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其实徐福逃了不止一次,他真的真的不想再炼丹了。
  每天都在生死边缘徘徊,一不小心那罐子就炸了。
  他也不想点火,不想实验,不想研究配方,不想知道那些鬼东西为什么放一起就能瞬间引起那么大的火焰,导致他心慌腿软,魂飞魄散。
  徐福当然不想干,他从来就没有想干过。
  他找机会就跑,都跑出临淄城了,被嘿嘿笑的英布抓回来了。
  跑一回,抓一回;跑两回,抓两回。
  英布发动了他的朋友圈,那些吃喝玩乐赛蹋鞠的小伙子们,个顶个的强壮,跑得比驴都快,围追堵截,比郡尉们反应都敏捷,摩拳擦掌,欢呼雀跃。
  徐福被当成了蹋鞠,甚至被一群汉子追来追去,抢来抢去,何止是狼狈,那简直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看着炼丹炉独叹息。
  “诶,你下次什么时候跑?”英布眉飞色舞。
  徐福披头散发,呆滞地坐在台阶上,一动不动。
  “提前跟我说一声,我还能配合你演个戏。”
  “……”徐福僵硬地抬起头,“演什么?你帮我炼丹?”
  “我可不会这个,烧死了可不划算,我还年轻呢。”英布笑嘻嘻,“你可以假装逃跑,我再假装抓你回来,这样我就能多得一袋钱了。”
  “你拿我换钱?!”徐福的眼睛都要瞪出来了。
  “对呀,我帮郡尉抓你,能得不少钱呢。”英布美滋滋道,“比赛蹋鞠的时候故意输而得到的钱还多几倍。太子殿下真大方啊。”
  “你这种混账,笞四十太便宜你了!”
  “呦呵,你还评价上我了?你自己是什么好东西,还想骗什么黄金珍宝童男童女,我呸!你要童男童女干什么?还不是用来糟蹋!不要脸的骗子!栽我手里,这叫报应。”
  英布乐乐呵呵,干兼职干得爽极了,天天督促徐福干活,兴高采烈看大火冲天。
  “你说这么大的火,能不能用来烤鸡呢?”
  “那鸡就上天了。”站岗的郡尉低声接了一句。
  “猪呢?烤猪,能烤熟吗?”
  “熟不熟不知道,估计也得上天。”
  “上天了不也得掉下来吗?还能被天上的神仙给吃了不成?”
  “也可能会糊。”
  “徐福都没糊。”
  “徐福有腿,他那个引线可长,没烧到他。”
  “这样看,他这人也挺精。”
  “今日的火是不是大了点?地也动得厉害。”郡尉喃喃。
  墨家弟子瞬移过来,刷刷记录,等烟和火都散了,慢吞吞靠近去查看现场,继续记录。
  “那块黑炭是什么?”
  “是徐福。”
  “闻起来挺香。”
  “吃人犯法。”郡尉淡然补充,“新法也犯。”
  英布叽里咕噜骂了一句:“旧法我都***还没记住呢,怎么又**冒出新法来?”
  墨家弟子见多识广,笑着安慰:“没事,新法比旧法宽松多了。”
  墨家,一直默默地辛苦搞发明搞后勤的墨家,好像无处不在,又好像融化在大秦的空气里了,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直到这个时候,才让人惊觉。
  对啊,大秦还有这么一股力量,是绝对支持新法的。
  不仅儒法冲突,墨法更冲突。
  所以少府令必须得换人,这不仅是皇帝的意思,也是墨家的意愿。
  太子不紧不慢地接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讯息,悠悠而笑:“匈奴与百越不能同时打,不是打不赢,而是没有必要。蒙恬也好,李牧也罢,都有法子应对这种小股袭扰。现在还不到决战的时机。”
  嬴政盘算着粮草问题:“三五年后,就差不多了。”
  “三五年,新法也普及下去了。”李世民更挂念这个。
  “到时候再把你的萧何提上来。”
  “好。”
  谈完正事,他俩总算能闲适地喝喝茶,聊点有趣的话题了。
  “扶苏也到议婚的年纪了。你有什么好人选吗?”嬴政随口问。
  鉴于太子的社交圈很广,先问问他准没错。
  “人选嘛……”李世民迟疑了。
  因为他脑子里跳出来的第一个人名,居然是吕雉。
  第190章
  这个想法虽然过于刁钻,但并非无迹可寻。
  李世民的社交圈虽然广,但同龄的女子少得可怜,并没有多少思考的空间。
  巴清的年纪比嬴政都大,把她纳入考虑范围,感觉对她和扶苏都不太礼貌。
  除此之外,大概也就是李斯他们那些熟人的女儿,他见过两个,没什么印象。
  之所以会突然想到吕雉,有两个普通又切于实际的理由:一:刘邦还没有和吕雉成亲;二:吕雉和扶苏一样大。
  他犹豫不决的表情,落在嬴政眼里,就是有想法的意思了。
  “你有人选?”
  “我得想想。”
  “这有什么可想?”嬴政奇道,“既有人选,把人叫进宫来,与扶苏见见,看看合不合适,不就行了?”
  虽然有点简单粗暴,但以嬴政的身份来说,除了太子妃是需要精挑细选,并且长年累月地观察,婚礼也需要他关切进度和亲自主持,其他的孩子们,自然优先考虑合不合适。
  家世、年纪、相貌、人品……如果都挺合适,那就差不多可以定了。
  李世民拿不定主意:“阿父容我想想。”
  “也可问问太子妃。”
  “自然是要问她的。”
  现成的无忧在那里,哪有不问的道理?
  他刚回立极殿,就被无忧招手唤过去:“你看这四股线,哪一股更贴近这块布?”
  “啊?”李世民一阵茫然,定睛看去。
  她手上捋着四股颜色很接近的丝线,都是黄棕色系,放在同色的纹绫上,一打眼看过去,没什么分别。
  “你在问我?”
  “你的眼力很好呀,百步穿杨呢。”
  “其实我觉得都一样……”
  “帮我选一个嘛。”
  “那还是最上面那股吧,放在纱上隐没了。”
  “这是绫,不是纱。”她便留下了他选的那股丝线,在有光和无光处都对比了一下,赞道,“确实是最接近的,你的眼光果然很好。”
  “你是在夸你自己吗?”他笑着坐下来。
  她放下手里的东西,抬眼而问:“你有事要同我商量?”
  “你怎么知道?”
  “桌上的果子你看都没看一眼。”
  “兴许我不饿。”
  “那没有了?”她故意道。
  “那还是有的。”李世民诚实道,“扶苏的婚事,你有什么想法吗?”
  “这该去问阿母吧。”无忧没有第一时间回答。
  “适龄的女子,你认识的更多。说说看。”
  无忧也开始犹豫了,这犹豫难道也会传染的吗?
  “有一件事,我正要告诉你……吕雉现在就在太学,她和扶苏见过面了。”
  “我怎么不知道?”他的消息什么时候这么落后了?
  “你忙着大事,总要允许这些小事正在发生吧。”她微微一笑,“在你没注意的地方,大家都在各自生活。”
  “也对。但是……”李世民感觉有点怪怪的,“那刘邦……”
  “我们不插手,如何?”无忧气定神闲,语气稍稍上扬,带了点慧黠的意味,“花落谁家,各凭本事。”
  李世民轻“嘶”了一口气,决定先静观其变。
  婚姻对象的选择,很多时候是权衡利弊的结果。没有那么多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投意合。
  吕雉也是沛县的,其父在当地颇有声望、也颇有钱,通常来说,她的对象应该也在沛县挑选。父亲看中什么样的,她就嫁给什么样的。
  但时来运转,沛县立了个县学,有点文化的都想进去,吕雉顺利进入县学,第二年升到郡学,又选拔到太学。
  两个哥哥都傻了眼,吕公曾劝道:“要不你把这个名额让给你两位兄长吧?他们也好凭借这个机会挣个官做。”
  “父亲不是一直在挂心我的婚事吗?我的年纪也不小了,到太学去,天下英才任我挑选,王孙贵胄亦可攀附。若能飞上青云,岂不比做小官来得方便?到时候,还怕家里没有富贵吗?”
  吕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巧妙地说服了她的父亲。
  很多时候人的想法,也是会被环境塑造和改变的。倘若她没有给哥哥代笔替考,她不会萌生去县学读书的想法,而要不是成功步步升上去,她也不会如此珍惜这个机遇,不肯再让给她的兄长们。
  有些机会是不能让的,一让就是一辈子。
  他们可以去咸阳,她难道就不想去吗?
  他们以后还有大把的机会,她要是错过这次,哪还有机会?她费尽心思把父亲哄住,只是为了把机会握在自己手里。
  她终于到了咸阳,才惊觉原来沛县是那么小的地方。难怪那么多人离开之后,就再也不愿意回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