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你好烦。”
他低头一笑。
阿拉斯泰尔为她检查了马肚带,确定马鞍和马肚带都没问题。
诺兰中尉又检查了一遍。
利奥波德没说什么。作为王后,她的一切再小心都不过分。
凯瑟琳踩着马凳上了马,大长腿动作流畅。
她挥动马鞭,轻轻抽在马臀上,意气风发,“出发!”
第184章
维也纳的一周过得相当惬意,利奥波德这个“地主”招待殷勤,让所有人都充分领会到“权力”的真谛。
基特对“权力”这东西并不敏感,即使老爹成了驻英大使,在她看来也就是英媒提及“肯尼迪家族”的次数稍多而已,不太有什么切身体会。
罗斯玛丽智力差不多等于8、9岁孩子,也对“权力”非常不敏感。
要说触动最大的,肯定是肯家兄弟俩。其他人不是大贵族之子就是王室成员,就连少年菲利普也早就明白“权力”有多香。
父亲成为大使让他们知道“权力”代表地位,而利奥波德招待埃莉诺王后,让他们更清楚“权力”能做到什么地步。
你以为尊贵无比的皇室宫殿,随时可以敞开大门,因为什么?是因为王后的地位,是因为少校这个实际掌权者的地位。
而男人,一旦窥探到“权力”的真谛,就忍不住会被吸引。
兄弟俩之前不过是模模糊糊体会到“权力”能让他们提升阶级地位,但维也纳才让他们明确了一定要“掌握权力”。
*
离开维也纳之后,几人因为下一步要去哪里产生了分歧。凯瑟琳想去苏台德地区,但诺兰中尉和福克斯先生认为苏台德地区过于敏感,英国王后可不能去争端地区。
好吧,凯瑟琳承认福克斯先生说的对,苏台德地区目前太敏感,她在此时进入苏台德地区,只会被人误读。她同意按照菲利普制订的路线,仍然前往慕尼黑。
乔和杰克却想去苏台德地区,连带阿拉斯泰尔、比约恩都要求同行。那么莱姆一定是要跟着杰克的,于是一行人分成两组,凯瑟琳和基特、罗斯玛丽、伊戈尔、菲利普、比利去慕尼黑;乔、杰克、莱姆、阿拉斯泰尔、比约恩去苏台德地区。
凯瑟琳让诺兰中尉给了他们两辆汽车,又把保镖尤里给了他们,再让他们带上一名男仆。
他们在原奥地利与德国的边境线上分别,两辆车往北,其他10辆车往西。
*
杰克送的小博美阿特拉斯已经成年了,体型几乎没有变化,体重也很轻,只有1.4公斤重,很小很乖巧,凯瑟琳走哪儿都带着她。
阿特拉斯也很乖巧,不怎么乱叫。
“你看,爸爸走了,真狠心。”她挠挠阿特拉斯,小狗吠了两声。杰克这个臭不要脸的,每次见到阿特拉斯都会自认“爸爸”,现在凯瑟琳也习惯了,好像这么把宠物当孩子也很正常。
基特每次听到他俩自认阿特拉斯的“爸爸”、“妈妈”都觉得好好笑,但不能真的笑出声,忍着。
凯瑟琳嘟着嘴:“王后”这个身份为她带来了一些便利,但也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她不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男人确实是强势性别,乔和杰克他们就可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基本不会遇到困难。
现在,她只能指望他们带来的第二手资料了。
*
进入德国境内后,最明显的一个感受就是,只要是在城市中,一定会看到高高飘扬的反“卍”字旗。不知道美术生的这个思路是哪里来的。
“卍”字是梵文,读音“srivatsa”,意思为“吉祥万德之所集”,反“卍”字的本义也是吉祥万德,但现在却成了纳粹党的象征符号。
之前利奥波德解释过,反“卍”字象征“权威”,也就是“权力”,简明醒目。
确实,红底白圈黑字,是非常醒目。
当你在纪录片或是影视剧里看到反“卍”字旗,其实是没有多大感触的。
只有在市政厅前面的广场上,亲眼所见,铺天盖地的红色旗帜猎猎飞扬,满眼的反“卍”字占据你的全部视线,你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字符代表的意思。
权力。
power。
至高无上的。
强盛的。
富有凝聚力的。
凯瑟琳仰头看着成行成列的反“卍”字旗,非常佩服美术生的思路:瞧瞧!这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洗脑呀!
美术生的身边一定有高人!
这时候德国的宣传部长是谁?哦,保罗约瑟夫戈培尔,这也是个名人了。
几名穿着希特勒青年团制服的少年从广场上走过,他们昂首挺胸,自信满满,年轻的脸庞满是骄傲。
菲利普非常好奇的看着他们。
一名青年团少年不满的瞪了一眼菲利普,大概是发现她们不像德国人,于是大喊着:“以元首的名义!你们是什么人?”
啊,小孩你太嚣张了吧!
菲利普没有理会。除了在寄宿学校里会被学长霸凌之外,他在外其实很少遇到他人的刁难或是恶意。他懂一点德语,但不多,也就是日常对话100句的水平,一般他不说德语。
除了凯瑟琳之外,也只有福克斯先生懂德语了,他也没把青年团的男孩放在眼里,冷漠瞥了少年一眼。
凯瑟琳实际上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一行人其实是非常特别的,女孩都很漂亮,冷溪卫队的军官们也全都是贵族出身,最次家里都有个可继承的骑士头衔,个个神态倨傲。
这样一行人走在慕尼黑街头会很引人注目。
凯瑟琳正在向基特解释正反“卍”字在佛教中的含义,她说的英语,当然就是很明显的外国人了。
青年团少年此时愤怒的拦住菲利普,要求查看他的证件。
菲利普瞪圆了眼睛:你们是哪块小饼干?
福克斯先生皱眉,“你们只是青年团,你们没有执法权。”
少年气愤的说:“我没有执法权,但我叔叔有!”
凯瑟琳一笑,“那去叫你叔叔来吧。”你叔叔就是戈培尔也不好使。
但当然她也不会留在广场等少年摇人过来,她示意诺兰中尉可以走了。
一行人很快上车离开。
留下几个风中凌乱的青年团少年。
*
基特懵懂:“刚才发生什么了?”
“没什么。就是几个青年团的孩子想为难菲利普。可能这就是男孩之间可笑的‘竞争’吧。”
“竞争什么?”
“不太懂。你知道男孩很莫名其妙的,乔想揍杰克需要理由吗?”
基特表示赞同,“确实,他俩有时莫名其妙的就打在一起,把鲍比吓坏了。”
“乔欺负杰克。那他揍鲍比吗?”
“不怎么揍,鲍比很胆小,吓唬他一下,他就要哭鼻子了。犯不着揍他。”
“你和罗斯玛丽打架吗?”
“小时候也打的,和尤妮丝也打架。”基特笑嘻嘻的说:“我们的年龄太接近了,总是吵架。”
罗斯玛丽说:“现在不打架了。”
“对,现在不打架了。”基特摸摸姐姐的头发,“我们都长大了嘛。”
*
青年团少年的诘问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青年团压根就不是权力机构,有点像美国的童子军,但组织结构更严密,执政党要求日耳曼民族的未成年人加入青年团,分为男团和女团,要从小培养少年们对元首的忠诚,并进行基础的军事训练。
这些少年被称为“希特勒的男孩”、“希特勒的女孩”,全部都要宣誓效忠元首。
福克斯先生讲解了青年团的情况,惊呆菲利普。
“只效忠元首,而不是效忠党、效忠国家?”
“这就是‘个人崇拜’的最强体现。是不是很可怕?”
“那跟苏维埃……”菲利普及时住嘴。
“差不多吧。宣扬个人崇拜主义,以国家权力机构强制要求,是不是很吓人?”
“太不……”菲利普思忖再三,“不够‘民主’。”
“‘民主’才是相对的。中央集权制度就是会产生这种问题。英国其实也是,只是因为英国目前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国家的代言人是君主,人民会觉得效忠君主天经地义,不会觉得这就是‘个人崇拜’。对国王的个人崇拜也是非常严重的,你只是从来不这么想而已。”
菲利普恍恍惚惚:确实呀!这跟英国王室有本质区别吗?其实没有区别。
“美国因为是联邦制,中央集权不是很严重,反而会避免个人崇拜。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美国的政治制度就是完美的。”
基特说:“你们讨论的问题太无趣了。”
“是你对政治太不感兴趣了。”
“政治是男人才感兴趣的东西。”
凯瑟琳马上反对,“你这种论调不可取。一个国家男女性别比大致在1:1,你身为女人,怎么可以将制订国家政策的大事完全交给男人决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