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实际上欧美各国都认为是弗拉基米尔列宁下令处决皇室成员,为的就是不让白军有可能“勤王以令天下”。抛开意识形态不说,苏维埃的简单粗暴尤为令人深恶痛绝。想想看,二战打得如此惨烈,同盟国还得弄个“纽伦堡审判”来公审轴心国战犯,追求个“程序正义”呢。
要是公审之后处决皇室成员,欧美各国也不是不能接受。这暴露了苏维埃成立之初在法律层面压根乱如麻,没有章程,也不在乎“程序正义”。
后续他们的处理也非常迷,他们对外声称那些早已被处决的皇室成员仍然“好好的活着”。因此便宜祖母在头
几年一直抱有希望,认为自己的儿子孙子们没准还活在什么地方。
第236章
米哈伊尔还有日记和信件,未被销毁,一部分保存在圣彼得堡的冬宫,一部分保存在莫斯科的档案馆,乔让杰克留在莫斯科,自己去了圣彼得堡。美国大使馆给他俩配了两名翻译。
乔懂一点俄语但很有限,杰克则是完全不懂俄语,抄录文件不难但很费时间。最后他俩决定将绝大部分文件都拍下来,因此报告之外还有多达2000多卷胶卷,1卷胶卷是36张,冲洗出来后是大约7000页。
凯瑟琳只想说不亏是有钱少爷的思维方式,不差钱!
谢尔盖砸钱找人(此处存疑),在契卡的档案库里找到下达处决米哈伊尔的契卡小领导的报告。事实上苏维埃还真的调查过米哈伊尔大公之死,不过也没啥新鲜的,调查结果是那名乌拉尔的契卡小领导自作主张。
跟“临时工犯错”有异曲同工之妙。
*
整个8月,四个人都在乌拉尔的某个小镇挖地。
当然,让少爷与王子亲自挖土那是不可能的,凯瑟琳给了谢尔盖足够的经费,肯家兄弟和菲利普都带了一大笔钱,于是他们花钱雇佣本地人,挖遍了小镇周围的树林。
是懂怎么花钱的,而且确实花钱办事有奇效,本地人以为他们在找沙俄宝藏,居然还挺踊跃。此时又是夏季,温度适宜开挖,要是冬季天寒地冻那可不行。
最终他们真的找到了……不止一具骸骨,看来当地契卡喜欢在树林里埋人。
4个臭皮匠努力分辨骸骨,乔还很有先见之明的在莫斯科雇佣了一位人类学家帮助分辨骸骨。已知米哈伊尔与约翰逊死后被扒光所有衣物服饰,浑身赤裸扔进坑里,并且二人应该埋在一处,因此先排除那些单人的、以及有衣物服饰的(特别是皮带扣这种金属)。
20年过去了,死者肌肉内脏早已分解,只留骸骨,那些还有皮肉的残骸年份太少,也排除。
再根据身高来判断,米哈伊尔是最小的弟弟,也是身高最高的一个,身高应该有至少180公分,人类学家根据腿骨的长度确认了米哈伊尔的骸骨,也根据约翰逊的亲属描述的约翰逊的身高与牙齿情况确认了他的骸骨。
他们将两具骸骨带到圣彼得堡,但圣彼得堡市政府不允许他们将米哈伊尔的骸骨埋进彼得保罗大教堂,沙俄皇室,死不足惜,不配得到死后安宁。凯瑟琳事先预料到可能不被允许,因此也早有指示,让他们将骸骨带回英国。
约翰逊是英国人,他还有亲戚在英国,这要是换个国家,大英帝国老早就会要求对方政府“严惩凶手”了。
凯瑟琳不知道英国人是否忌讳死人,因此没有让谢尔盖将便宜爸爸的骸骨送到克拉伦斯之屋来。
*
阿拉斯泰尔说:“大公是你的父亲,我怎么会忌讳?让谢尔盖……不,我过去接父亲的棺椁。你忘了家里是有教堂的。”
凯瑟琳这才恍然:她还真忘了!
克拉伦斯之屋的一楼是有一间东正教小教堂的,是前任主人阿尔弗雷德王子(老亚瑟王子的二哥)为妻子玛丽亚亚历山德罗夫娜女大公修建的,亚瑟王子搬进来后将小教堂改成了新教教堂。这次修,娜塔莉亚拍板,将小教堂又改回东正教,其实也就是换几扇彩色玻璃窗的事情。
只是凯瑟琳作为克拉伦斯之屋的女主人还没有几天就出去度蜜月,一直没有用过小教堂。她现在对自己的宗教糊里糊涂的,不知道自己现在算是新教徒还是东正教徒。
*
乔打来电话,说首相张伯伦邀请父亲去唐宁街10号了,他猜想多半跟宣战有关。
那还能怎么着?宣战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我猜张伯伦是希望美国能够支持英国的宣战,除了口头支持之外,也许需要经济和……军工上的支持。”
“父亲……父亲决定不了美国是否会支持。”
“罗斯福会支持的,让你父亲一定记住这一点。”
“好,我知道了。”乔忍不住叹气,低声说:“奥莉娅,我想见你,可我又害怕见到你。”
“我还没有多谢你这次帮了我这么大的忙,我很感谢,乔,你很了不起,你办好了这件非常难办的事情。”
乔难过的说:“我不要你的感谢,我只要你爱我。”
凯瑟琳想了想,“谁说我不爱你呢?只可惜婚姻法只支持一夫一妻。”
乔惊呆了,“你说什么?”
“说一夫一妻。”
“不,前面一句。”
“噢。说我也爱你呀,这你知道的,我平等的爱着你和杰克、还有——”
“你还是别说了。”乔咬牙切齿。
“我明天下午去金雀花庄园,你要来吗?”
“去接你父亲的遗骨吗?”
“是。”
“好,我会去的。”
*
挂了电话,凯瑟琳在书房里坐了许久。
点了根烟,套上砗磲烟嘴。
这个世界即将走向崩溃,没有人能够阻止,或者延缓,或者……她讨厌战争,用不着亲临战场就能知道战争是残酷的,人命如草芥,一场战斗死个几万人都不是个事。
如果人有灵魂,那么灵魂会去哪里呢?
对死者的安葬被认为是文明萌芽的重要标志,原始人开始安葬同伴,表示他们与动物有了根本上的区别。
便宜爸爸没有死于战场,却仍然死于一场“争斗”,这场争斗是他无法理解也无法左右的,他也无法逃脱,因此送了命。
看在他为她承担了许多的份上,她愿意让他有个安稳的死后归所,而不是在哪个荒郊野岭做个孤魂野鬼。
唉!
她叹气,从桌上拿起杰克的报告。
*
杰克的报告文笔略胜一筹,他写了他对苏联群众的暗中观察,大清洗仍然还在进行中,许多群众神情紧张,不愿意跟外国人多说半句话。
他不知道有没有秘密特工暗中监视他和乔,但他觉得谢尔盖很了不得,只用了不到3天时间就找到对的人,因此他们才可以查阅一些文件。谢尔盖还能进入契卡的档案馆,他都不知道谢尔盖怎么做到的。
啊哈!杰克也觉得谢尔盖有点不对劲了吗?算他有点小聪明!
他非常伤感她的不幸身世,她的父亲竟然如此凄惨的死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外的不知名的树林里,这导致他更痛恨布尔什维克了。
凯瑟琳是真万万没想到还有这个副作用!
*
谢尔盖没有写文字报告,只口述了他在柏林打探伊利亚的情况。不妙,十分不妙,他的消息来源有好几个,因此消息也很多,他无法判断。有人说伊利亚被党卫队抓住了,有人说伊利亚是被盖世太保抓住了,还有人说伊利亚已经死了。
党卫队可能还要点脸,撑死了给你上大记忆恢复术,揍你个生活不能自理;盖世太保则更残忍、更无法无天、更邪恶,听说就连正规德国军队的军官都很害怕被盖世太保盯上,那意味着你可能会家破人亡。
他担心打探太深会连累肯家兄弟和菲利普王子,因此并未继续打听。
凯瑟琳不置可否。
她之所以让肯家兄弟和菲利普去柏林,实际是为了在谢尔盖出事的时候能让他们去捞人,结果谢尔盖太善解人意,这个安排没有用上。
总之让谢尔盖去柏林也没有什么坏处,如果他是契卡,那么应该会通知同僚营救伊利亚,如果伊利亚真的没死的话。
她潜意识认为伊利亚没有死,如果真的死了,利奥波德这家伙一定会向她炫耀,摆拍一下伊利亚的尸体,或是干脆切他的手指之类的送给她过目……她相信利奥波德是能做出来的。
既然没有,那就当伊利亚没死好了。
*
柏林郊外,某处。
地下囚室。
被捆在十字架上的男人消瘦了许多。他吃不饱,但也饿不死,有人每天喂他吃一些肉羹和蔬菜。每天都要遭受鞭挞,有时候是胸膛有时候是后背,每次他都被鞭挞得晕过去,之后居然会有医生来为他诊治,确保他不会死掉。
他疼得不得了,以他对疼痛不敏感的体质都几乎到了忍耐的极限,却仍然苦苦支撑。对方什么都不问,只是鞭挞他。他们想要什么呢?他不明白。他原本以为党卫队是因为他暗杀曼恩少校未遂才抓他的,但现在看来,并没有人关心他想杀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