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树林也多在西部,中部如今是几处油田,已经在油田附近形成了聚居区,油田工人带来家属,石油公司修建了宿舍楼,单身工人住集体宿舍,已婚工人会分配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公寓套房。
  福利方面搞的不错,油田工人称得上安居乐业。
  石油公司由杜邦家族建立,杜邦占股49%,基里尔占股51%,签订合约由杜邦家族开采5年,之后将公司整体移交给新建立的国家。也就是私企转国企。
  金矿只有一处,在中东部,如今那里也是一处小镇,金矿工人同样带来家属,由基里尔名下的建筑公司修建宿舍楼,分为单身宿舍、已婚公寓,规划的很不错。
  也给金矿和油田修建了娱乐设施,单身男性下班后太闲只会酗酒,就会出事。娱乐设施是必须的,修建了电影院、室内溜冰场、台球室、超市商店、公园,一切比照美国大企业一座工厂等于一座小镇的规划,几千人的小镇也要五脏俱全。
  火地岛因为之前约等于没有开发,也几乎没有行政区的划分,人口太少,之前分别属于智利和阿根廷的时候,都不算单独选区,也只粗略的划分了几个区。
  基里尔简单粗暴的将火地岛划分为10个区,大部分区的边境都是直线。现在因为有了油田和金矿,需要重新分区。凯瑟琳的意思是将油田和金矿分别划区,以矿产资源带动各区的经济,建立定居点。
  重新划分的火地岛有4个市,新罗马市、乌斯怀亚市、何塞菲娜港、克拉伦西亚港,改火地岛为罗马岛,整座岛为一个省,罗马省;智利挺大方,把罗马岛附近的零零碎碎的大小岛屿全都打包卖了,几个大岛纳瓦里诺岛、奥斯特岛、伦敦德里岛、圣伊内斯岛等等全都划分为市级行政区,这些岛屿合计有2万多平方公里。
  南美洲最顶端分裂的十分细碎,除了大岛,过于细碎的小岛足有2、300个,基本都无人居住。凯瑟琳准备开放这些小岛供富豪们购买,价格好商量。
  行政区划分了,那就该有干活的人,首要的是治安队,新罗马和乌斯怀亚有警察局,招聘了一些当年的白军军官担任警局主管,目前看来还不错,没有搞事的。也许是因为他们度过了20年不得志的生活,现在有了稳定工作,又即将有自己的国家,心情愉快,工作态度还算认真。
  腐败问题暂时先不考虑,不管什么体制,实际都无法避免腐败,这是人类的劣根性,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利他主义的。
  凯瑟琳不负责具体执行和细节,要是什么都管,还不累死她。因此要挑选合适的部门主管,有事只管找主管说话。行政部门参考美国,设立外交部、财政部、司法部、农业部、商业部、劳工与住房部、医疗与卫生部、能源部、交通与运输部、教育部。
  国家太小,也不太有跟邻国交战的可能,因此暂时没有国防部。同理,暂时也不需要情报部门。
  各部门行政楼都已经修建完毕,本地气候条件不允许盖高楼,3层小楼盖起来当然很快。基里尔和费利克斯各自提交了一份部长候选名单给她,她要跟候选人面谈,确定人选。
  凯瑟琳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要问问丈夫。
  阿拉斯泰尔认真的将自己的经验教授给她:能力其实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候选人是否能遵守职场规则。
  凯瑟琳恍然:懂了,需要听话的,智商只要有平均水平就够了,罗马省就这么点大,地缘政治几乎为零,人口又少,想翻车也很难。“听话”就成了一个重要考量,上司不喜欢太有主见的下层官员,她也不喜欢。
  又花了一周时间约见候选人,最
  后挑选了正副部长一共20人。基里尔举贤不避亲,提名亲儿子弗拉基米尔为外交部部长候选人,最终弗拉基米尔为外交部副部长,负责美洲和泛太平洋地区;尤苏波夫公爵费利克斯为外交部长,主要负责欧洲地区。
  基里尔和德米特里都没有异议。
  *
  接下来的行程是视察油田和金矿。罗马岛的面积是4.87万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半个重庆市罢了,比台湾岛略大个1.2万平方公里。南北端也只有250公里,不夸张的说,只要修好公路,贯穿全岛也只需要3个小时。
  这点距离算个啥?
  石油精炼厂建造在几处油田中间地带,距离新罗马也不远,设计合理科学。几座小镇也都有公路通向精炼厂小镇,一天可达。基里尔本来不想让她去油田,觉得那些脏兮兮的石油工人太粗鲁,但没想到效果很好,那些工人都很激动,未来的女皇能来看望他们,这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事情。
  第282章
  凯瑟琳也很满意,看来那些报告和《新俄罗斯日报》上的报道没有夸大、报喜不报忧,杜邦石油意外的没有过分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薪水是不太高,但提供了住房和工人食堂,省下一大笔开支,可以用在其他消费上。
  对了,还有货币,国家尚未建立,因此目前都是用美元结算薪水。工人们普遍接受美元,币值稳定,购买力也很强。
  但俄罗斯不能一直用美元来结算,每个国家都必须有自己的货币,而不能用外国货币来支撑经济。
  凯瑟琳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了,哈佛并没有教她如何从无到有建立一个国家,她需要经济金融方面的人才。财政部的正副部长有能力搞好经济吗?她不确定。
  但好像……也不用太担心,她有几百吨黄金作为储备。
  ……问题又来了,用她私人拥有的黄金当做国家的金融储备,值得吗?
  *
  肯家兄弟觉得这趟旅行非常有意义,说实话,没有多少人能见证一个新国家的建立。上次凯瑟琳视察罗马岛,他俩没有一起来,去了伦敦跟家人团聚,还怪有点遗憾的。
  对他俩来说,从政是祖辈、父辈对他们的期望,他们没有第二个选择。以前,他俩也只是将“从政”当成工作,而不是什么“事业”;现在,他俩都不约而同认真对待“从政”这份事业。
  不远的将来,凯瑟琳会成为女皇,他们……距离她就更远了。
  如果不奋起直追,就会被她远远抛下。
  地位上的不对等已经将俩兄弟折磨得□□,说不出有多么痛苦。
  只可惜他们不能真正处理政务,治理国家也并不需要从最底层做起,但要知道“所以然”,了解普通人的诉求是什么,学会平衡金钱与民众。凯瑟琳在这方面似乎不用特别学习就能做的很好,她能静下心与工人代表对话,宰财团也毫不手软,还懂适当给财团一些甜头,利润虽然并不高,但姿态很好看,财团也愿意跟她维持良好关系。
  她是天生的统治者,他俩已经很难将现在的她同4年前的她联系起来,那时……那个复活节假期,凯特也只不过是个漂亮女孩,可爱,但再也没有其他特殊。而现在……总是被一群人簇拥的她是如此光彩夺目。
  他们明白那是什么。
  power。
  如此迷人。
  *
  阿拉斯泰尔这几周累得要命,自从那个可恶的阿列克谢提出了“孩子父亲可以是任何人”理论后,几个情敌看他的眼神都不太对劲了。他都不知道他们在激动个什么劲!他才是殿下的丈夫好吗!
  他心里紧张得不得了,非常担心奥莉娅真的爱上别人。她也许不算很爱他,但她也不一定会爱上别人。可糟糕的就是这种“谁也不爱”,她要是偷情,根本不会有心理负担。
  他甚至都不敢问她,你懂得爱吗?
  她会嫌弃他的吧,会觉得他婆婆妈妈,只知道爱呀情呀这种无用的东西。
  可能她不明白,爱,会让一个人变得柔软、变得更好。
  人,怎么可以没有爱呢?
  他也担心她把她的爱给了别人,那他就太可怜了。
  *
  阿列克谢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了金箔纸,每天折一朵玫瑰送给凯瑟琳。
  金箔玫瑰出现在枕头上、梳妆台上,有时候还会出现在首饰盒里、衣柜里,可能这就是他理解的“惊喜”吧。
  呵,直男!
  一个不想回德国的德国军官,他也确实是个叛徒了。
  不过嘛,她也没有什么时间关注年轻男人私下暗潮涌动。德国空军从7月初开始便陆陆续续的在英吉利海峡附近打击英国军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皇家海军只得命令军舰避开敌占区。此时欧洲沿海一线已经尽数被德国占领,德国空军每天出动若干架次飞机在空中侦查。
  敦刻尔克大撤退已经过去两个多月,法国投降也已经1个多月,德国这是在憋大招呀。
  罗马岛还是太偏远了,战争新闻要转好几道手才能到达,也没有直达伦敦的越洋电话。只有这种时候凯瑟琳才体会到通讯的不便,因此她决定按照原定计划返回北美,直接前往渥太华。
  8月的第二个周一,凯瑟琳返回纽约。
  b-17也觉得太慢,两个机组轮流飞,除了加油几乎不停,也需要3天才能飞到纽约,简直不能忍。她在飞行途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整体感觉就是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