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他挑眉,“你早就知道吗?”
  “不知道,我猜的。你肯定不会真的一个人来美国。怎么?你不想逃跑?”
  他摇头,“你知道就算是在军队中,不满意……总理的人也是很多的,从他成为总理之后,每年至少有两次针对他的刺杀和暗杀。但他太走运了,他总是能躲开。”
  嘶,原来如此!
  看来valkyrie计划还挺有群众基础的哈。
  “你真的不会回去?”
  “不回去。”他又笑。
  “你的人可靠吗?”
  “还行。”
  “最好可靠。”她勾了勾他脖子上的皮项圈。
  *
  女管家禀报:“殿下,休斯先生来了。”
  凯瑟琳手里翻着画报,漫不经心,“请他进来。”
  霍华德休斯进了客厅,惊讶的看到她半靠在沙发上,金发碧眼的年轻男人跪坐在沙发前,正在为她涂脚趾甲。
  凯瑟琳挥了挥手,年轻男人便站起身,退出客厅。
  “请坐。”她做了个手势,示意他坐在对面的沙发。
  霍华德皱眉,但很快舒展。“罗曼汽车的工作进度太慢了,我建议要么多招工人,要么增加生产线。”
  “增加生产线。新招工人未必能很快熟练流水线工作。其他企业是否都转产了?”
  “有几家开始转产了,但不算多。”
  凯瑟琳点头,“还早呢,德军还没有进攻法国。等到德军进攻法国,甘末林将军就会发现,法国的军机太少太少,他们就会连夜跑来美国下订单。”
  霍华德心里念叨着“我是和平主义者”,但还是被这幅“钱景”打动了:“雨燕”是划时代的新型战斗机,高速、灵巧、性能稳定。他对雨燕的性能非常有信心,现在缺的就是雨燕的实战数据。
  “另外,你之前提过会有苏联公司来购买流星,我不确定你是否能出售给苏联。”
  “怎么?有人不让我卖吗?”
  “1935年的《中立法案》,它不允许美国企业出售武器装备给德国和意大利,现在也包括苏联。”
  凯瑟琳想了想,“我不是出售,而是以物易物。”
  霍华德点头,“马马虎虎可以绕过。给他们多少台?”
  “先给100台。”战斗机是双发动机的话,那也只能装配50架战斗机而已。他们还需要根据发动机的性能来专门设计飞机。
  流星发动机已经可以量产,罗曼汽车抽了两条生产线组装雨燕,两条生产线组装流星,现在要再增加一条生产线组装雨燕,那么干脆外包的汽车订单全部转手出去,自家的生产线只装配雨燕和流星。
  接着讨论备货,为了即将暴增的新订单,要提前订购零配件。以如今美国制造业的产能,提前2个月下订单已经足够。
  这次雨燕订购1000份,流星订购4000份。
  “雨燕”公开展示后,诸多飞机制造公司都敏锐的抓住这个划时代新型飞机的理念,他们可能都在偷偷设计制造自己的喷气式飞机,然后订购流星发动机安装。
  军事科技的发展本就如此,大家都拼命在卷,在进行产品迭代。如果别人有了高科技产品,你最好也有,比如……胖子和小男孩。
  虽然提前造出了喷气式飞机并不一定会对战争造成什么巨大影响,但有总比没有要好,哪怕只是提前几个月结束战争,那也是功德无量呀。
  *
  德军入侵波兰后,俄罗斯流亡者再度大批逃离法国,一方面是战争压力,一方面是响应皇储殿下的号召:建设新家园!
  一个民族没有主体国家是很痛苦的事情,参考犹太人。他们不愿、也回不去俄罗斯,只能流亡他国。有些人已经接受现实,有些人却还做着复国的美梦。
  费利克斯并不太想要那些白军军官,他们鲁莽又暴力,基本都是顽固的复国主义者。可凯瑟琳认为都可以利用。新俄罗斯需要军队,在没有正式建国之前,就让他们担任警察的职务吧。
  对于新俄罗斯的政治制度,照搬英国议会制度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也分为上下议院,上议院给那些贵族老爷,下议院给平民。
  火地岛已经接收了10万俄罗斯流亡者和移民,比凯瑟琳的预期人数要多出一倍。这些人很快填满了乌斯怀亚。
  首都新罗马newrome的建设也进行的轰轰烈烈,成排的房屋盖了起来。许多人涌到新罗马,或租或买下地皮,开始兴建房屋、住宅、府邸。至于商业街则统一规划,杜邦集团盖了一些三层小楼作为商业街中心,围绕着商业街又很快开始兴建更多的店铺。
  新罗马一片生机勃勃,弗拉基米尔拍了很多照片寄到曼哈顿。他十分的有干劲,似乎在建设新国家的同时找到了人生目标。以前他不过是个不太名正言顺的大公,没有什么长处,也不知道人生的彼岸在哪里。
  基里尔大公也很是志得意满,不能回到故国曾令他十几年郁郁寡欢又无能狂怒,如今换个方式实现他的复国梦,堂亲们都很支持他,小奥尔加还拉来杜邦家族这个大冤种“自愿”建设新俄罗斯。好不快哉!
  他自鸣得意自己选择的地点好极了,地缘政治非常简单,只有两个邻国;地理位置优越,几乎在世界的另一头,欧洲再怎么打得大乱,也不会影响到世界的尽头。
  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争,基里尔十分冷漠:打,打起来!
  新俄罗斯令人意外的勘探到了黄金矿藏,虽然储量不大,但没有人嫌弃金子多,因此很快招募到工人,从美国购买了机器,很快便开工了。
  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油田,储量也不大,但供应新俄罗斯那是肯定没有问题,毕竟公路里数少得可怜,目前修建的最好的一条公路是乌斯怀亚到新罗马的一条4车道公路。
  从美国购买了几台抽油机,一套石油加工生产线,美国工程师指导工作,目前石油加工长已经能生产汽油和柴油、煤油,足够满足基建需求。
  第271章
  列宁格勒。
  在一座有数百万人口的城市寻找一个人其实很难,你不知道对方会在哪里、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也不可能在报纸上登个寻人启事。
  谢尔盖很犯愁。
  他一边处理存粮的事情——这倒是一点也不难——一边想办法寻找伊利亚。直接去政府部门打听指定不行,要迂回。去教堂蹲点也是一个办法,就……以寻找亲戚的理由,给教堂的神职人员看了伊利亚的照片。伊利亚不一定会去教堂做礼拜,但没准有人见过他。
  这可比他漫无头绪的乱找有效的多。
  殿下并不吝啬,给了他差旅费,他可以安逸的住在酒店里。这天,谢尔盖办完事回来,便看到房间里已经坐了一个人。
  “伊利亚。”谢尔盖毫不惊讶,点点头。
  “你什么时候走?”
  “还要去斯大林格勒一趟。”
  伊利亚点点头。当初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的仓库都是他经手的,虽然他不明白殿下为什么指定这两座城市存粮,似乎……这又是她的一个“预言”,这两座城市将遭受敌人的战火。
  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远远不及国家机器,殿下就算准备上千吨的食物,也不过是全城人口几天的食物罢了。他将殿下对这两座城市的“预言”写在报告里,但他无从得知是否会有人当真。
  “殿下……她好吗?”
  “她怀孕了。”
  伊利亚怅然,下意识的点点头:她结婚都快一年了,怀孕……也很正常。
  “殿下……有信给我吗?”他期盼的问。
  “没有。殿下甚至不知道你是否还活着。”谢尔盖仔细看他:看上去瘦了一点,原本英俊的脸仍然英俊,但似乎显得……更冷峻了。
  伊利亚难掩失望神情。
  “你是要留在这里,还是回去殿下身边?”
  伊利亚抿唇,不语。
  谢尔盖便懂了,“你走不了。”
  伊利亚苦笑,“请转告殿下,我对殿下的忠诚永远不变。”
  谢尔盖点头,“你有信给殿下吗?”
  伊利亚将桌上扎着缎带的一叠信推过去。
  *
  协议就是用来撕毁的。
  这是外交和军事上的常识,区别只在于“何时”撕毁。
  北欧局势一天比一天紧张,继3月结束的苏芬冬日战争之后,德国在4月9日凌晨向挪威发动入侵,代号“威瑟堡演习”。
  而德军想要跨越斯卡格拉克海峡进攻挪威,位于德国北部日德兰半岛的丹麦首当其冲,必须拿下,否则德军有可能面临丹麦的背刺。
  于是,4月9日这天的3点55分,德军率先入侵丹麦,空降兵直接降落到首都哥本哈根街头。
  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于凌晨5点被人叫醒,首相送来德国大使递交的“最后通牒”,德国要求丹麦政府立即投降,否则将轰炸哥本哈根。
  内阁成员与议员们、将军们几乎一面倒的认为应该“识时务者为俊杰”。国王尽管不太情愿,可他更不愿意送自己的子民上战场,德军入侵波兰的现代化打法让周边国家全都震撼之极,也全都明白了,本国军队根本无法抵抗如此一支凌厉森严的军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