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其他的?她挠头,想不到了。或者说能想到的项目都是小打小闹,已经不被她放在眼里。
跟人合伙开公司?对不起,她谁都不相信。包括肯尼迪先生,她都只想让他当自己的金融投资顾问,而不想跟他合伙、分红。
至于两位年轻的肯尼迪?她很怀疑他们能支配多少钱。100万?500万?不能再多了。
杜邦?马克西姆应该有点钱,但也不会比乔的信托基金更多。
带他们玩吗?她也不愿意。
她又把主意打到了慈善基金会上。
现在慈善基金会的
相关法律相当的不健全,漏洞极多,想要挪用慈善基金会的钱居然是极为容易的事情,因为极少有人会查账。
她的“先天条件”比别人优越得多,她有俄罗斯帝国最后继承人的地位,吸纳善款比其他基金会肯定要快得多。她只需要拿出其中的一小部分资金做慈善,然后利用传媒宣传宣传,人们只会盛赞她人美心善,根本不会想到要查账。
她便可以将大部分资金抽出来买工厂买生产线。这个时间不能太早但也不能太晚,明年开始比较合适。至于工人的招募就更简单了,先招募一批熟手,开高薪,然后就可以大批招募新手,让熟手老带新,再开设培训班,工人的熟练度问题顶多只需要3到6个月培训加实习就够了。
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现有的“奥尔加慈善基金会”她要从德米特里手里拿回来自己控制,再设立一个新的基金会,专门用来骗钱啊不,进行原始积累。
现在搞什么环境保护啊、动物保护啊都还太新潮,就用救助难民的名义,人命嘛,总归还是占据了道德高地的。
最近合适的就是西班牙内战了,战争一起,最遭殃的就是普通人,成了战争的牺牲品。战争本身她也没那个本事掺和,但救助一些普通人也不是做不到的。她可以在西班牙邻国葡萄牙设立难民营,救助西班牙群众的同时,还可以塑造她心怀天下的光辉形象。
到时候谁不赞美她胸怀大义有王者风范呀!
*
说干就干!
凯瑟琳叫了律师过来商量设立第二家慈善基金会的问题。设立基金会要在市政府报备、去银行开设对公账户、建立基金会办公室等等,难度其实并不大,甚至可以说很简单,顶多跑个几天就能完成。
新基金会的名称有点难,凯瑟琳要秘书谢苗去市政厅和大都会图书馆查阅资料,惊讶的发现,目前全世界都没有一个正规的大型的难民救助组织。上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只有各国教会承担了一些难民救助的工作,各国红十字会主要负担伤员救助工作,和一部分难民救助工作,整体来说,难民救助工作既缺乏组织性系统性,也不长久。
这不是天助我也吗!
凯瑟琳狂喜:这业务还能开展到欧洲去!
嗯,那就先把“国际”这个名头用上。
她很喜欢“无国界医生”的名字,那么就把“无国界”也用上。
但“国际”和“无国界”似乎冲突了。
最后定名为“无国界救援基金会borderlessrescuefoundation”,不用“难民refugee”而用“救援rescue”,是不把业务范围局限在“难民救助”上,更灵活。
“奥尔加慈善基金会”主要业务范围是俄罗斯流亡者和移民,跟“无国界救援基金会”业务区分开。
两个基金会的法人代表都是奥尔加米哈伊洛夫娜罗曼诺娃。
无国界救援基金会于1936年10月10日在纽约市政厅注册成立。
当天,位于上东区的圣米哈伊尔宫门外又添一块黄铜铭牌:无国界救援基金会。
凯瑟琳站在台阶下面仰望大门:我这生意,可是越做越大了!
*
美国媒体又开始新一轮报道:
俄罗斯皇储奥尔加殿下成立了一个新的国际救援基金会,目前正在招募志愿者,第一个项目是前往西班牙与葡萄牙的边境城市建立难民营,收容逃出战场的西班牙难民;
奥尔加皇储将在美国几个城市举办慈善募捐晚会,计划中的城市有纽约、芝加哥、迈阿密、旧金山、洛杉矶;
之后奥尔加皇储将前往欧洲各国进行募捐工作,并计划前往西班牙边境视察。
这一波报道轰轰烈烈,不到两天,经由大西洋海底的通讯电缆,这些消息便传到大洋彼岸,英、法、西、德等国媒体陆续开始跟进报道。
*
这天上午,圣米哈伊尔宫门外来了两位年轻绅士,都穿着做工考究的西装三件套,头戴洪堡帽。
他俩第一次来圣米哈伊尔宫,联排别墅没有什么出奇的,出奇的是曼哈顿警局居然派人在门前站岗,据说是因为来求见皇储的人很多,有时候如果被人提前知道皇储的出行日程,门外能有上千人聚集。
比如今天吧,门外已经排了长队,有男有女,听说都是来应征志愿者的,志愿者不限性别,有医护经历优先,导致了女性志愿者较多。志愿者没有薪水,但肯定有项目经费,不会要他们自掏腰包。而且,能为皇储殿下效劳,那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呀!
基金会总部这边是警察站岗,皇储的私宅这边则招募了两名门卫。
乔递上名片,“请告诉索科洛娃伯爵夫人,小约瑟夫肯尼迪求见皇储殿下。”
门卫接了名片,仔细看了看,“请进,肯尼迪先生。”
看来是殿下提前知会过。
乔松了一口气:就是去白宫他都还没有如此紧张呢!
杰克倒是没有什么感觉,只觉得新奇:瞧瞧!这才是真正的皇储的牌面!
女管家索科洛娃夫人迎上来,“两位肯尼迪先生,请随我来。”
不是请他们到一楼的客厅,而是二楼临街的小客厅。
“殿下还在上课,请两位稍等。”
一会儿亲自奉上了红茶和点心,并将两位年轻先生的帽子拿走,挂在书房外面的衣帽架上。
乔打量小客厅:说是小客厅,不如说是阅读角更合适。是一个半开放的空间,临街是一个半圆形的阳台,落地窗没有幔帐,十分通透。
上午的阳光照进来,在地板上洒下一片明亮的光芒,暖暖的。
摆放了一张小巧的双人沙发,两张藤编圈椅,一张大理石岩板台面的茶几,沙发背后是一个书架,摆满了各种书籍,从流行的小说到军事政治的书籍都有。
乔随手抽出一本:《索姆河战役》,讲述世界大战期间重要战役之一的索姆河战役,作者约翰巴肯,就是隔壁加拿大那位现任总督阁下。
索姆河战役又被称为“索姆河地狱”,极言这场战役的残酷和血腥,比另一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时间要短,但死伤超过凡尔登战役。
杰克伸头过来,“什么书?”
乔将封面翻给他看。
杰克倒是一点都不惊讶,之前他便看见过她看世界大战的书。
他也从书架上随手抽了一本书出来,《拿破仑传》。
再抽一本,《剑桥世界近代史》。
再抽一本,嗯?《傲慢与偏见》?
她像是看简奥斯汀的人吗?
第98章
杰克觉得很好笑,戳了一下哥哥的手臂,给哥哥看封面。
乔则有点莫名其妙:《傲慢与偏见》怎么了?
他正要说话,书房的门打开了。
一名60来岁的老年绅士向后退了出来。
“伯爵夫人,请送将军出去。”一把温柔甜软的声音。
乔的心中顿时涌起一阵甜蜜,只想立即见到她、将她紧紧拥抱在怀中。
杰克也无法按捺激动的心情,不由自主走过去,笑着看她。
凯瑟琳倒是有些意外,“杰克……乔。”
没想到他们今天来了,今天又不是周末。他们上周末没来,打了电话说有比赛,实在走不开。凯瑟琳表示理解,学校的社团活动也很重要,反正以后有的是时间相处,不必在乎这一天两天的。
“奥莉娅。”兄弟俩几乎同时开口。
“哎呀!好累!”她笑着走过来,“你们来了多久了?”
“没多久,就几分钟。”杰克的目光跟着她的身影转动。
“上课上晕了我。”
她走到小客厅,坐在沙发上,随手拿起一只茶盏,“这是谁的?”
乔忙说:
“我们都没喝。”
凯瑟琳挑眉,但没说什么,一口气喝光一盏茶。
“今天不是周末,你们怎么来了?”
“想见你,就来了。”杰克先是坐在藤编圈椅上,接着又坐到沙发上。
沙发很小,只能坐下两个人。
凯瑟琳推他,“别坐我身边,姑姑见了要打死你。”
他只好委委屈屈的又坐回藤编圈椅上。
“我给你带了历年的入学考试卷,你可以参考参考。”乔从公文包里取出厚厚一沓试卷。哈佛的入学考试以前是自主出题,1924年开始,全美高校陆续开始使用统一的入学考试卷,如今哈佛也开始用统一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