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142节

  周祺眼里难得露出几分轻松之态来,自他登基至今,两年多来日日战战兢兢,总觉得时间紧迫,时间不等人,如今总算是有了大的起色。
  他心心念念的海外粮种已经被寻回,只是可惜当初明相的梦呓之语未受重视,这手书保管不力残缺了一页,也不知那页是不是也有记录这般高产粮种,想起来玉米和红薯的产量之高,周祺忍不住心头又喜又痛。
  在蚕种的厚利和连玉的劝说下,贺州、永州、滨州的世家大族皆签下了书契,献上了家中的田册,其余的州府等连玉和辛祝一一走完,必然也会有好消息传来,如今只等江州税银运回国库,便可跟他们买回这些土地。
  到时候便可统计当地无地、少地的百姓,分田于民,再将这高产粮种分下下去,想来离他盼望的世间再无饿死之民又近了一步,云州之惨事必将不会再重演。
  周祺望着辛月,此中便有此女立下了大功劳,他常常羡慕先祖有明相,现在他亦有自己的明相,虽不能似明相一般立于朝堂帮他处理政务,但皇妹之功亦是功在千秋。
  便是已经封了辛月为公主,周祺还觉得不够,他难掩激动的拍了拍辛月的肩膀说:“皇妹,等九州再无饥民那日,朕想巡视天下,那时请皇妹同行,因此盛世,有你之功!”
  辛月被皇上这番话说得亦是心中激荡,本是为了自己小家过得更好一些走上了经商之路,机缘巧合之下,一步步竟走到了现在,能为天下百姓出上一份力了,辛月点点头激动的说:“臣妹亦盼着那一日!”
  皇上带着辛月去与太后辞别,之后亲自将辛月送到了宫门处,依依惜别,终将要别,最后周祺对辛月说:“等连玉与辛祝回京,朕便带着辛祝一同去贺州,届时再与皇妹相见。”
  辛月虽是第一回空着手从宫中出来,但心里却被一股难以言喻的愉悦之意填满了,原先她害怕看天下疾苦,因为深知自己的无能为力,现在却不一样了,她也为这世间百姓能少受困苦出过一分力了。
  被宫中的马车送回家中,辛月将皇上送来的六盏宫灯分了出去,一个给了弟弟,一个给了表妹,一个给了杨欣娘,一个给了杨芸娘,她自己留了一盏,另外一盏让人送去给了何令芳。
  沈砺与姜南星吃了晚食便来了辛家,等到天一黑,辛月她们便举着点亮了的宫灯出门,与杨欣娘、杨芸娘、杨继明、杨泽他们碰了面,便一起往吉庆坊走去。
  今日人多,辛月带上了四个护卫,杨欣娘和杨芸娘也都带上了几个家仆,毕竟这种日子人多手杂,丢了财物是小事,若是被那些人贩子用帕子捂了口鼻迷晕过去,谁知道会被卖去什么地方。
  那鹭江上的花船里,也有姑娘说隐约记得自己曾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呢。
  彩兰帮着抱着辛年,其实这种人多的场合,辛年这种小娃娃是最危险的,他长得好看,年纪又小,在人贩子眼里这种孩子是最适合拐走的,不记事养一养就忘记来处了。
  可辛月明日一早就要走了,实在忍不下心再推开抱着自己腿的弟弟,想来想去,便只能把护卫们都带上,又麻烦彩兰跟着一路换着抱着辛年,绝对不让他落单离了家人的眼。
  辛月她们几个女孩子举的都是宫灯,在一路上往吉庆坊去的人里最招人注意,沈砺回头看了好几眼辛月手里的宫灯,辛月都发现了,大方的说:“沈家哥哥可是喜欢?等从吉庆坊回来我送给你!”
  “咳咳……”沈砺听了辛月的话呛得捂嘴咳嗽了好几声。
  姜南星大笑出声,说:“月娘妹妹你误会了,砺哥儿哪是喜欢你手上的宫灯,他本想着今晚要替你赢一盏花灯送你,谁知你手里已经有了这般好的,所以才老看这灯。”
  沈砺被表哥揭穿了心事,脸上隐隐起了两股红晕,只是仗着夜色和烛光的掩护,没被人发现,他努力忽略脸颊上的热意,装作若无其事的说:“月娘妹妹送我的生辰礼太贵重了,我是想回报月娘妹妹一二。”
  辛月闻言忙摆手说:“沈家哥哥不必着急,反正你都答应要年年给我送玉雕了,早晚会比那玉马贵重的。”
  杨芸娘好奇的伸手戳了戳堂姑的腰,杨欣娘被杨芸娘戳得一抖,侧脸过去疑惑的小声问:“怎么了?”
  杨芸娘探首到杨欣娘耳边,小声的说:“你瞧月娘妹妹和那沈少爷,两人是不是煞是般配?”
  杨欣娘顿了顿,仔细看了看辛月和沈砺,心中也赞同杨芸娘的话,不过这众目睽睽之下如何好跟杨芸娘八卦未来小姑子,杨欣娘小声的咳嗽一声提醒杨芸娘道:“莫说了,月娘妹妹还小呢。”
  这倒是,辛月才十岁,离及笄还有快五年呢,远远不到定亲的时候。
  杨芸娘忍下了心中的好奇,便不再拉着杨欣娘缩在后头说小话,她才刚快走了两步,便站到了姜南星的身侧,两人目光一对上,姜南星便下意识的转开脸。
  不过很快姜南星又反应过来这般太过失礼,他又转回头来看着杨芸娘忍着尴尬问了声好,道:“小师姑。”
  那日杨怀恩带着杨芸娘走后,姜南星被他爹狠狠的收拾了一顿,教育他什么叫师门传承
  、上下尊卑,莫说杨芸娘是个十几岁的姑娘,便是她是个不会说话的奶娃娃,只要姜御医收了她为徒,姜南星就得乖乖喊师姑。
  杨芸娘没想到那日那么抗拒的姜南星竟然乖乖的喊了自己师姑,她有些诧异,但还是很快回了一句:“姜家哥哥,不必如此,我阿爷说了咱们各论各的,你还是叫我妹妹便是。”
  “我爹说师门传承,礼不可废。”姜南星郁闷的摇摇头,他当然想喊妹妹不想喊师姑,但是他爹不让啊。
  杨芸娘见状便提议道:“那不如这样,在外我们便以兄妹相称。”
  姜南星本想答应,但想到自己常常嘴快失言,又慌忙摇头道:“不行,若是在我爹面前嘴快叫错了,必要挨上一顿狠打了。”
  杨芸娘并没有要占姜南星便宜的意思,她只是一心想学医,姜家自然是姜御医医术最高,再加上姜南星的爹常驻宫中,除非杨芸娘也跟着去太医院,不然是没有时间能教导她的。
  就像当年姜御医无法亲自教导儿子,姜南星的爹现在也只能把儿子扔给老父。
  姜御医的小儿子虽也学了些医术,比一般大夫还是强上许多的,教导杨芸娘也没什么问题,只是他一心更爱经商,让他带徒弟传授医术他还真干不了。
  姜御医也是两个儿子都指望不上,又是老友所托,而且他自己先托付过两个晚辈,如今如何能好意思拒绝老友托付过来的晚辈。
  想了想反正也要教导自己孙子,一只羊是放,两只羊也是赶,便干脆同意了,自己收了这个小徒弟。
  只是没想到坑了自己孙子,要叫一个年纪比自己小的妹妹师姑。
  杨芸娘不是那不懂人情世故的,反而还十分敏感聪慧,她不愿与姜南星生了间隙,想了想便提议道:“那咱们换一种方式各论各的,你叫我师姑,我还是叫你哥哥,想来姜伯父便不会怪你了。”
  姜南星闻言突然笑起来,说:“我爹还要喊你师妹,要你喊他师兄呢。”
  杨芸娘闻言忙连着摆手,说:“那可不行,那就更该各论各的了,便是伯父喊我师妹,我也只能喊他伯父,不然我爹爹和我阿爷都要平辈分了。”
  听着他们两个在那里分辨辈分,最后一个喊小师姑,一个喊哥哥的,辛月他们都被逗得笑了起来。
  终于走到了吉庆坊,虽然辛月手中已经有了极其华丽的宫灯,但也被满目的各色花灯迷了眼。
  虽然它们许是没有辛月手上的花灯精致,但也各有趣味,各式各样的动物的,各式各样的花卉的,还有传说中的神仙人物的……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辛月一路看过去啧啧称奇,果然还是天子脚下趣事多。
  辛盛、姜南星、沈砺三人来时手里没有花灯,姜南星看中一个身体能活动的鱼型花灯,偏那个花灯只猜不卖,姜南星猜不出来,便来求辛盛替他解谜。
  等着辛盛解谜的时候辛月她们围着这摊位上的花灯瞧了起来,辛月瞧着那家挂在最高处的一盏花篮状的花灯赞了一句,等辛盛替姜南星赢下了那盏鱼灯,辛月她们便继续往前走。
  沈砺出了会神,他想了想还是回头问了店家要了谜面,解出了这盏花灯的谜底,拿着店家取下来的花灯道了声谢,沈砺便一路拎着这盏花篮灯跟在后面。
  等逛完了吉庆坊所有的花灯,又等了等皇家的烟花,看完了烟花之后趁着别人还不走,辛月他们便提前往吉庆坊外走,免得再晚了赶上大家都要往外挤,容易走散。
  出了吉庆坊点了点人头,确认所有人都在,他们便要与姜南星、沈砺分开方向各自归家了。
  沈砺这时拎起了那盏花篮灯递给辛月说:“月娘妹妹,砺借花献佛,祝月娘妹妹此去一路平安。”
  辛月完全没发现沈砺何时赢了这盏花灯,惊讶的看着他,想了想辛月便把手中的宫灯托付给护卫帮忙拿着,自己接过沈砺手里的花篮灯,道:“多谢沈家哥哥,也祝沈家哥哥县试高中,有好消息记得写信告知我,盼着晚几个月再见。”
  今年二月是县试,紧跟着五月便是府试,到了八月又有院试,若是县试得中,沈砺便要留在京城准备下一场府试,若是府试再中,又该留下准备院试,可不就是越晚见越好。
  沈砺闻言笑着说:“借月娘妹妹吉言。”
  两拨人在此分开,沈砺和姜南星看了一会儿辛月她们一大群人离去的背影,再才转身往姜家所在的方向走去。
  路上姜南星拨弄着自己的鱼灯,还问:“你什么时候拿的那花篮灯?你怎么知道月娘妹妹喜欢那盏灯?”
  沈砺说:“一路上的花灯,只那盏她看得最久。”
  姜南星闻言摸了摸自己的脑袋道:“这样啊,我还说把这盏鱼灯送给她呢,这鱼灯多有趣啊,不过她都有了两盏灯了,肯定拿不下了。”
  沈砺看着姜南星手里那盏肥硕的鱼灯,随着姜南星的走路抖动摇头摆尾,厚厚的鱼嘴两侧甚至还有两条须,怎么看,都不像女子会喜欢的花灯。
  他忍不住抽了抽嘴角,劝了表哥一句:“表哥日后定下亲事,可莫要送未来表嫂这般有趣的花灯。”
  “啊?为什么?”姜南星十分不解,更加用力的摇了摇鱼灯,鱼摆动得更加欢快起来,他瞧得津津有味,道:“你瞧多有意思啊!”
  沈砺微笑着看着表哥,不再说话,心里默默想着,是自己多虑了,表哥这般性子,还不知何时才能有表嫂呢,自己不该为遥远的事情困扰。
  辛月举着花篮灯一路嘴角带笑,这花灯光是挂在那里的时候就十分好看,谁知竟然也和那鱼灯一般另有玄机,不知道做这些花灯的匠人用了什么机关机巧,这花篮灯在走动的时候会缓慢的旋转,花篮之中的每种花都会慢慢转到提灯的人面前,让提灯人能看清花篮之中的所有花。
  辛月一路都在赞匠人巧思,杨芸娘忍不住捅了杨欣娘一下、又一下。
  杨欣娘无奈的瞟了杨芸娘一眼,等回到了古井巷,杨芸娘把杨泽扔给了家仆,自己跟着杨欣娘去堂叔家,说今晚想和杨欣娘睡一张床。
  辛月还不知道她前几日才和杨芸娘一起八卦了杨欣娘和自己哥哥,今日便轮到了杨芸娘和杨欣娘八卦她和沈砺。
  因为明日要早起,辛月回去安置好两盏花灯,便洗漱睡觉了。
  次日一早,辛月便被叫了起
  来,爹爹还未去衙门上值,哥哥也还没去国子监读书,都还等着送她们。
  一家人一起吃了一顿朝食,行李都被请的镖师一件件往门外的马车上抬。
  等最后一箱行李也装上了马车,辛月她们便起了身往辛家门外走,走到马车边,辛月回头看着爹爹、娘亲、哥哥、弟弟,忍着心里的伤感说:“爹爹、娘亲、哥哥我走了,你们要保重身体,年哥儿要乖乖的,姐姐会想你的。”
  辛年瘪着嘴巴忍着眼眶里的眼泪,他昨晚才被告知今日姐姐、姑母、表姐都要离开,辛年昨日便哭了许久,现在眼眶周围都有些红肿呢。
  今早起床娘亲嘱咐他,今日送别不能哭,若是哭了会不吉利,辛年不想让姐姐、姑母、表姐路上遇到困难,便拼命的忍着眼眶里的眼泪。
  辛月看着他这模样心都要揪起来了,忙蹲下身将他抱了起来,安慰道:“年哥儿别难过,过几个月咱们就能再见了。”
  “过几个月是几个月?”辛年不好糊弄,追问着具体的时间。
  辛月贴着辛年的小胖脸,想了想说:“五个月左右吧,等族长叔爷到了京城,便会来带你一起回老家,姐姐就在老家等你。”
  等辛祝回到京城,便是皇上要启程去贺州为辛氏的牌坊揭彩的时候,这是辛氏合族上下的大事,便是辛长平和辛盛都要回去的。
  按着如今连玉和辛祝的行程推算,应该五个月便够他们走完剩余的几州了。
  “好!”辛年重重的点头,伸出小手指来说:“姐姐拉钩钩。”
  因为知道半年左右便能再见,辛长平和宋氏便少去了一些悲伤,只是一直嘱咐辛月要照顾好自己,又托付感谢辛姑母。
  辛盛瞧着很想抱抱妹妹,但最后只是拍了拍妹妹的肩膀,倒是辛月趁机伸手抱住了他,他这才笑了起来,回抱了过来,分开之后说:“虽然砺哥儿不在潍县了,但课业还是要记得完成,等我回去了要一一检查的。”
  “知道了。”辛月无语的拖长了声音回他,许是自己当初开始学习时表现得不太积极,哥哥对自己的印象便就此形成了,每回都要嘱咐她记得做功课,倒是不见他多嘱咐表妹玉娘几句。
  再是难舍难分,也到了分别的时候,郭玉娘最先被辛姑母抱上车,随后辛姑母自己也上了车,再在车上拉辛月上去,坐进了马车里,辛月凑在车窗边掀开了车帘,不停的朝着车窗外的家人摆手道别。
  等车夫一声“驾!”马车便开始慢慢的走动起来,然后越来越快、越来越快,辛家四人的身影越变越小,直到出了古井巷转了弯,便不论如何回头也看不见了。
  第187章
  幸运的是这一路没有遇到大雪拦路,十分顺利的回到了潍县。
  马车在柳荫巷的辛府外停下,辛月跳下车便去敲隔壁二叔家的门,开门的是堂兄辛庆,看见辛月他便笑了起来,回头喊了一声:“爹爹、娘亲,堂妹回来了!”
  辛庆忙招呼辛月进屋坐,还问辛月:“堂妹,你是来接玳瑁、雪团的吗?它们不知跑去谁家抓老鼠了,怕是要晚上才肯回来呢。”
  辛月摆摆手说:“庆堂哥,我先不进去了,我是来取钥匙的,门口堆了许多行李等着搬进去呢。”
  “哦哦。”辛庆忙转身往里跑,不一会儿二叔和二婶娘跟在辛庆后面出来,二婶娘拿着一把辛月家的钥匙递给辛月然后说:“月娘,我们去帮你们搬行李。”
  辛家的门房朱四已经开了门,正在替那些搬行李的镖师引路,朱四娘子见辛月回来,忙上来说:“小姐,就想着这几日您该回来了,被子都拆洗过了,前两日日头好,还好生晒过一回呢。”
  辛月点点头,笑着说:“劳烦你们了,这些日子看家辛苦了。”
  朱四娘子忙摆手说:“哪里,您和姑太太、表小姐都不在家,我和朱四每日都闲得很,也就擦擦尘土、扫扫院子罢了。”
  辛长安和辛庆去帮着搬箱子,辛月便单让他们帮着搬那几箱皇上、太后赏赐的东西,到了家中辛月用钥匙开了库房,等那几箱贵重的东西放了进去,便又把库房的门给锁上。
  等行李都搬完清点无误,镖师们便都离开了,朱四娘子给辛月她们上了热茶便退下去灶房做饭食。
  小吴氏瞧着站在辛月身后的彩兰疑惑的问了一句:“月娘,这位姑娘是?”
  辛月介绍了一下说:“她叫彩兰,原先是太后娘娘身边的梳头宫女,太后娘娘派她到我身边来帮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