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当然击落数量也跟飞行员技术密切相关,raf将他们最好的飞行员分配到雨燕上,力求最优化。
  凯瑟琳没有询问苏联是否设计了配套的战斗机,那是他们的事情。
  她从渥太华回来的次日,伊利亚也返回了波士顿。
  *
  “他们太着急了,有什么内幕消息吗?德国人是否近期就要进攻苏联?”
  “他们……没有明说,但催得这么急,一定是为战争准备的,就在最近。”
  俩人心照不宣的对视一眼:没错,一定是即将到来的与德军的战争。
  “你猜……会在什么时候?下个月?下下个月?”
  现在是4月底了。
  伊利亚摸摸下巴,“最快下个月。有消息说就在下个月。”
  凯瑟琳挑眉,“你的消息源?”那不就是你们内务部的契卡,你现在都懒得装了是吧。
  他没有回答,只是说:“消息来源很多,大多数都指向5月中的某一天。”
  啧啧。
  *
  占领了希腊本土的德军开始进攻克里特岛。这座岛屿在南爱琴海西南方向,距离雅典约有320公里。德军照例先用飞机一通炸,随后军队乘坐轮船登陆,在5月初攻破克里特岛。
  希腊王室仓皇登上英国海军的军舰,继续跑路。
  太惨了。
  倒不是希腊军队太无能,实在是德军的打法太凶猛,英军也再次见识到掌握了制空权的德军战力有多强。
  参加希意战役的英国军队也庆幸自家有强大的海军,德军无法利用舰船登陆不列颠岛,否则……没准现在被打得屁滚尿流的就是英军了,希腊王室仓皇跑路的情形也会出现在他们的王室身上。
  希腊国王乔治二世拖家带口的先是跑到埃及开罗,可开罗也乱得很,北非战役如火如荼,指不定什么时候德意联军就打到开罗了。因此他们在开罗住了没多久,又跑路到英国本土,到了伦敦。
  菲利普见到了堂哥的一大家子,却吃惊的发现,自己的亲妈居然不在这群人中间。他气愤的质问乔治二世为什么没有带他的母亲一起离开希腊。
  乔治二世也很无奈,爱丽丝公主坚持留在雅典的修道院医院里当护士,他也带不走呀。
  菲利普气得跳脚,但也没有什么办法。他即将毕业,决心申请派驻地中海的军舰上去,好寻找机会去希腊找妈。
  凯瑟琳觉得他还是太天真了,上了军舰哪有那么容易下船找妈,而且巴尔干地区各国基本都在德国控制下,他要是敢去希腊那就是送菜!
  德军应该也不会为难人在修道院的爱丽丝,她又是个听力障碍人士,只要别人不知道她是王室成员,想来应该会很安全。就算被人知道她是王室成员,问题也不是很大,地位高的女性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很低。
  她倒是很敬佩爱丽丝,一个听障人士坚持留在雅典当护士,为了国家和人民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很了不起。
  第295章
  乔治二世必须跑路,跟德军对敌的国王怎可投降,想也知道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前车就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利奥波德三世想仿效丹麦国王,可他忘了,丹麦可是毫无抵抗4小时便投降了,德军没有损失,因此也没有为难丹麦国王;比利时军队可是跟德军硬抗了18天。所以国王投降后,被迫按照德国的要求让亲德的政治家上台,以至于国民都痛恨国王是个叛徒,民意大跌。
  他还不如流亡呢!
  爱丽丝只是女眷,德国人要她无用,也不会把她怎么样,这一点汉斯们还是比较讲究的,比苏维埃那些人更有人性,当然也不多就是了。
  凯瑟琳又想到苏维埃做的事情,他们是真的简单粗暴,沙俄皇室直系基本被处决了个精光。事后因为各国的抗议和压力,苏维埃不得不做做样子,搞了一份“调查报告”,跟日后美国调查肯尼迪总统被刺案的《沃伦报告》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扯淡。
  “调查报告”认为都是下面的人(主要是契卡)自作主张,压根不是中央下达的指令,可是根据这份调查报告所列出的处决时间表,所谓“自作主张”根本站不住脚。
  最先被处决的就是便宜老爹米哈伊尔大公和秘书约翰逊,地点是乌拉尔地区的小城彼尔姆,处决者是一名契卡的小领导,他在报告中记录的时间是1918年6月13日凌晨2时许;
  1个多月后,末代沙皇全家死于乌拉尔地区的叶卡捷琳娜堡,包括当时尚未成年的第四女安娜斯塔西娅女大公(17岁)、皇储阿列克谢(14岁),包括沙皇的家庭医生、一名厨师、一名侍从、一名侍女,一共处决了11人,时间是1918年7月16日深夜到17日凌晨;
  调查报告认为这两起处决都是因为当地契卡小领导担心白军(叛军)会救走沙俄余孽,因此都是单独做出了处决的决定。
  但沙皇全家被处决后的第二天(17日的白天),玛丽娅和德米特里的养母伊丽莎白大公夫人以及其他5名大公被处决就说不通了,各地契卡都约好了吗?我们红/军是打不赢白军吗?情况危急到必须要处决几名囚犯?
  *
  其实纵观新成立的苏/维/埃/俄/国/政/权1918年的处境,凯瑟琳也可以理解有关高层下达处决沙俄余孽的命令。当时“苏托邦sovdepia”实际控制地区实际很不稳定,工业企业收归国有的进程弄得一团糟,土地改革也一团糟,收粮队不付钱就从农村收集粮食,导致农民强烈不满,宁愿烧掉粮食也不肯“卖”给收粮队,粮食收入锐减,引发粮食危机。
  内部矛盾如此尖锐,5月下旬还爆发了外籍军团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叛乱,再加上1917年11月的“苏/俄/内/战”,国内情况空前危急。布尔什维克中可能充斥着失败情绪,担心胜利果实最终会被叛军攥取,在这个前提下,6月开始分批处决沙俄余孽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1918年还不止处决了沙俄皇室,之后几个月陆续处决了一大批贵族、沙俄内阁成员、资产阶级和“异见者”,死亡人数高达数千人。
  而关于到底是因为各地契卡组织混乱造成的“处决”,或是由最高领导层直接下令,两种说法都有。最好的侧面证据也许是列宁的老战友、已经被逐出苏维埃决策圈的托洛茨基所说的,“伊里奇(列宁)相信我们不能给白军留一面可以到处宣扬的会喘气的旗号”。
  托洛斯基没有必要就此事件撒谎。
  1940年8月20日,托洛斯基在墨西哥被内务部的秘密特工暗杀。
  肯家兄弟不懂俄文,他们是根据美国大使馆派给他们的俄语翻译的指导,翻拍了相关资料。凯瑟琳拜托他俩寻找亡父的遗骨,因此他俩将这份调查报告也全部翻拍下来。
  托洛斯基被“处决”的消息则是托尔斯泰基金会转告她的,大概是担心她同样遭遇“处决”吧。史达林为了消除异己也是非常勤奋,就连早已离开苏联的托洛斯基也没有放过。托洛斯基虽然十几年前就被清除出党,远离决策层,可在党内还是很可能有支持者的,史达林不会放心他继续活着。
  只有死人才是无害的。
  凯瑟琳之所以豪迈的“赠送”1000台流星发动机,也是个买命钱,希望史达林看在这份“支援”的份上,留她一条小命。
  她也很犹豫,要不要建国呢?按理说罗马岛上肯定有契卡了,他们不一定真的要搞什么破坏,只是潜伏也很让人受不了。
  要不,让伊利亚去罗马岛清理一下?
  或者就像她对待伊利亚一样,只监视不清理?你清理了他们还是会派新人过来,不如别费那个劲了?此时她感到自己还需要一个fbi,专门处理这种事情。
  写论文的时候,她越琢磨越认为便宜哥哥死的蹊跷,格奥尔基之死也只有两种情况,意外,或“被意外”,车祸可是远比自杀更令人信服的死因。以史达林在大清洗中的表现,他会下令除掉沙俄最后一个男性直系继承人那简直是再合理不过了。
  凯瑟琳不由得摸了摸脖子:天知道!我当时真的只是找了一个沙皇的弟弟来当大旗!我没有想到那么多呀!
  *
  这几年托尔斯泰基金会每年会在她生日送礼,礼物也没有太奢华,通常就是一枚胸针,既不寒酸也不特别显眼,算是很有心了。
  亚历珊德拉列奥芙娜托尔斯卡娅也不常来觐见她,大概也就是一年一两次的频率。托尔斯卡娅知道自己被契卡和fbi监视着,因此平时行动算是比较低调,自己从不做出格的事情,真有什么必须做的,都叫下属去做。
  凯瑟琳倒没有命人监视她,她俩的能量天差地别,托尔斯卡娅不过是大文豪之女、旧地主阶级之女,跟她这个“沙俄皇储”的地位有云泥之别。
  欧洲开战,俄罗斯移民暴增,托尔斯泰基金会也再次得到了扩张,但仍然十分谨慎,吸收的人员不多,大概也怕契卡会混进去吧。
  托尔斯卡娅最近一年跟皇储联系频繁,基本都是讨论新移民的问题,这些新移民大部分都愿意留在繁华的美国,大概有10万人表示有意移民罗马岛,托尔斯卡娅想知道罗马岛能否容纳这么多人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