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此时能开得起汽车的当然是有钱人,美国的经济正在恢复,还远远没有恢复到20年代的黄金时代。罗斯福总统的救市计划进展的不错,但也只是“不错”而已。
  肯家车库里有好几辆车,棕榈滩别墅有至少三辆车,包括这辆敞篷车;纽约布隆克维斯尔豪宅也至少有三辆车,乔一辆,杰克一辆,肯尼迪先生一辆。
  听说,乔在去哈佛之前,前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上了一年学,师从一位经济金融专业的大师,肯尼迪先生还给儿子在英国买了一辆车——英国的汽车方向盘在右边,美国和欧洲的汽车在英国无法上路。
  啧啧啧。
  凯瑟琳在想自己是否也要买辆车?
  暂时不需要,但以后还是需要的。
  *
  杰克不知道把车开到什么地方了,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只有公路旁边的海滩,承受着海浪的拍打。
  “停在哪里了?”乔问。
  杰克耸肩,“不知道。就觉得这里景色不错,海滩也很平整。”
  扭头问基特,“要下去走走吗?”
  妹妹的头发被吹得乱蓬蓬的,看上去很好笑。
  凯瑟琳的头发更乱,她的头发细软,很容易弄乱。
  漂亮女孩的头发即使乱七八糟,看上去依然不损害她的美丽。
  凯瑟琳拿起遮阳帽,戴在头上。
  “下去走走吧。”
  *
  走到海滩上,海风徐徐,耳边听着海浪拍打在岩石上的声音。
  凯瑟琳扭头看了一下,乔把摄影机扔给弟弟,要他换胶卷盘,杰克显然不太高兴,但也没有违抗哥哥的命令。
  基特挽着她的手臂,走在前面。
  乔跟在她俩身后,手上拎着一只野餐篮。
  最后他们找到一处岩石旁的避风处,铺上野餐毯。
  乔真是个好哥哥,没让两个女孩帮忙,一个人搞定野餐毯。
  “请吧,尊敬的小姐。”他站起身,做了个手势,邀请妹妹和她的好友。
  基特咯咯直乐,拉着凯瑟琳坐下。
  不远处,杰克拎着手持摄影机走过来。
  嗐,这还真不赖!
  凯瑟琳心里也乐开了花。
  第18章
  几个人没有目的的闲聊,从最新上映的电影到那些令人喜爱的电影明星,查理卓别林、秀兰邓波尔、克拉克盖博,当然,他们默契的避开了无声电影时代的著名女影星格洛丽亚斯旺森
  ,这位天鹅之子几年前制作了一部未完成的电影《女王凯莱》,并因巨大的开销濒临破产。
  而当时机智的肯尼迪先生卖掉了他的制片厂,从好莱坞脱身离开,同时也跟斯旺森分手。
  啧。
  凯瑟琳在报纸上看到这则消息,觉得肯尼迪先生不发财才是天理难容。想要在这个时代赚大钱,必须没良心。
  说来说去,杰克忽然说到10多年前忽然出现在德国柏林的末代沙皇之女,安娜斯塔西娅女大公。
  “听说一些俄国贵族已经承认了那个女人就是安娜斯塔西娅。”杰克好奇心强烈的问:“你在欧洲的时候见过她吗?”
  “没有。我爸爸也许见过她,她一直住在柏林。而且,除了她之外,还有很多人都声称自己是安娜斯塔西娅女大公。”
  乔也来了兴趣,“她们之间最多只有一个是真的,也许……全是假的。”
  “你们认为呢?她们都是假的吗?”基特也很好奇,毕竟皇室什么的真的很吸引人,再加上安娜斯塔西娅是从处决中逃脱,就更为传奇了。
  “她的德语带有俄罗斯口音。”杰克看着凯瑟琳,“但你没有什么俄罗斯口音。”
  “我很小就离开了俄罗斯。”凯瑟琳淡定回答,“而且,我实在不相信女大公的德语会有口音,皇室的大公女大公从小就会学习好几门外语,法语和德语必学,英语倒不一定必学。而且,皇后陛下是黑森公主,她的母语是德语,女大公怎么可能不会纯正的德语?”
  乔想了一下,点头赞同,“你说的很对。”
  杰克也赞同,“你说的不错。那么,那个叫安娜的女人是怎么回事?”
  嘶,这可有点敏感,凯瑟琳并不喜欢这个话题。
  “你们的父亲是个金融界的高手,你们应该听说一句话,‘高投入高回报’,我们先假设她是假的,是个冒牌货,那么,她和她背后的人想要的是什么?”
  乔回答:“是沙皇家族在瑞士和英国银行的财产。”
  肯家的孩子们都很聪明,一下子便抓住了重点。他们可能早就讨论过类似的话题,只是因为她是从俄国来的,所以才提起来的吧。
  杰克沉思片刻,“没错,金钱的诱惑太大了。”
  嗐,谁说不是呢?富豪子女更应该明白金钱的诱惑。
  一旦明白那个冒牌公主的目的,这个故事就失去了“传奇性”,变得索然无味。
  “那些赠送房子和车马的人怎么想的呢?”基特问。美国媒体对那些“女大公”也很有兴趣,一有消息都会很快转载。好些自称自己是女大公的人都得到了他人不菲的礼物,这让她想不明白。
  “很简单,小投入大回报。”乔冷静指出,“再说,对那些‘投资人’来说,这只是一笔投资,投资是有风险的,他们应该计算过损失和收益。”
  凯瑟琳很是认同。
  *
  “真假公主”在凯瑟琳这儿有点敏感,很惭愧,自己的胆子还是不够big,瞧瞧,人家这是真的“高投入高回报”呀。而且吧,就算被戳穿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后果:那些东西不是你们自愿送的吗?
  而且,只要她坚持声称自己是安娜斯塔西娅尼古拉耶夫娜罗曼诺娃,在没有dna手段的时代,也没有什么办法“打假”。
  凯瑟琳决定好好研究一下这些案例。这些声称自己是末代沙皇之女的女人里,最有名气的是那个叫安娜安德森的女人,有些出入沙皇宫廷的人认为她是真的女大公,但大部分沙皇亲戚都认为她是冒牌货。
  可架不住媒体疯狂吹捧安娜,还真有不少有钱人(aka大冤种)给她送房送钱送车,她的生活过得相当不错。
  这可以算是骗子的最高境界了。
  套路凯瑟琳都懂,安娜的切入点也很巧妙,只是她没有办法拿来复刻。
  太遗憾了。
  *
  复活节假期十分愉快,自己不但一分钱没花,还得了许多新衣、几顶新帽子、几双新鞋子,就连泳衣都买了好几件。
  凯瑟琳只带了几条新裙子回纽约,其他物品仍然放在棕榈滩肯家别墅。
  “我们夏天还会回来,夏天你也来吧,我们有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在一起,你说,这多好呀!”基特殷切的说。
  凯瑟琳无法拒绝,也不想拒绝。热情的肯家孩子很喜欢呼朋唤友,反正不差钱,招待好友住上整整一个暑假根本不是个事。
  基本上你只要出个人就好,其他开销全都是肯家老爹掏了!
  肯尼迪先生也很鼓励孩子们邀请好友来家里玩,他认为子女们的社交能力和社交圈很重要。哦,罗斯玛丽除外。罗斯玛丽经常转学,很难有亲密好友。她在学校的处境也很微妙,私立女校的学生基本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她们也许会觉得罗斯玛丽的脑子不太好,因而不愿意跟她发展出友谊。
  智力低下的人不管在什么时代都会遭受歧视和霸凌,罗斯玛丽在学校里可能过的很不容易。
  也不能说肯尼迪夫妇不是好父母,他们对长女的“病情”非常上心,在迈阿密还特地抽出一天时间,夫妻俩带罗斯玛丽去看了专科医生。
  肯氏夫妇都不愿承认长女智力低下,总认为这是可以经由学习改进的,因此他们总是想着为她换个好学校,不愿意送她去专门教育特殊孩子的学校。
  凯瑟琳也想过这个问题,其实吧,以肯尼迪先生的财力来说,完全可以找个特殊教育专家担任家庭教师,专门教育罗斯玛丽。再给她配备一名年长的女性陪护者,一名专门照顾她的保姆,最低只需要3个人便能将她照顾的无微不至。
  还能提供工作岗位呢。
  只是肯尼迪先生坚持让罗斯玛丽出外上寄宿学校,认为她更需要跟同龄人相处。
  嗐,大可不必。
  以凯瑟琳跟罗斯玛丽的有限接触来看,罗斯玛丽的“病情”也不算严重,大概相当于8、9岁孩童的智力水平,生活自理肯定没问题,不然不可能外出上寄宿学校;她只是无法适应成年人的世界,在21世纪的话实在不算什么大事。
  不过这事跟她没什么关系,她不可能多嘴。她只需要像对待正常人那样对待罗斯玛丽,就是最好的状态了。
  罗斯玛丽很高兴能跟她和基特一起玩,肯尼迪太太特别叮嘱乔和杰克,请他们多多带罗斯玛丽外出,让她能够认识新朋友。
  *
  回了纽约后,第二天下午,乔和杰克带罗斯玛丽、基特、凯瑟琳一起参加了邻居的下午茶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