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私酿就管不了了,好言难劝找死的鬼,随他去吧。
为了提高出生率,凯瑟琳也准备在建国之后出台新政策,除了目前已有的托幼所、幼儿园,还会给生育补贴。新移民中60岁以上人口其实极少,这是因为大多数老年人不愿再次迁移。不过这样也好,一个新国家由青壮年构成,至少50年内她不用考虑人口老化问题。
21世纪人口基础替代率为2.1,即每对夫妇生育2.1个孩子,才可满足人口均衡,低于这个数字就会出现人口老龄化和总人口减少的问题。
嗯,还需要一个统计局,每年需要统计的数据太多了。
建立国家不像玩电脑游戏,什么东西都是冷冰冰的精确的数据,君主要操心的事情也太多了吧!
*
新罗马市修建了宏伟的东正教堂,位置就在市政府的对面。作为国教,建国日当天君主还要去教堂由大主教为她祈福。
近卫军团的士兵都领到了新军装和制服,还有毛绒绒的黑色毛皮斗篷、高高的熊皮帽,每个人都配发了佩剑、统一样式的长筒皮靴。每位士兵都相信自己一定是建国日当天最靓的仔。
他们也分配到了从中东购买的阿拉伯马,每一匹马都健壮优美,年轻士兵们都兴高采烈,在指挥官的带领下进行了多次彩排。要求从皇宫正门到索菲亚大教堂(以东罗马末代公主命名)门口,用时2小时。
皇宫距离市区有30公里,乘坐马车以游行的速度前进,进入市区前稍快,进入市区后时速低至10公里。
殿下会在索菲亚大教堂停留半小时,之后马车返回皇宫,殿下接受大臣们的觐见,大臣们改称“陛下”。
晚上会在皇宫前面的广场进行庆祝集会,将有5000人受邀参加集会。
有士兵觉得“就这”?好像也太不隆重了吧!
伊戈尔觉得有必要给这些混蛋解释一下,“最隆重的仪式会是加冕典礼,殿下第一次结婚就有加冕典礼,不过那时候她是王后,不是女皇。我敢说,我们的陛下的加冕典礼一定会比英国王室的加冕典礼更恢弘!”
士兵们都点头赞同,“王后”跟“女皇”可不是一个概念!
“而且现在欧洲正在打仗,陛下要邀请欧洲王室参加加冕典礼,也让那些王室看看我们的国家有多么富足、强大!”
第308章
伊戈尔在给近卫军团打鸡血,而凯瑟琳在宫殿里试装。
表姐伊莲娜为她找了俄罗斯裁缝制作俄式长袍。叶卡捷琳娜大帝时代,她是穿着法式宫廷长裙临朝的,礼袍只在加冕典礼上穿着。20世纪没人穿什么法式宫廷长裙了,穿日常装显得不够“威严”,穿大礼袍又太隆重。
因此伊莲娜设计了凯瑟琳的日常装扮(工作服),里面穿长袖棉衬衫或真丝衬衫,下身穿裙子或长裤都可以,外面是一件曵地俄罗斯传统女裙“萨拉诺夫”,说是女裙,其实更像长袍,以金线钉满珍珠宝石,走动间光华闪动。
取消了拖尾,显得比较轻便,由于缀满珍珠宝石,实际穿上身还是挺重的。
外出则穿垂至地面的熊皮或黑貂皮的斗篷,头戴貂皮帽或熊皮帽,手揣黑貂皮手笼,主打一个既要华丽又要保暖性。
毛茸茸又宽大的熊皮斗篷衬得她脸更小了。
宫殿太大,想要提升温度靠壁炉是有点困难,好在此时已经有了大型中央空调,修建宫殿的时候便找了美国空调厂家同步布线。宫殿有独立的供电系统,为新冬宫和附近几座别墅供电。
熊皮斗篷太保暖,只穿了几分钟就让凯瑟琳出汗了。
她赶忙脱下斗篷,扔在地板上。
伊莲娜很满意,萨拉诺夫长袍优雅华丽,殿下穿上很好看,既威严庄重,又不失女性的妩媚。
“奥莉娅,以后做了女皇,责任重大。”摸摸她的脸。
“我知道。”凯瑟琳想叹气:为什么?为什么自己居然走到了登基为王的这一天?
“这对你会很难,本来……你没有必要将俄罗斯人的重担放在肩上。”
你说的很对!我现在
反悔还来得及吗?
“要是以前,我会说,管他们呢!不正是他们叫嚣着处死皇室吗?所以他们成了亡国之人,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明明是两拨人好吗?20年来那些顽固的流亡者,沙俄余孽,宁愿拿非常麻烦的“无国籍护照”,都不肯放弃自己俄罗斯人的身份,入籍居住国,恰恰说明了他们都是“保皇党”。
“你的论文写的很好,这样会让……北方那些人减少对你的戒心。不管怎么样,建立国家后你就不用担心了。”
伊莲娜说的含糊,凯瑟琳略懂一些,她的意思应该是说就不用担心不明不白的被人杀死了。
作为国际关系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凯瑟琳明白“国家”意味着什么:权力。
责任跟权力对等,是负担,也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意志”,铸就“国家意志”,假以时日,将达成“吾即国家”成就。
权力令人迷醉,落榜美术生明显就成了权力的奴隶。奥地利皇帝对继承人的培养,也是一种让继承人熟悉“万人之上”、“皇权至上”的方式,这样,待到继承人最终登上皇位,便不会轻易被“权力”迷惑。
要学会“掌控”权力,而不是被权力“征服”。
许多草根出生的统治者都太急着攫取金钱,她不同,她本来已经很有钱了。
要如何保有自己的金钱?难道放在花旗银行的几百吨黄金不会让人动心吗?如果她不是前任英国王后,美国那些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会放过她吗?
还有战争,为什么战争会暴露一个人最糟糕的一面?一个人一旦得到了过多的“权力”,就很难控制自己。比如……对他人的生命有裁定权。杀戮,是最残酷、最能暴露一个人的真实面目的行为。
*
伊莲娜带着裁缝告退了。
偌大的大厅里只有寥寥几人,显得如此空旷。
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大厅中央有一张独属君主的宝座,据说是从凡尔赛宫流出的曾经属于路易十四的宝座,经过修复和重新镶嵌珠宝,再次焕发了光彩。
此时,这张巴洛克风格的帝王宝座上坐着一名年轻女人。
宝座兼顾了舒适性和华丽外观,还不赖。
凯瑟琳优雅的坐着,后背轻轻靠在靠背上,帝王的宝座不是设计来让人轻松的,具有舒适性只是想让你能多坐一会儿。因此只有靠背,没有扶手。
想象一下自己戴着王冠接受臣民顶礼膜拜,好像很有意思。
我会自我膨胀吗?也许。
不过好在有过一次加冕典礼,对于类似场景她已经有过经验,大概不会膨胀的太厉害。
新罗马市的城市规划非常规整、严谨,首都的中心是一条南北向的主路,命名为亚历山大大街,得自便宜祖父亚历山大三世;玛丽娅大街与亚历山大大街十字交叉,属于绝对市中心地区,市政府与索菲亚大教堂在十字交叉路口的两角;另一角是市立图书馆,第四个角是市立第一中学。
议会大厦比较偏僻,在市中心与皇宫之间的路段上,议会大厦到市政府之间散落着市级的各种行政机关,警察局、法院、医院等等。围绕着议会大厦是部级国家机关办公楼。这样,各部门到皇宫的距离都差不多,君主召唤他们很方便。
皇宫很大,能在两年内盖完完全是因为舍得砸钱,1000名建筑工人不够就上2000人,日夜开工,只要有足够的预算,就能让你知道“人定胜天”到底是什么意思。
20世纪也不是交通不便的17世纪,凡尔赛宫盖了28年,是一座不断扩建的宫殿,而宫殿没有盖完,路易十四就已经住进去了。新冬宫也预留了日后扩建的余地,完全可以建造成一处豪阔的宫殿群。
凯瑟琳觉得现在就挺好了,皇宫比曼哈顿的罗曼宫还要大呢。
一楼除了觐见大厅,还有舞会大厅、宴会大厅,另外还有各位部长的办公室。地面建筑是层高极高的两层楼加阁楼,地下
室有两层,有专门的地下金库、停车场、健身房、室内泳池,一样都不能少。
因为未来的陛下会开飞机,在距离皇宫不到1公里的地方还修建了机库、飞机跑道,此时她的私人飞机奥尔加正停在机库中。地皮反正是自己的,又地广人稀,想盖什么就盖什么。
凯瑟琳是非常喜欢的,这种全方位的只为你一人服务,怎么可能拒绝!
一国之君,听上去就很爽了嘛!
在伦敦即使是王室成员,很多时候也不能随心所欲,比如不能随时飙车,不能太炫富,不能有失“王室体面”,特别没劲。所以她宁愿跑去美国上学,也不要待在无聊的英国。
*
一个人坐在宝座上也怪无聊的,这一个多月她实际已经开始处理政务,各位部长——以后要改称大臣了——每隔一天来跟她开一次会,会议时长不固定。由于人口不多,政务实际也不多。许多事务之前基里尔大公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制订了完善的规定,大臣们只要不是太蠢就能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