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杰克就很盼望万圣节,除了有两天假期之外,莱姆也会从普林斯顿过来,他俩在电话里说好要出去疯玩一整晚。杰克许诺带莱姆去斯比俱乐部(兄弟会)的派对上喝酒,莱姆喜欢男孩,斯比俱乐部也许会有几个合适的男孩。
乔最近一个多月几乎成了皇储最喜欢的男朋友,偶尔还能留宿,可把他乐坏了。美媒又在说或许肯家的长男会成为君士坦丁堡的埃莉诺的下一任丈夫,纷纷猜测他们几时会宣布订婚。
美媒并不在意他们之间的宗教不同,也不在意他们之间的地位悬殊,只兴奋于“王后下嫁”的可能。
英媒很是酸溜溜,但他们仍然没有转载这则消息,而是刊登了另外一则看似毫不相关的消息:克拉伦斯伯爵阿拉斯泰尔亚瑟温莎近日将卸下乔治国王私人副官的职务,调往加拿大渥太华的总督府,担任现任总督特威兹穆尔男爵约翰巴肯的私人副官。
第197章
纽约,大中央车站。
再次来到曼哈顿,阿拉斯泰尔觉得……这儿还是如此的熙熙攘攘,到处都是人。他满怀期待,热切盼望见到他的甜蜜爱人。
他提前拍了电报给埃莉诺……奥莉娅,他还是喜欢叫她奥莉娅,并不喜欢她的英国名字。奥莉娅回电报叫他在纽约转车到波士顿来,她学习实在太忙了,周末也没有时间回纽约。
阿拉斯泰尔无法想象她到底有多忙。
纽约到波士顿的火车一天有好几趟,上午下午晚上,他买了最近一班的车票,很快换乘,前往波士顿。
凯瑟琳派伊利亚到车站接他,直接送他去酒店。
“殿下很忙,她说会来跟你共进晚餐,我为殿下在楼下的意大利餐厅订了座。殿下喜欢吃意大利餐和西班牙餐。”
阿拉斯泰尔点点头,但总觉得有哪里不对。想了一会儿,没想明白,算了。
*
伊利亚从倒后镜看着阿拉斯泰尔,心里五味杂陈。
被放逐1年,再回到殿下身边,总感觉……好像变化很多,殿下虽然召回了他,但对他的态度变了,许多本来不该他做的小事都会交待他去做。这还是惩罚吗?好像是的。
他心里叹气,十分忧愁,不知道什么时候她才能原谅他。
但,他不后悔。
*
凯瑟琳和杰克一起离开图书馆。
好累!
下课就跑到图书馆来看书、做作业,周六也不能松懈。
“明天上午到你家跟你一起吃早午餐。”杰克用手肘戳戳她手臂。
“好吧,叫上乔一起来。莱姆什么时候到?”
“晚上吧,他坐火车过来。”
“也叫上莱姆。”多一个少一个根本没什么所谓。
杰克欲言又止,想着明天要怎么跟老哥联手“干掉”那个愚蠢的阿拉斯加。对,还有莱姆,可以让莱姆去做他们兄弟不好出面的事情。
杰克打开车门,请她上车,送她回家。
凯瑟琳望着车窗外已经开始落叶的道边树,想着美国真是一点都感觉不到战争的前奏呀。这样也挺好。
上周,基里尔叔叔终于派了弗拉基米尔来波士顿,向她汇报了火地岛的建设进程。这说明他终于想明白没她这个“皇储”不行。
她跟弗拉基米尔谈了好几天,将她做的第一个5年计划交给他,要求他务必执行。首要任务是移民,没有自己的人手,光靠火地岛本地居民,基里尔只怕什么都干不成。
弗拉基米尔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基里尔确实遇到了人手问题,他当时只带了20多个铁杆保皇党俄罗斯人过去,虽然成了火地岛的地主,但压根指挥不了当地居民,到现在他们还只能住在当地居民家,穷乡僻壤连正儿八经的旅馆都没有。
凯瑟琳给他安排的行程是去曼哈顿招募愿意去火地岛垦荒的俄罗斯流亡者与移民,流亡者拿的是无国籍护照,大多是贵族,他们不肯入籍,是不肯放弃自己沙俄帝国居民的身份。移民则已入籍美国。
曼哈顿大概有3万多俄罗斯人,凯瑟琳给出了每户1000美元的安家费,另外许诺垦荒所开出的土地都归他们私有,还会免费送他们去火地岛。当然,火地岛不能再称火地岛,而改成新俄罗斯。
预计第一批大概是2000人,不超过500户,体力工人优先,曾在旧沙俄有过行政经验优先。另外招募建筑队前往新俄罗斯盖房子,北美现在是秋天,南美是春天,正适合开工盖房子。
还别说,招募建筑队的工作进行的挺快,弗拉基米尔的办事能力也不错,已经在联系船运公司,准备包船运送建筑队去新俄罗斯。至于建筑材料就不好从美国购买了,他拍电报给父亲,要他去阿根廷买建筑材料。
已经先送了建筑设计师过去,只要钱给到位,这都不是个事!
只要先摆出大干特干的架势,要不了多久,阿根廷和智利的建筑队、商人就会闻风而至,形成良好的供需市场。
她从美国招募的建筑设计师和建筑队主要是盖她的王宫和政府办公楼,质量一定要好。
*
回去放下课本和笔记本,换了衣服,叫伊利亚开车送她去餐厅。
阿拉斯泰尔已经到了餐厅,坐在靠窗的餐桌旁,乖乖的像个小学生。
好好笑。
他紧盯着餐厅入口,见她来了,忙站起来,小幅度的冲她挥手。
她的到来引发了餐厅里其他客人的窃窃私语,他们不确定她是否就是埃莉诺王后,是因为她穿的太像个……女大学生,金色短发、金丝边框眼镜、衬衫领连衣长裙,腰间一条细细的皮带,穿一件苏格兰灰色粗花呢女式西装外套。
她将西装外套脱下,交给伊利亚,让他到车上等她。
“你好,阿拉斯泰尔。”凯瑟琳笑吟吟的伸出手。
他很自然的吻她手背,“你好……亲爱的奥莉娅。”
“我原本以为你还要过几天才来呢。你先去见了总督先生?”
“对。”他绅士的为她拉开座椅。“我还没有正式入职,总督先生给了我两周的假期。”
“那太好了。”她真诚的说:“我还担心你待不了几天就要走呢。”
他微笑,“听说你课程很多,很忙。”
“是啊,作业很多,哈佛的教授很严格,作业都是写论文。不过这样很好,能让我多多思考。最近温斯莱特教授让我们讨论《慕尼黑协定》。”
阿拉斯泰尔有些犹豫的勉强一笑。
《慕尼黑协定》在今年的9月30日正式签订,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出席了在慕尼黑举行的会议,签订了这份协定,主要内容有8条,最重要的便是第一条,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出让给德国。德国军队于10月1日到10日完成对苏台德地区的占领。
捷克斯洛伐克失去了大约2.8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大约360万人口。奥匈帝国时期,此地是奥匈帝国的工业区,有著名的斯柯达兵工厂,以及煤矿和冶炼厂,因此美术生对此地是势在必得。从人口、领土、工业各方面来说,得到苏台德地区不说是如虎添翼吧,那也属于大有裨益。
凯瑟琳在《纽约时报》上看到了这则消息,小组讨论的时候,她提出了“弱国无外交、弱国无人权”的说法,英法德意四国决定了苏台德地区的命运,而捷克斯洛伐克甚至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何其可悲!
她的观点得到了教授和同学们的赞同,当然,类似的话肯定不是她第一个提出来的,但在《慕尼黑协定》的映衬下,她再次指出了现实的残酷,很能得到美国人的认同。
他们都说,幸而美国足够强大,可以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这引发了凯瑟琳的担忧:新俄罗斯还是太小了,基本上小国就等于弱国,没有实力参与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只能暗中猥琐发育。
*
阿拉斯泰尔说到国王的忧虑,他担心希特勒仍然不会满足。如今苏台德地区按照希特勒的意愿到手了,但泽地区呢?波兰呢?匈牙利呢?
虽然张伯伦很乐观,但悲观主义的国王并没有感到乐观。
“伯蒂表哥想的还挺多。”历史的车轮你无法阻挡呀。
“
他是国王,他必须考虑很多事情。”
凯瑟琳点头。君主立宪制度只是保证君主不插手政治,但不代表君王就可以不懂政治。事实上英国的议会与君主之间的联系还是很紧密的,首相每周都要觐见君主汇报工作,沟通对时政的看法。说大白话就是,君主和议会都是为国家打工,配合良好才能让大英帝国这驾马车继续行驶下去。
这就是身为君主的责任吧。凯瑟琳决定向乔治六世学习,哦不对,也许……
她皱眉:我怎么又给自己背了个锅?我到底在想什么?!
*
晚餐相对愉快,餐厅里的客人也许认出她了,但居然一直到她走出餐厅都没有人冒失上前。很好,美国佬你们保持!
走出餐厅,伊利亚手臂上搭着她的外套迎上来,阿拉斯泰尔伸手示意他递过外套。伊利亚默默递给他外套,看着他为殿下穿上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