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因为国内市场一片空白,吸引了众多商人来投资办厂,各种工厂主要集中在新罗马市到乌斯怀亚市之间,沿着两城之间的公路,冒出了数百家大大小小的工厂,也因此兴建了若干小镇。
  工厂生产各种民用产品,小到发圈发梳,大到家具,逐步满足国内需求。
  至于更重要的金属加工产业,罗马岛资源匮乏,煤炭和铁都要进口,商人们认为,一些基础产品比如自行车、收音机之类不如进口成品,省事又赚钱。
  凯瑟琳正在考虑本国要发展何种产业的问题。轻工业是民生必需,小企业主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轻工业生产地图,差距只在数量和规模。
  至于重工业?搞点什么呢?
  苏联能搞重工业,是因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在初创阶段也是当裤子卖家底儿拼命弄钱,才能支棱起来,不然现在苏联也不用打了,直接投降吧。要啥没啥还打个屁啊!
  *
  “很难,国家人口太少了。”这个问题阿拉斯泰尔很有发言权。加拿大就是很典型的地广人稀,因此搞不起来全产业,他们只能靠温带地区集中种植,发展畜牧业,当个大农场
  。
  “我的预期是10年内人口达到100万,50年后人口达到1000万。有1000万人口才算有点分量。”
  “1000万人?”阿拉斯泰尔先是蹙眉,但一想,以俄国目前的土地面积,1000万人并不多。
  “首都至少要达到100万人,乌斯怀亚50万人,其他几个港口城市至少要有30万人。”凯瑟琳叹气,“好难呀!”
  阿拉斯泰尔笑了笑,“别着急,慢慢来。”
  “我们的人口基数太少了。阿根廷的人口也只有1500万,他们还有潘帕斯草原。”凯瑟琳好不忿:凭什么阿根廷能够拥有那么一大片水草丰茂的大草原!别说美国资本家眼馋潘帕斯草原,她也很眼馋好吗!
  她这段时间把英美德法苏的经济发展史都要翻烂了,没事就找经济学家来开会,商量国家的重工业路线问题。重工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但重工业也有非常多的方向,比如德国的汽车产业基本就是全球第一了,现在还怒攀军事科学的高峰。
  美国能搞全产业,也是因为自然资源和人口都足够,所以能搞得起来。
  德国靠科技,深层背景是靠教育。
  二战后日本精工产业崛起,靠的也是教育。
  苏联能在短短20年内搞出重工业的全体系,除了钱,靠的也是人,苏维埃搞基础教育非常成功,识字率比美国还高,居然有高达80%的识字率,美国才勉强够上70%呢。
  所以问题又回来了,还是要搞教育。苏联能搞的,现在的新俄国当然也能搞。
  20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口呀!
  凯瑟琳也不得不放下重工业产业的问题,先搞教育。
  建立大学,刻不容缓!
  话题转到大学上,阿拉斯泰尔给出的建议是先办一所综合性大学,校名就叫俄罗斯国立大学;之后再逐渐建立更多的大学,理工科大学、医学院、艺术学院等等。
  凯瑟琳心中一动:或许可以让丈夫主管建立大学这一块,既能让他有自己的事业,教育方面又不涉及政治权力,可以避免他干着干着就心大了。
  唉,难呀!
  几位叔叔、表姐夫都反对她的丈夫有政府职位,问就是你看哪家王室的王后有工作的?啊,这不是其他王室现在都是君主立宪制了吗?吉祥物想要掌权也不可能。
  叔叔和表姐夫担心这个温莎家的男人将来野心爆棚,这种顾虑倒也是对的,都是为她着想。她也认为丈夫当好贤内助、好好教育他们的孩子就行了,但这不是一个绝好的工作吗?
  当然,现在不会告诉他,还需要考察考察他,看看他是否能安于现状。
  她的问题就是能信任的人太少,家底儿太薄啦!
  *
  凯瑟琳在准备7月份去华盛顿的事宜。重点是跟罗斯福谈条件,用超级武器的资料换取美国的援助,不走《租借法案》,而是单独的援助资金。
  提供美国一处岛屿修建军事基地,如此美国就能在最近的距离“监控”智利阿根廷两国。海外军事基地更多的也是“震赫”作用,凯瑟琳想不出来美国对俄罗斯帝国发难的理由,这片领土经济价值不高,战略价值更低。除非以后发现了什么不可或缺的天然资源,美国政府都不会想要搞事。
  凯瑟琳准备到二战之后,大概1950年吧,再雇佣一支地质勘探队到巴塔哥尼亚高原全面勘探一次。地质勘探受限于科技,不是只勘探一次就能定终身的,因此每隔10年重新勘探很有必要,没准若干年后就能勘探出宝藏来了呢。
  第347章
  整个国家没有多少自然资源是很头疼的一件事情,缺乏资源,很多工厂就必须依靠进口原材料来维持生产。可能最不用头疼的就是不可或缺的食盐吧,基里尔大公刚到罗马岛便让人办厂生产海盐,大西洋暖流使得罗马岛附近的海水干净又含盐量高,目前俄国生产的食盐足够满足国内民众需求,除了囤了一些战略物资之外,至少一半的食盐用以出口。当然,也走的高端路线。不过食盐就是食盐,再高端也贵不到哪里去。
  又看了阿列克谢带回来的其他资料,这半年他也不是只干了一件事情,还很机智的汇总了德国目前各方面的信息。
  德国占领了大半欧洲,除了掠夺自然资源之外,还从工业发达国家比如法国、捷克这样的国家搬迁工厂、机床,机床可是“奢侈品”,处于德军铁蹄下的企业主哪敢说个“不”字!
  数以十万计的机床搬回德国,德国目前开始面临技工短缺的问题了。不仅技工短缺,普通流水线工人也紧缺,适龄青年男性不是在前线就是在新兵营训练中。但德国居然神奇的还没有开始全民总动员,没有释放另一个性别的生产力。
  德国的解决办法是从被占领区征召工人。
  凯瑟琳:你们闹呢?
  难道你们德国人不知道这些工人里一定肯定绝对会有抵抗组织的人?欧洲各国几乎都有共/产/党,虽然被打压了但没有死绝啊!
  啧啧。
  关于德国至今仍然没有开始战时总动员的问题,阿列克谢总结各方面的说法,认为可能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德国高层不认为这场战争会是消耗战(凯瑟琳锐评:实属盲目自信了),第二是上层阶级也就是有钱人反对全民总动员。
  于是德国妇女仍然只管当个贤妻良母就好,出生人口数量居然下跌不多。
  德国经济稳定,群众情绪稳定,也就是之前伦敦大空袭英国空军报复轰炸柏林让柏林群众担惊受怕了个把月,之后raf只能自保本土,德国本土仍然是安全的。
  阿列克谢的主观能动性真的很强,她压根都没有想到让他收集德国本土的情报,他却能主动观察、收集各方信息。只能说他能在24岁升任少校,绝对靠的是自己的能力。
  另外一份报告是党卫军部队在苏联被占领土上大肆搜刮奇珍异宝和珍贵文物。打下列宁格勒后,冬宫夏宫叶卡捷琳娜宫等皇室宫殿劫掠一空,也就彼得保罗大教堂情况好一点,未受破坏。
  凯瑟琳好生气:那本该都是我的!
  她十分悻悻:幸好提前弄到了琥珀屋,不然那真是一点没剩。
  党卫队将来自沙俄皇室宫殿的珍宝运送到柏林,举办了一个盛大的沙俄珍宝展。
  啊啊啊啊啊啊啊!
  凯瑟琳无能狂怒:你们好大的狗胆!
  其实说起来冬宫夏宫已经被苏维埃搜刮过好几次了,真正值钱的珍宝早已卖掉,其他有纪念意义的文物级别珍宝比如加冕皇冠之类也早已转移,要么在莫斯科,要么在之前就转移走了。德国得到的不过是普通摆件之类,但也奢华无比、精巧无比。
  唔……琥珀屋怎么办?目前琥珀屋仍然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展出。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迎来了一个游客的小高潮。美国人可能都觉得苏联要完,今后可能再也没有同级别的沙俄珍宝展览了。
  几位叔叔都认为应该将琥珀屋搬到新冬宫来保存,他们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这本来就是皇室珍宝,陛下也已经用1000台发动机购买下来了,当然就是陛下的。
  好吧,凯瑟琳被说服了。
  *
  看完阿列克谢的所有报告后,凯瑟琳又隔了一天,这才让人宣他到书房。
  “陛下。”身穿侍从官制服的俊美男人毕恭毕敬的行礼。
  凯瑟琳指了指书桌前的圈椅。
  阿列克谢过来坐下。
  “任务完成的很好,我很满意。”
  他轻笑,“能为你效劳是我的荣幸。”
  “你想要什么奖赏?”
  嗯?阿列克谢警惕:她可从来不说这种话。
  略一思忖,“陛下无论给我何等奖赏,我都会很满足。”
  你倒是聪明,几乎是样板式完美回答。
  “钱?勋章?头衔?爵位?”见他脸上神情丝毫未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