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他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暂时离开明天再来,或是等她回来。
  他在好莱坞结识了一些女明星,她们从不在乎别人的看法,除非你是电影公司的老板,是给她们开薪水支票的人;她们在亲密关系上也很随心所欲,因为她们足够美丽,足够有钱,但她们仍然会有处在亲密关系中的低位者的时候,这跟她们每周能赚多少钱无关。
  他观察到这一点后,对美艳的女明星就祛魅了。
  女人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当你明白她们的缺点后便能很轻易的打动她们,让你进入她们的卧室,或者心房。
  这不过是一种游戏,有些人玩的很棒,大部分人玩的不怎么样。
  而凯特……她玩的最好。
  他总是忍不住拿某个女明星跟凯特相比,女明星都很美,各有不同,但没人能比凯特更美丽,也没有凯特声音好听。
  噢,凯特,凯特。
  他心中又酸又苦,爱情真是叫人捉摸不透,偶尔的甜蜜,可大多数时候都只有苦与酸。
  还有……妒忌,他妒忌每一个能跟她有亲密接触的男人,她怎么可以——怎么可以!
  妒忌令他面目全非。他平等的痛恨她的丈夫、她的每一个情人,巴不得他们现在就死掉!
  *
  游艇渐渐靠近码头。
  比约恩关掉发动机,游艇停下,走出驾驶舱,对站在栈桥上的杰克一挑眉,将缆绳扔给他。
  杰克怒瞪他,但还是乖乖拿着缆绳,绕在栈桥的立桩上,打了个水手结。
  比约恩又将儿童推车递给他。杰克小心接过儿童推车,小米沙正瞪大一双漂亮的湛蓝眼眸看着他,还朝他伸出小手。
  杰克一下子心软软:小宝贝真可爱,他可是凯特的孩子呢。要是我和凯特有
  个儿子,那该多么美好!
  孩子会继承你的基因,她要是愿意生下他的孩子,那一定表示她很爱你吧。
  这么说,她爱阿拉斯泰尔?不不,一定不是。她一定只是想要继承人,一定是这样的!
  比约恩先下了游艇,随后伸手扶凯瑟琳下船。
  “杰克?我以为你在海恩尼斯港。”
  杰克摇了摇头。
  “乔怎么样?你去看过他了吗?”
  “他就那样,他连俱乐部都不爱去了。你把他怎么了?他现在完全变了一个人。”
  “你废话很多。”凯瑟琳不客气的说:“他去了海航,你呢?你要应征入伍吗?”
  “不知道。”杰克推着儿童推车,“我还没有想好,我恐怕很难通过体检。”
  啧,也是啊,你个病秧子,你要是能通过征兵体检才是奇怪呢。都不知道你怎么成为“战斗英雄”的,你真是个幸运儿。
  “你想参军吗?”
  “不知道,可能不得不。”
  “那你该为你糟糕的健康感到幸运,你过不了体检。”
  他笑,“那样我又会被乔嘲笑,他很期待能去空军基地。他应该会非常享受他成为战斗机飞行员的过程。”
  这倒是很符合乔的性格。
  乔呀,希望你能活下来。
  *
  杰克报名参加海军,不出意外的,他在体检那关就被刷下来了,他糟糕的背部让医生给了他一个鲜红的“不合格”,他很沮丧,这属于官方盖章认定他是个“残疾”。
  他无能狂怒,整天跟莱姆抱怨:这下子又要被小乔哥远远甩下啦!
  莱姆也被刷下来了,他的近视很严重,戴着厚厚的眼镜,不管是海军还是陆军都不要他,给了他两个鲜红的“不合格”。
  *
  苏德战争的进程可怕极了!
  德军仍然继续快速打法,5月15日开战当天,德国空军飞行若干架次,将苏军部署在边境上的飞机轰了个精光。苏军措手不及,根本没有料到德军不讲武德,说打就打,没有宣战,发动了偷袭。
  苏军当天损失约有700多架飞机,士兵无法计数。
  地面部队的进攻在天亮之后进行,苏军丧失制空权,地面部队也没能组织起有力的反攻,可以说被打得落花流水,只能节节败退。
  德军狂飙突进,开战仅一周后便与苏军在明斯克地区进行了“明斯克战役”,战役进行了13天;6月初,战役结束,苏军惨败,战死10万余人,被俘32万人,明斯克沦陷。
  紧接着是基辅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苏军都被打得溃不成军,接连后退,眼看就要退到莫斯科了。
  德国媒体狂喜,铺天盖地的报道都在宣扬德军的胜利、德国的胜利。
  此时是6月底,距离开战日不过1个半月。
  *
  唐宁街10号,丘吉尔简直要捶桌:你们苏联军队也太不行了!
  苏德战争开始后,丘吉尔几乎每天都要打电话给罗斯福,无他,苏军失败的太快!前线战局一日百里,德军的快速机动化地面部队,配合拥有制空权的空军,简直所向披靡!
  这还怎么打呀!
  我是希望你们自相残杀,可并不希望有一方败得太快!
  罗斯福也很焦虑,密切关注苏德前线战况。美国此时并没有中央情报局,对外的情报网络刚刚开始组建,基本没有基础,收获约等于零,严重依靠英国方面的情报。当然,还有实在不能指望的法国。
  军队情报部门倒是早已有了,但陆军海军的情报部门并不共享情报,手段也很粗糙,根本没有战争意识,还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效率不高。
  因为美国并没有对德、意、日、罗(马尼亚)等国宣战,美国在柏林、维也纳、华沙等城市仍然有外交人员。众所周知,使馆外交人员中含有一部分情报人员,华盛顿就依靠这些在德国心脏中的情报人员的汇报整合信息。
  美国此时也不止关注欧洲战场,在泛太平洋地区,日本蠢蠢欲动,试图染指东南亚英法殖民地,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日本外交官也在此时频频接触华盛顿的核心人物,想要求美国默许他们“占领”东南亚各国。
  日本是个纯资源进口国家,之前他们大量从美国进口铁矿、石油等战略物资,美国商人以利益为优先,且他们压根没想到,日本不但对邻居中国志在必得,还对美国也想试试呢?
  也不能说他们在“资敌”吧,毕竟没有几个商人有“预言”能力。
  *
  此时,凯瑟琳已经人在新罗马市。
  罗马岛天高战争远,是个悠然的世外桃源,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信息比较滞后,消息需要从布宜诺斯艾利斯转手。
  杜邦家族下了血本,从布宜诺斯艾利斯拉了一条海底电缆到罗马岛,再在岛上埋电缆,一路通到新罗马市。幸好罗马岛本身也不大,地下电缆也就挖个100多公里不到200公里,赶在入冬之前完工。
  建立了一家电信邮政局,从世界各地发来的信件、邮包、电报、电话,都从此处中转;有发报员、接线员、邮递员等等,还有正副局长,局长是俄罗斯新移民,其他员工就近从本地招募,也是提供了工作岗位,阿根廷当局大开绿灯。
  电报电话的好说,报纸滞后至少2天,美国报纸大抵是从迈阿密走空运到巴西、阿根廷,再从阿根廷空运到新罗马市,成本高昂。
  *
  苏军真是拉胯!
  凯瑟琳十分无语:你们怎么回事?!
  你们可别真的丢了莫斯科呀!
  美国有一些战地记者想办法跟着德军前线部队走,拿到第一手资料,德国似乎也不介意美国记者报道前线战事。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德国的一系列反应实际都是环环相扣有迹可循的。
  就从敦刻尔克大撤退说起吧,英国成功撤回20多万士兵,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然连同阵亡、被俘,英国一下子损失30多万军队,本土防御力量势必严重不足,防卫压力会大到不可思议,民
  心溃散,失败主义、投降主义必定大行其道,更别提能撑过后面的大空袭了。
  虽然敦刻尔克罗斯福没有答应支援舰队,但之后没多久,伦敦大空袭开始,罗斯福也着急了;于是赶着《租借法案》通过,急忙利用《租借法案》借给英国50艘即将退役的巡洋舰。
  丘吉尔十分高兴,在bbc电台公开宣布这个消息,引发后续一系列反应:德国感到焦虑,担心美国参战,于是便跟意大利、日本达成同盟,去年9月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又称《三国轴心协定》。
  此举被认为是在向美国施压:别闹老弟!
  因此日本在太平洋地区开始准备搞事,除了想趁法国投降之后对东南亚殖民地无力控制、英国没有兵力维持东南亚殖民地的统治捡漏,还有牵制美国注意力的另一层目标。
  日本已经在中国东北经营数年,陈兵数十万,被认为或有可能从西伯利亚地区突入苏联境内,因此苏军不得不分兵驻守西伯利亚。希特勒认为日本是个有利盟友,给了它盟友地位。
  而美国的态度呢?美国不会希望日本全面占领中国,那样就太危险了。中国羸弱,但日本不羸弱呀,美国不希望亚洲地区再出现一个面积人口都很强大的国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