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104节

  胡娘子才见到辛长平,连忙恭喜他高中状元,辛长平笑着说:“侥幸,侥幸,天下有才之人众多,我不如之多矣。”
  寒暄之后,辛长平先说了大家都好奇的进献股份之事,辛长平说皇上接受了辛氏商行的进献,许是最近就会有皇上的心腹前来与商行签订书契。
  但皇上当时说的会封辛月为县主之事,辛长平没有说,便是私下里和妻儿也不曾露过口风,毕竟除了开国初期,国朝再也没有出过异姓人封爵之事,虽然是皇上亲口许诺,可在没有真正落实之前,辛长平怕事有波折,最后闹出笑话。
  女儿再是早熟,也还是九岁多的孩子,若知道了消息期盼起来,最后落空,辛长平怕女儿失望,干脆便一口不提,若皇上真的封赏了女儿,便让女儿在领赏那日再高兴惊喜吧。
  听说皇上已经接受了商行的股份,在座的股东们纷纷松了口气,若说第一次听到辛月提议的时候,他们都或多或少的有过丝丝不舍,可经历了最近越来越多的窥伺,他们也都对辛月的先见之明心悦诚服。
  如今辛长平中了状元,潍县的江、韩两家再也不敢动作,可他们还是担心万一有更高位的人打他们商行的主意,比如说简王万一真的被府城的江、韩两家的主支说动了呢?便是简王确实重诺没答应,那也还有别的王侯……
  现在好了,哪个王侯能大过朝廷?大过当今皇上?
  说完了进献股份之事,胡娘子便提出了进新人之后提拔小管事的提议。
  辛祝与辛长康也有这个想法,尤其是辛长康,丝坊和染坊的新人还没进来,他管理的蚕所却是早就涌进了许多新人了,原先桑园的族人现在都在蚕所里养蚕,他和那位老蚕户每日都忙得不可开交,也常常出些小纰漏,后来是从桑园合并进来的辛祝的三个儿子看不过去,帮着约束了许多族人。
  辛长康第一个举手赞同,并且在心里已经拟定好了要推举的人选。
  辛祝做了大半辈子的族长,管着大几百的族人,深谙做领导的艺术,原先管理桑园的时候,他就带着自己三个儿子,让他们管具体的事务安排,辛祝多是统领全局、分配任务,催询进度。
  可后来桑园合并进了蚕所,他被调到了染坊,失去了手底下三个用惯了的兵,而搭伴的宋惜娘又是个未成年的孩子,这孩子和辛月还不一样,宋惜娘是真的孩子,唯一与常人不同的便是她配制染料的才华。
  管理的事情辛祝指望不上宋惜娘,只能自己多担责,重新体会了一把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辛祝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了。
  这回他也是那迫不及待就连忙举手的人,大声说:“我觉得也是该提小管事了,知道还能更进一步,工人们也能更尽心工作。”
  宋惜娘瞧见辛祝这急切的样子,不好意思的抿起了嘴,她知道因为自己不擅长和人打交道,染坊的大部分事情都辛苦辛阿爷了,这回她便没等表妹表态,就先举起手来支持辛阿爷。
  辛长安和辛姑母没掺和商行的事,不知道这事是否有必要,便都看着辛月,见辛月举手了,他们便跟着举了手,辛长平自己也举了手,还一边帮着计票。
  让状元郎帮着写会议纪要,辛氏商行的股东会议规格可真是高。
  全票通过之后几个管事们凑到一起讨论要提多少小管事合适,最后商定是一个小管事管百人,染坊目前提三个,丝坊提九个,蚕所提三个,二个是蚕所的,一个是桑园的。
  这是按现在的人数定额的,将来每增加一百名工人,便相应的增加一名小管事的名额,小管事们除了拿原来的工钱外,年底分红另分一笔管事分红。
  辛长康迫不及待的提出了要提小管事的人选,便是辛祝的三个儿子,辛文、辛武与辛全,没等辛月拒绝,辛祝自己就先拦下了,说:“蚕所三个小管事,全是这三兄弟不合适。”
  辛月也觉得不妥,只是当着三兄弟的亲爹,她还在考虑怎么说,见辛祝明事理,辛月也松了一口气,看向辛祝说:“叔爷,不然这样吧,你把三位堂叔调一个去染坊给你打下手。”
  辛祝
  求之不得,他使唤他的儿子们可使唤了几十年,再是顺手不过了,立刻笑着说:“好,好,好,把辛文给我调过来,我可真是一个人扛不住了,还有那新招的郭大郎,我看好他,染坊的小管事算他一个,另一个人选我还要琢磨琢磨。”
  辛祝是乐意了,辛长康不乐意啊,辛文帮了他许多,少了辛文辛长康觉得自己又得乱了手脚,便跟辛祝商量道:“叔爷,把堂兄留给我吧,两个堂弟你调一个走。”
  “那不行。”辛祝咬死了不放,说:“长康啊,你体谅体谅你老叔吧,你都有我两个儿子帮你了,我这边可是独木难支。”
  辛祝这样倚老卖老的打感情牌,辛长康哪里顶得住,只能接受痛失一员大将的事实,辛长康心痛的捂着心口叹气。
  丝坊人多,胡娘子把原先的老人里六个表现出众的女工名字报了出来,有三个是她从江州请来的女工,原本只是来教导辛氏女工缫丝织布,可瞧见辛氏女工的待遇后,这三人都不舍得离开,其余几个有家业在江州的走了,她们三个还没成家,干脆就送信说服了爹娘,留在了贺州。
  另外她还提了施一娘的名字,别说辛月特意嘱咐了胡娘子要好生培养施一娘,胡娘子自己也看好这孩子,干活的手艺本就拔尖,这坚韧不拔的性子更是招胡娘子喜爱。
  还有两个名额胡娘子说想先空着,这回招了六百人,除了施一娘外定然还有出众的人,她想等接触观察过之后,再选出那两个小管事。
  小管事的事情敲定了,辛月便提了昨日胡娘说的对管事考核之事,这事其实在现代也很常见,年终考核嘛,哪个打工人不经历这个,不仅辛月这个小牛马要被年终考核,连董事长都要被股东会考核呢。
  辛月昨夜仔细回忆了一番曾经让她厌烦的年终考核制度,挑挑拣拣的摘出一些适合如今的辛氏商行的制度来,不止胡娘子、辛祝、辛长康、宋惜娘他们这些正、副管事要被年终考核,辛月这个商行大管事也逃不脱。
  想起一年多前自己还曾骂骂咧咧的写着年终报告,如今却主动给自己系上这层枷锁,辛月内心哀叹一句:真是世事无常!
  第147章
  辛月把自己昨夜熬夜写出来的考核制度递给辛长平,辛长平看过之后在心里默默赞同,面上却没露什么态度出来,将制度念给大家听。
  辛长平念完之后,辛月对大家说:“毕竟如今辛氏商行有了朝廷的股份,便是朝廷只分红不干涉,咱们也该正规些莫落人话柄,以后每年年底大家都自己出一份述职报告,这一年的任务都完成考评为上,足额发放分红,超额或是有特殊贡献考评为上上,除足额分红外另奖励超额分红奖金,完成度八成以上考评为中,折半发放分红,且留任查看一年,若下年还是不能合格,便解除职务,完成度八成以下考评为下,分红取消且直接解除职务。”
  能者上,庸者下,辛月对自己也下了狠手。
  一群人里只有辛长平、辛长安和辛姑母三人心态安稳,他们是纯股东,不用被考核,而是负责考核的人。
  宋惜娘向来是抢着赞同辛月提议的,她在染坊也只是副管事,主要负责调配染料,基本不会有什么出问题的机会,又第一个举手同意。
  胡娘子自己昨日提的话头自然不会不同意,只是她没想到一晚上辛月能把她的提议细化成这样,原先她对绸布庄的掌柜们只不过是年底查查账本,看看盈利多少,辛月写出的这份考核标准可不单单是看个账本的事。
  考核评分占比最大的是商行当年的生产任务,其次还有人事管理评分、安全管理评分,他们作为上级要给底下的小管事考核打分,反过来还要被小管事和底下的工人们打分。
  若是有行事不公平的,到年底怕是要被工人们评低分的。
  不过胡娘子想了想觉得这样更妥当,毕竟他们只是管事,又不是老板,老板是自家的生意,随心所欲无人能管,管事要对股东们负责,要是乱来利益受损的是股东,自然该受到多方的监督。
  她代持儿女的股份,可是把儿女的家产全投入了进去,自然坚决要维护股东的利益,想明白之后,胡娘子便举起了手。
  辛长康除了是股东还是管事,想到到时候他除了作为股东要考核商行的管事外,还要作为管事被上下考核,忍不住有些紧张起来。
  不过他也没有什么私心,作为股东他自然希望商行健康发展,这个管事的职务他也不是非干不可,接手只是因为蚕所特殊,自家只有他有空,才占了这个位置,过些年他儿子辛墨长大了,辛墨才是最理想的人选,原先便计划到时候把职务让出来便是。
  现在出了个考核制度,辛长康虽然有些紧张怕自己做得不够好,但也只能努力做好,真做不好早点退位也好,可别因为自己拖累了商行的发展做了罪人,于是辛长康也举手表示同意。
  辛长平、辛长康、辛姑母因为是考核方而不是被考核者,所以想等被考核的几人都表态了再表态。
  现在股东里担着管事职责的还有辛月和辛祝,辛月虽还没举手,可这事是她提出的,她做的制度,自然不可能自己反对自己。
  辛祝举手说:“这考核制度我同意,能者上,庸者下是应该的。”
  辛祝刚才迟迟没表态倒不是对这考核不满意,而是在想另一个问题,他年纪大啦,都五十大几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时候老人能活到七十都是稀罕事儿,称得上一句长寿了。
  人老常常跟糊涂联系到一处,虽然他如今还不糊涂,可已经感觉到精力不够,如今虽还能勉力支撑,可过几年就说不好咯。
  先前便说过规则应该制定在前,在辛月举手之后,所有人都表态了同意,辛祝便开口说:“我还想提一个建议,这年岁大了,是不是到一定年纪便卸任,一个是老了精力有限,一个是怕犯糊涂,便是皇上、做官的大人到老了都有不少干糊涂事的,咱们也不能拿着分红不放手,耽误商行发展。”
  管事里年纪大的只有辛祝和蚕所那老蚕户,老蚕户也五十岁了,家里孙子孙女都有几个了,被胡娘子请来教辛氏族人养蚕,本来也该回江州的。
  可是他在江州一年也就挣个二十多两银子,去年年底一分红,他也舍不得这高薪,便在辛月挽留他的时候顺势留了下来,今年过完年从江州把家人也带了过来,在潍县安了家,他几个儿子、儿媳也都是养蚕的好手,都进了蚕所做工。
  这退休制度倒是对别人影响不大,也只有由年纪最大的辛祝提出来,才不怕得罪人。
  辛月点头说:“叔爷说得有理。”
  别人都不好说让年纪大的管事到多大年纪就卸职归家,最后还是辛祝自己提了个年纪,说最多六十岁便该退了,若是六十岁前便身体不适,更早些退也应该。
  这个提议也一并通过,今日的股东会就结束了,到下次股东会时辛长平早就离开潍县去京城了,且宋氏也随着一起去,辛长平便说了日后自家那成股份的投票权一并转移给辛月。
  之后几日不止丝坊和染坊忙着搬迁到清水镇上,辛家也开始打包起行囊,这一去最少三年,常用得到的东西都得带去,大大小小收拾出来几十口箱子,这么些东西得好几个马车才能装下。
  辛长平本要去县中车马行租几辆马车,不过杨继学提前来邀辛长平一起出发,这一路随身带着金银细软,又有女眷孩子,杨家请了镖局一路护送,腾出了几辆马车给辛家。
  辛月本来还想单请张大郎带他那个镖队护送爹娘哥哥他们,和杨家同行,不止有镖局护卫,还有杨家自家的家仆相护,辛月见状更放心了些。
  一个很平常的日子,一早辛月房间窗外的鸟笼里,来财便兴奋的在笼中欢叫,惹得玳瑁爬上屋檐贴近了,冲着鸟笼里的来财龇牙咧嘴,“喵呜~喵呜”的做出威慑的姿态。
  辛月被吵醒之后披着外衣出来看,见状忙喊玳瑁下来,玳瑁一瞧见辛月便捏着嗓子重新变回小夹子,从屋檐上信任的纵身一跃落到了辛月怀里,辛月掐住玳瑁脖子把它放到地上,训斥道:“玳瑁你少欺负来财,莫给它吓得不会说吉祥话了。”
  来财抖了抖身上的羽毛,见有主人撑腰,从角落里出来欢快的在笼中乱飞,欢快的叫起:“来财!来财!”
  辛月笑眯眯的听了半天的吉祥话,拿出长杆来把鸟笼取下喂了些鸟食,又给续上干净的水,再把鸟笼挂回去,之后才回屋去穿好了衣裳,引着玳瑁一起去灶房。
  辛姑母把鱼肉渣和肉糜混合在一起拌好了猫饭,见辛月带着玳瑁来了,便朝着院中大声招呼:“雪团、琥珀,吃饭了!”
  两只
  躲在院中草丛里嬉戏的猫都出来了,玳瑁听见吃饭也顾不得粘着主人,跟雪团与琥珀一起围着辛姑母的脚边乱窜。
  辛月瞧见今日不仅有鱼肉渣,还有新鲜的肉糜,笑着问:“猫咪们又给自己挣口粮了?”
  辛姑母笑着点头,一边给三只猫咪的饭盆里分食物,一边回道:“它们昨日被赵家借去到糕饼铺抓老鼠,把老鼠的窝都掏干净了,赵家今日一早就送来了许多鲜肉。”
  三只猫猫迫不及待的开始吃猫饭,可似乎听懂了辛姑母在夸它们似的,还纷纷停下嘴骄傲的长叫了几声,辛月忙夸了它们一通,它们才又满意的低头吃起美味。
  辛月今日难得起早了些,便在灶房帮着辛姑母准备朝食,手底下干着活,一边说:“今日一早来财便在窗外叫,今日定是个好日子。”
  辛姑母听了笑着说:“咱们如今哪日不是好日子。”
  “这倒是。”辛月认同的点头,如今家里事事都顺,眼见着一日比一日更好,真是日日都是好日子。
  不过早上来财的欢叫竟然却有应验,一家人才吃完了朝食准备各自忙去,辛家门外便有人来敲门。
  兼职车夫与门房的帮佣放下碗筷,随手用衣袖擦了嘴小跑着去开门,却见门外除了那敲门者外,还站着数个牵着骏马的兵丁。
  帮佣有些害怕,可想到如今家里主人可是状元郎,亦是要去做大官的,想来有官差来家里不可能是坏事,这才忍着惧意躬身低头问道:“这位大人,不知有何事登门?”
  敲门者是皇上贴身的随侍太监,宫中有太监总管一名,副总管三名,他便是副总管之一,虽是太监,可也是有品级的宫中内官,叫大人倒也没错。
  他是皇上最心腹之人,这接收辛氏商行股份之事便被派给了他,顺便做个宣旨太监,胸前鼓鼓囊囊的便是因为怀揣着两份圣旨。
  他身家性命皆系于皇上一身,皇上好他才有好,自然是皇上看重谁,他便亲近谁,他知道皇上看重辛家父子,连那小女儿也得过皇上多句夸赞,自然不会对辛家摆脸色,温和的说:“咱家是来宣圣旨的。”
  第148章
  这帮佣不过是县城附近家里无田地可分给他的农家子,没读过书,字都不识,听到来人说宣旨他都不晓得是什么意思,那声咱家他也没搞明白,满脸疑惑呆愣愣的抬头瞧着来人发出一声:“啊?”
  这太监姓连,名玉,入宫前原本也算是出身书香人家,他祖父是个秀才,爹爹是个童生,只是他五岁那年家乡发了洪水,家中人都遭了难,只有他被娘亲塞进了一个木盆里在洪水中飘荡,后被人救下侥幸活了下来。
  可惜救下他的人不是什么好心人,而是个人牙子,见他长得干净齐整,才救的他,等洪水泄了之后,便把他和另外一群孩子带去了京城,被卖进了宫里做太监。
  他那时已经开蒙读了点书,认得一些字,便被分到了当时的七皇子身边做贴身小太监,那会七皇子还是个三岁的孩子,连玉既是七皇子的玩伴,也是伴读。
  如今连玉也还不过二十五岁,三十才蓄须,他面白无须倒也不奇怪。
  帮佣见他满身的书卷气,跟自家的老爷少爷颇为相像,根本想不到此人是个太监。
  连玉如今也算是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了,日常和他打交道的哪个不是聪明人,没想到今日遇见个呆子,他只好把话说得明白些,道:“我是皇上身边的太监,来贵府上传皇上圣旨的。”
  帮佣只是没见识不是真傻子,连玉这话他倒是听懂了,膝盖一软便扑通的跪倒在地上。
  连玉瞧他这样子,忍不住叹气,心想这辛状元真是贫家出身,家底薄,家里的下人完全上不得台面,不过他心思深,面上没露出什么鄙夷之色来,还极和善的伸手把吓得腿软的帮佣扶了起来,温声说:“劳烦大哥进去通报一声,我是代表皇上来宣旨的,需要家中主人皆来门外相迎。”
  帮佣被连玉扶起来,这可是皇上身边的太监,都说宰相门房三品官,皇上身边的太监更厉害,帮佣晕乎乎的,听了连玉的话,连句请他稍后都不晓得说一句,转身就跑,一边跑一边还脚步酿跄,几次险些扑倒在地。
  好不容易一路连滚带爬才到了内院,他张合了几次嘴巴,才发出声音道:“老爷,夫人,外面来了个皇上身边的太监,说是来传圣旨的,叫家中主人都出去迎他。”
  家里人刚吃了朝食准备各自去忙,听到帮佣慌慌张张的话,除了辛长平以外的人纷纷愣在原地。
  辛月倒是率先回了神,瞧向辛盛说:“哥哥,可是你那红卷举荐的赐封来了?”
  辛盛闻言脸上浮现出一丝激动来,去年近卫军的大人和监考的学官说的便是今年会有圣旨来赐他举人功名,想来终于来了,他脸上渐渐起了笑意,说:“也许是吧,咱们快些出去就知道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