多!”
还是没有考虑到军事作战的需求。可见这人是真热爱和平。
想到这里,凯瑟琳忽然想到一件事,“你也进行了征兵登记了吗?”
“登记了。我刚好在35岁的年龄限制之内。”
“现在超龄了?”
这句话顿时让霍华德觉得自己已经是个老头了,他颇为郁闷的说:“现在超龄了。”
美国1940年通过了《选征兵役法》,规定年满18岁到35岁的所有男性必须进行征兵登记,然后抽签分批招募义务兵。1905年12月底出生的霍华德正好卡在35岁的年龄上限。不过要是1940年、1941年没有征召他,1941年的12月底他便超龄了。
现在抽签也没有什么“机选”,都是人工抽签,抽签之前事先拿走他的档案也不是什么事。
“我的心理测试无法通过,”霍华德解释,“去年珍珠港之后我想申请陆航,就算不能成为战斗机飞行员,我想我做飞行教官应该没问题。但陆军的医生告诉我,我的……我的心理测试很糟糕,我既不适合成为飞行员,也不适合担任飞行教官。”
好嘛,凯瑟琳也觉得以他的中度强迫症很难通过心理测试。
不过,等等,珍珠港事件居然也激发了你的爱国热情?
这倒是稀奇。
*
这几天阿拉斯泰尔也没有闲着。
作为女皇陛下的丈夫、英国王室公爵,他受邀参观了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8日下午还同妻子一道参观了白宫,9日参观了华盛顿d.c郊外的军事基地。他来过美国不止一次,身为加拿大总督期间也到访过华盛顿,但以外国君主的配偶的身份到访,这还是第一次。
感觉……确实不太一样,美国佬一向是看起来热情,但精明得很,不给他们实际利益他们绝不松口。今次……他不知道是因为妻子是女皇,或是美国佬忽然转了性子,总之,拍马屁的人激增,各种暗示多得他都反应不过来。
不是,
你们这么有钱吗?
诸多口头邀请就不说了,印刷精美的请柬、信件、礼物,源源不断送到他们下榻的酒店,埃利奥特为陛下包了整座酒店,费用不是山姆大叔掏钱,而是杜邦家族支付了陛下在美国期间的全部费用。
只能说,如果你拥有一个巨富家族的朋友,那是真的很带劲。
更带劲的是还有无数有钱人抢着想要为陛下花钱。
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了。
其实这种事情他在去掉“代理”一词成为总督的时候就已经体验过,在英国当然也有,但那时是因为他是个温莎,而现在……
如果真要说有什么不满意的,大概就是不仅肯家兄弟出现在白宫国宴上,还有即将上任的瑞典大使、美国富豪霍华德休斯,简直凑齐了所有情敌。他都不知道要不要感谢阿列克谢提前除掉了伊利亚。
原本没人知道伊利亚是奥莉娅的情人,一直无人察觉他和殿下的关系,直到……阿列克谢!是他!
第354章
阿拉斯泰尔恍然:该死!
他为自己的迟钝感到揪心:德国佬还是太狡猾了,他表现出温和的模样,但从他一开始出现在奥莉娅的身边,他就不是个好东西。
他瞥了一眼康斯坦丁:呵!男孩!
*
男孩心神不宁:陛下……去哪儿了?她没带侍从官,就这么离开了酒店。他不知道是否该问问别人,似乎除了他之外其他人都不关心陛下的行踪。今天下午是罗斯福上尉邀请陛下夫妇到他家做客,明天陛下便要启程前往渥太华。陛下回来之后又单独出去了,他当时刚要开门出去,惊讶的见到陛下从走廊走过,还向他笑了。
他很惊讶的喊了一声“陛下”,但她将食指放在唇上,示意他收声。
他应该跟着陛下的。他十分懊恼。
*
华盛顿某街区,一栋维多利亚风格的三层独栋别墅,白墙灰瓦,带有精巧的圆型塔楼和阁楼。有一个不大的精美的前院,半圆型车道,进出是两扇带有卷藻花纹的黑色铁门。
乔肯尼迪将汽车开进车道,在门口停下。
下车从车头绕过来,打开车门,扶下一位身材高挑苗条的长发女人。
“这是你的房子吗?”
“对。”
“可你又不住华盛顿。”
“你真的很多话。”
长发女人抱住他手臂,握拳捶他手臂,“你说什么呀?”
乔对她做了个鬼脸,掏出门匙开了门,“请吧,安妮小姐。”
“谁是安妮?”
“你呀。”乔亲昵的抱住她,亲吻她脸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