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他忍住笑,一本正经的说:“那我该多谢你。这是否说明你会将我留在你身边?”
“不行。你还没有证明你的忠诚。”
“你希望我如何证明我的忠诚?”
“没想好。”
他沉吟片刻,“我告诉你伊利亚被关押在哪里,你觉得这个‘诚意’如何?”
“不如何。你本来就该告诉我,而不是将之当成条件。”
*
一个小时后。
利奥波德的左肩胛火烧火燎的疼,疼成了一片。
那里现在有了一个纹身,是他的新名字,阿列克谢。
第249章
他的肉|体感到了疼痛,但他的心却很快乐:她还从来没有给别人起过新名字。呵,殿下,你不明白,你一旦给别人起了名字,就表示你跟那个人之间建立了一种……一种无法切断的联系。
他快乐极了,觉得自己真是走了最正确的一步。
——我在你的心里了吗,我的殿下?
*
利奥波德交出了伊利亚关押的地点,但凯瑟琳又犯难了:要谁去柏林走一趟呢?柏林不能说是龙潭虎穴吧,那也绝对不是什么好去处。她也不能请求伯蒂表哥下令要求mi5或者mi6的特工去救她的侍从官。
想来想去,最合适的人选还是只有肯家兄弟。他俩有外交护照,肯尼迪大使也跟希特勒有几面之缘。他俩明着要人不行,但完全可以命令利奥波德写封信释放伊利亚,让肯家兄弟拿给他的属下看。
从这件事她又发散思维:小乔怎么死的?只记得他是一名轰炸机飞行员,死在一次任务中。他有什么必要非得去当个危机重重死亡率极高的轰炸机飞行员?他就不能做点其他事情吗?比如当个情报官员之类,安逸的待在指挥部或者情报部里?
她能改变小乔的命运吗?多重宇宙定律还有用吗?
试一试,不试试看怎么知道呢?
*
亲戚们在圣诞节前后都给她写了信。娜塔莉亚在洛杉矶非常愉快,圣诞节也没来见她,说请她和阿拉斯泰尔好好过一个二人圣诞节,没有催生。
塔塔说目前伦敦群众情绪稳定,大概是英国只派了两个步兵师去法德边境,人数不多,而且法德边境依然安静如鸡,根本没有开战的意思。群众纷纷表示这样就很好,只要大英的军队不死人,波兰被瓜分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因此英国的征兵登记工作进行的很顺利,她的丈夫也登记了。
菲利普进入达特茅斯的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这是一所培养海军初级军官的学院,目前只有两年制课程。学员会在学院学习3个学期的理论知识,第四个学期在军舰上度过,等于实习。实习学员被称为“见习军官”。菲利普热情的憧憬成为“见习军官”,但他也说了,路易斯舅舅恐怕不会安排他在前线军舰上服役。
噢,他还说,10月底
国王一家到海军学院来视察,学院安排他参与接待国王一家。玛格丽特还是个叽叽喳喳的小女孩,伊丽莎白倒是长成大女孩了,还懂得害羞了。他认为两位公主都不够漂亮,比不上他的姐姐们十几岁的时候,更比不上殿下。
你这马屁拍的可不怎么样。
德米特里叔叔在棕榈滩别墅过的很舒坦,还把儿子接来过了圣诞节。他跟妻子终于离婚了,但孩子还有探视权,他也不差钱,抚养费按时支付,前妻很满意。
玛丽娅姑姑和伦纳特表哥去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玛丽娅觉得侄女太紧张,伦纳特却担心斯德哥尔摩也不安全,想送老婆孩子和亲妈去伦敦。
奥尔加姑姑一家都住在蓝铃花庄园,季洪22岁,古里20岁,他俩都想参军,但奥尔加不允许——英国宣战了,跟我们俄罗斯人有什么关系?
凯瑟琳想着奥尔加姑姑说的倒也没错,战争总是会死很多人,她怎么舍得自己辛苦养大的儿子去当炮灰?
从这方面来说,奥尔加和丈夫库利科夫斯基上校的政治觉悟是非常低的,甘于平庸,跟肯尼迪大使亲手送两个好大儿上战场远远不能比。
而且以奥尔加无比痛恨布尔什维克的心态来说,她更不可能允许儿子加入苏联军队。
她想着这两个家庭也非常有意思,值得观察。奥尔加出身高贵,生来就是人上人,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剧烈震荡,她便会愿意甘于平凡,主动躺平,孩子们好好活着就是最大胜利;
肯尼迪家出身微末,有钱之后只想提高家族的社会阶层,他们必定是积极向上的,也就是往死里卷。
肯尼迪家族之所以在20世纪下半叶名声大噪,除了出了一位总统之外,还有著名的路边社之“肯尼迪的诅咒”,他家因为意外和暗杀死亡的人数太多了!
唏嘘。
*
玛丽太后也给她写了信,不太满意他们的新居太窄小,配不上她的身份,嫌弃加拿大穷乡僻壤,连房子都没有合适的。倒也不至于,阿拉斯泰尔可能是压根没准备在枫林别墅常住,渥太华又不差地,当然也有大house,可能是买的太急了,没有找到合适的府邸。
伯蒂表哥的信里说他知道巴肯的身体不好,这段时间有劳阿拉斯泰尔辛苦一点,希望巴肯的身体早日康复。这两年不希望他俩回英国,法德边境的局势十分诡异,说不准什么时候德军就会跟英法联军开战。他还记得那天她在白金汉宫纵横捭阖分析战局,他又震惊又高兴但又很痛苦。
他欣慰小表妹已经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了。
他希望战争永远不要降临在英国领土上。
凯瑟琳给亲戚们回了信,让丈夫走总督府的外交邮包送去伦敦。
*
阿拉斯泰尔看了奥尔加姑姑的信,给她出主意,“参军又不代表要上战场,他们要是想加入英国军队,可以去上军校,毕业后可以当教官。”
是个好主意,训练新兵可不是需要足够的教官吗?新兵又不会自己训练。既能满足表兄弟的愿望,又很安全。
“季洪年龄大了点吧?古里倒是合适。”
“季洪可以当军需官,这是后勤职位。他上过大学吗?上过大学完全可以胜任。”
瞧,你已经是一位很合格的代理总督啦!
伯蒂表哥的信里还说,他之所以只能暂时任命阿拉斯泰尔代理总督职务,还是因为他太年轻了,帝国从来没有25岁的一国总督,怎么也得年过30岁才会考虑。
也是哈。总督虽然没有实权,但是王室的象征,太年轻就是无法服众,不好开展工作,还会被该国首相/总理小觑(aka职场霸凌):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阿拉斯泰尔又是个娃娃脸,可能必须蓄胡子才能变得成熟一点。
娃娃脸丈夫很可爱,也很辛苦,她去新兵营探望他,都把他感动的不要不要的。他实际负责安大略省与魁北克省的多个新兵营的建设工作,琐事非常多,整天有人拿文件给他签字,还要经常开会。
看来文山会海在所难免呀。
*
肯尼迪大使一家圣诞节回了美国。
这次,老乔铁了心要把孩子们全都留在美国,令他最为烦恼的并不是最小的儿子鲍比,而是长女罗斯玛丽。罗斯玛丽的脑部受损,智力低于同龄人已经是肯家所有孩子都知道的事情了,但这对于事事要强的老乔和罗斯几乎是无法接受的事情。
夫妻俩竭力想让罗斯玛丽成为“正常人”,结果不但夫妻俩内心备受煎熬,罗斯玛丽也很焦躁不安。
乔之前说过,父母非常担心罗斯玛丽会未婚怀孕,这对于虔诚的天主教徒罗斯来说会是无法接受的奇耻大辱。以肯家的财力,想要找个门当户对的女婿是很难的,但降低标准找个哪怕是看中了罗斯玛丽的信托基金的女婿应该不是很难。
罗斯玛丽比凯瑟琳大3个月,现在也有21岁了,是个成熟妩媚开朗爱笑的年轻女人。她在伦敦社交圈很受欢迎,但没有什么靠谱的追求者,男人们只要听到她多说几句话就知道她的智力有问题。
她的智力不够,但肯家的门禁也不严,她常常晚上偷偷溜出去玩,可以想象没有陪伴者的她能跟什么人“出去玩”。后来老乔只好将她送去苏格兰一家封闭式管理的私立女校。
这在凯瑟琳看来压根不是问题。狠心一点,可以给罗斯玛丽结扎,避免搞出人命;但这事与她无关,她也不准备说出这个方案吓坏肯家兄弟;
或者多雇佣几个人看护她,肯家又不差钱,雇佣一位懂得教导特殊儿童(心理层面上的)家庭教师,两名孔武有力的女性陪护者,一名监管所有事务的女管家,最低4名员工就可以照顾好她。
肯家也不缺房子,可以让她单独住在一间别墅里,父母兄妹亲戚随时能去看望她。
不差钱的家庭,解决方法可是多了去了!
至于结婚,凯瑟琳觉得意义不大,对罗斯玛丽不公平。智力不够的话,很难享受爱情(如果有的话),结婚后只会沦为生育工具。而且因为她智力不够,这种事情只能由父母或是长兄来决定,她自己没有权利决定结婚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